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孔子的故事介绍(78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孔子的故事介绍 1、鲁国另一位大夫孟釐子,在病中曾告诫儿子孟懿子及南宫敬叔说:“当今孔丘年少而好礼,是圣人的后代,我死后,你们一定要去师侍他啊!”后来二位果然都去向...

孔子的故事介绍

1、鲁国另一位大夫孟釐子,在病中曾告诫儿子孟懿子及南宫敬叔说:“当今孔丘年少而好礼,是圣人的后代,我死后,你们一定要去师侍他啊!”后来二位果然都去向孔子学习。

2、他开创了私人讲学,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3000人,其中贤能的人就有72人。(孔子的故事介绍)。

3、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

4、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5、孔子知道楚国也不用他,他决定还是回到卫国或者鲁国去。孔子在回到卫国去的路上,瞧见两个人正在耕地。他叫子路去问他们渡口在哪儿。子路问路的时候,他们反问子路说:“坐在车上的是谁?你是谁?”子路告诉了他们。他们说:“现在的世道到处乱哄哄的,哪儿不都是一样?与其跑来跑去,找这个、投那个,还不如像我们这样不去管它的好。”他们说了这话,就不再理子路,继续耕他们的地。子路回来把他们的话告诉给孔子。孔子想了一想,说:“正因为到处乱哄哄的,我才跑来跑去呀!

6、经历了刚才的一番折腾,孔子站在山顶,俯瞰潺潺流水,不禁仰天长叹道:“美哉水,洋洋乎!可惜的是这儿没有桥,此处要是有一座桥

7、另一个学生公西华问孔子,为什么回答同一个问题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孔子告诉他,这是因为这两人的性格不同。子路一贯好强,所以要抑制他一下;而冉有一向胆小怕事,所以要鼓励他,让他大胆地闯闯。(《论语,先进》

8、我们每一个做老师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偶像,那就是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

9、孔子十分淡泊名利,常说:“不患人之不知己,而患不知人。”他不会因为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学问与品德好,而抑郁寡欢。反而认为应该担心的是不认识别人的长处。

10、“国学小课堂”是化工社官微暑期上线的国学小课堂栏目。包含了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名姓、礼仪、圣人、大师、戏曲、成语、皇帝等10个主题的内容。每周周周五定期推送给大家,欢迎大家多多关注!

11、孔子一个人,住在外祖父家受教用功,寒暑不歇,数年不倦,颜襄把胸中的学问,逐步传给他。在十五岁时,孔子就能在心中立定求学问之道的志向。

12、《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13、他“主要是想使大家看一看,孔子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着,以及当时的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

14、在众人的一番折腾下,马车被推上了岸,书也被捞上来了。但是,那些书全被水浸湿了。孔子心中焦急,四处张望,欲找一个晒书之所。还是颜回年轻,眼尖,“瞧!对岸有一座山丘。”那座山有300多米高,四面无倚,独凸而立,顶部平坦洁净,足有二亩见方。孔子憋皱的眉头舒展了,此时秋高气爽,阳光直照山头,很好晒书。弟子们很快将被打湿的书搬到山顶,铺开晾晒起来。周边也没有什么人,子路、子贡、颜回也不顾斯文,脱掉长衫,拧干晾晒。

15、”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

16、孔子微笑着说:它是只蚂蚱,一生只经过过春夏秋三季,他怎可能知道有冬季呢?

17、孔子的好名声传遍列国,许多学生不断的慕名而来,那子路初次见孔子,身穿盛服,很不可一世的样子。孔子告诉他说:“你这样昂昂然算什么呢?你身穿华服,面露志得意满之色,世上还有什么人,肯将你的错处告诉你呢?”子路退出,去换上了一身戎服进来。

18、孔子读书十分用功,天天要颜氏教他多读些。颜氏便将两兄弟送到有规矩的私塾中去读书。伯尼有弟弟在旁,同学也不敢戏弄,孔子有哥哥作伴,也不觉寂寞。兄弟俩同学了三年。

19、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20、孔子三岁时,父亲忽然得了重病。孔母颜氏日夜衣不解带的照顾,那知百药无效。因此孔子三岁时,就成了无父的孩童了。

21、那个难倒孔圣人的小孩乃是项橐。《战国策?秦策》云:“甘罗曰: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俗文学作品《孔子项橐相问语》流传神州大地,也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俄罗斯等国。《三字经》中亦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好学。”

22、子路出行,遇一绿袍男子.谈话间,就一年有几个季节的问题发生争论.子路说;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而绿袍先生却说:一年只有春夏秋三季.二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找个明白的人问问,并约定谁输了,要鞠躬道歉.

23、子路急步来到前边的村庄,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屋里织布。子路恭敬地说:“大婶,请向你借一件东西。”那女子还未等子路把话说完,已转身从里屋拿出一把锃亮的斧子,“给你!”子路惊呀不已,她怎么知道这是要借用斧子!妇人微笑着说道:“你不是要借一个“东西”吗?‘东’是东方甲乙木,‘西’是西方庚辛金,斧柄是木做的,斧子是铁做的,‘金’乃铁也。你是要借斧子吧!”子路拿着斧子跑回停车处,并将刚才的事情诉与孔子。

24、孔子回到鲁国后,前来向学的弟子,日益增多。这时儿子伯鱼早已娶妻,伯鱼的胞妹无及,伯尼的女而无加,尚待字闺中,孔子便从弟子中量才择配,将女儿许配给公冶长,以姪女许配给南宫敬叔。

25、本系列课堂内容均来自于《了不起的中华文明》,这套书是由百家讲坛讲师之一“蒙曼”老师亲自审定,主编,历时两年匠心力作!

26、如果划界的话,这样划界自然也可以。但是这当然不是说历史是可以截然划开的。而这样的划界,我觉得还不如把春秋战国当作一个整个过渡期,因为这样对一些学术思想的演变要好解释些。只是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是奴隶制时代而不是封建社会,在这点上,我是同意郭沫若先生的看法的。

27、孔子曾经在鲁国做过不小的官,把地方治理得都没人犯法了,还出色地解决了齐国和鲁国之间的外交问题,表现出了优秀的政治才能。但后来,鲁国的国君不认同他的治国理念,他也对国君非常失望,自己辞职离开了。

28、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很思念鲁国的弟子们:等到回到鲁国后,又很想念当年相从出游的弟子,那些弟子,或已死、或远离,都不在门墙之内。六十九岁时,儿子伯鱼年竟先孔子而亡。孔子晚年丧子,其悲痛可想而知。

29、后来孔子到了陈国,就在一位同情他的大官家里住了三年。这时候,晋国和楚国争夺陈国,紧接着吴国又来攻打。孔子就打算还是回到卫国去。他们到了蒲城(在河南省长垣县)以后,可巧蒲城打起仗来了。兵荒马乱地把孔子夹在当中,急得他进退两难。幸亏蒲城有个勇士叫公良孺,他也是孔子的门生,带着五辆车马,来保护老师。可是蒲城的贵族提出一个条件。他们说:“我们跟卫国有怨仇,您答应我们不上卫国去,我们就让您出去。”孔子答应了。他们还怕他说了不算,非要孔子起誓立约不可。孔子就跟他们冲着天起了誓。公良孺这才保护着孔子和他门生们逃出来了。孔子一逃出蒲城,马上就上路往卫国去。子贡问孔子,说:“老师不是刚立了约不上卫国去吗?您怎么不遵守盟约呐?”孔子说:“强迫着立的约不算数。这种约就是不遵守,老天爷也不管。”

30、不久,孔子诞生了,孔父发现婴儿的头盖骨与众不同,好像四周高中间低的样子,所以取名“丘”,字仲尼。自古以来读书人读到“丘”字都读成“某”,写成“丘”,以示尊敬。

31、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

32、一农夫答非所问,反问道:“车上坐着的执辔的人是谁呀?”

33、一次,他和弟子们被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差点饿死。

34、《论语?微子》载:“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35、  孔子,如一道璀璨光芒,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

36、这时弟子们都在嚷道:“师傅,咱们走吧!”孔子只得朝小孩躬躬首:“后会有期!”心里想着,这些知识还真没好好研究过呢!随即令车夫调转车头,绕道而行。

37、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38、我是芳草园小学三(4)班的郭家伊。我是一个活泼阳光的女孩子,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爱唱歌、轮滑、游泳和舞蹈。

39、公元前500年,齐国和鲁国的国君在夹谷那个地方见面,商讨结盟的事情。齐国人几次三番做出失礼的举动,都被孔子以礼挫败。齐景公惭愧不已,回国后训斥了那些给自己出馊主意的臣子,还归还了以前侵占鲁国的城池和土地。

40、一年后,孔子即升任为司空,不久便由司空策任大司寇,后来还兼宰相的职务三个月,在这段期间,路过的政绩非常好,即使是路上有人遗失了东西,也不会被人拾了去,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41、傅阳的守军故意打开城门,放进部分联军,然后马上落下城门,准备给他们来个翁中捉鳖。

42、不料,行进约一公里后,因刚才转弯过急,车轱辘折断了。孔子无奈,让子路到前边的村庄去借一把斧子修理。

43、孔子诞生:在鲁襄公21年,孔子出生在现今山东省的曲阜县。

44、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孔子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孔子的一生并不得志,可以说是郁郁而终,但是这位圣人的思想穿越历史的沧桑,延续到今天,依然使我们受益匪浅,倍感温暖。他告诉我们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品味人生,只有以淡泊的襟怀,豁达的心胸来面对人生,才能获得内心的那份安宁,正如孔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或是他的名言警句呢?请在下方留言,王老师期待着你们精彩的回复,明晚八点,我们不见不散!

45、”楚昭王一听,对待孔子的那一片热心,可就凉下去了。

46、孔子回到卫国,已经六十三岁了。卫出公请他做大夫,他推辞了。鲁国的相国季孙肥(季孙斯的儿子,也叫季康子)派人来请孔子和冉有回去。孔子就回到本国,不打算再上各处去奔波了。他的门生当中,子路、子羔留在卫国做官,子贡、冉有在鲁国做官。打这儿起,孔子就一心一意地把精力搁在编书上头。他编了好几本书,其中最主要的一本叫《春秋》,批判地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14年:就是公元前722一481年的大事。这一段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就叫“春秋时期”。

47、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48、子路说:“南山有竹,不揉自立,斩作竹箭可穿犀革,如此来说,何必要学?孔子告诉子路说:“装配了箭羽,磨锐了箭镞,将犀革穿入更深,这个和天才的求学问,岂有两样呢?”子路拜而受教。

49、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说:“这个,这个……还真不知道。你乃神童,惟楚有才!还望多多指教。”

50、    孔子知道后,对该弟子非但没有赞许,反而将其严厉地训斥了一顿。大家都奇怪了,做了好事,又赎了人,又不去报账,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德高尚吗?

51、孔子到了卫国,住在蘧伯玉家里。卫灵公正在发狠心想把卫国弄得强大点儿,一听说孔子又回来了,挺高兴地欢迎着他。他抱着一肚子的希望向孔子讨教操练兵马和打仗的计策。孔子对他说:“我就懂得关于礼节和道德这些事,没学过打仗。”卫灵公一听这话,心里就凉了。孔子又离开卫国。接着卫灵公的儿子,太子蒯瞶(kuai三声kui四声)为了反对他母亲南子,给卫灵公轰了出去。卫灵公一死,蒯瞶的儿子当了国君,就是卫出公。他不让他父亲回国。蒯瞶借了晋国的兵马来夺君位。孔子听到儿子跟父亲争地盘,非常讨厌。他越走越往南去了。他到了陈国,又想到蔡国去。

52、不久,子路被任命为蒲城的官长。为了防备水灾,官府调集民工,春修各处沟渠。子路见大家工作劳苦,带的饭菜也不充足,就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济每人,一份饭菜,一份汤水。孔子闻说此事,连忙派子贡去掀了那些饭菜,毁了那些做饮食的器具。子路发现了,非常气愤。他气哼哼地跑到孔子那里叫道:

53、《吕氏春秋》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绝粮于陈国、蔡国之间时,七日七夜不得食,只好无精打采地睡在那里。这时,弟子颜回找来一点米,煮到快熟时,颜回抓起一把就吃了,孔子偷偷看在眼里,大概觉得他不该背着老师偷吃吧,所以不大高兴。

54、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

55、对曾参所说的话,子贡在心里,也以为然;不过,他没接曾参的话,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内走去。

56、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57、有一年,鲁桓公后代季平子,设宴款待鲁国文人雅士,孔子亦被请往参加。不料季氏家臣阳虎,见孔子贫而年少,故意说话轻慢,孔子见状,就退席而出。

58、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但鄙视“学稼”、“学圃”。在美学上,主张“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扩展资料: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

59、一天。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60、第在孔子对于中国文化的一些具体贡献,如教育事业、编写历史、整理诗书上,在孔子个别有价值的言论(包括着智慧和经验)上,在孔子本人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积极态度上,大多数现代学者几乎没有异议,我认为这也就是应当肯定下来的东西。所以,所谓对孔子也还不能“给以总结”,并不等于对孔子来一个“不可知论”。我们应该把可以肯定的东西和还在争论的问题分别开来。

61、孔子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的故事》是李长之先生的经典代表作,是写给青少年的名家故事。李长之先生以简约而深刻的文字、睿智而风趣的语言,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串联起孔子上下求索的坎坷一生,让小读者认识了孔子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着的,以及当时的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

62、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又到了“传统文化专题吟诵”时间。我是今天的主播——郭家伊。今天,我要和你一起读读孔子的故事。

63、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

64、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世界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呈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就是这种灿烂文化的代表。在希腊有自发唯物论的奠基者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前547年)和辩证法的奠基者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前480年),在印度有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约生于公元前550年),在中国有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就中国来说,和孔子同时期还先后出现了不少优秀人物,像渊博的季札,政治家晏婴、子产,思想家老子,历史家倚相、左丘明,军事家伍子胥、孙武等。

65、孔子二十岁那年,儿子出世,孔母万分高兴,正好又蒙受鲁昭公赐以鲤鱼。因此就命名为鲤,字伯鱼。

66、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样,孔子说:“活着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问:“该怎样对待鬼神?”孔子说:“对待人还没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孔子就是这样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

67、孔子能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施以不同的教育。

68、出仕修经: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

69、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70、同学们,读完孔子的故事,大家是不是觉得孔子很了不起呀?是不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了这么一位伟大人物感到骄傲呢?我们每位同学又应该向孔子学习些什么呢?

71、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72、然后又说:“君子的交谊淡如清水,小人的交情甘如甜酒。然而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血缘关系而为利益结合的,遇到灾难时就会瓦解离散。”

73、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都记录下来,整理编辑成了《论语》,这成为了儒家必学的经典之作。

74、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但有些深奥难懂。而《孔子的故事》中一些故事源于《论语》,读这本书将有助于理解《论语》中的一些晦涩语句。

75、子路与别人争论:路人说三七而子路则坚持三七等于两个人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二人请孔子裁判,并约定输的人负十两银子.

76、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77、孔子所达到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两千五百多年来,不断被阐发;不断激励着每一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