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佛经心经(62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佛经心经 1、(翻译)弟子们,从宏观角度看,色和空没有区别;从微观角度看,空与色也相同。空是色的分解,色是空的化合。尽管你反复透彻地去领受、深思、认知和识别,其结论仍然...

佛经心经

1、(翻译)弟子们,从宏观角度看,色和空没有区别;从微观角度看,空与色也相同。空是色的分解,色是空的化合。尽管你反复透彻地去领受、深思、认知和识别,其结论仍然不变。

2、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佛教关于“世界”的说法很多。

3、《心经》包括经题、经文,总共只有268个字,但却把佛法的精要含义,以及宇宙人生的真理,讲解的非常明了透彻。《心经》包含了佛教的核心内容,是修习佛法的纲领,是打开佛法大门的一把钥匙,也是帮助我们观照宇宙人生真相的大智慧。

4、既然以上这些都不存在,所以也就不存在眼所看到的空间、耳朵所听到的范围......以及思想所意识到的世界等十八种界限了(十八界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界,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界)。

5、对“空”的几层阐明后,得出“无上正等正觉”的密钥是因智慧(一种妙智慧)要到达彼岸,也是“空”境的果。

6、借助网络,方才知道《心经》是观音菩萨对舍利子说得一番修行体会。

7、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佛经心经)。

8、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翻译)三世,也就是以前、现在、未来的诸佛,依靠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荣获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成就果位。

9、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寿命具足舍利子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子,乐修般若波罗蜜多深妙行者,应作如是观,应以五蕴亦从自性空真实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亦不异色。受、想、行、识,亦知是空。舍利子!以是诸法性空无相,不生不灭,无垢亦无离垢,无减无增。舍利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无想、无行、无识;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是以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亦无不得。舍利子!是故,菩提萨垛以无所得故,依止般若波罗蜜多,心无挂碍故,无恐怖,远离颠倒,究竟涅槃。三世安住诸佛,亦依般若波罗蜜多,得于阿耨多罗三藐上菩提,圆成佛道。故应谛知波罗蜜多咒,是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除一切苦咒,真实不虚。

10、也没有颜色、声音、香气、味觉、触受、佛法的这些名相存在。

11、忌字迹杂乱,抄经时字体要工整,最好是以正楷体来书写。

12、   (本文摘自戈国龙教授:《佛学管窥》,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1月,第47-53页。编辑:新弘)(佛经心经)。

13、欢迎投稿:dashengzhulinsi@qq.com

14、因为菩萨心无所得,人法双亡,依此般若波罗蜜多修证,而通达般若空慧,心中毫无牵掛及障碍;因为心境无所牵挂,便心无恐怖,远离世间的一切颠倒梦想,最终证得寂灭无为的无上究竟解脱妙境。

15、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16、我喜欢去临摹这个心经,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去临摹下,更有深度的去理解它们

17、因此,要宣说这么一段般若波罗蜜多密咒如法供养,这密咒是:“揭諦揭諦,波罗揭諦,波罗僧揭諦,菩提萨婆诃。”(渡过去呀,快渡过去呀,到生死的彼岸去!皈依佛法僧三宝,与众生一起到达生死的彼岸!愿迅速同证无上正等正觉,得大成就。)

18、(3)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也可以抄经,并无影响。

19、如果时常默念抄写心经时间长了,你就能有自己的心得,不同的人从一个事物上得到的收获往往不同。别人和我说听心经开智慧,可我经过多次的默诵抄写,我发现我对心经的感悟就是平心静气,每当我深夜失眠,想一个人想得睡不着,执着于过去的每一段回忆的时候,我默念心经两三遍,心里重复平静,那个时候就是无欲无求,很快就能入睡。

20、从头到尾念第一遍  从头到尾念第二遍  从头到尾念第三遍  再念心经心咒21遍(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再念祈求文:弟子***诚心祈求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和诸护法金刚帮弟子***达成……(你的良好愿望)!  再念感谢文:弟子***诚心感谢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和诸护法金刚!

21、(翻译)所以,空中没有色的实体,没有对色的思维意思。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要归于空;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也要归于空。没有六根六尘的界限和其被认识的界限,心中没有不明白、不自觉和因不明白而烦恼的影子,知直到没有老死和老死的影子,没有累积恶因所造成的苦果,没有修炼道法而成就的品位。不运用智巧去获得什么,那是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得到的缘故。

22、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翻译)从整体来看,色与空没有本质的区别;从组成部分来看,也可以说色与空是相同的。空是色的一部分,色包含空。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观点论证、思考,结论是不会变的。 Ⅰ、色:指肉眼能看到的人、非人、物品,如人、花朵、山川湖海等,不是通常说的女子的姿色,也不是色戒 Ⅱ、空:肉眼看不见但真实存在的

23、那整句“般若波罗蜜多”的意思,就是最究竟圆满的大智慧。古人把生死比作此岸,把涅槃比作彼岸,用般若波罗蜜多这种究竟圆满的大智慧,就可以了脱生死,到达涅槃的彼岸。

24、从而证得彻底、圆满、无上的智慧,回归到永恒的真心自性。

25、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6、  佛经中有这样一部经典著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是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心经》全文268字,包括了佛教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教导我们怎样观照当下的精神生活境界和物质生活境界,教导我们在圣凡迷悟之间怎样处理修行者所面对的真理世界和世俗世界。

27、一个人常常行衰运,必定心神恍惚,心经可以摄住一个人的心神,转而行好运。心经是正极灵能的经文,可以将不吉阴邪的东西驱去。念诵“般若心经”可以使人行运,甚至致富,其原因可以从消极及积极两方面来分析:从消极一方先谈。心经可以使你行运,致富。最直接地,是能令你“心中富有”。无论你家财千万,还是贫无立锥,都必须追求心中富有,一个人心中富有,才真正拥有快乐。在佛教的角度而言,一个人能拥有心中富有,开心快乐,也就是(佛)了。

28、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9、舍利子:世间一切事物本来的性质,皆同一不平常无差别,既没有产生,也没有灭失,即无所谓污染,也便无所谓清净,既不会增长,也不会消减。

30、Ⅰ、色:指可见物体,如人、物品、山水等(非颜色、姿色)

31、本然如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依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才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究竟成佛的。

32、其历代书家钟爱《心经》,还与心经的内容有关。唐代以来,随着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抄经活动甚为流行。而《心经》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九部般若经中的精髓,可谓言简而义丰, 词寡而旨深,并与禅宗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

33、《心经》是一本佛教徒必读、必知的一本经典佛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罗马字paramitahrdayasutra。有时也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摩诃,罗马字Maha,梵文原意就是“大、伟大”。

34、(翻译)那些过去、现在、未来佛,依靠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荣获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果位。

35、佛教首经已经谈到对待空色有无应等闲,但世俗的佛教却是重视色与有的。这又是为什么?

36、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四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味现前;十生于净土。

37、我平时抄写的经文,都是去寺里学习时,放到流通处,一般家里看完的佛教书籍,或是供奉的佛像,不用了我都会放到寺里的流通处。

38、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39、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40、在此将如何证悟我们自性圆满智慧的秘诀提练出来,这秘诀如下:

41、                  观虚书院助理:新弘

42、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43、抄写出来的《心经》、以及抄经的过程自有一番不同的感受。????

44、即说咒曰: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翻译)既然如此,就让众生去信佛,在信佛的路上,路途就是归宿,想要修成正佛,就要靠自己的努力,这样就能获得无上正等整觉的智慧。

45、此经虽仅二百六十字,却是诸部般若的核心,是摄取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文约义深,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今融会大德们的注释,结合自己的点滴体会,简要地讲解此经。

46、忌半途而废,经是一种修行方式,是在于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以培养自己的精进心。做一件事能够持之以恒,并养成习惯,这就是精进。

47、    《心经》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段话在形式上似乎是矛盾的,却正揭示了“无所得”与“有所得”也即“空”与“有”之辩证统一的关系。修行的最高境界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下简称“正觉”)而证得正觉的标志恰恰是“无所得”,是“毕竟空”,如果还有“我得正觉”之念即入有执的分别智,非是前文所述的圆融无分别境界。正因为“无所得”了,菩萨才证得正觉。一方面菩萨的境界是毕竟空,无所得,而站在此境界之外,我们说正因其无得而有得,这种“毕竟空”的境界是真实的有非究竟的无。说“空”是就其境界本身之状态而言,说“有”是就对此“空”的境界之觉解而言。所以“空”不是对主体及涅槃的否定,而是在涅槃境界中已没有对主体及涅槃的执着和分别。所以“空”与“有”,“无得”与“有得”实皆各有所指,而并非矛盾。

48、揭谛揭谛 般罗揭谛 般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49、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50、知道了心咒的意思之后,那么就要了解心经全文的意思了:

51、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解释

52、    以上我们略论了一下《心经》的哲学意义,必须指出,色空不二的宇宙统一观,无得而有得的人生修养论和观照的认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东方哲学的特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现在是科学昌明的时代,人们惯于分析而忘却世界本是相融无间的整体,惯于向外追求而不知向内心发掘无穷的资粮,拼命扩充物欲而人生却没有归缩,而《心经》所代表的哲学,正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53、佛教认为一粒沙可见三千大世界,现在科学叫做宇宙全息论;佛教认为人可以修出百千万化身,科技现在可以有初级的所谓“克窿人”;最有趣的是科学对物的最基本组成物质的认识,曾经认为它是原子,后来又认为是粒子,再后来又认为是质子等等。

54、如《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所有的佛经,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悲惨的。唯有“华严经”所讲的,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

55、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56、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57、历代《心经》作品中,宋代之前流传的多为集字拓本,比如欧阳询、褚遂良的作品。宋代之后则多有帖本,比如赵孟頫、八大山人、文征明、董其昌等等,从字体结构看,他们都是以临习《圣教序》中的王羲之《心经》集字体为主要特征。

58、一位名观自在的觉悟者,他用入静的方式深入到自己彻底宁静的内心境界里。

59、这是背诵心经,其中一些行者所领略到的道理。但另一些行者,却有较积极的领悟。

60、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61、事实上等于是说现在最前端的认识也是不彻底的,而佛教早在两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无量光年前就认为“万物无自性、无本质”!一个字--空,说明了一切的根本。佛教和科学殊路而同向,揭示事物的本相!

上一篇:精选佛经经典名句解析(27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