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文集摘抄及感悟
1、 我早已深切地感悟到一本好书对人生是多么重要。在临大学毕业之际,《陶行知文集》就成为指明我迷茫心路,乃至成就而今好人生的一本好书。从那时,我就走出了困惑中的我,清除了前行的屏障,改变了人生的追求,顽强地直面挫折,不断走向一条鲜亮的人生之路。
2、引导学生。或催化、或促进、或诱导,各色方案、因材施教,勤勤恳恳地去帮助学生读好书、做好人。
3、(3)优秀的名家名篇,不是太深奥难懂的鼓励学生背诵。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4、作为一名教师,我永远视陶先生为我的榜样,不仅做到修身养性,爱学习,爱学生,更要像陶先生那样,也做一名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范文篇3最近又一次读了《陶行知文集》,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通过反复体会,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不足之处,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下面简要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5、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6、《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导论》《和教师的谈话》等教育类20部;
7、教师没有爱,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8、将我的血与汗,用作文明的甘露,浇灌鲜嫩的花朵;将我的灵与肉,化作知识的养分,肥沃强国的土地。
9、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陶行知文集》读后感(2)暑假里,我捧读了《陶行知名篇》一书,总能感到似有一位老人在向我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书中陶行知以自己多年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的方方面面做了很多精彩的论述,或者娓娓道来,或者一脸严肃。其中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简单而又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职业的真谛。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徜徉在教育界泰斗陶行知著述的理论海洋中,我感触颇多。
10、为了教好每位学生,让每位家长放心,我认真完成家长拜托的任何事。有时家长因为工作的不便,请我转告孩子中午的落脚点,我时刻记在心中;有时家长请我帮忙照顾生病坚持上课的孩子,我一会儿摸摸他的额头,一会儿询问一下,“你现在感觉怎么样?”“难受吗?难受一定要告诉老师啊!”一会儿又送来了热气腾腾的蜂蜜水;有时家长出门在外,拜托我多多关心他们的孩子。课堂上,我时刻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他们的一个皱眉,一个委屈的眼神,我就会心焦半天。下课第一时间就找他们谈天,了解心理想法,巧妙地化解他们的顾虑;课外时间,我还会在工作之余找那些孩子聊天,为他们分忧解愁,有时还辅导他们的学习,并定期与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长联系。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心烦,但一想到他们还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不满。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11、探索,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意味着不得过且过,不敷衍糊弄;意味着总是试图去改变,意味着追求卓越。
1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习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学习陶行知,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范文4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教师,读好书更为重要。
13、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纪律,爱里有教育。作为现代的教师,在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能去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14、读书笔记中使用的所有照片、配图等需获得相应授权。
15、“法治”校长即靠法规和制度去管理,学校基本上运转有序,但缺乏人文关怀;
16、生命是一段旅程,不管路途开满鲜花还是布满荆棘,走或不走,时光都会将你带到尽头。用欣赏的姿态对待人生,就会发现生命原本是这样美好。教会学生拥有欣赏生命的态度,所有的教师都对此负有责任。
17、五是要多读教育类报刊。像《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权威教育报刊等,这些报刊及时刊登国内外最新教育政策、教育动态,以及全国各地的治校办学、教书育人先进经验做法,对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法,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8、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著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的国情,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使我为之折服。
19、接纳学生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上,要选择适当的问题,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信心,要善于用各种机智方法作一些引导和启示。即使学生是在回答不下去的时候,也要鼓励学生作进一步的努力,相信在下一次回答中成功,尽力避免“后进生”在公众场合处于尴尬境地。教师对学生的接纳不仅表现在课堂上等公共场合,还渗透到日常与学生的随意接触中。通过平时的拉家常、交流信息,是每个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情感。他们不仅能体会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还能揣摩教师的一些自己未曾注意的非言语行为。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他们都会有特殊的涵义。我班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老师,你好久没有对我微笑了,也没有提问我了,是不是由于我那次迟到了。老师,我一定向鲁迅先生学习,保证以后天天早到校。”其实,我不是故意不理他。由此可见,我们教师不经意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对学生的情绪影响都是很大的,这需要我们时时保持一份爱心,去接纳、关心每一位学生。
20、侯东丽:十月金秋,赴一场诗意的修行——“国培计划2020河南省青年教师助力培训”有感
21、 白园园 游胜利 丁婉婷 赵延芳
22、阅读经典就是与经典著作中的人物相遇,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人世间的爱与恨、是与非、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从而提升思想境界,涵养人格心灵,丰盈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知性、更加优雅、更加美丽。
2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1943年为广东某中学校歌所做的词,也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教育名言。一直以来,陶行知先生始终在不厌其烦地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动学生的大脑,并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没有什么是不能挑战的,无论是权威还是老师。在老师与真理之间,首先要尊重的应该是后者。真理是唯一的衡量尺度,而老师也会有出错的时候。所以,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尽量不让他们过分依赖老师。时代在进步,学生的思想也变得更成熟,见识更丰富,观念也更加地前卫。倘若只是用严格的管教来对待他们,即便他们一时知错了,但是没多久还是会再犯。
24、所谓优质教育,一定是能够使学生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人格的,是能够提高学生自尊和自信的,能够使学生内心变得越来越充实和富有力量的。
25、 读了《陶行知文集》之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陶行知先生不仅是思想派的大师,更是行动派的大师。在那个家贫国弱,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尊严尽失的年代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就像是一颗耀眼的光芒给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我这半路出家的教师指引了方向。
26、西方谚语说孩子犯错,上帝都会原谅的。是啊,谁不是在错误中思考、成长?谁不是在历练中去伪存真?我们只有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个体差异,才能培养出大同与大不同。才能培养出有信仰、有担当,有态度、更有温度的真性情,正像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史》说的,要使人成为人!
27、大自然是我们乡村幼儿园的宝库,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教育资源,是幼儿用来发现美、创造美的表现对象,也是引发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途径。从各式各样花草树木到新鲜的瓜果蔬菜,从沙、石、泥土到四季的农作物,一个个有趣的艺术活动应运而生。例如:乡村的稻田就成了孩子们的天然游乐园。在稻田里,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收割稻子、尝试用各种工具打稻谷、运输到粮库、制作稻草玩具,孩子们用这些自制、自然的稻草作品创造出了舞草龙、拔河、跳长绳、草垛跳跃、踢草球等丰富的体育游戏;除了收割,孩子们在稻田里放飞自我:或自由奔跑、或结伴捉虫、或写生、或玩草房、或踢球、或和家长一起烤红薯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发孩子们对下一季的无限憧憬。教师们追随孩子的兴趣,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开展贴近自然的各类活动,培养孩子们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28、读此文,知陶老先生之侠气,不输武穆、文山。这样的一位老师,站在学生面前,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
29、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的。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叫,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30、什么是“经典”呢?用陶继新先生的话说,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
31、不由想到:“技艺”略逊却铁骨铮铮的老师,和“技艺”超群却奴颜婢膝的老师,谁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32、每个人成长是全方位的,伴随身高、体重一起变化的是思想和心灵,虽然后者是隐性的,但是老师、家长还有社会也决不能忽视。在本书中,陶行知下去女先生积极创设“合理的生活”亦即“合理的教育”,把学生还原成6—12岁的儿童,让他们的身心需求得到释放和满足:学生需要交流,我们老师就是可以家谈的朋友;他们需要倾诉,我们就是忠实的听众;他们想要解释,我们就给予充裕的机会;他们需要玩耍,我们就开展“有效课堂”、“有效作业”的研究,追求“轻负担、高质量”……
33、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们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看当今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5陶行知常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而是对学习的伤害。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34、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朴实的语言蕴含着淳朴、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
35、名校长应有开放多元的办学视野。“视野”即视力所及的范围。
36、那清新的文字,诗一般的笔调,背着背着,学生就完全融入了这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希望的春天里。《陶行知文集》读后感(5)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要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陶行知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因材施教”吗?
37、精神是不靠钱买的。精神是在我们身上,我们肯放几分精神,就有几分精神。不关有没有钱,只问肯不肯把精神放出来。
38、1991年8月,我师范毕业后,回到老家滍阳镇的石桥营小学任教,报到那天,一跨进校园就看见右手边的花坛里树着一块简陋的木匾,上面写着两行小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下子入心了。“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晚上我把它写进日记里。
39、教师的荣幸是跟世界上最充满希望的人在打交道,所以要引导他们把希望变成现实。
40、享受人文的课堂,享受动感的课堂,享受智慧的课堂。
41、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仍是我努力的目标。
42、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4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意义有二:
44、策 划: 刘银红 陈晓锋 介 苣
45、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
46、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47、中国教育名家如马相伯、蔡元培、张伯苓、陶行知等,当代知名教育专家于漪、顾明远、钟启泉、叶澜、魏书生、朱永新、李吉林、李希贵、冯恩洪等;
48、策 划:贾利权 江 惠 马金星 李海洋
49、“人治”校长即靠人去管理,大事小事校长一人说了算,校长整天忙忙碌碌,管理效益却不高;
50、从这一角度看,教师要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大家专著。
51、《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读书摘抄)
52、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陶行知文集·师范生第一变》
5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54、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这就是说要以幼儿的周围生活开展幼儿教育。为此,启发了我,我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如果说乡村幼儿园因资金等问题导致硬件设施设备不足,那么科学地开发乡村当地资源,就可以较好地缓和缺乏资金与投入需要之间的矛盾,并能使两者形成互补状态。“接地气”是乡村幼儿园的一大优势。何为“地气”,说通俗些,就是自然之气,地中之气与天气之气。既然有“地气”之说,那么天与地、气与人则需要相互连通。我园作为三轨制幼儿园占地面积就达9673平方米,幼儿园对面就是大片的稻田,稻田旁是渔农承包的大渔塘。往东500米为镇上菜市场,往北步行15分钟就到了生态园。得天独厚的空间优势,让乡村幼儿园的孩子更多的机会走进自然,融入自然。
55、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照正直为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56、名校长应有持久如一的学习习惯。当今世界的竞争,从本质上说是学习力的竞争。
57、《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摘抄)
58、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让年青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关怀的人生,这应是良好教育努力达成的一个目的。
59、就我园现状而言,越来越多的乡村家长认为乡村学校教育水平不高,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去城市,“要让孩子去城里受到好的教育”。导致当下乡村幼儿人数不断骤减,那么是怎样造成现在这样的结果呢?《陶行知文集》为我点起了一盏光明永恒的灯。
60、总之,他们的满腔热情总是被我的敷衍而大打折扣。其实,孩子的心思很单纯,是希望与你多亲近,而我们不停歇的脚步,让他们抓不住,于是,距离就越拉越远,也许,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再也无法怀有当初的盛情。
61、重视教育的“逐步成长性”特点,为学生营造“正确合理的”生活。
62、《黑客与画家:硅谷创业之父PaulGraham文集》(读书摘抄)
63、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师范类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性课程。对这两类书籍,教师要认真读,而且要研究透。
64、从教以来,隔着浩瀚的时空,沐浴着先生思想的光辉,但回想先生生平,让人感慨万千。陶行知,安徽歙县人,1891年生,1946年逝,他先后在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师从杜威,主修教育。1917年,26岁的他回国了,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和国立东南大学任教,那时候的陶行知,以他之所学,本可以谈笑于鸿儒之间,而他却把目光紧紧的盯住了中国最底层的教育问题,他要为中国培养100万的农村师范教师。他这么说,就这么做,在南京,在武汉,在重庆,在上海,他为中国教育的崛起,一直在路上。我们眼见繁花就要开到树上,可1946年7月,由于积劳成疾,先生在上海逝世,宋庆龄先生亲笔提写四个苍劲大字“万世师表”。“万世师表”对中华民族无比隆重,它用来专门修饰这个民族的精神导师和人格典范。郭沫若说: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他像一座丰碑,一颗北斗照耀着民族教育的前程,擦拭着每一个为师者的眼睛。在正视中国教育现状的研究上他辩证地拿来西方教育,他敢于批判与创新,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伟大理论!
65、命运改变的就不仅仅是那些作为困难群体人们个人的事情,改变的将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改变的将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品质。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用良好教育成就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温暖的、我们梦寐以求的、阳光普照和开满鲜花的未来。
66、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照正直为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67、教师的荣幸是跟世界上最充满希望的人在打交道,所以要引导他们。
68、园所报送20份以上,为指导者颁发“优秀指导奖”证书,赠送幼芽早教APP园所1600课程点卡。
69、在“我的课程列表”点击“读书笔记评选活动”按钮,线上缴费后在线提交相应资料(个人信息、作品封面、书籍梗概、笔记正文),等待工作人员审核发布。
70、首先,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71、对学生的爱,不仅仅包括对学习好的学生要爱,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也要爱,是一种对生命的爱,是人间大爱。有了深深的爱,才会产生对教育的强烈的责任感,才会萌生自己的教育理想,才会具备宽广博大的胸怀。
72、“社会即学校”是对待统教育中的封闭性的一种挑战,是在批判杜威“学校即社会”基础上提出的。陶行知先生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应当拆除学校与社会的围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作先生,人人可以作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茶馆、戏院、破庙、茅棚等,都可以成为大众的课堂。这是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提出来的,在这里教育不是少数贵族的事,而是普通人也可以做的事。他主张把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73、他读过很多企业管理方面的专著,汲取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嫁接”到教育工作中,譬如《掌握人性的管理》《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马斯洛人本哲学》《领导学》《远景》《领导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工作的本质》《六西格玛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等经典著作对他影响很大。
74、广大基层教师大多实践经验丰富,但往往理论修养不够,只知道“下位”的东西,而不知“上位”的东西,只知道“这样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75、其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孩子受益!
76、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法)卢梭《爱弥儿》
77、其次,所谓“教学”即教学生学;所谓“学生”首先要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
78、人是不断生成的,而非预成的。在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上,遗传只是人发展的生物前提,它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不是决定的条件,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与教育,而二者相比,教育又是起主导作用的。
79、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非常实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果能够很好的渗透陶行知思想,那么会为我们的教育生涯添色。《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范文篇4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颇多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深深体会到“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内容,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首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
80、第“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
81、爱在左,责任在右。生命之路,陪着孩子们走一程,无论他是孤单寂寞抑或是踌躇满志。
82、作为一名老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83、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尚未形成固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判断能力弱,不善于辨别,不懂得选择,在很多时候,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由成人主宰,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论点当是最好的印证。这也告诫我们在实施开放教育、生活教育时,必须坚持“适合于学生、有利于发展”的原则,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信息加以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学生在毫无抵抗能力的时候受到社会上非主流思潮的影响;其次是将关注的视野扩展到学校生活以外的范围,如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努力构建立体教育网络,让学生拥有一个相对纯净的、与他的认知水平相协调的人际交往空间。
84、很多教师搞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缺乏深度,实际上就是缺乏理论高度。因此,教师首先要读教育理论类著作,中外教育名家的都要读。
85、协办单位:江苏幼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朗义文化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86、 “老孙,老孙,校长招你来,当个师范生。西天保谁去取经,小朋友是你的唐僧”。孩子们就是我们的“唐僧”,我们要全力以赴地“保”,无怨无悔地“保”,坚持不懈地“保”,挖空心思地“保”……,让孩子们功成名就,自己也就功德圆满。
87、教育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面而完善的开展,教育是对生命个体人格与心灵的唤醒,教育倡导的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是教会学生学习和生活。生命教育,最通俗地说,就是“为了生命的教育”,它是教育哲学层次上的概念,是价值意义上的范畴。它首先是教育的价值追求,是于“为何而教”的答复。教育要让每一个人都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着。肖川教授所倡导的生命教育包含六大理念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成全生命,就是力图从个体生命的根基上确立起精神的脊梁,使我国国民形成健全、自由之人格。
88、名校长应有卓越非凡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校长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笔者以为,目前的校长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人治”校长、“法治”校长、“文治”校长。
89、教师没有爱,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90、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全心全意投入人民教育事业,他当年倡导的教育的国民性、教育的社会性、教育的生活性、教育的全面性、教育的民主性、教育的创新性,与现在的素质教育如出一辙。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对照当前的教育现状,我认为我们迫切需要张扬“人”的大旗,以完善人自己为目的,以提升人的价值为目的,以“立人”为本,为了一切人的全面发展。
91、《教育大数据:开启教育信息化0时代》(读书摘抄)
92、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9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94、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95、导语:人人都说,书是人类一辈子的伴侣和朋友。下面是我收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范文篇1教育类的书籍,对我印象最深就是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假期骨干教师培训时,我读了《陶行知教育理论》一书,我坦言自己以前对陶行知先生其说知之甚少,对“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不配在中国做教师。”的说法曾经表示过不屑,从教二十年了,自认为对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不辞劳苦,不也做的好好的吗?可是读了《陶行知的教育名篇》,给我点亮了一盏心灯。当通过一段段短小、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他所创立的经典教育理论时,不仅被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所折服,深感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96、 d 瑞 毛崇伟 段存会
97、有些书都配有诵读光盘,在家里、在车上听也是很好的阅读方法。在车上听“书”,还解决了没时间读书的问题。
9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善读书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而香却在骨子里。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重担的我们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才能让我们有“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新鲜。所以,陶行知先生的文章就不能不读,一是我们需要借鉴他的经验;二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行动,让我们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99、有个男生他叫李程雨,他是班上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上课做小动作,弯着腰,不抬头,小眼睛滴溜溜乱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老师写一举一动。作业马虎、少做甚至不做;下课吵吵闹闹,一刻也不停。怎么办?我不能让他在我的手下变成问题生。我的语文课上,我故意走到他的座位边,暖暖地看上他一眼。他显得更加羞涩了。我又轻轻地推一推他的脊背,他把腰挺直了。可是,过不了一会儿,背又塌了下来。我一次又一次不经意地走过的他的座位,一次又一次爱抚他的头颅,并投以鼓励的目光。他的背直了,眼睛睁开了,第一次把目光,属于他的感激的目光投向了我。我欣喜若狂,我给他示范汉字的书写,我帮他擦去错误的答案……他越来越认真,越来越努力,虽然比不上曹文奥的书写和成绩。相信,他会越来越棒。因为有爱的浇灌,小苗的成长会更加茁壮。
100、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心态的人,一个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与社会合作的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因此,在今天唤醒和强化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方向意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01、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的,比什么伟人还大。”在他的概念里,作为老师一定要学会尊重学生的性格以及想法。当然,尊重绝非放纵,更不是任凭他自生自灭。在老师对于学生的爱中,应当也是有”严“的成分存在。只有学会尊重学生,才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教育方式,从而用最好的方法来扶持学生。当发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的时候,老师不应该过分指责他们,应该及时地送上关心与指引,争取让学生接受我们的爱,并且顺利找到正确前行的路。
102、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