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意义政治
1、劳动可以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通过多项劳动,让孩子们掌握生活技能,以后最起码生活可以自理。甚至,有些技能以后真的可以发展成为自己的职业。
2、 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中将人类活动分为劳动、工作与行动。在她看来,劳动是人的自然性生活领域,是前政治的,唯有行动以言说和实践体现了人的复数性,具有本真的政治含义。现代社会劳动地位的提升,以其必然性和同一性破坏了政治领域的自由。然而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对劳动问题的论述,揭示了现代社会劳动所具有的谋取生活必需品与实践的双重内涵,论证了现代劳动所具有的政治哲学内涵,使劳动从古希腊前政治的必然性领域进入到现代社会的核心,完成了现代社会劳动地位提升后的哲学论证,为马克思超出纯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劳动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启示。(劳动的意义政治)。
3、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所以,对受教育者进行劳动教育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对个人来说,劳动教育既使受教育者的劳动能力得到提高,又能培养其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个人形成勤于劳动的美德。对社会来说,劳动者劳动能力的提高降低了失业率,提高了就业率,有利于改善民生和建设和谐社会;劳动教育使得公民排斥剥削阶级,可以防止寄生阶层政治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安定人心,进而促进社会稳定。但是,人们不能只擅长劳动却不会休闲。这是因为闲暇教育可以帮助受教育者确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采用健康的方式休闲。闲暇教育可以通过减少社会问题发生的方式间接帮助政府、服务政府,从而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4、每个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把自己放在合适的社会分工中,能够通过劳动把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并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就是劳动价值的体现。
5、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
6、(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7、劳动中有三个系统,分别是工具系统、主体系统和客体系统。劳动教育能够帮助人们端正劳动态度。认识劳动中的这三个系统,有利于人类巩固自身的主体地位,让劳动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然而,劳动一般受他人支配,个人的主体性发挥有限,因此,需要通过闲暇教育提高人的自主性。闲暇教育促进受教育者享受高质量的闲暇生活,并提高自身的闲暇品位。受教育者把在闲暇教育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闲暇活动中,并在安排活动和参与活动中反馈、感受、调整自身,通过培养自主、自强的意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8、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商品生产体系中,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和使用。马克思给我们下了这样的定义:“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是叫劳动力的卖者劳动。
9、5:很踏实。没有工作的时候过的很心虚,有了工作踏实的很。
10、(2)范围: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11、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2)思维的工具——语言,也是在劳动中产生的。
13、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说法,似乎马克思思想的根基只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1)然而,这种盛行的看法未能注意到整个西方思想传统,忽视了马克思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也处于整个西方思想传统中这一常识。在这样的误识或偏见之下,要真正地理解马克思及其思想,是不可能的。恰如英国学者伯尔基所言,马克思主义根本上属于欧洲政治和社会理论的主流传统,要真正搞清楚马克思的思想,就必须把马克思放到整个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去,追溯马克思在这一传统中的起源及其创造性的反叛。(2)而在这一问题上,阿伦特可谓先行者之一。
14、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的主体是劳动者,改变的方式和途径则需要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对以上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历史与阶级意识》贯穿了卢卡奇对实践主体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层面的探讨,深刻地论述了他对有关马克思主义及其辩证法本质的一系列重要的哲学问题的理解,提出了他对历史及其主体以及物化问题的解释,阐明了无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的历史作用。卢卡奇强调从“具体的整体”角度来分析历史问题,从而对阶级的现实及阶级意识的重塑进行了哲学、政治学和美学的探讨,奠定了《历史与阶级意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开山之作的价值。这部著作在对阶级意识的产生、发展和主导推动方面的分析探讨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空间,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启发。
15、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一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毛泽东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邓小平说,“我就担心失去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其哲学依据是 ①时间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性 ②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是科学利用时间的前提 ③时间规律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 ④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对时机的把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李晓东,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副教授;闫丽红,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
17、组成: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组成。
18、只需要消耗较少的劳动潜能,就可以产生较多的`劳动量,因此所谓“社会必要的”就是要求劳动者具有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
19、劳动是人类世界最重要的活动,也是最通用的语言。
20、人类的一切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与文化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价值的运动,都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价值不断转化、不断循环、不断增值的过程。这种价值运动具体表现为:使用价值、劳动潜能、劳动价值与新使用价值的循环回路,所有复杂形式的价值运动最终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回路。
21、(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通过消费,能提高劳动者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22、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
23、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24、当然,在现代社会中,要明确地区分这两种活动几无可能,毋宁说马克思对于劳动的观点,恰恰抓住了现代社会的人类活动现实。(8)然而,阿伦特认为,这两种活动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经验,虽相关但本质却不同。不过,在对于如何正确地理解政治这个问题上,无论是把劳动理解为“劳动”,还是理解为“制作”,或者兼而有之,只要还是根据“非行动的活动”去理解政治,就依然走在柏拉图所奠定的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之路上,甚至走得更远。根据制作和根据劳动理解政治,都具有危险性。马克思在极其含混的意义上根据劳动去理解政治,这在阿伦特看来确实与促成极权主义脱不了干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