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道家名言看破红尘的经典语录(101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道家名言看破红尘的经典语录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2、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

道家名言看破红尘的经典语录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2、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  “仁”是孔夫子内心的道德根本,是世间真理,那现在的真理又该是什么,两千五百年过去,社会和意识总是有改变的,真理也似乎不与以往完全一致。具体来讲,《论语》也不难找出孔子的一些思想局限,诸如轻视农业劳动和其中技术以及和老子一致的“愚民思想”等。(道家名言看破红尘的经典语录)。

4、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5、  道家也特别重视养生长寿,其根本在“道法自然”,认为养生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与自然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为此,老子特别强调“少私寡欲”,不重财富、名位和权势。庄子则主张人生在世须“安时处顺”(《庄子·养生主》),“齐万物”、“一生死”(《庄子·齐物论》),视生死一如,让形体健全,精神充足。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哀乐所困扰,才能“达生”。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中医包含了大量的养生长寿的观念。源于道家思想产生的道教,与其他几大世界宗教追求死后进天堂(基督教、伊斯兰教)或贵死(佛教)不同,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6、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淮南子·原道》。

7、  从礼,到义和勇,都是有这样的一条准则。并不是所有的作为都可以成为“勇”,而是要怀有“仁义礼智信”、考虑过利弊后的做法。这个世界上拥有力量和情感并不难,但是如何利用好这些“力量”是关键。所以夫子提出了“仁”的道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站在更为正义的一边。看到世界的苦痛和黑暗,是去拯救弱小,而不是使生灵涂炭;哪怕走投无路,也要坚持“善良”这一准则。这样即使是消耗生命,也是有价值的。

8、2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9、  夫子非常重视“礼节”的培养。整个八佾篇几乎都是有关礼的阐述。夫子如此是为了恢复周礼,制止诸侯纷争、混乱无序的社会状况,约束人民道德不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对于鬼神信仰观念浅淡的儒家来说,所谓的祭祀鬼神又是为了什么呢?

10、道家语录看破红尘的句子,人生短短几十载,能看破人生的人有几个呢,所谓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道家语录看破红尘的句子的相关内容。道家语录看破红尘的句子人永远不知道哪次不经意的跟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再也不见。

1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2、1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家名言看破红尘的经典语录)。

13、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14、20)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15、做与不做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拥有对前者的评论权。

1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7、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解不开情节。

18、凡事无小大,物自为舍(位置)。《经法·道法》。

19、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2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1、译文: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22、  虽然志向需要远大,但依旧需要良好的品德做支撑,因此要“据于德”。如果说“志于道”是望向远处的眼光,那么“据于德”就是人生奋斗的底线。人可以一事无成,但绝对不可丧失道德。道德是人生活在社会的底线,若是为了达到目的而抛弃道德,就算是获得了些许成果也不得保存。为了道德良心,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真正的做事法则。

23、  第求福以避祸为基本前提。根据传统幸福观,福与祸相对立,而且可能发生相互转化,求福必须避祸,促进祸向福转化,防范福向祸的逆转。传统的“五福”是与“六极”相对立的。《尚书·洪范》在提出“五福”的同时,指出了“六极”:一曰凶、短、折(“遇凶而横夭性命也”),二曰疾(“常抱疾病”),三曰忧(“常多忧”),四曰贫(“困乏于财”),五曰恶(“貌状丑陋”),六曰弱(“志力尫劣也”)(1)1孔颖达称“六极谓穷极恶事”(1)1后人相对于“福”称“极”为“祸”。与“五福”是一个整体不同,“六极”是作为整体的生活的某一个方面发生了问题,而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足以损害或破坏作为整体生活的幸福。上述六种祸患都有可能破坏幸福,因而幸福是相当脆弱的,需要精心呵护。而且,传统文化中还有“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告诫人们,福是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的,不可能出现“双至”的情形,而祸患常常有“扎堆”的效应。当然,祸也不完全是消极的,人有可能因为陷入祸患而奋发努力,克服祸患从而获得幸福。老子最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他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八章),是对这种福祸可能相互转化的经典表达。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各种祸患的可能性极大,如何有效防范任何一种祸患对幸福的破坏,在出现某种祸患的情况下如何努力使之朝着有利于增进幸福的方向转化,传统幸福观既提供了应特别加以防范的那些“穷极恶事”,也给予了如何对待福祸的方法论指导,充满了生活智慧。

24、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2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6、10)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27、暴风刮不完一个早晨就会停息。比喻来势虽猛,但持续的时间不会长久。

28、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29、  另外一句我很喜欢的是: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有点跟上一句相呼应的意思,说的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30、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 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

31、  孔子与弟子相处,也是以一种平和的态度。他发现子贡好评论人事,便会说我没有那个空闲;在子路听到赞美高兴时,他又会提醒“是道也,何足以臧”。他对冉求和子路行同样事时提出不同建议,他是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32、  “道法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遵循客观规律。“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以及生生不息的流行规律。

33、图难于其易,为⼤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事,必作于细。是以圣⼈终不为⼤,故能成其⼤。

34、  我错了,错在偏激执着。心目里,那个纯洁高尚,让人心向往之的d,怎么会出错呢?于是拒绝接受,自欺欺人的认为:过失虽有,尚不至舆情沸腾,比是和平演变的阴谋。然而,事实就是这样,谁也不能否认、抹杀错误,舆情中也有民情。对过失置若罔闻、文过饰非,这不是d的初心,也与儒家思想相悖。“中者,着气也;庸者,平常不易;中庸者,永守其中,常持其正也”。中庸是要为人居于中正之道,不偏不斜,不能偏袒一方、以个人好恶来论定是是非非。“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我既然信仰它,便不该愚信、迷信,继承之下,更需辩证的否定。想来,渣滓洞中留下的“狱中八条”也有这样的意思。

35、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之源远流长、之博大精深,凝聚的是中华大地几千年来所孕育着的智慧与大爱。伟大的先哲们将一段段鲜活而深刻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穿梭千古,将那份温暖与仁爱传递至今。携着那高山仰止般的崇敬,与君初识的我,小心翼翼地走进这个深邃、丰满的偌大世界,品读先贤智慧,体味先哲情怀。

36、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宋·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

37、此章劝勉弟子们确立修道的大志,珍惜这难得的学道机缘,放下各种尘世的牵挂,即使年纪大些,只要一心向道,百折不回,仍可成丹得道。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者,都要靠立志,长期朝一个方向努力用功,才能有所成绩。修道成仙更非世间的事业可比,一定要树立坚定不移的志愿,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38、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容飞扬的尘埃,或是繁华的生活景象。

39、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40、人生天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41、有物混成,先天地⽣。寂兮寥兮,独⽴⽽不改,周⾏⽽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道,强为之名⽈⼤。⼤⽈逝,逝⽈远,远⽈反。

42、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那个寻常的午后,清风拂过书桌前的窗子,一颗如夏日烈阳般躁动的心,与一壶宁静淡雅的清泉悄然偶遇——我与《论语》的不解之缘自此结下。

43、我分析,许斌有点才华,但郁郁不得志。估计想上个本科都没能如愿。更没在政府讨个一官半职。

44、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45、  在某个悠闲的午后,我们沏一杯茶,翻开《论语》,细细品茗。茶香伴着书香,文化的气息氤氲在空气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46、  善于提笔的人不必然善于渗透自己的情感,就如同无数个有着悲剧内核的喜剧表演者一样,文字与文字之间的交流我想灵魂是渴望被理解的,所以平铺直叙也好,娓娓道来也好,甚至是夹杂着生僻的典故和罕见的句法的古怪文段,都是文字存在于世界上想要被感知的直接证据。

47、               “贤贤易色。”

4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9、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0、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51、                                ——郑方圆

52、                 白璧微瑕

53、为难我们的其实不是任何人,是我们自己,因为只有你觉得自己心疼,你才会心痛。

5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55、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

56、                           ——丁梦骐

57、西汉班固的《西都赋》有“阗城溢郭,旁流百尘,红尘四合,烟云相连”,这是形容西都长安人多、事多、钱多,豪华热闹。卢照邻诗《长安古意》有“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期红尘暗天起”,宋朝程颢《秋月》诗中有“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也说“有城回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可见红尘二字都是指世俗的、官场的、富贵人间的繁华景象。

58、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道家的经典名言名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9、就算不快乐也不要皱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60、“尘”,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普通话读音为chén,最早见于《说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尘”的基本含义为飞扬的灰土,如尘土、尘埃;引申含义为佛家、道家指人间,如红尘、尘世

61、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62、  《论语》虽不像《飞鸟集》那样带给人们对自由美好的无限向往,也不是《平凡的世界》那样一部深刻记录七八十年代陕北平凡人不平凡故事的小说。它以对话的形式,不乏趣味地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从教育、为政、修养、处世、感悟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是中华文明之精髓,贯华夏千年之历史。

63、如果说我懂的道理比别人多一点,那是因为我犯的错误比别人多一点。

64、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65、如果我能够看到自己的背影,我想它一定很忧伤,因为我把快乐都留在了前面。

6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67、  关于行和言。孔子在不仅一章里说过君子应该如何对待二者的关系。“敏于事而慎于言”“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多行少言,踏实做事。这种以行为重的思想对后人的思考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当代社会,在传媒迅速发展、倡导“开放”“表现”的环境下,我们是否应该继续秉持以行为重的理念呢?只说不做肯定是不提倡的,但只做不说也不提倡。最好是行的目的不在于说,但也要让别人知道你干了这件事。

68、  “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身后,便不难发现孔子是处在喧嚣时代的孤独哲人。他的智慧难以被当时的人理解,却影响了后世的炎黄子孙,乃至现在的我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

69、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70、此时许彬,自以为看破红尘,一心问道。所以有感而发。

7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3、  人虽是有自然中最难能可贵的主观意识与智慧,但须得有规则条例的约束,暂且不提法律条文,孔夫子的理想是道义,原则,品德自在人心,心中有仁义。品质也需要具体的规范,才能形成恰当的,有助于集体的意识,对于夫子细致点说就是所谓“孝悌”,“爱民”,“仁爱”……究其根本也还是一个“人”。

74、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75、看破红尘是佛学常用语,是指在人生过程中因某种机缘对尘世中的事情进行了自我透彻的感悟,是一种自我思维突破的过程。

76、朋友,你可曾怪我,不对你们叙述内心?朋友,你可曾怪我,欺骗你的真心情谊?朋友,你可曾怪我,微笑着对你们说谎?朋友,你可曾怪我,流泪时仍独自彷徨?朋友,你可曾怪我,诞辰日却四寻无人?朋友,你可曾怪我,不说自己原来怕疼?朋友,你可曾怪我,一点都不在乎自己?朋友,你可曾怪我,让君觉我自欺自毁?朋友,你可曾怪我,觉之己命不值一文?朋友,你可曾怪我,胁于君挚爱致伤残?朋友啊,你可曾怪我,可曾恨我,无论作何我都懂。

77、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78、所以“看破红尘”的真实含义就是看破世间万物的一切幻象,洞悉、明了世间万物的实相,从而达到“无我”的一种状态。

79、感言:之所以和别人闹翻脸,受到屈辱,往往是因为不知足;之所以遭遇失败和不顺,往往是因为得寸进尺,不知道适可而止,如果能够明白这两个道理,那就可以长久平安了。

80、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1、20)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8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83、说起神仙,恐怕世人个个都羡慕,但要教他学习成仙之道,一百人中难有一二个愿意的。真是可悲可叹啊!在红尘中打滚,在孽海中流浪,茫茫人世,苦海无边,到哪里可以找到快乐与美丽呢?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警觉到这一点,反而在红尘滚滚之中丧尽良心,不仅不能够超凡入圣,而且不断地在生死轮回之中,每况愈下,其所要经历的苦难更多,真是不堪设想。

84、  现在的人们相较于战乱贫苦的年代,更加渴求精神层面的充实愉悦,信仰自由,信仰平等,信仰民主……民众可以说是进步了,但两千五百年前的智慧仍然值得今天探求真理的人们所借鉴参考。因为孔子向来不向人们传授那些保质期短的具体知识,他一向是把高度凝练的智慧传达出来。

85、23)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变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86、                           ——徐晨

8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9、  而“非其鬼而祭之”则是表明了儒学中的规则性。

90、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91、  孔子三岁丧父,早年丧母,不曾有机会侍奉父母,想必他内心充满遗憾,因此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孝”的重视。

92、不要见一个爱一个,爱的太多,你的爱就要贬值。

9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94、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金朝:元好问

95、  2020年新冠疫情,国家在处理的过程中,出现失误、部分官员徇私枉法。引来了许多合理的批评的声音,但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这些声音令人匪夷所思,甚至不堪入目,大有跃跃欲试要自立门户、分庭抗礼之意。我愤愤地写下文字驳斥(没骂人,有礼貌),不一会就收到了许多充斥着污言秽语的怒骂。

96、感言:能够了解他人,确实算是有智慧的人;但了解别人容易,认清自己最难,所以只有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最高明的。我们总看着别人不顺眼,可知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又是怎样呢?

97、  人生不过是一场修行,在天地之间观这风景。

9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99、  读罢,似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左右着我,似月光朗照,把灵魂浸染得洁白一片;又似一轮朝阳,从生命中冉冉升起。静心品读感悟,躁动的世界似乎沉静下来,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它似乎蕴藏着一股神奇的力量,牵引着我找寻到属于自己心底的那方净土。携着对仁、爱、义更深层的理解,行方圆之路,思千里之情,学做一个胸怀坦荡的智者。

100、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上一篇:精选梅花王安石(23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