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学著作
1、学校把创造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规划,立足普及与提高,培养创新人才。
2、我们在管理中以人为本,营造宽松、和谐的创造教育环境。学校创造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创造需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没有学校的人本管理,就没有创造教育。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始终遵循人本管理,坚持以人为中心,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关心教师的成长,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尊重教师,信任教师,采取各种方式与教师沟通,倾听教师的意见,让教师们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形成有利于创造型教师培养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使教师的才华有充分施展的空间和舞台。同时,我们抓好和优化常规管理,为培养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营造起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3、我们充分运用创造教育思想,全面开设创造教育课程,使之列入课程计划,做到课程设置、时间、教材、教学人员落实。在此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编写校本教材,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新的课程体系。通过国家、地方课程保证学生基础素质,通过校本课程发展学生特长,构建高品味、有情趣的课程体系。如把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学生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器材、考核评价等方面凸现对学生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教育发展要求我们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以不拘一格的方式办好不拘一格的学校,为培养不拘一格的人才打好基础。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1934年,陶行知先生的母亲过世,先生将亲友们馈赠的赙仪捐出为教育所用,陶行知为此事致信于同事邵仲香:“这次治丧,力谋节俭,希望运用省下之钱款与亲友赙仪合设纪念金,为劳苦大众儿童教育之用,志在因家母一人之死而求多人之活。”在先生心中,他对母亲的孝敬和爱得到了超越,升华为对普罗大众疾苦的关爱。
6、第要普及全民教育,以达到个个识字,人人明理;
7、教育基于生活。生活教育之特质的第一特点就是“生活的”,教育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8、回顾一下自己的教学,觉得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一味地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而教学,这样工作下来,我虽然很累,但学生每次的成绩却不理想。慢慢地,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认识到,教学生学,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找出规律,学会举一反学以致用,学生也会在这种学习中找到一种知识的满足感。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竭的活水吗?
9、“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0、报纸上多次提到”温和地,语重心长地,耐心地“等字眼,这些词语,让我感受到陶行知先生首先是位温文尔雅的先生,是位亲切的老师,是位可以谈知心话的叔叔。他的人格魅力让你不由自主地想亲近他,望着他那和蔼可亲的样子,聆听他那和风细雨的教诲。真的好羡慕陶先生当时的学生啊,他的学生即使犯错,也不会担心挨老师的”横眉冷眼“,他的教育方式如春风细雨般,但会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记忆深刻。如《烧扑克牌》,《不要做井底之蛙》这些小故事,无一不体现出这种教育方式。
11、先生还主张“生活即教育”,这是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发展,这是一种更为开放和自由的主张。"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因此,教育从来不是夸夸其谈,而是亲身实践,当我们想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和品质就必须给他过如此的生活。当孩子有某些坏习惯时,我们首先要反思我们过的生活是否如此呢,这是家长以及教育者的镜子。例如:我们的一日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当孩子们在进餐时我们便进行食欲教育;当孩子洗手时,孩子们便受卫生教育;当孩子们在当值日生的时候便受劳动的教育;当孩子们户外游戏时,孩子们便受到健康教育;在孩子们冲突矛盾时,便受冲突的教育等等。我们并不仅仅关注工作学习环节,一日生活各个方面本身都是教育,必须加以重视。
1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他的主要观点:(1)教师的中心地位(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2)四阶段教学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3)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1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14、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15、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智慧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在学习中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2“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是教师工作的基石,一名教师做不到爱学生,那他是无法完成教学工作的,是无法立足于三尺讲台的。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能像陶先生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蔟缤纷。现将我读后的感受汇报如下:
16、杜成宪,1954年生,浙江东阳人,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中国考试史等研究。出版有《早期儒家学习范畴研究》《中国教育史学九十年》《中国幼儿教育史》《教育史学》《幼儿教育思想史》等著作多部。获宝钢优秀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等奖等。
17、他关于大事与小事关系的辩证法极其精彩。1928年,他在给大学生的“介绍一件大事”的信里说:“人生为以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我现在愿向诸位介绍一件大事。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打坐,则小事变成大事。”
18、只有创造才会有生命力,只有创造才会有说服力,只有全体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才能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19、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
20、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21、弗莱雷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影响更大。
22、本书介绍发展中国家的著名教育家弗莱雷的解放教育理论与实践。该理论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阐明了教育与觉悟的关系,指导了发展中国家的成人扫盲教育,提出了情景对话式的教学方法,注重教育与现实的结合。
23、总之,学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寻找出路,就必须有大量的创新型的教师,必须营造起培养创新型教育的氛围。我们正在努力中。
24、1939年,陶行知先生和吴树琴女生以简朴的方式结婚。朋友们送来贺礼,他仍然是捐给学校。在回复家栋同学的信中对此有详细交代:“前蒙寄来结合纪念品洋三元,无任铭感。不过事先已决定不收贺礼。故将该款交给育才学校,为小朋友捐购图书之用。兹将收据奉上,敬请查收为感。”朴实的话语,其背后是对教育最无私的奉献。
25、在致李友梅等人的信中,先生写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脍炙人口的话也是先生一生行止的写照。
26、陶行知先生给儿子陶晓光的书信里,既有“从家庭的小世界里把自己拔出来,投入大的社会里去”这样对“做大事”高屋建瓴的教导,也有“你的字写的太野了,使人认不得,而且写字的纸张不规则”这样“小事”的谆谆教诲。
27、本人从事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概,就是理论太空洞,学生不感兴趣。尤其在新课程改革之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分为《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部分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再加上教师观念的陈旧,使得思想政治课成为说教的代名词。
28、“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29、对此,先生还特别强调了“做”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力,不是忽视精神世界,而是要在劳力上劳心,“手到心到才是有意义的做”。学会在事上总结、提炼、反思、提升,正如阳明先生的“事上磨练”一说。例如:我们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工作中探索思考获得经验,在有计划的工作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工具,看到孩子在工作中学习的情况,从而调整我们的指导,工作促进孩子们的学,孩子们的学调整我们的教,“在行动中学习”。这样获得才是真知识,“是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真知识是安根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长叶、开花结实的真知灼见”。当然作为一个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教师,我明白我在工作指导时还有待提升,要从繁忙的“做”中解放出来,不是单纯的忙碌,而是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工作,判断幼儿是否需要帮助,以及用何种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30、《斋夫自由谈》上海《申报》馆1932年4月30日初版本
31、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我国为工农服务的幼教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运动。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及燕子矶中心幼稚园。他的主要幼教类著作有《创设乡村幼稚园的宣言》《幼稚园的新大陆》《如何普及幼稚教育》等。
32、以学习和教育科研为依托打造创造教育的教师团队
33、陶行知(1891—1946),教育家、思想家,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34、先生自比武训,为了兴学到处化缘,倾其所有,为此生活窘迫而自得其乐,且感染周围友人为教育慷慨解囊。
35、总之,陶公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本源,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3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36、其他专业读本:《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论语》等。
37、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38、第创造适合国情,适合生活需要的大教育体系,使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
39、陶老先生提倡“爱满天下”,他是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典范。书中的一句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里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如何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每一位学生呢?
40、社会即学校,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而不仅仅限制在学校里。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我们要把握好教育的契机。例如:在我们的春天主题探究里,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春游,在大自然中去观察感受春天气候景色的变化,去农田体验春耕、插秧,感受田园风光以及劳动的乐趣。大自然就是一个神奇充满奥秘的大课堂,是我们不会毕业的学校。
41、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H.斯宾塞的主要教育著作。原名为《教育──智育、德育和体育》。由斯宾塞18181859年陆续发表的4篇教育论文汇编而成。1861年在伦敦出版。1923年,中国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该书的节译本。196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译本。
42、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就是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
43、 作者阐述的观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接地气,现在读来,还是那么得令人拍手叫好。
44、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学习。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45、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46、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是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否定一切资源。
47、陶行知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有的学生看死了,把他们看成不可教的孩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他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材。
48、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让我们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生活和教育相得益彰,这不是更好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