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故事名字
1、相传唐太宗时期,一日太宗忽得一梦,观音大士送他两句话:“若要大唐社稷安,寺庙修在盘龙山。”次日,太宗下诏,遍寻龙脉。
2、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3、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不小心摔倒,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装作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4、“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传统核心思想体系,古时候称为五常四德。孔子所说的“忠”,是指和人的关系,即忠人之事,与人交往忠诚老实;儒家认为孝是各种道德中最根本的。
5、鲁迅一生刚正不阿,他从来都是心口如从不违心地屈从别人,唯有在家庭中他对母亲妥协过。鲁迅二十多岁时,母亲做主给他定了亲,并于1906年夏把他从日本召回来,逼他结婚。
6、 十里长河十八景,二十八画天仙城。凤凰天仙城位于东外环和仙女湖东路的交汇处,将打造成一个5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以孝文化、凤凰文化、水文化为主题,涵多重业态,集居住、娱乐、饮食、购物、商业、旅游于一体,包含有休闲旅游度假综合服务区、欢乐水魔方、滨水生态公园、动漫文化产业、凤凰影视基地、凤凰风情小镇等。
7、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关于孝的故事名字)。
8、自古清丰多孝女,愿以吾心报娘恩。李冰的感人事迹只是70多万孝乡儿女的一个缩影,正如清丰孝道文化研究会会长唐孝方在评论中所言:“李冰的文明之举及其担当精神的深层力量支撑,是渗透在孝乡人血脉里的孝道文化。”愿孝乡人民在传承清丰孝道文化的感召下,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里,去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幸福生活。
9、百里负米、挨杖伤老、跪父留母、孝感继母、劝姑孝祖、孝感动天、兄弟争孝、啮指痛心、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0、相传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11、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12、曾参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13、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14、父亲才知闵损受到虐待,归家后,父亲执意要休弃后妻。闵损跪地替继母求情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父亲深感闵损谦让不计较的性格,就同意了闵损的要求。继母知晓这件事后,悔恨交加,从此待闵损如亲儿一般。
15、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的古梓州今三台,发于春秋古郪国,西汉设广汉郡郪县,隋、唐为梓州,宋、元、明为潼川府。悠久的历史孕育厚重的文化,因此县内有许多镇乡都具有浓厚的文化传统,形成独特的民俗。忠孝乡,就是其中之一。今天且来听一听忠孝的故事。
16、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有诗颂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17、这部电影在中国上映后立即引起轰动,成为近十年来票房最高的儿童电影。导演周勇说,它受欢迎的最重要原因是,随着中国生活条件的稳步改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依赖父母。这部电影还以浓郁的客家风味和如画的乡村风景为特色。电影告诉我们,面对逆境,你需要自力更生,永不放弃。
18、唐朝宰相狄仁杰,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19、她说:"我的孩子仰慕你们众位的品德和学问,可又没有能力好好招待你们,仅就这点意思,表示他对你们的敬意。"于是,孟妈妈的名声,传遍了各地。
20、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21、眼看父亲不肯饶恕继母,闵损跪求父亲恳求道:“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孩儿请父亲息怒,恳求您就饶了母亲这一回吧!”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被感化过来的母亲对闵损又敬又爱,处处待闵损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
22、周郯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需要鹿的乳汁洗眼。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伪装在群鹿中间,于是取鹿乳来供养双亲。
23、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英国)罗素
24、周朝人闵损自幼丧母,父亲又娶继母进门。继母因为又生了两个儿子,于是经常虐待闵损。冬天,继母给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闵损穿的是用“芦花”做的棉衣。
25、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26、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27、后来,孟宗更加努力读书,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一位学者,并且当朝中的大臣,替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受到了人民的爱戴。
28、忠孝乡以“忠孝”名之,既是承传统美德,又是扬社会主义之新风;历代的忠孝人民也一直接受“忠孝”等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洗礼。
29、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30、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31、包拯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他在宋仁宗天圣五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32、如今,李冰一家人生活幸福,其乐融融,两位年轻人也有了爱情结晶。
33、孝子爱日: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34、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35、 相传仙女曾借此河里的水漂理过丝线,后来,人们在河上建了一座桥,起名“理丝桥”,据县志记载:“理丝桥始为单孔,明万历年间(一五七三年)改建为三孔桥,明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年)重修,清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年)加修。”桥长十五丈,宽三丈,由青石垒砌,桥身弯拱如彩虹,桥弦各有一对鳌鱼,翘首凌空,造型别致,独具特色。在理丝桥边,有口古井,相传仙女藏金梭于此。说是裴家巷的裴员外,曾见几个仙女,忙带领家丁追赶,追至磙子河边,仙女边丢下一枚金梭,飘然而去,裴员外不由大喜,猛扑上去,金梭忽然入地,裴员外忙令家丁挖地,挖了一个深洞,裴员外亲自跳入洞中寻找,洞中泉水涌出,他被淹得半死,灰溜溜地逃走了。于是留下了这口井,俗称“金梭洞”。
36、后来,除了日常的拥军服务外,吴发喜又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敬老、拥军、护河护绿、辖区巡夜、开展衣循环爱循环;创城期间,拾垃圾捡烟蒂;疫情期间,和其他公益团队一道,走街串巷,宣传防疫知识。
3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38、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作者:戴达菲尔德
39、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
40、 挖掘黄香人文资源,云梦推出了长篇历史小说《千古孝子黄香》、大型原创楚剧《云梦黄香》、青少年美德教育读本《黄香三字经》、黄香邮册《云梦印象》等黄香系列文化产品。黄香孝行故事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两年评选一届“十大孝子”,推动黄香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释放孝文化正能量,树立现代文明孝道观,涌现了以“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鞠爱彬等为代表的孝亲敬老好儿女。
41、董永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年龄稍微长大一点后就下田劳动来赡养父亲。董永因为家里贫穷经常帮人做工谋生。农活忙的时候,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邻里乡亲都夸他是个大孝子。
42、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43、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44、谢延信同志是焦煤集团鑫珠春公司的一名普通矿工,家住中站区朱村街道办事处西苑社区。自1974年以来,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全力照顾亡妻的三个亲人——瘫痪在床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先天呆傻的弟弟,大孝至爱,感人至深。
45、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46、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47、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48、后来,江革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49、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50、郯子,春秋时期人,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51、明朝太宰杨巍,每次上朝参拜完以后,就回到家中闭门谢客,穿起便服侍奉他的母亲。他为母亲端洗脸水,倒痰盂,搔痒擦背,所有的事都亲自去做。春天,他穿起平民百姓的衣服,把老母背在背上,在花丛中漫步游荡,树枝摇曳,花香扑鼻,他们在树荫下欢快娱乐玩一整天。不久,他以供养老母为理由,请求归乡,他的母亲一直活到一百零四岁。
52、闵损母亲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给闵损的,却是野地里芦花做的薄衣。一次,闵损的父亲外出,叫闵损来推车子,那芦花衣根本起不到御寒的作用,可怜的闵损冻得哆哆嗦嗦,手指僵硬,父亲起初很生气,以为闵损做事潦草敷衍。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闵损一个不小心,把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都弄掉了而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洒了一车,父亲一看愣住了,刹那间他就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气得当下掉了眼泪。
53、 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循循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一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可以说家风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它只是一个无形的概念,却能让这家的子孙后代延续得更长,让他们走得更远!
54、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55、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
56、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57、周剡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亲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58、忠孝乡是全国唯一以“忠”“孝”命名的乡镇,据方志记载,乾隆八年兴场(公元1743年)。
59、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60、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61、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62、传说历史上"王祥卧冰"的故事发生在鹿泉羊角庄。王祥父亲早亡,与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
63、Starring:FengYingyingSunJifeng
64、获评“四川省美德少年”的孝心少年杜敏。从11岁开始,照顾一位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老人。
65、王裒是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66、 而这位名垂青史的大孝子,就是古泽云梦人。他生于斯,长于斯,最终归葬于斯,其英名风范深深根植于云梦这片沃土。
67、第三孝:“啮指痛心”。曾参,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世称“曾子”。他因家穷,常去打柴。一天,家里来客人了,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痛,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迅速返回家中,他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
68、Cinematography:JinGuirong
69、“今天你拿人家一枚针,明天就会拿只西瓜,以后就会把别人家的牛牵回来,到最后就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父亲的谆谆教导,成了家中的一条家规,也成了后辈们的立身为人之本。
70、蔡顺,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71、丁兰的妻子遵循丈夫的叮咛和教诲,在祭祀父母时倒还恭谨,事久了,便当成儿戏一般。听人说:凡属草木之灵,享受人间香火既久,则精气俱全,以针刺之,当能有血。丁兰的妻子于是带着好奇心,趁丁兰外出,竟用针刺父母的木像。不料,木像被刺处竟流出血来,与生人无异。一时惊惧不已,不敢复刺。丁兰外出归来,到像前禀告,木像见了丁兰,忽然眼中流泪不止,面呈痛苦之状。丁兰大骇,乃问其妻,其妻不肯实言,丁兰再三盘问,方知事情真相,丁兰十分愤怒,痛责其妻,并把其妻逐出门去。
72、李冰出生在清丰县古城乡官路边村一个普通农家,2004年冬季的一天,李冰的母亲突然身患脑血栓,尽管得到了及时治疗,但仍留下终身瘫痪,妈妈的肢体和语言产生了严重障碍,从此变成了植物人,望着病榻上痛苦的亲人,要强的李冰无奈地放弃了本该属于她的学生生活,毅然退学与父亲一起照顾病瘫的母亲。
73、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74、董永的父亲病亡,无力埋葬,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董永扶亡父灵柩回乡,葬于城北。在返回偿债途中,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75、少年丧父的江革,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在逃难中,经常遇到盗贼,这些盗贼不但想要劝他,还想让他当盗贼。面临这种情形,江革救灾盗贼面前苦苦哀求,希望盗贼能念他老母没有人赡养,放他一马。盗贼看到孝子如此诚心诚意哀求,所以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杀他,甚至有的还告诉他如何行走,以免再遇到盗贼。有的盗贼被他感动,思念自己的母亲,便纷纷解散了,可见做盗贼也不是人的本性,都是因为社会动荡,环境所迫,才轮为盗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