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论语学而第一原文(95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3、孔子弟子中,有子代孔子,以所事孔子事之,称子并不奇怪,子指老师,对儒家学子除了师承之外亦有掌门人之意。除了孔子,有子,曾子,冉子、闵子亦称子,冉子、闵子早逝,故师承的儒家掌门,只能是曾参,故代有子者只剩曾子有可能。颜回,虽然被尊奉,但由于早死,没来得及收徒,不是弟子记载,故不称子,可能是家人所记。原宪,膝雕开,虽然收徒,世称子思子,膝雕子,但论语所记,亦不是弟子记载,故亦不称子,多半是师兄弟偶而提及。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第一原文)。

5、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与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6、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7、“不愠”这个问题很重要。“怨天尤人”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这是一般人的心理。严重的连对天都怨,而“愠”就包括了“怨天尤人”。(论语学而第一原文)。

8、    参看书目:《论语别裁》南怀瑾著;《论语全解》等

9、不亦君子乎:君子,成德之名。学至此,可谓成德矣。

10、bùhàofànshàngérhàozuòluànzhěwèizhīyǒuyějūnzǐwùběn

11、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2、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6、(译文解读)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7、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8、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1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0、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2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22、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2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4、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25、   这几句话证明了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而是作人做事。(南怀瑾)

26、    有子认为,只有全面彻底推行礼制,也就是各项制度,才能达到社会大治的目的。推行礼制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和谐,但是不可以为了和谐而破坏制度。

27、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8、láibúyìlèhūrénbùzhīérbúyùnbúyìjūnzǐhū

29、(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30、 不 bù  好hào 犯fàn 上shàng ,而ér 好hào 作zuò 乱luàn 者zhě,未wèi 之zhī 有yǒu 也yě 。

31、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32、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

33、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3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

35、有子认为道义的事情才可以兑现,对他人保持足够的尊重,才能免遭他人的羞辱。

36、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37、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38、贤 xián  贤xián 易yì 色sè , 

39、(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40、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4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2、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3、《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44、Thatbeingestablished,allpracticalcoursesnaturallygrowup.

45、《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圣人之学,载道之学,君子治天下之学也。周子曰:“圣学,一为之要。” 庄子曰:“道又名其号无双。”月牙山人曰:“诸子之学,无文不无一不文。”

46、有yǒu 子zǐ 曰yuē :其qí 为wéi 人rén 也yě 孝xiào 悌tì ,而ér 好hào犯fàn 上shàng 者zhě ,鲜xiǎn 矣yǐ ;

47、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48、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政治生涯到了顶峰。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49、讲到作人,我们就想到庄子也提到过这件事,《庄子》这本书把有道的人叫“真人”。唐宋以后,对神仙、得了道的人叫“真人”。譬如现在指南宫供奉的吕纯阳叫“吕真人”。如今的人听到“真人”这个名称,就好像带有宗教色彩,相当于西方的上帝,中国的仙、佛一样。实际上过去道家所谓的“真人”,是指学问道德到了家的人。与这名词对称的叫假人,假人还是人,不过没有达到作人道德的最高标准。发挥了“人”的最高成就,在道家就称之为“真人”,孔子认为这就是学,就是学而之人。于是一个“学”字,这么多观念都被他包括了。

5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1、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

52、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5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5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5、而后十篇中的《先进》《颜渊》等篇,答大夫之问也皆作“孔子对曰”,故怀疑“前十篇皆有子、曾子门人所记,去圣未远,礼制方明;后十篇则后人所续记,其时卿位益尊,卿权益重,盖有习于当世所称而未尝详考其体例者,故不能无异同也”。

56、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57、修养德行。遇事不顺,“反求诸己”,提升境界,则“人皆可以尧、舜”。渴望被认知、渴望被赏识、渴望被尊重是人的本性;被人误解,甚至被诽谤中伤而不怨天尤人者,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往往容易成功!

58、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59、(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60、(译文解读)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61、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转引郑玄注云:《论语》“仲弓、子游、子夏等撰。”这一说法在郭店简中得到旁证。郭店一号墓不晚于公元前300年。郭店简“《语丛·三》简引述《论语》,更确证该书之早”。

62、     本节是师生探讨学问的温馨场景。弟子真诚询问、老师循循善诱,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于探讨的内容孔子时时引导子贡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有次序、等级和境界之分的。人生境界有三层:最底层是“人穷志短、财大气粗”,属于没有修养的人生境界;第二层次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一层次已经比较可贵了,但这种人内心还存在严重的贫富界限。更高的第三境界是“贫而乐、富而好礼”,达到这个层次的人已经认识到,贫与富只是一种外在的因素,个人的幸福快乐关键在于精神上是否得到满足。达到这个层次的人通常不会让贫富问题左右他们的思想,而是以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礼让作为生活的内容和准则。师徒的这番对话,除了告诉我们在贫富处境中应该保持正确的人生态度,更是教导我们学无止境,修行无止境。孔子善于通过启发提升学生的境界和修为,也启迪所有老师应该怎样去教导自己的学生。

63、子zǐ 曰yuē :学xué 而ér 时shí 习xí 之zhī ,不bù 亦yì 悦yuè 乎hū。有yǒu 朋péng 自zì 远yuǎn 方fāng 来lái ,不bú 亦yì 乐lè 乎hū 。人rén不bù 知zhī 而ér 不bú 愠yùn ,不bú 亦yì 君jūn 子zǐ 乎hū 。

64、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

6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66、子zǐ 曰yuē :巧qiǎo 言yán 令lìng 色sè ,鲜xiǎn 矣yǐ 仁rén 。

67、(译文解读)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道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兑现;待人恭敬要符合礼节规矩,这样才能远离耻辱;亲近那些可靠的人,办事也就有所依靠了。”

6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9、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70、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71、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7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7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74、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75、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76、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77、有朋自远方来:朋,同类也。志同道合者,知慕于我,自远来也。或以方来连读,如言并来,非仅一人来。当从上读。

78、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79、终身学习并不断实践。如是,则永不落伍,永葆青春。有人说,你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要有一河水。意思是,在指导别人的时候,自己要不断去学习沉淀自己的学养,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帮到别人,对方才能真正实现自游、畅游、远游,才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80、   这是《论语》第一篇第一段,概括而平易地表达了孔子人生理想的三个方面,实际上也是所有人人生三个要务:人要学习,终生学习,以学习为快乐的事;人要交友处事,以和为乐事;人要自知自立,不奢求与外。

8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8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重点有四个字。第一个是“学”,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读书学习的意思,但是学什么呢?孔子认为学习的内容是很宽泛的,《论语》中的“学”不仅仅是指要学习日常生活的技艺,还要学习待人处事的道理。第二个字是“时”,指“时常、经常”。第三个字是“习”,现在我们一般把“学习”作为一个词理解,在过去学和习是分开来讲的。这句中的“习”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复习功课、这里引申为“实习”、“实践”。第四个字是“说”,这是一个通假字,是喜悦的“悦”的通假字,高兴,开心的意思。

83、子zǐ 禽qín 问wèn 于yú 子zǐ 贡gòng 曰yuē :夫fū 子zǐ 至zhì 于yú 是shì邦bāng 也yě ,必bì 闻wén 其qí 政zhèng ;求qiú 之zhī 欤yú ,抑yì 与yǔ之zhī 欤yú ?子zǐ 贡gòng 曰yuē :夫fū 子zǐ 温wēn 、良liáng 、恭gōng、俭jiǎn 、让ràng 以yǐ 得dé 之zhī ;夫fū 子zǐ 之zhī 求qiú 之zhī 也yě,其qí 诸zhū 异yì 乎hū 人rén 之zhī 求qiú 之zhī 欤yú 。

84、孔子说:学习新知然后能做到时常温习它,这不是一件很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不是一件很令人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的心里一点也感觉到生气、怨恨,这不正是君子之所为吗?

85、孔子(公元前552或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86、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87、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88、(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8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90、白话试译先生说:“学能时时反复习之,我心不很觉欣畅吗?有许多朋友从远而来,我心不更感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我心不存些微怫郁不欢之意,不真是一位修养有成德的君子吗?”

9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92、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93、子zǐ 曰yuē :弟dì 子zǐ 入rù 则zé 孝xiào ,出chū 则zé 悌tì ,谨jǐn而ér 信xìn ,泛fàn 爱ài 众zhòng ,而ér 亲qīn 仁rén ;行xíng 有yǒu 余yú力lì ,则zé 以yǐ 学xué 文wén 。

94、此章以“学”字为宗主,以“时习”二字为旨趣,以“悦”字为血脉。“朋来”及“人不知”,皆是时习之时;“乐”及“不愠”,皆是“说”之血脉无间断处。

上一篇:精选论语原文全文(99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