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老子语录翻译(47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老子语录翻译 1、(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2、(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老子语录翻译)。 3、...

老子语录翻译

1、(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2、(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老子语录翻译)。

3、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4、(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5、   老子出关留下了上下两篇讲“道”和“德”的书,这部书在历史上称为《老子》,又称为《老子道德经》或《道德经》,共八十一章,五千字左右。原来这部书并没有叫“经”,《史记》只说老子“著书上下篇”1973年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本《老子》,也只是称“德”(篇)和“道”(篇),而且与今本《老子》有所不同,是“德”(篇)在前,即今本第三十八章(包括第三十八章)以后的部分在前,“道”(篇)在后,即今本第三十八章以前的部分在后面。但马王堆本《老子》和今本《老子》在内容上没有太大的不同。最近我们又看到湖北荆门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其中有三组《老子》的竹简,共约一千七百多字,约为今本的三分之一。这座楚墓是战国中期偏晚的墓葬,大约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比马王堆出土《老子》要早一百多年。因此,可以断定《老子》这部书在公元前300年就成书了。这样有关《老子》成书年代的争论可以说有一部分问题解决了,例如有说《老子》这部书成书于《庄子》书之后或说成书于战国晚期就不能成立了。这三组《老子》据学者研究第二组(乙组)的主题是修道,第三组(丙组)的主题是有关治国的,第一组(甲组)则两者都有。除甲、丙两组都抄有今本第六十四章的后半,三组内容没有出现重复的。从其所包括的各章看大都与今本相同,但其中也有非常不同的地方,例如今本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而楚墓竹简本作“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虑,民复季子。”(据裘锡圭先生的解释)这说明在战国中期以前《老子》书中没有明显反对“圣人”和“仁义”的内容。因而有的学者认为道家和儒家最初并不那么对立。是在庄子以后才对“圣人”和儒家的“仁义”进行批判的。《老子》这部书被称为“经”,是汉朝以后的事,是在《汉书•艺文志》中把《老子》这部书叫“经”。总之,《道德经》这个名称是后加的,不是《老子》书的原名。《老子》或叫《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历代的注解很多据元朝道士杜道坚在《道德玄经原旨序》中说:“《道德〈经〉》八十一章注者三千余家”,当然现在很多已经散失,可是存在的总也还有几百种。在我国历史上许多重要思想家都是通过注释《老子》来发挥他们的思想。东汉末道教建立,《道德经》又成为道教的经典,在道教的大丛书《道藏》中,存有五十几种《道德经》的注解。

6、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接近)成而败之。慎(谨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弥补、补救)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老子语录翻译)。

9、(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金银财宝很多,没有谁能守得住。

10、译文:对别人所畏俱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对此有一颗敬畏之心。

11、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12、(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13、(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14、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15、(感悟)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1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7、(出处)《道德经·第八章》(译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居处于众人所讨厌的低处,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于道。

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

19、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用取消人的主观努力的办法来实现人的主观目的,这听起来荒唐极了!但正是在这看似荒唐的言辞后面,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智慧。

20、(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译文)如果百姓都不怕死,用死来威胁他们能有什么用呢?如果让百姓常常害怕死亡,而那些极少数的违法者,抓住后杀掉他们,还有谁敢违法?

21、  感悟: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拥有一颗豁达开朗平淡的心,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

22、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23、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出处原来在这里。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

24、 有教无类 解释: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25、(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认识自己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

26、译:德行要像天地一样覆载万物,圣明要像日月一样普照大地,行动要像四季交替一样规律有序;吉凶要同鬼神一样灵验。

27、(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译文)道,看起来无所作为,却无所不能。

2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

29、“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3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1、(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进步。

32、(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3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江海能为百谷王》

34、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以观其妙有名万物之母以观其徼同出于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

35、(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译文)虚无之道生太极一气,太极一气生阴阳两仪,阴阳交合生三才,三才化生万物。

36、译文:人必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8、(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大的地域没有边角,贵重的器具最晚成XF,大的声音没有什么声响,大的形象没有形体。“道”隐藏在无名之中。

39、治大国,若烹小鲜。Governingagreatstateislikecookingsmallfish.

40、   在司马迁作的《史记》中记载着孔子向老子请教“礼”的事,所谓“礼”指的是周王朝关于礼仪和制度,而老子告诫孔子说:“你所说的那些东西,早已过时了,不过只留下一些说法而已。君子得其时可以出来作官,不得其时应该隐居起来。我听到一种说法,善作生意的人,把他的财宝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智慧超人的君子,外貌好像愚笨的人一样。因此,你应该去掉骄气和奢望,这些东西对你的身体没有什么好处,我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些。”孔子听了老子这些话,回去后对他的弟子说:“鸟,我知道它可以在天上飞;鱼,我知道它可以在水里游;野兽,我知道它可以在山中跑。但是在山中跑的可以用网子捉捕,在天上飞的可以用箭射,在水中游的可以用勾子去钓。至于龙,我则不能知道它如何乘风云而在天上,我今天见到了老子,就像见到了龙一样呀。”可见孔子对老子非常佩服。孔子见过老子几次,没法子作确切的考证。在《庄子》书中,有多次孔子往见老子的记载,但大多是抬高老子而贬低孔子的故事,不一定可靠,我们就不去说了。

41、(出处)《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42、Nothingissofterormoreflexiblethanwater,yetnothingcanresistit.

4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4、(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45、(感悟)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达成目的,功业已经到达巅峰时,就引身后退,懂得急流勇退,这是符合“天道”的。

4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

上一篇:精选经典古诗词手抄报(42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