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有关读书的古诗4句5字(59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有关读书的古诗4句5字 1、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有关读书的古诗4句5字)。 2、④檐楹(yíng):这里指房屋。檐,房檐。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3、三冬暂就...

有关读书的古诗4句5字

1、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有关读书的古诗4句5字)。

2、④檐楹(yíng):这里指房屋。檐,房檐。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3、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4、《三国演义》元·罗贯中《西游记》明·吴承恩《红楼梦》清·曹雪芹(有关读书的古诗4句5字)。

5、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6、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7、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有关读书的诗句及作者冬夜读书示子聿

8、普希金,俄国伟大诗人,作品《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自由颂》《叶甫根尼·奥涅金》等。

9、原文: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0、(2)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此诗作简要分析?(6分)

11、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长相思》。

12、   分析诗中是如何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的。

13、《三衢道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知识目标:能朗读、背诵《塞鸿秋浔阳即景》。初步具有创造能力、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能理解《塞鸿秋浔阳即景》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能理解《塞鸿秋浔阳即景》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这首诗,第一句强调“晴”,第二行主要讲“行”,第三行主要讲绿阴,第四行突出黄莺,是山行中的景色。作者在诗里描述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三衢道中》的作者是曾几(1084—1166)字吉甫,宋代诗人。三衢即三衢山,在今浙江省衢县。“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泛”,指乘船。“却”,再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梅子成熟的季节,天天都是晴天,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以后再走山路。“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黄鹂”,黄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苍翠的树阴还和来时路上的情形差不多,只是在山林中添了几声黄莺清脆的叫声。这里用黄莺清脆的叫声突出了山林的寂静,又通过写黄莺、绿阴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这首词如词题所示,是写梦境。这是秦观当年寓居处州择山下隐士毛氏故居文英阁所作,词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次梦中之游的经过。词的上片先写他梦魂缥缈,在一条山路上漫游。起首两句,写词人步入春山小路漫游,春路经雨,春雨催花,花添春色。首句构思新妙,一反雨打花落常套,偏说春雨催花。次句饶有风趣,写花使满山春色“动”起来了,一个“动“字,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与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的“闹”有异曲同工之妙。四句承前意,写词人沿着山路越走越深,行到小溪深处,景色蔚为壮观。成千成百栖息枝头的黄鹂,因了词人的突然深入,惊动喧腾起来,立时打破一片岑寂。这时黄鹂飞鸣于上,溪水潺湲于下,春山满布鲜花,境界美丽极了。词的过片二句,作者欣赏的视线移向天空,侧重描写白云的动态。写霎时飞云迎面扑来,盘曲伸展,有如龙飞蛇舞,叫人惊恐不安。时而烟消云散,又是碧空万里,此间云气真是变幻无穷。词的歇拍两句,写词人心旷神怡,在古藤树下,举杯豪饮,醉卧树荫,浑浑然与大自然合为一体,进入“无我之境”,不知南北,物我而忘。  这首小词,着笔浓淡相宜,意兴飞扬,雨光花色,春山古藤,皆可入画。但仅欣赏到这里罢手,未免失之过浅,因为秦词最主要的特点是写心中忧苦之情。清代评论家冯煦《蒿庵论词》说:“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故所为词,寄慨身世。”作者在“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的悠闲淡雅的词句下面,实际隐藏着一颗无比痛苦的心。秦观的好友黄庭坚揭示秦观痛苦心灵说:“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喝一杯?”可谓抓住秦词的要害。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第12课古代诗词曲四首《三衢道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知识目标:能朗读、背诵《天净沙·春》。能力目标:初步具有创造能力、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能理解《天净沙·春》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能理解《天净沙·春》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作者):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今属江西)人,所著《中原音韵》一书,对语音学和曲律的研究贡献甚著。《录鬼簿续篇》称其“又自制为乐府甚多,长篇短章,悉可为人作词之定格”。又云:“故人皆胃德清之韵,不但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散曲现存小令1首、套数三套。(注释):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即景:写眼前景物。练:白绢。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江帆:江面上的船。“新月”句: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塞鸿:边地的鸿雁。(赏析):此曲写浔阳江边清秋晚景,词采俊茂,音节流畅;设喻贴切,形象逼真。通篇用比喻,连用五个“如”字,想象丰富,笔力雄放,确乎“如玉笛横秋”(《太和正音谱》)。〔赏析〕此曲为写景之作。作者选择了宏观的角度,采用了富有动感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景图。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咸备。真是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从作品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充满活力的艺术镜头,在他的笔下,江舟、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这些景点都呈动态,并且都在万里长江和数点淮山这一整体构思中被不露痕迹地融合起来。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天,我们要学习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春》。(板题):天净沙·春简介作者:介绍“曲”这种文体: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春》就是有标题的小令。整体感知,把握大意: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总之,读书是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以朗读来走进马致远,亲近这位名家,读懂这片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合作探究,感受意境美及思想感情。教师小结:作者把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景物都寄予了浓浓的情感,可见“笔端无意,人寄悲欢”。世上景物千千万万,但诗人选景一定要选取那些适合所要抒发思想情感的景物。有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今天我们共同欣赏学习了这两首好诗,想必已感受到些许生命的愉悦,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读天下美文,做少年雅士”。好不好?使我们的笔端也能流淌出些许诗情画意,给我们的人生增添几多美丽飘逸。教学反思: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本人要注意及时小结,及时反思,及时校正。在‘‘小结---反思---校正’的良性循环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14、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杨继盛《言志诗》

15、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7、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18、无情未必真豪杰。为卿遥望兮辞宫阙,总让人想起『西子捧心』之妍。

19、曾醉心于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天子呼来不上船』,曾折服于东坡的『我欲乘风归去,只恐高处不胜寒』,也曾感慨于辛稼轩的『曾经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终不能忘的却是少时念到的樱桃进士这句『悲欢离合无情,阶前点滴天明』。

2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1、看客至此当微微一笑。《吴越备史杂考》载:钱江大潮,以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为最,声如金鼓,亘如山岳,漫江沸腾,奋如雷霆。钱镠乃用五百强弩手,以劲矢射之,每潮一至,便射一矢。竟退之。令人神往的风采。后人有诗赞曰:手提一剑平吴越,身将千弩捍海塘。甚是。

2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23、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24、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离骚》。

25、巴尔扎克,法国伟大作家,作品总名《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26、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27、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2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29、在心里固执的对自己说:这是一个与我无关的城市。

30、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相的工制刻画,而在于即景喻情,写出了融合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是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诗的前四句写无尚春光,范围是宽广的,他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

31、随后我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看看刚刚同学起来的朗读停顿和自己画出来的是不是一样,如果不一样,哪个才是正确的?

32、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33、“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

34、“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今天让我们再认识一位我国古代的名人,请默读他的资料。”出示朱熹的资料。

3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3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37、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有很高声誉。主要作品:《通志堂集》《纳兰词》。

38、写尽了一腔抚今追昔,柔肠百折的相思。而女子竟然收到了这首词。

39、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40、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4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4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4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44、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八九十)期颐

45、总结全诗,拓展延伸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46、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47、“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谈读书》,在这之前,先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回顾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更有条理。

48、中国最早的字典叫《说文解字》,作者是许慎,这是第一部按部首归类的字典,这种归类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49、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50、《劝学》唐代: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2、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53、学习第三句,第三句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都很好理解,说到“诲人不倦”,我让大家联系我刚才引导鼓励某同学朗读大声的情境,大家联系情境,很容易理解。“诲人不倦”,说说很容易,做做却不简单。“那么开头的‘默’是什么意思呢?”陈安琪回答:“默就是默默的意思。”我追问:“我们根据注释知道了识是记住的意思,所以‘默而知之’是?”“把学到的知识默默记在心里。”

54、家国天下的明皇尚不能保其知己红颜而上演了一出千古长叹的《马嵬坡》,一书生,一弱女,相隔两地,音信不通,又能如何?纵使明年春再见,隔年期。

55、“所以学而不及的意思是什么呢?”“学习生怕赶不上。”

56、泰戈尔,印度诗圣,作品《飞鸟集》《园丁集》。

57、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58、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诗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上一篇:精选朝花惜时(18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