七彩个性网

精选巴尔扎克三部曲(39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巴尔扎克三部曲 1、短短100多分钟的电影,把70年代的两个“资产阶级狗崽子”,在天眼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故事,演绎得生动又美丽。 2、他的书不仅能令“文化人”深深着迷...

巴尔扎克三部曲

1、短短100多分钟的电影,把70年代的两个“资产阶级狗崽子”,在天眼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故事,演绎得生动又美丽。

2、他的书不仅能令“文化人”深深着迷;其中关于女性独立精神的颂扬,也深深震撼了小裁缝,还启发她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憧憬。

3、像马克思一样,尽管终身不免为金钱所困,但巴尔扎克总能洞悉其本质,正如他在文章里所说,资本所到之处,地球几乎变成“一部金钱开动的机器”了。而金钱带来的人性的扭曲,也为巴尔扎克提供了无尽的题材。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一个脚注中写道:巴尔扎克“对各色各样的贪婪做了透彻的研究”,这种对性格、贪欲的各种“细微差别”的细心态度,使巴尔扎克创造出来的不是一些抽象程式的脸谱化人物,而是一系列具体生动同时又是社会“典型的”性格。

4、(本文原刊《读书》2018年第11期,经授权刊发。作者倪玉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5、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与世长辞,终年51岁。他的逝世使整个法国陷入悲痛之中。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雨果自然也悲痛万分。他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人类的生与死、善与恶,世间的美与丑、真与假,无不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引发他丰富的联想。他痛悼一代伟人巴尔扎克的永不复生,为巴尔扎克在并不长寿的生命中的巨大创造而骄傲,同时他也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死后的荣辱等问题。1850年8月20日,天气阴晦,细雨霏霏,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雨果在太阳西沉的时候,面对前来送葬的法国公众,发表这篇著名的葬词。

6、罗旭(1934-2001),出生于上海,祖籍福州市,新梅公支系第九世孙女,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外事翻译家。她酷爱文学,对法兰西文学情有独钟,尤其喜欢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女小说家乔治·桑和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先驱司汤达的佳作。她从事法、英文的翻译,笔耕不辍,参与了《巴尔扎克全集》《田园三部曲》《戴高乐回忆录》等名著的翻译校订工作。(巴尔扎克三部曲)。

7、  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巴尔扎克的一位晚餐同伴可以证明这一点。伟大的普鲁士博物学家、探险家弗里德里希•冯•洪堡特,有一次让他的一位心理医生朋友,介绍他认识一个真正的疯子。于是,医生安排洪堡特、巴尔扎克以及他的另一位病人一起吃午餐。这是巴尔扎克第一次见洪堡特,但他和平常一样,还是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地去赴宴,并在进餐时一直唠叨个不停。聊天快要告一段落时,洪堡特凑向他的朋友,感谢他让自己见识了这样一个无药可救的精神病人。那名心理医生愣了一下后恍然大悟,“可是另外那个人才是疯子,”他告诉洪堡特,“你在看的那个人,他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先生!”

8、  218年的今天,1799年5月20日,伟大的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中部的图尔城。这位举世公认的大文豪,一生只写了一部书--《人间喜剧》。

9、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是导演戴思杰本人的首部小说改编而成。

10、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巴尔扎克三部曲)。

11、不过,巴尔扎克的所有读者都该为此而庆幸,庆幸他没有成为一个成功商人,否则我们将失去一个伟大的作家。正是这些失败的经历,不仅把他推向另一条道路,还成为他另一条前进路上的基石。

12、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13、该书中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14、每年读一遍《红楼梦》。我非常认真地将那一段时间视为一年一度的疗养。那段日子里,哪里都不想去。

15、巴尔扎克像一个偏执狂迷醉在他的创作世界中,和书中的人物争吵,病危时喊道:“把皮安训叫来!皮安训会救我!”(皮安训是小说中的名医)

16、——于是,我对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得主章以武先生,深深地充满敬意。

17、巴尔扎克的第一个商业项目,是与书商合作出版袖珍版《拉封丹全集》。在筹集足够资金后,雄心勃勃的大作家将首印数定在5000册,丝毫没有考虑市场需求。《拉封丹全集》销路不佳,合伙人见势不妙,赶紧抽身退股,剩下巴尔扎克独立支撑。不巧的是,此时他又遭遇另一名无良书商,开出高价将滞销书悉数盘走,支付给他的却是无法兑现的破产商号的期票。为了弥补损失,巴尔扎克决意追加投资收购一所印刷厂,继续印刷出版《莫里哀全集》《高乃依全集》《拉辛全集》——以及他本人的作品。1826年,巴尔扎克的印刷厂在巴黎马雷区的一条小巷中正式开业,但生意清淡,收入微薄,于是次年,这位富于想象力的“老板”又追加资本再次扩大规模,成立将铸字、印刷、出版各环节组成一条生产链的印刷公司。

18、一个从北京纪念堂瞻仰回来的农民对我说:“毛主席变小了,不像从前那么大了。”继而又补充说:“主要是身体的尺寸不对了。”

19、拉斯蒂涅是一个对上流社会无限渴慕的大学生,他的欲望被勾起,要跻身上流社会,不得不以上流社会的用度来装扮自己,他榨取母亲、姑妈和妹妹们口袋最后一个法郎,开始学习上流社会那一套待人处世的方法。如果不是伏脱冷过早被捕,很难说他能摆脱那个骗财的陷阱。纯真在欲望面前不堪一击。

20、所以,我偶尔会故意地放慢脚步,即使眼前工作堆积如山,这一刻也要走得慢慢悠悠。

21、巴尔扎克之所以如此忘我地投入工作,除了天才的灵感勃发,更主要的还是源于偿债的压力。为了讨好每一任情妇,他不惜花费重金,购置宝马香车,装修豪宅别墅——而他动用的往往是出版商的预付稿酬。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他在写作方面却一向精益求精,不肯丝毫懈怠。他的每一部作品,少则修改几遍,多则十几遍,其中大部分是将清样推倒重来——据说稿酬相当一部分由此又重新回流入印刷商的口袋——使得他的发财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他的最后一任情妇汉斯卡伯爵夫人,之所以迟迟不愿答应他的求婚,正是出于对他巨额债务的担心(1850年二人成婚,5个月后巴尔扎克去世)。

22、19世纪的法国小说贯穿着一个重要主题:新旧世界的冲突与和解。纵览奥祖夫选取的几部小说,除了《已婚神甫》的作者巴尔贝声称两个世界绝不可能调和之外,其它小说家都致力于观察冲突或探讨可能的和解方式。

23、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24、1978年,一个名叫李智深的人第一次阅读《金瓶梅》,完全被惊呆了。市井的气息使其不能自拔。西门庆的生活“丰富、充实、具体,随时都能清晰地触摸,随时又都像在做梦。”“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李智深对另一个名叫张仪的人说,“你那也叫生活?”此前,张仪每天饮酒,饮一元钱一斤的高粱酒,自以为过着半人半仙的日子。

25、任谁都能看出,“知青”与“小裁缝”之间,隔着一条无法逾越文化深壑,必定难以交流。

26、他们,因此而博大厚重、睿智精深,也因此而内中痛楚,如禅苦渡。

27、我现在最想看到的两本书是由曹雪芹本人亲自写作的《红楼梦》的后40回和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前者我以为已不大可能,但也并非不存在意外,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我们的注视或不经意之间都已发生了。后者无疑应寄希望于翻译界。乔伊斯使用的是司空见惯的英语,并非另一个星球上的字母,难在哪里呢?我自己的英语水平但凡稍强一点,我早就将它翻译过来了。靠别人办事历来都是如此,除了耐心地等待,什么样的心情和手段都不起作用,一切都派不上用场。

28、电影《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1999)中,巴尔扎克与一位贵族女性。

29、使我怀有极大敬意的全世界的八位作家中不包括詹姆斯·乔伊斯。在他的前面和上面,还有一位查尔斯·狄更斯,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说着同一种语言的同胞。人们说,按照乔伊斯的小说,可以重建一个都柏林;但按照狄更斯的作品,可以重建一个英国。狄更斯能代表英国,就像巴尔扎克可以代表法国,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照亮了黑暗漫长的俄罗斯一样。

30、然而是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呢?《革命节日》写到1799年时戛然而止。不过,在《小说鉴史》和《女性的话语》中,奥祖夫着力呈现19世纪这个后革命时代的特性。动荡的革命开启了一个既矛盾又复杂的19世纪。它与大革命无疑存在着重要延续。例如,革命者把节日视为“成人的学校”。他们期待通过对时间、空间、教育的设计,传递给法国人一些共同的情感,让人们感到法兰西共和国是一个统一体。19世纪的法国共和派同样将学校视为建构民族统一性的核心。不过在奥祖夫看来,二者也存在重要不同。大革命呈现出唯意志主义和激进主义,对统一性的追求和对特殊性的反感。19世纪的法国则呈现出一幅更为复杂和矛盾的图景。

31、  从1832到1848年,巴尔扎克给罕丝卡写了大约2000封情书,并再三追随她前往圣彼得堡、柏林和罗马。1841年罕丝卡的丈夫老伯爵去世,巴尔扎克向罕丝卡正式求婚,但是女方犹豫不决整整9年,直到1850年初才勉强同意与巴尔扎克结成夫妻;这时年过半百的巴尔扎克因长期熬夜写作、过量饮用咖啡已患可卡因中毒,动脉硬化,奄奄一息。

32、巴尔扎克的《老姑娘》等小说生动地呈现了旧制度的幸存者与新世界的未来主人翁之间的拉锯战。巴尔扎克显然并不喜欢旧贵族。他笔下的瓦卢瓦骑士自私自利,虚荣轻浮,坚持认为出身高贵的人应当享有特权,并把随心所欲地对待妇女和挥霍金钱视为绅士风度的应有之义。然而,巴尔扎克对过气贵族的失望,并不意味着他站在新世界一边。他笔下那些在新世界里如鱼得水的人,虽然与旧贵族相比更加勤奋和有才能,却显得既平庸又卑劣。在革命中发了横财的杜·布斯基耶是新兴资产者的代表。巴尔扎克把他描绘成一个唯利是图的变色龙,他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他总是知道利益在什么地方。不过吊诡的是,正是这个人使他所在的外省城市现代化,并且成功地使自己的沙龙成为贵族和资产者达成和解的场所。尽管资产者给新法国带来了经济繁荣,但巴尔扎克却对他们成为新世界的主宰感到忧虑。他害怕世界将变成这样:平庸占据上风,金钱成为衡量人的标准,忠诚灰飞烟灭,社会团结尽失,人们再也听不到荣誉的召唤。

33、巴尔扎克和他同居七年的韩斯卡夫人最后同意和他结婚,可几个月后,巴尔扎克就告别人间。他的才华未尽,激情未尽,可他的身体已经耗尽。

34、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越,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35、《幻灭》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一部分《两个诗人》,作者塑造了两个外省青年的形象。一个是野心勃勃,贪图虚荣的青年人吕西安。

36、众所周知,巴尔扎克处于“信贷是商业的灵魂”的时代,他对信贷和商业书写的持久兴趣,以及独特的表现手法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关。由于母亲出身于银行世家,其亲友多为巴黎马雷区的商人,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巴尔扎克对这个行业的运作相当熟悉。唯其如此,像18世纪致力于法国金融改革的银行家约翰·劳一样,巴尔扎克对资本逐利导致的盲目投资现象颇为担忧,他认为金融业应向生产企业倾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工商业服务——这一理念在当下仍具警示作用。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说:“巴尔扎克的小说和《共产d宣言》,从二者的启蒙作用看,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近的。”——他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解释世界,而且要改造这个世界。

37、健忘症几乎使人们失去了记忆中的一切,即使给每一件物品贴上相应的标签,也只能勉强知道其名称,而仍然想不起其用途。在无数次的实践中,头脑灵活的奥雷连诺开始把标签搞得越来越复杂,一头奶牛的标签便很能说明他们是怎样跟健忘症作斗争的。奶牛脖子下挂着的标签上这样写道:

38、巴尔扎克捕捉到这种心理上的匪夷所思的显证,对这样一个人物的言行刻画需要天才的观察力,巴尔扎克就有这种才能,成功塑造一个守财奴的经典形象,使他成为代名词,这是这部小说最主要的贡献。

上一篇:精选和清明节有关的谚语(21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