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作品
1、 这本书讲的非常深刻,木心先生写了很多珍贵的句子,这本书中的哲理还说到那些飞扬跋扈的年轻人,多半是以生命力浑充才华,我就想到了很多像叶芝一样的人物,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接替了生命力,一直不断璀璨到了晚年,这就是优秀的年轻人,所以思想上的健康足够支撑我们走完很多路。这本书还讲了很多要用朴素之心做人处事,只有这样干净纯粹的人,才可以永远的明哲保身,但是这样的人又很少很少。所以我们在探究生命的意义时,要懂得不要浪费功夫,要寻找与自己生命和灵魂契合的意义,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你的出现,才赋予了它很重要的意义。
2、作为立体主义绘画创始人,在一个新的画风与旧的传统中必定会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断创新才能使之光大。
3、(片长) 70分钟(试映版)/46分钟(凤凰卫视播出版)
4、·《二十世纪新古典主义回顾展》(伍斯登现代美术馆·比利时2001)
5、·《外国音乐在外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今天,我一再提醒我的陈述必须保持克制。我只是他的学生,不是一位有资格评价文学的人。当此向大家介绍先生,我实在做不到像他的文字那样精确而恰如其分。我不敢说在座的朋友中没有一位读过先生的文章。人不能单凭一篇文章认识作者,尤其是像木心先生这样丰富、深沉而多变的作者;然而有时一段词语、一句话,就能透射光芒,直指人心,先生正是这样的作家。前天,当我接到印刷厂送来的第一册木心散文集,翻阅那些我在二十多年前就阅读过无数次的散文,再次感到先生是一个无解的谜——他来路宽阔,但没有师承,他秉承内在的意志,但没有同志,他与文学团体和世俗地位绝缘,他曾经长期没有读者,没有知音,没有掌声……这是他所追求的吗?在五十多年来庞大的中国文学群体之外,我看见,这个人自始至终单独守护着,同时从不受制于五四开启的价值、精神与世界观,凭一己之身、一己之才,持续回应并超越五四那代人被中断的、远未展开的命题——譬如白话文如何成熟,譬如传统汉语在当代文学的命运与可能性,譬如中文写作与世界文学的关系,譬如在世态与时代的种种变幻中怎样以文学挽救文学……我们或许会说,几代文学家都在寻索实践同样的命题,但现在有了比较的机缘:一端,是我们历来所见的庞大的中文写作;一端,是木心先生的书。我们会看见,前者所有的,木心先生那里半点无有,前者所无有的,请在木心先生书中见——我所谓的“有”与“无有”,是指什么呢?
7、以我所见,先生与这世界是格格不入的,却也深情款款地爱着这个世界,只能画背影。坦白地讲,我也只敢画先生的背影,不敢直视,想来我若是执意要画他,先生执拗不过也会以背影示人,那样才好,也才像他。
8、《云雀叫了一整天》是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木心。该书由第一辑(诗歌)与第二辑(短句)组成,收入了《火车中的情诗》《女优的肖像》《伏尔加》等一百余首诗篇,逾百行木心式的精彩箴言。
9、·《我其实是个裸体的人》(《中国青年报》)
10、伤怀处也惊奇地发现自己近几年的某些画与先生的画有种微妙的联系,某种情绪表达的相似感,也好像是能从先生的画中发现自己。
11、我无比崇敬这位老人,也浅薄地以为先生的一生才是最为震撼的作品。物欲横流的雾霾下,怎能不爱这样美好的灵魂。
12、但我立即要申明木心先生的“唯一性”。将木心先生与以上任何一位曾经被淹没、被阻隔中外的“老作家”相比拟,都不可比,都不恰当。在他身上没有断层,上述五项传统先后吞噬的问题完全不存在。我们如果将周氏兄弟定义在五四时代,将沈从文、张爱玲定义在三四十年代,将解放后的著名作家分别归入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然后据此规范他们的文学观、时代性与写作立场,相信不会遭遇太大的异议。可是我们如何定义木心先生的文学归属?
13、他22岁,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的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14、·《四十年的故事·时间友谊艺术》(上海南昌2012)
15、有学者曾经将我们的文化概括为四种传统。一是由清代上溯先秦的文化大统,二是五四传统,三是延安传统,四是“文化大革命”传统。假如我们承认“阅读习惯”也意味着“传统”的话,那么,我还要加上一个传统,即近二十多年以来的种种话语、文本所形成的阅读习惯——这五项传统的顺序并非平行并置,任由我们选择,而是在近百年来以一项传统逐渐颠覆、吃掉上一项传统的过程。逆向的回归有没有可能呢?这就是近年所谓“国学教育问题”争论不休的缘故,因为,在抵达所谓“国学”之前,我们先得跨越好几道不可能跨越的“新”传统。
16、·《谁养活了艺术家——世界艺术赞助史浅说》(北京大学)
17、诞生于情人节的树心也写了很多关于爱情的美妙诗。分享木心先生的10部作品、10部经典语录,静静领悟文学达人的魅力。
18、 这本书的哲理是用了许多概念论证以及体系,但是带给我们的也只是一个方式和通往思想灵魂深处的一条道路,当我们读完这本书时,这条道路就要消失了,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去寻找,去探寻这个异化了的世界。庖鱼及宾,告诉我们的是用自己所有的微博的东西来表达自己最真诚的心意,这大概就是木心先生首先想通过自己的文章和观点来送给读者的礼舞,它本身就是我们要学到的哲理,先生说的是对的,哪怕我们一无所有,但是我们在表达心意时,永远都是要真诚。
19、不谦而狂的人,狂不到哪里去;不狂而谦的人,真不知其在谦什么。
20、注:1931年木心的全家福,小男孩即是木心
21、我的尴尬,在于从艺以来一直是自己闭门造车,摸石过河,先生于我,有如苦寻的耶路撒冷,太多的食粮与福音装进我无知的口袋,如暗夜的火把,照亮内心,温暖而摇滚着的精神。
22、但是欣赏他和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从来就不是矛盾。读木心的作品,你就会发现余华的话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在喜爱余华、路遥这些作家的人看来,木心的作品有些无病呻吟,因为这些作家都是一些写实作家,看他们的作品,你能产生人生的思考,对灵魂有所启迪,而木心的作品,初见惊艳,但容易忘却。
23、乌镇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涂鸦,将以前的作品做了整体的调整与修改。又画了些先生的背影,两年下来竟也有二百张之多。审视中却觉察到由于过于小心画先生,那背影有些死板僵硬,不如其他部分的随性自然,惭愧。我的能力也就如此了,先生莫怪。
24、诗:《如烟之姿》(长诗)、《非商籁体的十四行诗》(100首集)、《蛋白质论》(短诗集)、《十字架之半》;
25、有人说,时间是最妙的疗伤药。此话没说对,反正时间不是药,药在时间里。
26、 不知自己的两个字被写了几百次。两个字接连不停地写,必然愈写愈潦草,潦潦草草,就不像了,唯我知道这歪斜而连贯的就是“竹”、“秀”。
27、 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换言之,人的某些无耻的行径是由于害怕寂寞而作出来的。就文句而言,还是“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这样比较清通。
28、·《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绘画篇》(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0)
29、“不告诉读书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对美好中文的亵渎。”他指出,“企图中文写作的人,早点读到木心,会对自己有个度量”,因为,“木心是中文写作的标高”。
30、秦文君1971年赴黑龙江大兴安岭塔林林场插队务农,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第一部中篇小说《闪亮的萤火虫》,1982年开始其文学创作。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所思所行。
31、木心,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32、敏锐的人士在八十年代开始“发现”这位“文学鲁滨孙”:就我所知,阿城、何立伟、陈子善及巴金先生的女儿最早在大陆传说木心先生;第一位将他的文章逐字逐句全文输入电脑,于新世纪发布在网站上的,是上海作家陈村。他读到《上海赋》,“如遭雷击”,乃为文宣告说:
33、先生的音乐作品听到的极少,不知是否是受了先生的影响,我的音乐也愈发地低暗感伤,唱到黑暗处,哭的跟什么似的。
34、我时常好奇的是,在这个即将进入元宇宙的时代,竟然还有很多挚爱木心先生的读者,彼此并不知晓,每个人注定要遇到木心与错过木心是一样的匪夷所思又顺理成章,我所做的,是想让更多的读者错过匪夷所思的擦肩而过,早点顺理成章的遇到木心。
35、听他在电视里幽默智慧的话语,忍不住拿出笔记本,细细记录。
36、我的夙愿今天实现了。以下,借文学的名义,我要向第一位在国内网站为读者介绍木心散文的陈村先生鞠躬致敬!我谢谢在《南方周末》撰文呼应的陈子善先生与何立伟先生!感谢在此书出版前阅读并期待木心先生的陌生读者和今天到来的记者们!感谢这本散文集责编、脑袋长得像列宁般宽大的曹凌志同志与封面设计师蔡立国同志!感谢做主出书的贝贝特头目刘瑞琳同志!当然,还要感谢青春大好、今年刚满二十岁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7、木心的手杖,黑色的礼帽,读过的书籍,他喜欢的艺术大师的肖像,如今都静静安放在他的故居里。莎士比亚、尼采、伍尔夫,贝多芬——木质雕花的相框里有他们的照片。无论他走到哪里,从乌镇到纽约,他们一如芳邻,一直陪伴在先生身边。
38、比如他说屈原处在中国文化宝塔的塔尖位置,当有同学问陶渊明时,他说是文化宝塔外的散步者。他说哪吒是尼采的先驱,是有武功的莫扎特,是永远的孤儿,一系列的形容,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39、十三岁的木心,就是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读完了手头所能读的书。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40、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他说,是星辰,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着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听他轻声读诗:你终于闪耀着了么?在我旅途的终点。
41、·《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名家邀请展》(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2009)
42、先生钟情于《圣经》,我得益于佛学,现在却也不时喝上两口,也算明心见性,心知肚明。由此寻根溯源又回来拜读尼采、瓦格纳......末了,先生说:艺术是需要有所牺牲的,我知道那含义着什么。
43、《鱼丽之宴》是木心关于文学的“答客问”之类中的某些选篇,触及的话题虽只限于文学、艺术,因为也自有一番纷繁,故美其名曰“鱼丽”。本拟用“鱼之阵”作书名,当然更切合事实和私衷,无奈读起来不爽口, 字又古奥,还是取“鱼丽之宴”。
44、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45、·《艺术与战争》(格拉兹美术馆·奥地利格拉兹2003)
46、如果说,文化是有经脉的,他仿佛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举重如轻,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他学贯中西,把中西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不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三言两语,斩钉截铁,如万马奔腾。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却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一切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的寻常人生。
47、八十年代初,新时期文学刚刚萌芽,世界文学刚刚介绍进来,中外经典文学的记忆刚刚开始艰难地恢复,总之,我们刚刚从漫长的文学休克期苏醒过来——今天,中国文学已经换了几乎三代人,出版盛况空前未有;在座的青年朋友们很可能就是学中文出身。所以有理由说:我们已经了解什么是文学。过去五十多年、过去近百年,乃至更古早的经典中国文学,都在被我们广泛阅读、评价、研究,在我们的文学版图上,大大小小的星座经已各得其位。虽然,文学在今日中国的命运仍然是被持续议论的话题,但大家都会同意,和三十年前相比,我们告别了文学的无知年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