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在线阅读
1、1孟真:《一段疯话》,《新潮》1919年4月第1卷第4号。
2、母亲想也知道;不过哭的时候,却并没有说明,大约也以为应当的了。记得我四五岁时,坐在堂前乘凉,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才算好人;母亲也没有说不行。一片吃得,整个的自然也吃得。但是那天的哭法,现在想起来,实在还教人伤心,这真是奇极的事!
3、古时候,秦始皇帝很阔气,刘邦和项羽都看见了;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羽说,“彼可取而代也!”羽要“取”什么呢?便是取邦所说的“如此”。“如此”的程度,虽有不同,可是谁也想取;被取的是“彼”,取的是“丈夫”。所有“彼”与“丈夫”的心中,便都是这圣武”的产生所,受纳所。
4、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5、后来我社经过影印和重新翻新整理,尽可能的修复并还原了《呐喊》的原貌。(狂人日记在线阅读)。
6、《呐喊》短篇小说集是鲁迅小说的代表,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经典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鲁迅以其独特的老辣、稳健的文笔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鲁迅通过他对当时国民性的批判践行了他自己“文艺救国”的理念。《呐喊》立意高远、切中时弊,书稿中所表达的很多观点和思想至今对国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7、此次出版的《现代文学名著原版珍藏第一辑》中,还收录有鲁迅的《彷徨》和《朝花夕拾》。都是经过精心选择之后的最佳阅读版本,然后进行全新修复的。
8、1904年赴日本仙台学医,后弃医从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9、“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
10、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1、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12、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13、本书源于许子东在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的经典课堂实录,融会了几十年的积累,将来可扩展为一部相对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14、众所周知,1918年《狂人日记》发表之后,最早评论的文字出现在1919年2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二号,这就是傅斯年署名为“记者”的《书报介绍》,它称《狂人日记》“用写实笔法,达寄托的(Symbolism)旨趣”。在这里,《狂人日记》便被视作“写实”了。两个月后,傅斯年再署名“孟真”,在《一段疯话》中将“狂人”的言行当作现实的指导,从而开启了从现实社会需要来认可 “狂人”思想的道路:“我们最当敬从的是疯子,最当亲爱的是孩子。疯子是我们的老师,孩子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带着孩子,跟着疯子走,——走向光明去。”1 七个月后,吴虞《吃人与礼教》一文更将阅读的启示直接指向对“礼教”的批判。2 如果说,傅斯年、吴虞的随笔式评论分明还是对文学创作的激情体悟,那么越到后来,人们越倾向于从对现实的社会文化的理性定性中理解《狂人日记》,无论是对它“反封建”的高度肯定还是如钱杏邨一般有所挑剔。(狂人日记在线阅读)。
15、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16、内容简介:《鲁迅作品名家插图: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包括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个集子,囊括了鲁迅的的全部小说作品,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配图为丁聪七十年代绘制的33幅插图作品,七十年代是丁聪绘画艺术成熟和情感丰沛的时期,这组配图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17、《鲁迅散文全集》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全部散文作品将那些意味深长、优美隽永的篇章一一呈现给读者相信读者朋友一定会细细品读爱不释手。
18、“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斩新!”
19、(2)独特的心理描写。变态的心理,混乱的逻辑和虚妄的幻觉。等等狂人心理的描写和刻画。狂人见到所有的人都是像要吃人,就是一种典型的迫害狂患者的心理状态;狂人由女人骂小孩推导出女人要吃人,由女人的要吃人推导出大哥、母亲和自己都吃了妹子的肉,这是典型的逻辑上的混乱。
20、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2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179)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22、《朝花夕拾》的风格与同时期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作者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这几种表现方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笔底波澜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鲁迅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和艺术革新的旗手的特色,使《朝花夕拾》成为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本书稿是研究鲁迅和现代文学史不能绕过的文本作品。
23、我直跳起来,张开眼,这人便不见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他的年纪,比我大哥小得远,居然也是一伙;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还怕已经教给他儿子了;所以连小孩子,也都恶狠狠的看我。
24、万分沉重,动弹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晓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挣扎出来,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说,“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25、“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
26、⑶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这里比喻我国封建主义统治的长久历史。
27、7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原载《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1916年2月15日。
28、其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病苦”。如在《故乡》中,最震动人心的不是闰土后来的贫苦,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的心灵的麻木。
29、1936年春天,鲁迅病倒了。鲁迅年轻时就患了肺结核,由于年纪逐渐增大,又长年累月处在紧张工作和战斗之中,这一次发病显得格外沉重。但鲁迅不愿离开上海去疗养,他还要斗争。他经常这样想:“与其不工作而多活几年,倒不如赶快工作少活几年的好,因为结果还是一样,多几年也是白白的”。
30、鲁迅一生,都在思考中国人如何才能不“吃人”,也不“被人吃”,一句话,究竟如何争取到“做人”的资格与尊严。因为,在中国,从孩提时代开始, 就在“娘老子”的教导下循着“被吃”与“吃人”的方向发展,“所以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逆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看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大抵有了孩子,尊为爹爹了,——便可以推测他儿子孙子,晓得五十年后七十年后中国的情形”。“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9中国未来的奴才都是在自小的“听话”教育中加以训育的:“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10鲁迅多次斥责过如《郭巨埋儿》《老莱娱亲》一类的“二十四孝图”,在他看来,中国的“孝道”不过都是父母“福气”的需要,而不是“人”的成长的要求,他痛感于这样的现实:
31、《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1918年,新文化运动正值高峰。鲁迅因为和老朋友“金心异”(钱玄同)的一场关于“铁屋子”的谈话,创作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至1922年,五四大潮渐落,鲁迅应陈独秀之邀,将之前的小说结集出版,目的在于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并且慰藉那些在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无畏地前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