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的意思是什么
1、2001年,贡布里希去世,我在复旦大学作了一次讲演,以为纪念,题目叫“附庸风雅和艺术欣赏”。我的意思是:我们学习欣赏艺术不能单靠天生的本能。尽管我们有爱美的本能,但它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可以抱着不懂装懂的心理,去听听那些权威人士的见解,也就是我所谓的“附庸风雅”;长此以往,总有一天我们能真的看懂,可以推开权威的意见,得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也许这是我们学会欣赏艺术的最佳途径。但由于“附庸风雅”是一个贬义词,中国著名的思想史家王元化先生非常善意地批评我说,附庸风雅总不是一件好事。我向他老人家解释说,实际上附庸风雅和亲近风雅是一体两面;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应该提倡附庸风雅;说得彻底些,我们宁愿附庸风雅,也不要斯文扫地。(附庸风雅的意思是什么)。
2、出 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3、“附庸”本指依附于诸侯国的小国。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4、“风雅”怎么能泛指文化呢,原来,“风”和“雅”是《诗经》的两个组成部分。《诗经》由三部分组成,即风、雅、颂。
5、喷香水并非用来取悦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开心
6、“附庸”是动词,追随之意,“风雅”泛指文化。但是在古代,“附庸”和“风雅”是两回事,而且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7、但有意思的还是那场聚会。之所以熟悉,是因为张岱写过很多次。最有名的是不系园中,陈老莲也就是陈洪绶、南京曾波臣、张岱众人去不系园看红叶,不期而遇者八人。每个人各有才华,自然而然释放的。而那娄玉亭三公子、娄瑟亭四公子所邀请的赏船人士,只是扭扭捏捏作出一副游的样子而已。讽刺的是吴敬梓写:两边岸上的人,望若神仙,谁人不羡?
8、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附庸风雅的意思是什么)。
9、这家广告公司更注重如何制作附庸风雅的广告,而忽视了对客户业务的了解。
10、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11、因此,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当代艺术等艺术门类之间,其实隔着难以逾越的高山,这也是美院各院系之间不交流、不互动的原因。
12、(反义词)一成不变、不识时务、至死不悟、守株待兔
13、“附庸”既明,那么“风雅”又为什么泛指文化呢?说起来很简单,“风”和“雅”就是指《诗经》中的“风”、“雅”。“风”是各诸侯国的民歌,称作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又分大雅、小雅,是周王室“邦畿”之内的音乐,被尊崇为正声,共一百零五篇;此外还有“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共四十篇。“风雅颂”或者“风雅”就用来代指《诗经》,“风雅”因此也用来泛指诗文之事,从而也用来泛指文化。
14、我相信很多人天生就喜爱艺术,很像人天生爱美一样,大概出于人的本能。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开掘它、发展它。要欣赏千变万化的艺术,就需要把它置于历史和风格的框架当中。简单地说,它不仅需要观看的眼睛,还需要知识。正像我们经常意识到的,我们之所以不敢直面绘画,说出自己的感受,是因为惧怕自己的无知。无形中,我们竟剥夺了自己欣赏美、欣赏人类伟大创造的幸福时光,从而也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文明有种隔膜的感觉。而文明由艺术所物质化,它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天堂。我经常强调艺术的美丽、艺术的优雅、艺术的崇高,乃是宇宙间的奇迹;宇宙间也许有更高级的生命,但也许没有比我们更高级的艺术。
15、外人看来都是神仙人物。看到本质,才知道谁是仙,谁是妖。能看透,又谈何容易?其实陈老莲与张岱,更喜欢的还有两人看月那段:
16、他的老板就很想利用他,剥削他,本来可能他给老板打工十年或十五年就可以自由了,就可以拿很少的一点工钱离开老板,但是老板就很黑心,想害他。后来,他就自己弄了点手段把老板一家全部搞死了。这个故事很复杂,但是核心是他离开老板之后到世界各处流浪,闻遍了世上所有各种各样的香味之后,发现世界上最香又难以比拟的一种香,是什么呢?是少女的体香。
17、附庸风雅是一个成语,读音是fùyōngfēngyǎ,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18、人类文明,归纳而言,有三种创造:其健康生命的自我实现,即高峰体验,普通如你我,皆可具有;其一般性的专业创造,即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皆为创造,一般须经专业训练;其卓越的原发性创造,即革新一个学科,乃至一个文明、一个时代的思维与世界观,是少数的天才“妙手偶得之”的结果。前一种创造,往往是后两种创造的人格前提与基本氛围;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曾区分“特殊天才的创造性”与“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指出后者强调的是人格,而非成就,“成就只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亦即此意。所以教养气韵生动的健康人格,熏习高雅的艺术人文品位,就是诸种创造生发的前提。
19、“斯文”就是社会教化、典章制度,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文明,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命脉和遗产。而我们要感受它、看到它、触摸它,就只能通过艺术。
20、我们可以花很长时间去争论什么是文明,什么不是。但是,一旦文明的对立面把它的粗暴与残忍,把它的狭隘与毁灭,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知道了文明之为何物。从文明即将丧失的震撼中,从人类文明整体被肢解的事实中,知道了文明的含义。
21、至于品位,我信我手、我眼与我心,如书中所述,湘中乡下老师寅海先生遒媚流美的书法,画家全显光磅礴厚重的钟馗,编辑家林建法检视当代文坛的巨眼,作家沈从文“薄薄的凄凉”,小津安二郎欲说还休的“余味”,皆是风雅正道、艺中一流。而且品位的极境,必化身素朴,有如清水,无味之味,是为至味。
22、是闲来无事,翻开一本书,倚窗小读,案牍上一盏茶,香气袅袅,在文字里感受茶的韵味,时间慢下来,心灵在徜徉。“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23、在粗糙功利的时风里,这是一部趋美的风雅之书。从乡土、艺术与文化中,探求美的发掘、塑造与建立;向善为好,性灵纯澈,闪烁着人文主义的温润之光泽。( 小说家)
24、古代指附属于大国的小国,今借指为别的国家所操纵的国家。
25、毫无疑问,艺术是诸种文明中最风雅的部位,附庸风雅就是接受文明中“风雅”的召唤、熏习和化育,从而变得风雅,乃至创造新的风雅,在这个意义上,附庸风雅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养气韵生动的人格,涵育健康淳厚的生命底色,在这个底色上熏习出来的高雅品味,才是真正创造力的源头活水。
26、”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装点山林,附庸风雅”一语本为文坛领袖钱谦益夸赞陈继儒之辞,意为陈继儒的“短章小词”可以归入“风雅”一类,很明显是褒义词。
27、墙上挂满了名人字画,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28、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李泽厚思想的原创力来源于附庸风雅了。
29、“附庸”和“风雅”连用,可以查到的最早文献,乃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史学家姚之骃所著《元明事类钞》,该书卷十六有“附庸风雅”一条:“陈仲醇通明俊迈,短章小词皆有风致,亦可装点山林,附庸风雅。”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装点山林,附庸风雅”一语本为文坛领袖钱谦益夸赞陈继儒之辞,意为陈继儒的“短章小词”可以归入“风雅”一类,很明显是褒义词,而且把“附庸”从“依附于大国之小城”的名词变成了动词,意思是依附于,可谓活学活用。
30、清·吴趼人《情变》:“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花园。”
31、“附庸”本指依附于诸侯国的小国。据《礼记·王制》记载,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32、后来,因为他杀了这么多少女,终于东窗事发,判处绞刑了。临刑之前,很多人集聚在大广场上看他死,骂他害死了自己的女儿或者某个人。这时候,他把那瓶香水整瓶洒向空中,很多都粘在他自己身上。突然,整个现场变得非常狂热。因为现场散发出极其浓烈的少女体香,当时就出现了一个很淫乱的画面。在这部小说的同名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因为这个人身上布满了这种香水,大家太爱他了,极度地想去占有他,最后把这个年轻的罪犯分尸吃掉了。因为他身上很香,人们想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这种香味的极度的热爱。这个故事就结束了。
33、(解释)附庸:依附,追随。风雅: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和《小雅》,后泛指文学艺术修养。指缺少文化修养的人,硬装出一副斯文儒雅的样子。
34、“风雅”怎么能泛指文化呢?原来,“风”和“雅”是《诗经》的两个组成部分。《诗经》由三部分组成,即风、雅、颂。“风”是各诸侯国的民歌,称作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又分大雅、小雅,是周王室“邦畿”之内的音乐,被尊崇为正声,共一百零五篇;“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共四十篇。“风雅颂”或者“风雅”就用来代指《诗经》,“风雅”因此也用来泛指文化。
35、(您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和蜻蜓FM搜索“惟物论FM”收听本节目。)
36、艺术欣赏的这一座座高山如何逾越?笔者认为除了多看作品,多读书之外,亲手实践才是关键,要看懂书画,务必要深入地临帖临画,体会笔墨的精微、艺术家的用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愚公移山一般,一点一滴地累积,才能把阻挡在面前的高山挪走,迎来豁然开朗的时刻。这就是艺术欣赏的门槛,没有捷径可走。
37、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38、本文由软文学堂原创首发,欢迎转发至朋友圈,也欢迎转载。
39、风雅,语出《诗经》,溯其本义:“国风”,即民间的风雅,“大、小雅”,即精英的风雅;所以我也认为风雅可以有两种:民间的风雅与精英的风雅。狭义而言,风雅皆与古典美的教养关联;广义而言,对美的人、事、物锐敏有情地亲近、欣赏、乃至创造,皆可为风雅。这也是为什么本书在最是斯文的教授、孤往雄心的画家,在煌煌赫赫的艺术人文经典、诗画笔墨的品味之外,还要独标乡土社会里“柔软”爱美的疯子、民间民国的秀才、花草柴门上的审美。
40、 睢阳陷虏日,外绝救兵来。世乱忠臣死,时清明主哀。
41、出处:清·吴趼人《情变》:“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花园。”
42、很多附庸风雅、虚有其表的收藏家,专干买椟还珠的蠢事。
43、因为名师能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好品味,在口传心授的氛围中,传“染”给学生。在这个意义上,追随名师,趋附名师,也就是附庸风雅。
44、这里我还想举一个自然科学的例子。我的忘年交张喜光教授,是一位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在国际顶尖的《Nature》,《Science》等杂志,发过不少创见,是个其淡如水的纯正学者,有着极其不错的品位。他很喜欢跟我这个搞艺术研究的聊天,喜欢把我写艺术的书丢在枕边,睡前信手翻翻,陶冶人文情操。他讲起话来,表情生动,忘我投入,讲什么都妙趣横生,比如他提到,在几亿年前的化石里面,经常会发现一些生物的、有意思的、形式美学规则,比如左旋啊,不对称啊等等;他说,这些有趣、有味的地方,往往会隐含着新的发现,值得人反复追索。
45、(解释)舵:控制船运行方向的设备,多装在船尾。看风向转动船舵。比喻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态度,随机应变。也作“看风使舵”、“见风转舵”。
46、不幸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就恰恰弥漫着躁嚣、粗糙与功利主义的风气。做博士论文的时候,随手翻开晚明的诸多笔记、小品,真让人神往:文人陈继儒《幽远集十七令》殷勤讲述如何在日常之物中,寄情为雅:
47、艺术批评俨然成为一场和作品兜圈子的游戏。学术可以不负责,因为没有法官对此作审判、开罚单,学术的严肃与严密性,完全靠的是学者的自觉。
48、示例:却偏要风庸附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因此种花之风,遍及扬州。
49、有人说:“你凭什么知道这是一幅名画呢?”他弟弟就环顾四周说其他的事了。当时人们传为笑话。
50、古时的文人墨客,或能恬淡自然,隐居山林,梅妻鹤子,外物与我有何焉;或者说大隐隐于市,居闹市,亦能在纷繁芜杂之中,得一心静;再者说,即使居庙堂之高,忧其君,闲暇无事时,亦可蓄妓娱之,亦可于勾栏娼肆间消遣耳。
51、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52、客人们转过神听出这首耳熟能详的老歌,附庸风雅的哼上几句,掺杂了南腔北调糅合了民族和流行唱法,整个意境被搅得支离破碎。
53、虽是逃难,他还是喜欢附庸风雅,半文不白的表现自己的斯文。
54、(解释)风雅: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和《小雅》,后泛指文学艺术修养。指缺少文化修养的人,硬装出一副斯文儒雅的样子。
55、严格来说,刘元光并非古玩爱好者,只是近些年生意越做越大,接触的层面越来越高,便学人玩古玩,买几件粉饰门面,附庸风雅。
56、构图、色彩、线条之类的形式主义分析是审美基础,但这还太表面,用来理解作品还远远不够。国画中人物、山水、花鸟,欣赏的方法各不同;书法中楷、行、篆、隶、印,彼此之间更有着深深的差别,写楷书的人未必能看明白行草的好处,写篆书的如不拿刀试试,对篆刻的刀法、布局的妙处也看不真切。所谓“触类旁通”充其量也就能略知一二而已。
57、可见,无论人文,还是科技,好品味都是创造力之源。
58、西方的香水历史也蛮悠久的,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大概在十年前中国引进了德国一本非常畅销的小说,名字叫《香水》。它讲的是一个谋杀案的故事,说是有一个人生活在非常底层的那种卖臭鱼烂虾的摊档里面。这个地方每天都散发着恶臭,但是这个小孩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味觉极其灵敏,然后他开始去做学徒时,就发现他的天赋异禀,能够精确地找到那种差别非常微小的香味。
59、“风”是各诸侯国的民歌,称作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又分大雅、小雅,是周王室“邦畿”之内的音乐,被尊崇为正声,共一百零五篇;“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共四十篇。“风雅颂”或者“风雅”就用来代指《诗经》,“风雅”因此也用来泛指文化。
60、“附庸”和“风雅”连用,不知道起于何时,不过据清代同治年间的学者平步青记载,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就曾使用过这个成语。
61、章侯怅怅向余曰:“如此好月,拥被卧耶?”余敦苍头携家酿斗许,呼一小划船再到断桥,章侯独饮,不觉沾醉。过玉莲亭,丁叔潜呼舟北岸,出塘栖蜜桔相饷,畅啖之。章侯方卧船上嚎嚣。岸上有女郎,命童子致意云:“相公船肯载我女郎至一桥否?”余许之。女郎欣然下,轻绔淡弱,婉嫕可人。章侯被酒挑之曰:“女郎侠如张一妹,能同虬髯客饮否?”女郎欣然就饮。移舟至一桥,漏二下矣,竟倾家酿而去。问其住处,笑而不答。章侯欲蹑之,见其过岳王坟,不能追也。
62、关于美术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知识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国美术史之父、唐代的张彦远是用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表达的,他说:“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他距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似乎是整个文明史上第一次对艺术表达了一种超物质目的的观念,暗示出一种伦理的哲学:艺术是人类一切成就的典范,因此可以修正道德价值的尺度。由于艺术可以净化身心,因此能够成为对抗野蛮、对抗低俗的解毒剂;通过艺术获得秩序与和谐的体验不仅仅是一种愉悦感,更重要的,它是对最高的人性和道德价值的感召和塑造;一个时代越是暴力增加,越是文化趣味低下,通过艺术获得的体验,就越能闪烁出希望之光。
63、世人谈风雅,常失之于空泛玄虚。王新之作,把风雅落实于具体的人、事、物,逐篇阅读,多有心动、共鸣之感;读完全书,仿佛可见风雅之形体,这个形体有精神,有生机,有力量。( 复旦大学教授)
64、有一次,他提到,科学创新跟品位养成,紧密关联。他举例:多年前,世界古生物界的一位泰山北斗,曾给一位非常出色的后起之秀写推荐信,评价道:这个年青人,在科学上,有着极好的品味——往往在研究之初,就对问题的解决,有异乎寻常的预见。张喜光认为这是对一个科学家学术能力的最高评价。果然,几十年过去,这位青年今天已经成为了这个专业世界上数一数一的权威。
65、诗文方面。《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后世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