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陶渊明的诗歌风格(32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1、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1、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2、陶诗风格形成的东晋末期的诗风究竟如何呢?《诗品序》说得很明白:

3、陶渊明虽出身于贵族世家,他的祖父甚止是朝迋的开国元勋,但诗人在八岁时就因父亲的去世,而家道开始中落。诗人三十岁入仕,也曾做过祭酒,参军,县令等小官职,但他看不惯官场的污浊与黑暗,终于在四十一岁时辞官隐居。过起了虽贫寒却舒适的田园生活。正如诗人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所写:

4、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6、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无论在叙事、写物还是描景上都是朴质无华的,诗歌的内容贴近生活,思想感情非常的浓厚真切,陶渊明的诗歌题材以田园生活为主,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虽平平淡淡,读起来却有滋有味,陶渊明擅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7、而个人经历不同、地位各异,风格也会变幻多姿。比如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沉郁,白居易的朴实、王维的禅意,还有李贺的瑰丽奇峭、李商隐的缠绵悱恻,等等。

8、写农村生活和劳动场面的。陶渊明他不去是隐居田园嘛。在农村隐居,那就会写到日常的农村生活,以及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就是去干农活。尤其是晚期,他的房子被烧了,家里没什么钱了,怎么办?就得自己去劳动赚钱吃饭。比如《归园田居》里写,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里写种豆,估计是刚开始接触农活,还不大会种地,所以豆子长的不好,反倒是杂草长的特别好。后来又写,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这大概是到了后来了,种田本事学到了,所以种桑树啊,种麻啊,都长的很不错,地也开垦得越来越多。

9、李商隐——诗风清丽俊逸,开拓朦胧、幽约之美丽、令人回味无穷的境界。

10、陈寅恪先生专门对此诗逐一阐释,得出结论是陶渊明信奉着“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基于他的这一哲学观,后代学者多能继续研究有所创获。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

11、于是便有了诗最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可以在这里领悟到人生真谛,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把它说出来。

12、陶渊明在诗中描写景物不求形似,也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在叙事上不讲究情节的完整与故事的曲折,只写习见之物,叙平常之事,却表达了世间之真情,人生之真切感悟。他无意于准确传神地模山范水,只是要抒写心中的一片天地。在他的笔下,巍峨的南山,野地盛开的菊花,月光下荷锄归来,依依升起的炊烟,夏日贮满清阴的堂前林,以及在诗中时常出现的青松、野草、飞鸟等都承载着诗人的主观情感,体现了诗人的个性,不仅是具体的物象而且具有理性的光芒。如《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在喧嚣的环境下始终保持内心的宁静,不受尘世纷争的干扰,独自漫游到野外赏景,心与南山悠然相会,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夕阳西下的山间岚气升起,倦鸟纷纷飞回巢穴,此情此景,在诗人心里构成一道美妙的风景,通向无限的愉悦,人生若此,夫复何求。陶渊明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说教,是其在生活中的真切体验,通过情与景烘托渲染,自然而然地道出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文字。

13、陶渊明总是让人联想到菊花。他的诗也符合菊花淡然的风格。这首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乐。

14、“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5、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16、这是陶集中的臻品,在中国诗歌史上也同样璀璨。其艺术水平之高相信放在任何一部伟大的诗篇前都毫不逊色。魏晋最重玄学,尽管陶渊明不是玄学家,但他也在“言意之辨”。想到他的“二顷五十亩种秫”、二万钱悉送酒家,可见酒在他生活中的重要。

17、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先是郭景纯用隽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逮义熙中,谢益寿(谢混小字)斐然继作。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凌轹潘、左。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幹、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

18、陶渊明的诗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他的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

19、以平淡自然为主调但仍有豪迈雄健的一面(资料图图源网络)

20、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21、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22、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2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24、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25、又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春林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和郭主簿》其一)诗人描写的是平常的田园景物和村居生活,前四句生动地描写了田园夏日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畅适的心境。中间十二句写平静的田园生活,读书、弹琴、饮酒、劳作,与幼子玩耍,这些平常的小事却给诗人带来了极大乐趣,它使诗人从仕与隐的困惑和焦虑中彻底摆脱出来,寻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真正意义上的解脱。陶渊明所追求的解脱不是功名富贵,而是在日常的、看来是凡庸的农村田园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理想、节操,获得心灵的自由、平静和安乐。所以,陶诗中所描写的田园生活不只是写实,其中蕴含了诗人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襟怀气度,这也是陶诗虽然素淡却韵味悠长的奥秘所在。诗的最后两句把读者的思绪引向了风俗淳美的古代社会,使诗的内涵大大增加,整首诗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的不凡意境,百读不厌。

26、杜牧——咏史诗地大手笔,历史与现实感在流丽自然地形象和感慨苍茫地叹息中融为一体。诗风含蓄绰约。

27、陶渊明的田园诗不是对现实生活作单层次的、平面的再现,而是在情、事、景、理的统一中构成了多层次的艺术整体,给人们以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享受。如《饮酒》其五:

28、陶渊明的诗歌可以分为五大类,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和赠答诗。

29、陶诗在诗歌题材上、语言锤炼上、表现手法上都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其田园诗继“风骚”,承“三曹”,开创了田园诗歌的先河,如《归园田居》。

30、但我们不能认为他天生"高雅"实际上,他的爱闲适,不好务世事的性格和志趣,却隐藏着一个不箅小的抱负和壮志,我们读他的诗自会知道,他是要求有大作为:他所不愿务的世事只是那一般的"仕进"和"利禄"。

31、谈田园诗离不开陶渊明,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x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x的千古名句。陶的田园诗对农村事物和恬静的环境给予了由衷的赞颂,朴实自然毫无喧饰,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真实感受。同时将农村那宁静平和的生活表现得如仙境般优美,令人神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未直接说出,而是通过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山气飞鸟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表露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了一体。

上一篇:精选美到窒息的古风座右铭(53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