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名句
1、是啊,你的生命、你的日子,跟别人没有关系,但跟我有关。
2、箫心,指赋诗忧国的哀怨幽情;剑名,指报国的雄心壮志。柳亚子先生也曾有诗,剑态箫心不可羁,已教终古负初期,就表达了他的复杂心情。
3、是的,我们童年少年无意中拥有的,竟然是我们成年后苦苦追求却不能求得的。我们无意中拥有过黄帝、神农那样的天真时代,现在的我们乱如魏晋,再也回不去了。(龚自珍名句)。
4、在工作中不乏这样的情况,有的人计划书写得很漂亮,说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头头是道。可是,真要让他把计划付诸行动,或者让他着手解决他提出的问题,立马儿就不行了。
5、龚自珍还在路上,家人又不在身边,他才会百感交集,有了写诗的冲动。在唐诗中,落日象征时光流逝,借此来显示思念与愁楚。龚自珍学习了唐代诗人的这种表现手法。
6、选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那:同“哪”,怎么。栽禾:种田。国家规定农民的赋税是三升米,但实际上,农民却要交纳一斗米,那么,杀牛怎么会不比种庄稼强呢?诗句揭示了当时的统治者对贫苦的劳动人民的恣意盘剥。
7、诗人瓶水与謨觞,郁怒清深两擅场。——龚自珍《已亥杂诗·114》
8、黔首本骨肉,天地本比邻。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9、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huā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10、选自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之二。发,头发。这句话是说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细微之处往往会影响到全局。其意是劝人要重视细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11、龚自珍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他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1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13、金銮并砚走龙蛇,无分同探阆苑花。——龚自珍《已亥杂诗·93》
14、所以,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务虚,要务实;不要夸夸其谈,要踏实肯干。
15、作者为了将意境表现得深隐、委婉,在咏物、写景和叙事时都会有所寄托。清代一位诗人也深谙此道,下面介绍袁枚的一首七律,仅是颈联就流传久远,堪比龚自珍的名句。
16、亲近生活,亲近美色,以理解世界空无的本质,这是我的当行本色,是我仍保存的结习。
17、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18、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龚自珍《咏史》
19、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0、落花有情,死而不已,化做春泥也护花。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
21、学校教育也好、社会教化也好,说到底,是要让人发现自己身上之为人的因素,发现人成为人的可能性。我希望我的文字也是如此。
2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风雷”,比喻革命风暴。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毛泽东“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平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像诗人这样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面对此情此境,必会痛心疾首。
23、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龚自珍《夜坐二首》
24、此句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诗为:“问我清游何日最,木樨风外等秋潮。忽有故人心上过,乃是虹生与子潇。”
25、张杜西京说外家,斯文吾述段金沙。——龚自珍《已亥杂诗·58》
26、《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27、“风雷”比喻革命风暴。一个“恃”字展现了龚自珍的高远见解。在众人还沉浸在清朝王国的美梦中时,龚自珍已经清晰地嗅到了国家危亡的信号。而且他认为,要想挽救危亡,振兴国家,只能变革,别无他法,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精神。
28、在这首诗中,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2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两句,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诗人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诗人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处于踞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变革的信心。
30、这句话对我们做事特别是对我们的工作极具指导意义,相应的我们也可以引用这句话对做工作只浮在表面,不用心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进行批评。
31、秋天删繁就简,我坐在室内,蜡烛在燃烧,我独自倾听内心的声音。
32、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是清代著名诗人,他24岁中了进士,33岁即辞官回家,远离仕途。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看透了封建社会埋没和摧残人才的本质,于是经常在其作品中揭露和批判这种不正常现象,同时也抒写自己的怨愤。
33、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34、他的父辈世代为官,在这样书香气息浓厚的家庭中长大,龚自珍4岁便开始读诗经,8岁就研究《经史》《大学》,15岁诗篇成册,20岁就成了当地著名的诗人。23岁写下了政论文《明良论》,言辞犀利,有力抨击了君权专制。
35、顾氏知道我和太太喜欢花,有一天天色已晚,她派人骑马把花笺带出贝勒府,递给了临风而立、一袭白衣的我。人们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么,顾氏和我们,这种生活细节里的美好意境,谁能理解呢?
36、选自清代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二哀诗》不要因为自己年轻而自鸣得意,应当想到壮年时应有所成就。
37、想到龙泉的“光曜炜晔,焕若电发”,我不禁私下祝祷自己和岁月相成不厌。是的,我的梦从没幻灭,如今的我庶几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3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39、“清代诗人龚自珍曾经说过:‘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我非常欣赏这句话,也把它作为我的工作信条,时刻提醒自己要脚踏实地。”
40、河干劳问又江干,恩怨他时邸报看。——龚自珍《已亥杂诗·88》
41、要我们有心,我们童年无意中拥有的,而成年后失却,苦求而不能求得的,仍会回来。就像在家乡休息,就是一种身心的恢复。七日来复。这一夜,我真的在梦中回到了少年时代。
42、落花并非无情地离弃这个世界,而是为了溶入泥土,催生另一轮的绽放。
43、词的上阕只有寥寥数语,描述了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在其后15年间的坎坷经历。定庵一边整理自己的作品,一边陷入沉思。词人回首这些往事,想到自己虽然才气纵横,却屡遭挫折,辜负了青春和理想,一时间不禁泪流满面。
44、在这首诗后,龚自珍曾自注过这样一句话:“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词万数。道士乞撰青词。”
4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风雷”,比喻革命风暴。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毛泽东“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平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像诗人这样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面对此情此境,必会痛心疾首。
46、这两句单独看已经很有触动了,再联系诗中的前文看,会发现更有滋味。龚自珍辞官之前已经是礼部主事,他想要回到家乡开展教育工作。他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都教给学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