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中心论点
1、10《荀子劝学》中认为整日思考还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从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于:(1)寒于水(比)(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引进作用)(3)取之于蓝(从)(荀子劝学中心论点)。
5、第2段,论述学习的意义。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直木“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人只有经过“博学”(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学习对改造人的品性也起着决定作用。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木要改造成为“中规”的轮,就要“”;金要利,就要“就砺”,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7、荀子在《劝学》中用风助声势来作比喻,表明应该善于利用外物辅助的句子是“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8、(39)“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绝(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3)以为妙绝(《口技》)极了(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10、《荀子·劝学》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12、《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3、荀子《劝学》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则)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5、又如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又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而后有力地小结道:“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心论点)。
16、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17、(50)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积累善行能够成就美德,使人达到极高的思想境界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8、(2017全国3卷)《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19、《劝学》中,“用心躁也”一句交代了螃蟹只能寄居于蛇、鳝的洞穴的原因。
20、背诵《荀子劝学》全文,慢慢回味论文的三要素。《荀子劝学》也是论证《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的重要性!
2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2、(35)荀子在《劝学》中用行千里路作比喻,表达成事需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3、荀子《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和做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勤于积累。
24、(6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5、再如,有人认为《劝学》文章的整个逻辑都是混乱的。他提出第二段中“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与“故木受绳则直”之间缺少因果逻辑联系;第三段用“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来论证“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个结论,犯了互为因果的错误论证逻辑。《劝学》一文到底是逻辑清晰还是逻辑混乱?
26、疾(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27、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8、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以舟为例,设喻,说明君子禀赋与一般人并无二致,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而已。
29、(64)荀子《劝学》中写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0、《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踮起脚极目远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1、(71)《劝学》一文中,作者以蟹为例,指出其“_________________”是态度浮躁不专一所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2、(20)荀子在《劝学》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无过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3、这篇文章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而且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
34、成语“聚沙成塔”“聚水成涓”“集腋成裘”等阐明了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荀子在《劝学》中劝人为善的句子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5、比如,这个问题可能就是大家经常忽略的点。《劝学》一开头就是“君子曰”,为什么不像庄子《秋水》篇中称庄子,《孟子》中称孟子,《墨子》中称墨子?“君子曰”有什么独特的意味?
36、《劝学》中,作者用木材经墨线比量而取直和金属制作的刀剑经磨砺而变锋利来设喻,引出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结论。
37、(6)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上一篇:精选劝学荀子简介(27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