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高适的诗别董大(58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高适的诗别董大 1、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

高适的诗别董大

1、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高适的诗别董大)。

2、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3、不过,也有人认为,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里就有不少的边塞诗。这是学术研究的课题,我们这里不做分析。不管边塞诗蒙启何时,汉魏六朝时代开始发展、隋代兴盛、唐代鼎盛是准确的。

4、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大雁、雪),给人(凄凉空旷)之感。

5、《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出自《高常待集》,体裁属于七言绝句,是一首送别诗。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

6、边塞诗的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时期,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基调,艺术感极强。这和当时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有关,也和当时建功立业及“入暮制度”有关。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还有岑参诗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7、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的诗别董大)。

8、高适这两首诗,尤其是第一首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一经问世,便传诵天下,引来无数知音感慨。

9、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10、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11、翮(hé):鸟的羽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12、请不必发愁征途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人有谁不认识您呢?

13、高适自20岁离家到长安,便开始了他此后的游历生涯。他的游历,一方面是因为科考落第,想要再寻找报国之门,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游历增加见识并结交朋友。

14、《别董大》是诗人送别友人董庭兰时所作,共有两首,这里选的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堪称唐代送别诗的绝唱。黄沙漫天,白云也几乎被染成了黄色。北风呼啸,群雁在大雪纷纷中向南而飞。如此忧郁的天气里,高适即将告别这位著名的琴师。他鼓励董大说,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以你的才华和名气,天下哪有不认识你的人呢?言外之意,像你这样优秀的人,到哪儿都会受到人们的喜欢。如此宽慰朋友,对方也满载着祝福上路,这样的离别便冲淡了愁绪。

15、(有道科是唐朝不同于科举考试的另一种人才举荐和考核制度,即经由地方大员或中央官员推荐,参加专为有道德、才艺等的人举办的有道科考试。)

16、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17、唐朝是一个全民皆诗的时代,几乎所有的大诗人都写过边塞诗,李白杜甫不用说,就连诗佛王维也写过“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18、边塞诗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和这近四百年的历史有关。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大大小小有三十余个王朝。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边疆军民的生活和将士保家卫国的情怀便成为了歌咏的诗意题材。

19、狭义的汉魏六朝和政权的传承有关,一是指 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朝都在建康(今南京)建都。二是指具有继承关系的曹魏、晋朝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20、送别的对象为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通过这首送别诗,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21、解释: 当我同友人分别之时,天空正满布黄云,以致于白天就象黄昏时那黯淡的天色。 就在这黄云遮天蔽日的高空中,雁阵正向远方飞着,好象是被吼叫的北风吹送着似的。还有那满天的雪花纷飞,真使人触景伤情。 可是,朋友!请不要伤感,请不要因为风悲日曛而感到前路迷茫,孤寂无友。要知道你善于弹琴,名满天下,谁人不识,不必忧愁没有知己,应该有相识满天下,到处有知音的乐观情绪 。

22、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23、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24、第一首诗,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胸襟开阔,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情境相媲美。

25、如此铿锵励志的送别,干净利落,什么离情愁绪,什么低徊流连,不要!真朋友,懂你要什么,所以,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你如此才情,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董大你呢? 

26、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管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27、高适(702年—765年):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28、是时,乌云蔽日,阳光于云层之上,透不过云层也投不过云层,惟留暗黄天色。望去,便是千里的黄云,即使是白日,也若日暮黄昏。

29、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图均来自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敬意与感谢!

30、董大是幸运的,即便他落魄之后,至少还有高适是他的知音。

31、《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32、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33、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

3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3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必担心前方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啊?反问

37、《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今日相逢无酒钱”说明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3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39、题目中董大其人因高适没有注明身份,故无法确定。敦煌写本《唐诗选》残卷题为《别董令望》,但此董令望不可考。有学者认为,董大就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因族中排行老大而称董大。现代基本采用此种说法。

40、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4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42、北风呼啸,吹送着南飞的雁群,大雪纷纷地下起来。

43、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44、二十多年不得志还能有如此格局的人,送别朋友的时候,该说些什么呢?

45、(赏析):这是送别诗中的一首佳作。诗人与好友董大久别重逢,短暂的相聚之后还要再次分别,诗中描写的景物,让我们看到了一对有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但诗人并没有过于伤感,而是劝慰好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见诗人豪迈阔达的心胸。

46、● 夫妻卖掉房产全球旅游,8年后竟赚2亿...

47、如果我们以繁花似锦的百花园比喻唐诗,那么高适的边塞诗可以说是这百花园里分外绚丽的一朵奇葩。

48、高适是以写边塞诗著称,他与岑参堪称为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二人历来被并称为“高岑”。高岑所生活的盛唐时代,正值唐王朝统治者开拓疆土,不断在周边发动对异族的战争,周边文化落后的异族部落也时常侵扰唐朝边境。

49、✦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故称“董大”。

50、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51、这两首诗是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5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53、古人诗作中,离别诗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大多风格上是惆怅惜别,甚至如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到了宋代,柳永和青楼女子作别时,“执手相看泪眼,便无语凝噎”,拉着她们的手,竟然哽咽无声,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哀婉忧伤,催人泪落。

54、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55、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56、如此,以景致抒心境,显现的是人心的窄与宽、胸襟的狭与阔、气势的羸弱与磅礴。

57、这种军旅生涯,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人生经验,更扩展了他们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怀,使他们不像一般文士那样沉吟于自我的情感世界里,而是培养出了宏阔壮大、磊落坦荡的心胸,从而开辟出我国古代诗歌气吞山河、雄伟壮丽的境界。高适就是这些诗人的杰出代表。

上一篇:精选祝福语送给老师的(79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