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下一句对联
1、肩担道义,手著文章,这寥寥数字,在不同时代于不同人的笔下通过不同遣字组词的方式衍生出多般变化。杨继盛的“铁肩”“辣手”将其愤懑无奈体现的淋漓尽致;李大钊的“铁肩”“妙手”使友人那妙笔生花却能堪重任的形象跃然纸上;“双肩”“只手”则传达了钱穆对其爱徒脚踏实地专心致志做学问的殷切期望。但我更钟情于杨联陞的“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
2、“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这一联出刊似无什么可称道之处。“平”不及“铁”之刚强,不如“双”之厚实;“庸”无“辣”之激荡,弗如“只”之细腻。但它传达的是杨联陞先生的自谦自警的情感,其中蕴含着的是中华精神中不骄不傲的谦虚。虚心自省是这副对联的核心内涵。这展现了一个严谨治学的文人是如何严于律己,是如何自我警勉谦虚做学问的学者风骨。而与之相对,“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则更多地倾向于抒发杨继盛本人那种逆流成河的悲愤,是对时代的不公的无奈以及对奸d贼人的控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及“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则皆是出于书联者对受联者的赞美或期望,在正视个人方面,它们或多或少都要稍逊“平肩”“庸手”一筹。
3、牛先生还对我说:“我认识两位当老师出身的人,袁贵仁当老师,一直都当到了教育部长。马云也是老师出身,现在事业做的那么大,你知道为甚么吗?那是因为他们专心致志地做好了一件事,记住,诚外无物啊。你也当老师出身,这些年来从中国到丹麦到非洲再到联合国,去了那么多的地方,干了许多事,却没有一件做的长久,人生怎么能成大事?”
4、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5、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6、王律:从前,很多学者认为:李大钊是辛亥革命的拥护者,可他并没有直接参加这场斗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观点,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李大钊的性子存着一股子咱们河北人的实在,很多事上都是做得多、说的少,他本人从来没有跟人提起过自己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二是由于李大钊身份特殊,在他遇害之后,国民d政府极力抹杀了他的历史功绩。
7、牛先生的许多建议,我都满怀感恩地接受了,这一条,我接受一半。
8、我是新新,想要带你去了解史海钩沉、星辰大海。
9、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其中蕴含的不仅是对道义、评证世事(和匡时济世品格)的赞同及做人的需求,更是对全体人(社会公民)的号召与倡议,而这一点,才是英雄最后的归宿——消灭英雄(不再仰视英雄)抑或让大家都成为英雄。
10、2010年夏日里的一天,带着崇敬的心情,我请到了大名鼎鼎的牛根生先生给我的一本书写下了这么几个大字:“听故事学策划,点燃人生智慧之火。”
11、吃水不忘挖井人,谨以此文感恩安幼事业的推动者牛根生先生和老牛基金会,并以此自我激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潇洒走四方,铁肩担道义。
12、这事逐层上报,一直报告给了当时的北平市委书记彭真。他当即指示把这座绞刑架送往北平历史博物馆,也就是如今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在那里妥善收藏。于是,这件文物就成了新中国编号0001的收藏,摆在博物馆展厅里最醒目的位置。 如果不是看过展品前面的文字介绍,每个人都很难把这个面目丑陋的刑具和革命先驱李大钊联系在一起。谁又能想象得到,当年反动派在搜查过程中,只从李大钊夫人的身上搜出了一块钱和一枚金戒指。这一块钱和一枚戒指是李家当时全部的家当,就连大钊先生遗体下葬的棺椁衣裳都是朋友们帮衬着解决的。(铁肩担道义下一句对联)。
13、反观后世的版本,大多都伸张普通人亦要有担当道义的决心。诚然,“担道义”“著文章”是好的,但相比之下,我们的社会更需要“铁肩辣手”这种勇气与担当来匡扶正义,推动发展。
14、铁打的英雄奋进的平民,历史需要英雄的过人本领但推动历史的还是奋进的平民,双肩贵不在铁,贵在寻常,只手贵不在尖锐,贵在实践,它淡化了修饰,却强化了范围与深度,双肩既包括了铁肩与不铁的肩,只手既包括了辣手与“不辣手”,但当每个人都在用自身的力量去伸张道义、匡扶正义,铁与辣已变得毫无意义(谁说“平肩只手”不比“铁肩辣手”?)。
15、明嘉靖三十四年,首辅严嵩结d营私,贪赃枉法,举国上下乌烟瘴气,举朝之士皆不敢言。所谓“上下皆黑”,不过如此。杨继盛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的科举成绩,普通的仕途政绩,普通的家世背景。比起他的同学张居正、李春芳,他的前辈徐阶,他真是太普通了。然而,当他决定(冒死弹劾)死劾严嵩、背水一战(拼死一搏)的时候,他注定不会平凡。
16、对于这位了不起的革命先驱来说,是否参与过“一大”的会议,是否见证了d的成立,这样的事情或许并不十分重要,值得铭记的是他为d、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一生。作为燕赵大地上成长起来的d的杰出领袖,李大钊在家乡河北的革命运动中留下了什么样的传奇?他为故乡的解放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这就是我们后面要说的故事。
17、 此联只在杨的名句上改动了一个字。而这一字巧改,实在是他自己的述志和写照。
18、为了一个辉煌的崇高理想,他对于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没有丝毫惧怕过。他表现了冲决一切黑暗罗网的战斗精神。
19、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十分推崇杨继盛的品德,1916年8月主编《晨钟报》时,在《晨钟报》创刊号上还特地选刊了“铁肩担道义”作为本期警语。
20、说到文人,人们大多会认为那就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这些从书斋里走出来的文人,又何来的“铁肩”呢?武将能带兵打仗,保家卫国;文人或许没有那样强健的体魄,但他们的肩头依旧可以担“天下道义”,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从春秋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到宋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明朝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百年来,文人,字字句句都在为家国道义而执著担当,都在历史的大书上写下舍身取义的人生篇章。即使他们并不真正拥有铁一般的臂膀,但他们肩负的如铁般厚重的家国情怀和对道义的坚守也绝不逊于任何铁血武将。相比之下,后来所改的“平肩”“双肩”虽然也有独特的意义,却终究是少了一份顽强和坚毅。
21、牛先生又说道:“我五十岁前做了伊利和蒙牛两个企业,五十岁后只做公益,做点帮帮人的事情了。记住诚外无物啊。”
22、敌人眼见着在这里讨不到便宜,就恼羞成怒,不顾社会舆论的反对和谴责,在4月28日对李大钊等二十位革命者实行了残忍的绞刑。临刑前,李大钊依然壮志不屈,发表了那段著名的讲话:
23、一个人要懂点哲学,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任何人都少不了走这一步,包括历史上的名人在内。在有生之年就看到自己从有到无,我看我比许多人幸运。
24、“李大钊”这三个字一出现,朱文刚立刻感到情况重大,他命令在场的旧警察:“你们把它给我看好了,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动!”话一说完,朱文刚立即赶往市公安局进行汇报。
25、让人不禁想起希腊神话里的一位巨人阿忒拉斯来,这位大力士弯腰弓背,独自扛着天体。李大钊同志的这种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是可以相与媲美的。
26、愿此时平淡,若彼时灿烂。天上的星星长年被月亮的光芒掩盖着,我称之为月亮的顶端优势(生物概念生硬代入,失之违和),但即使白昼时被掩盖在普天的阳光下,即使在月圆时显得零零星星的,但在某一个晴朗的夜里,无意间仰望天空,你会发现,在明亮的月旁,总有一群小小的星星,努力地发着光,绽放着最动人的光芒。显然,一片完整的天不仅仅是月亮的,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这似乎没错,但没有谁是谁的附属物,没有谁是谁的英雄,谁是谁的平民,我们都在用我们的双肩、只手来做着一些足以让自己值之(成)为英雄的事。(即使万马齐喑之、风雨如磐,我们仍可举笔讽世,我们仍可大声疾呼,勇敢地发出时代的最强音。)当所有的光芒都被乌云笼罩,此时你(你我)就是最亮眼的存在。(此处应补出事例论证)
27、两侧是孙中山题写的改自唐代诗僧贯休的诗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28、杨继盛,一个淹没于历史中的鲜为人知的名字,曾经却是一个铮铮铁汉,忠贞义士,在明朝中后期,那个政治一片黑暗,官场权钱交易的形势下,杨继盛虽任兵部武选员外郎职位,却并没有选择软弱,也并没有如当今的许多人一样去选择服从社会妥协社会,而是怀着强烈的正义感,与之进行了一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斗争,虽然以惨烈地死去而告终,却展现了一个文人的风骨,更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以人格化的魅力永久流传。
29、课文讲述了李大钊同志最后时期的言论和行动,充分表现了共产d人的高风亮节。他在敌人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情况下,临危不惧,坚守战斗岗位;他身陷囹圄,仍关心着d的事业和同志们的安全,把个人的生命和家庭的安危置之度外;他在敌人的监狱里、法庭上和绞刑架下,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最后从容就义,为d献身。他在监狱中写的《狱中自述》,充分反映了他坚定的革命原则和高超的斗争艺术。通篇《狱中自述》是以国民d人的身份写作的,根本没有暴露自己是共产d员。他在《狱中自述》中巧妙地回答了敌人提出的关于孙中山与苏俄的关系、国民d北方执行部等有关问题。为了保护同时被捕的青年,以保存革命力量,他表示自己愿意“负其全责”,要敌人“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这充分体现了一个革命者舍已救人,一心为革命的高贵品质。
30、一个优美而又丰富的情感,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花朵。
31、又想到了牛先生,我双手合虔诚地拜了这尊知行合一的活佛。
32、十二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于嘉靖三十四年遇害,年四
33、而正是这样随便挥几笔的东西,又无心地流露了他的伟大的抱负和心境。回顾一下李大钊同志只有三十九岁的短短的一生,从年轻时代起,他就胸怀大志,喜作诗文,把寻求挽救民族的危亡的真理,看成了自己的天职。
34、“处世无奇但率真,传家有道惟存厚,家系国运。”这是和林格尔县牛先生家门口悬挂的对联,他家门口还有一座玉石磨出的地球仪,在水流的冲击下,不停地顺时针旋转着,转动着风水,传递着良善,挥洒着一种人间大美。
35、“写书是我宣传安幼的办学理念,给安幼做的一个最费劲但却最真实的广告了。当年老子五千字安天下,福泽谕吉的《脱亚论》改变了近代日本的国运,我这本书也会为安幼事业助一臂之力的。您不正是翻看了我发给您的小半本书稿,认可了我的办学理念,我才有了见您的机会吗?”
36、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37、半个月后的一天,雷秘书长从国外访问回来后,我受邀参观了老牛基金会在和林格尔县做的一些环保和教育公益项目,还访问了位于呼和浩特的老牛基金会总部,基金会墙上一个“青花慈盘”上印的两行字让我看到了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光芒: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8、当杨联陞先生想要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以自警时,平庸便注定不再平庸,能担道义的亦有平肩,能著文章的犹当庸手。
39、他自信有“自信独守的坚操”,绝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他的人品道德的高超,连反动报纸在他殉难以后为了遮人眼睛,也只好一致称赞。他实在够得上说是一个“卧薪尝胆”,立志改革社会的“仁人志士”。
40、”的一副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抱柱联为翁同龢所题“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41、纵然如此,于我而言,虽后世版本有其妙处,但与杨忠愍所写体现出的勇气及不屈相比,仍缺几分坚韧,几分神韵。便首推杨忠愍之版。
42、1924年,章士钊倒向北洋军阀政府,李大钊感到非常遗憾,他见到章的夫人吴弱男后,希望吴劝说章不要与反动军阀同流合污。章夫人很敬重李大钊,曾恳请李大钊做她子女的指导老师,并认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为干女儿。有一次章夫人向李大钊提出给自己书写条幅作为纪念时,李大钊又手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一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可以说是李大钊同志一生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
43、无论如何,历史在成为历史之后,总会还原曾经的真相,其中功过是非,没人可以抹去。如今,在台湾仍然保存着一则珍贵的史料《辛亥滦州起义记》,在那其中明确记载了李大钊参与成立革命d工合会的事迹。接受了那场斗争的洗礼,经历过那段岁月的历练,李大钊由一个满腔热血的爱国学生成长为一名民主革命的斗士。
44、在分别的时候,牛先生又谆谆告诫我:“董先生,做事业,一定要注意细节啊。”
45、投稿邮箱:120156131@qq.com,请注明“原创”字样。
46、为了留念,教职员联谊会赠给了李大钊同志一对铅制的茶叶瓶,上面铸有四个字:“道德文章”。这个对于李大钊同志的评语,恰好又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缩写。
47、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诬陷下狱,后于三十四年遇害。临刑前仍不畏强势,挥笔写下“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一句名联,为天下涕泣传颂,更几经后人之笔易字,或表远志,或以之自警自勉。
48、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49、我突然意识到牛先生的手拍的不是我的肩膀,而是帮我理顺了翻起的衣领。
50、牛老师对安幼事业的关怀,对雷秘书长工作的尊重,尽在这些细节之中了。
51、(山川之美古今共谈)•《烟云供养——买鸿钧诗文书画》欣赏之❷——九华山篇
52、人生路上,那些悄无声息帮我们渡过困难的人,是生命中的贵人。而指引我们人生方向的贵人,就可以称之为导师了。现在我对这位著名企业家和公益达人的称呼已经从“牛总”改口成了“牛老师”。
53、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54、时隔多年再次见面,我担心牛先生记不住我了,于是,又做了一次自我介绍。
55、话说李大钊的故事是一段连着一段,在这之后的1920年,李大钊牵头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他们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研究的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筹建中国共产d。有了大伙的一番努力,这事很快有了眉目,李大钊约上了陈独秀,在北京、上海这两地同时展开活动,“南陈北李,相约建d”,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页浓墨重彩的篇章。
56、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这原是明代人杨继盛所作,杨继盛因反对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
57、这是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先生的颁奖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