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及译文
1、注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指男子汉。
2、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3、温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你可以凭借这种方法做老师了。
4、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论语原文及译文)。
6、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7、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8、(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谦虚。
10、论语八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疑惑不定,仁德的人不会忧心忡忡,勇敢的人不会畏惧不前。”
12、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5、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7、(注释)(1)文:文献、古籍等。(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18、1子日(1):“学(⑵)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
19、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20、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1、(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2、1-9曾子曰:“慎终(1)追远民德归厚矣。”
23、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2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5、(⑴)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6、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27、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8、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9、《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30、(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论语原文译文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32、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非常乐意的事吗!别人不了解你,你不生气,不是君子的气度吗?”
33、(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34、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35、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36、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7、译文: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一点心思也不用,是没有出息的!即使做点下棋一类的游戏,也比闲着毫不用心
38、(注释)(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39、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0、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41、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4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3、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4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46、(原文)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47、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8、(原文)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4)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49、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50、(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51、不能想要快,不能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达到目标;贪图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事就干不成。
5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4、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55、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6、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57、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更好。
上一篇:精选杂乱无章造句(27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