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ppt
1、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2、 “劝学”的意思是什么?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3、孙权是政治人物,他的说辞自然是有目的的,所以他的劝学是具有政治意义的,根本不是为了学习而劝学,纯粹是一种政治策略。孙权劝学则是为了更好的应用自己的能力,而去辅助学习其他知识,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作。
4、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5、疏通二段文意,掌握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概括第二段的内容。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6、(最新)九年级《语文》课本新教材,有新教材整本《语文》电子书
7、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
8、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9、学习要勤奋,专心。“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得好不好,要看态度好不好。“笨人用聪明的方法治学,聪明人用笨方法治学。”笨的人,要用各种方法不落人后,聪明的人要脚踏实地,发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精神。古有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的精神需要我们学习,今有华罗庚的满房演算稿的勤奋需要我们借鉴。勤奋了,努力了可能没有收获,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用心一也”。“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董仲舒能成为汉朝的儒学大家了,因为他能做到目不窥园。
10、(2)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11、 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首句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用一连串的比喻进行论证,最后说明人要广博地学习并不断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12、活动四人小组合作制定本文提纲,明确文本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荀子劝学ppt)。
13、古乐府诗《长歌行》有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呢?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14、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15、nú( )马十驾 qiè( )而不舍
16、 文本篇性堪称语文教学的最佳抓手,一旦开掘成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都会水到渠成,就像荀子《劝学》中所说的“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但是,篇性开掘不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走向言语表现与创造才是。这在张老师布置的作业中不难感受到:看重学生对荀子学习观的辨析、继承和发展,注重对“善假于物”的目的性考察,均为学生思维出场,走向个性化的言说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篇教学设计诞生于核心素养理念尚未问世的2011年,却一片化机地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由不得人不为之叹服。
1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8、我觉得网课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手段补充课堂教学是可以的,指望靠它获得面对面教学的同等效果不太现实。说这话可能会得罪许多网师,毕竟动了人家的奶酪。即使可能被喷,也还是要摸着良心说,课堂教学有很多网课无法企及的优势,网课的硬伤是缺乏人际互动。
19、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20、(6)学生齐读第3段,对照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21、文言实词望文言翻译wàng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2、 对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此,《劝学》中首先用“积土山”和“积水成渊”这两个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结论,从正面告诉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接下来又用“不积跬步”和“不积小流”设喻,从反面告诫人们如果不积累,就会“无以至里”,“无以成江河”,从而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这一正一反,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充分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不断地培养道德品质,不断地积累知识。
23、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24、《劝学》让我读懂了“粗实的铁棒能磨成纤小的绣花针,凭的是一股坚韧不拔的气概,涓涓细流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正如: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荀子劝学的读后感2荀子以他纵横捭阖的雄辩、严谨细密的逻辑,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应取态度,他劝勉世人为学,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25、 尤其是课眼“设喻”的选择,沿喻寻理的教学推进,设喻特点的总结,使整个教学流程既有大开大合的自如,又有思维演进的内在精致,做得十分漂亮。齐读、范读虽未指向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或整体化——主要是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但客观上起到了旺盛、流畅“课气”的效果。
26、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
27、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28、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29、提问: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30、本自然段是从学习态度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31、第一次看见“停课不停学”就觉得这个口号很扯。上课不等于学习,这没错。那“网课”就不是课了吗?说到底,它的意思是“停线下课不停线上课”,实际上并没有停课嘛。问题是,如果说“不停学”的意思就是“不停线上课”的话,网络教学方式是否适合所有学生、所有课程?如果不上网课的话,会怎么样?回到口号本身,“上课”和“学习”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下面想以我个人经历,从教师、学生、成年人、青少年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32、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33、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
34、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35、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至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拓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
36、(3)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借、借用
37、网课不好的地方是,人与人之间没有实际接触,不过这也可能是它好的一面,虚拟空间里别人看不见我,不尴尬。若是平常,我去蹭课,学生们看到教室里多了个怪大姐肯定会对我行注目礼。但是在一个40多人的聊天室里,这就不大可能引人注目。
38、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39、我买了这个课,如果你需要,请加我一起学习,更有100T学习资源与你分享!
40、(名师密卷)2018中考阅读语文试卷(附有答题卷)
41、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人墓碑记》 ---------------------声望、声名
42、1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43、明确:请同学们一起翻译本文段。假借外物时要注意所借之物是否真正符合自己所需,否则甚至会给我们带来性命之忧。
44、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5、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
46、绝:横渡,停歇,与世隔绝,非常,极点,间断。
47、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48、而: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49、 5份读书报告优秀奖——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在等待大家哦!
50、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触龙说赵太后》 ----------------qiǎng,勉强
51、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5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3、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5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
55、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56、剩下两个人,A是陪读,最终这门课还是变成了一对于是进度就完全根据B的情况量身定制。尽管开课前制定过教学计划,但是实际上课的进度远远落后于原始计划,这让我很受挫,感觉难以完成教学目标。最让我觉得不舒服的地方是看不见学生,那么前文所述的做老师的成就感时刻就完全没有了,播PPT讲知识点的时候,很长时间我耳机里除了自己的声音什么都听不见,我根本不知道有没有人在听、听懂了没有。
57、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58、文言实词就文言翻译jiù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59、明确:使中心论点更生动更鲜明,即道理明白、具体生动。
60、 到底谁是真正的论点呢?从教者理解的文脉(也是他的课脉)来看,应该是“学不可以已”,有统一的逻辑贯穿。可是,将“成为君子”横插在中心论点的体悟中,又不阐释二者的关系,不知出于怎样的考虑?将“重要作用”作为文脉的一部分亦不妥,因为“善于借力”谈的是学习方法,而非重要作用。
61、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62、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老舍
63、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 , 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上一篇:精选优美古诗词精选(27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