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61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 1、 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2、1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 3、 孔子说;“父...

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

1、  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2、1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

3、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4、  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5、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6、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

7、    《孔子家语》一书最早在《汉书-艺文志》中有记载,其二十七卷,为孔子门人所撰,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三国时期魏人王肃对其进行了注释。

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9、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情绪舒畅。

10、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11、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它应包括:思想的修养,道德的涵养,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自强是立身之本,别把自己的需求寄托在父母的资助上,寄托在别人的帮助上,那都是软弱的表现。立身是对每个人立足于社会最起码的要求。 

12、  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13、孔子说:君子讲大信(大义),而不拘泥于小信。

14、孔子说的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更加普遍了。很多人给父母一点钱,供给父母吃喝用住,就觉得已经尽孝了,父母要是唠叨两句,他就不耐烦,甚至还会顶撞父母,给父母脸色看。如果这样的话,那就还不如那些犬马了,那些犬马,有的都知道恭敬主人,不会顶撞主人。

15、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16、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7、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9、    《颜氏家训》开了后世家训的先河,被后世学者誉为“古今家训之祖”推崇备至,认为是家训展开家庭教育的典范。

2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21、  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22、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23、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4、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25、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6、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7、  世俗所谓不孝者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8、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9、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

30、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清代徐熙《劝孝歌》 释义:如果你行孝道,枉披这张人披了。

31、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32、劝父母可能很费口舌,很费精力,但是你不能有任何怨恨。我们去说一个道理,道理本身是什么样也许不重要,但是表达方式很重要。我们怎么样用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把一个很好的道理说得通,这很重要。

33、立业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三十的人应该有比较固定的职业了。从事每项事业都要有本领,按现代话讲就是有一技之长。这是为生的必备。 

34、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35、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36、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7、  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38、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3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1、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42、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有了事业,无论他从事的职业是什么,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专业水平、技术水平、还是经验、决策能力以及个人修养等诸方面都达到自己人生中的相当高的水准,可以说具有了一定的实力;再者,经过二十几年的磨练、有了丰富的阅历,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43、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出处:动报亲恩篇

4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4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6、“我”与圣人—他者之间发生的最基本的行为是求道。君子和圣人都是理想人格,在一定意义上都是“道”的化身。他们的差别在于:如果说圣人属于理想人格的极至,那么,君子多少带有理想人格的现实化特征。从君子与“道”的关系多少可以反映出圣人的他者特征。“我”对“道”的追求的实质是对圣人—他者的趋近。“道”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多重意象的重叠,表征道路、方式、踪迹、规则、途径、真理、方向、理想等意义。“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食”、“贫”象征现世生活,“道”象征理想生活,对“道”而不是对“食”的谋求表明君子、圣人的理想取向。求“道”表示一种精神的追求。在圣人的语境里,这种追求是无止境的,展现为无穷的求索道路。

47、世俗所谓不孝者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48、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49、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50、不得乎亲,不能够为人;不顺乎亲,不能够为子。——孟子

5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52、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3、所以,所谓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的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有理想,想是应该,但关键在打理,去实践;有愿望也可以,关键在于切合实际;有作为,关键在适度。

54、五十岁的人,还没到退休年龄,但也不是遥不可及,这时,都会想到要继续工作十年,还要尽到社会责任;五十岁的人,其父母都年迈了,时常为老人繁杂、琐碎的生活杂事去奔波,因为他们还要尽到家庭责任。 

55、朋友或老师属于那种具有差异性的他者。对孔子来说,父母则属于另一种类型的他者,父母与“我”不仅是差异的,而且是不对等的。

56、注释: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57、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5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9、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60、  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上一篇:精选关于国庆节的小诗(9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