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31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1、道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道家的本性和幸福。道教自觉遵守规则和运动规律,以及自觉遵守规则和法律的人所达到的自由境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比...

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1、道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道家的本性和幸福。道教自觉遵守规则和运动规律,以及自觉遵守规则和法律的人所达到的自由境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比儒教更重要。因为在政治思想上,“儒学”才是外表,“道”才是本质。道家深厚的理论能力和辩证法为中国哲学中的所有其他传统提供了创造力。至于道教文化对中国音乐,绘画,文学和雕塑的影响,则以绝对优势为主导。道家哲学也为中国的政治活动提供了活跃的空间,这样,中国知识分子就不会沉迷于追求官僚主义和儒家政治理想的生活。在寻找前进和后退的方式时,理解智慧之间的差异将使得人们更加的容易。

2、道家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治理国家,一切顺乎自然,对百姓采取不干涉或少干涉的政策,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3、典型代表作《道德经》,大约5000字左右,除了表述老子对于治国理政的观点以外,最多表达的还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很多论点不仅代表了道家文化思想,对其他学派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如老子强调“上善若水”,形容水因势利导之特性,《孙子兵法》则将其运用到带兵打仗上,提出了“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重要思想。法家《韩非子》专作“喻老”之文,以老子观点佐证法家思想的正确。

4、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5、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自我完善的道德。儒家学者重视使命和责任。儒家世俗道德的基础是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儒家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是世俗教育。因此,面对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儒学仍发挥着强大的教育功能。

6、 《汉书·艺文志》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班固对各家理论均持肯定态度,认为只是由于素质差的人误解乱用才会出现严重问题,乱用道家思想的想抛弃礼学仁义,只用清虚来治理社会,如此复杂的治国工程怎能长治久安。汉初曾实行黄老理论一段时间,那是战后特殊时期,而后就出现了吴楚七国之乱,黄老理论便无法维持下去了。

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8、  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老子“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0、  道家将体悟大道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目标,而道的特性是“朴”,“道常无名,朴”(《道德经》第三十二章),故抱朴守真成为了道家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真”、“朴”,即未经雕凿的自然状态,也是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本质和规定性。从这一价值目标出发,道家强调人各有性,因性而为,各尽其宜:“大小修短各得其所宜”(《淮南子·主术训》),“性之所能,不得不为也;性所不能,不得强为”(郭象:《庄子外物注》)。在道家看来,世俗的尊卑贵贱并不足介怀,每一个人只要认识并发挥了自己的“真性”,根据自己的本性和才能来做事,尽自己之职分,也就获得了人生的意义。这乃是人性在更高层次上的复归,是“自己与自己的融合”(黑格尔)。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在社会普遍的“熙熙皆为利来,攘攘都为利往”的激烈竞争中,在物欲横流、人为物役的现实世界之外,为人们寻找到了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这无疑给当今社会那些“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们,开辟了一个比现实世界更美好的精神世界,也给了人们物质之外的心灵满足,为人们从现实社会的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指明了方向。道家思想的不争、不有、贵柔、守静等价值追求,是对生命最深邃的洞察,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在充满欲望的社会里,能够让人保持一份独有的宁静、安详,保持一份独有的自信、乐观,最终达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的超越境界。另外,《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对世俗观念的大胆批判,不仅有助于人们开阔胸怀,拓宽视野,从而打破精神枷锁,从传统观念和世俗困扰中超脱出来,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一条消融苦闷,在逆境中求得心理平衡,从而形成在逆境中的稳定心态的途径。庄子对逍遥境界的热烈、执著追求,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给人们一种物质以外的精神安慰。任何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拥有坦荡的胸怀,就能在任何情况下从容自如,处乱不惊,临危不惧,就不会为荣辱所困扰,被祸福所左右,潇洒一生,成为独立不移、品格高洁的现代人。

11、  道家第五原则:“正言若反”。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反动”-事物的发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运动。“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该智则智,不该智则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

12、 “道”通过支配“气”来生成包括人在内的万物。人类最初无知无欲,随着意识的发展,逐渐有了物我之分,视大自然为外物,利用自然以满足自身的欲望。在道家看来,人与自然是一个互相感应的共同体,这一共同体以“气”为基础:人类多欲多为,将影响到自然界阴阳二气的和谐,而一旦自然界阴阳和谐的状态被打破,反过来又将扰乱人类生活的正常秩序,使得人类的情欲更加过度,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1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4、道教把许多古代圣人当作神崇敬,并且向往人能够长生不老。这种在人当中寻找神的思想和追求永生的思想是有价值的,但只有耶稣才是神借着童女怀孕降生成为人,他既是神,又是人。他通过受难,流血,复活,拯救人类,也证明了他的神性。人相信他,就可以得救,得永生,与神和好,成为神的儿女。其他任何人都只是人而不是神,是被造者,而不是造物者。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救世主。《道德经》第78章指出:“是以圣人云:受国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15、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6、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始源於黄帝,集大成於老子,发扬於张道陵天师,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书法、美术、体育、史学、商业、军事等等影响极为深远。

17、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古代道教的精髓,形成了完整的道教理论体系,表明道教已经正式形成。其学说认为“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18、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变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19、道家不仅主张在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时顺其自然,还主张把自然无为的原则运用于人类共同体,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道家看来,统治者多欲多为是造成人际关系冲突的主要原因:尚贤、提倡功利性仁义激起了人们的竞争之心,礼义遍行使得权威被强化而正当权利被压抑。为实现理想的人际关系,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君应遵循“无为”的原则,顺应、保护好人们的本性,不“尚贤”,不利用权力人为地给人性添加功利性价值,让老百姓“自化”、“自为”。

20、现代化社会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人们掌握了强大的征服自然的力量,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另一方面又给自然界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作用,打乱了自然的和谐,破坏了生态的平衡,给人类自己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人类正在自己毁灭着自己。

2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2、顺应万物的本性还须顺应自身的本性,换个角度说,只有顺应了自身的本性才能顺应万物的本性。人的生命根源于道与气,身(形体)来自气,身之生灭即气之聚散;心(精神)源于道,起始清静,与性为一。唯有学道、养气以复性,才能达到与道合与天同气的理想境界。就身、心关系而言,心极易随外物变化,难清而易浊,身、心之间交互影响:心凝则形释,形解则意消;神全则形全,形全则神全。

23、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评价古代道家为易行难知,事少而功多。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5、对传统法律制度的影响。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支柱之曾以黄老道家的形式在先秦和西汉初期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后世有人用道法家称呼黄老道家。

26、总结概括其核心内容便是“仁义礼智信”,是为“以德治国”。

27、道家的思想精髓:天人合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强求,不逆天(这里的天,指的就是客观规律,大自然。)。道家的根本是《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提倡“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强调“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该书认为天上、地上和人体内部都有录人功德罪过,降福祸于人的神和鬼,也充分体现了人对鬼神权威的敬畏。道家认为“无为”是“道”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地行为。道家视生命价值重于外物,此外物主要是指功名利禄。

2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29、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30、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列子等;黄老派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主张因俗简礼、兼容并包、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依道生法,依法治国、删繁就简、休养生息,体现了“离体为用”的特点,成为了历次大乱之后政府治世的急救包,同时也与中国古代盛世关系密切。其代表人物是慎到、田骈、环渊等;杨朱派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属于道家的别支,代表人物杨朱、子华子。春秋战国后,因不容于世,后湮灭不存。但其全生保性的思想被道教全盘继承。

上一篇:精选赞美父母之爱的名句(89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