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是谁说的
1、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民主思想的先驱,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2、“人性善恶”是指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性本善是谁说的)。
3、我知道有人一看文言文就会头大,大厨我来把生鲜原料处理一下,方便理解!
4、这两大“人性说”,就是性善论和性恶论。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这似乎现在也得不到一个完美的解释。前者的代表思想家,是儒家的亚圣孔子;而持有“性恶论”的思想家,最具代表性的是“儒法”兼修的荀子。(人性本善是谁说的)。
5、还有的人追溯到人类的原始状态,认为上古时期的人类,与动物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打打杀杀,一样的充满血腥和暴力。不懂得理性,解决问题诉诸武力和暴力。有利可图的时候是一个样,需要劳动的时候又是另一个样。这说明人的本性是恶的,也说明人和动物在本质上都是自私的。
6、这是用仁义的“性善”把人性与兽性区别开来,并把以大舜为代表的君子因保存了善而定义为人,把因丢弃了善而与禽兽无异的庶民定义为非人。
7、面对这种境况,先秦诸子纷纷展开对什么是人类的美好生活?什么是善恶?什么是人类本性?等问题的深刻反思。其中,孟子的观点极为独特,他标举旗帜的主张:人性本善。
8、起初,人类个体为了自身欲望的满足是不择手段不讲道德的,所以吃人什么的都是自然正常的;后来,人类在部落内部形成了小集体内的道德,因为这些互助互爱的道德,保证了种群的延续和个体的生存,所以产生了原始共产主义,部落内部的人都按需分配,谁多吃多占都成为大家共同的敌人,但对于部落之外的一切,都是敌人和竞争者,是不需要讲道德的;
9、陈念知道小北会被判死刑后,如果可以身体一顿,强装镇定地缓缓走进去,那么将是一个《白夜行》式的结局——亮司在雪穗面前坠楼而死,雪穗轻描淡写地转身上楼,枪虾和虾虎鱼的共生至此结束,剩下的人活在亮如白昼的永夜。
10、一般认为,遵守道德是善的,违反道德是恶的。那么道德是什么?
11、规则的核心是什么?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契约精神!
12、孟子又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是说,我们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道德修养、道德境界的方法和途径,其实没有什么奥妙的,只不过把自己放逸的心,或者说丢失了的良心,给它找回来罢了。但是令人感叹的事是什么呢?孟子说:“一个人把自己家的小鸡小狗,这样的小动物给丢掉了,他尚且知道着急把它找回来。可是人把自己的良心这么重要的东西给丢掉了,却不着急把它找回来。这是多么让人悲哀的一件事情。”孟子说:“这样的人,就如同那些低劣的园艺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放着贵重的梧桐树不理,反而要去费心地照顾那些矮小的荆棘之类。这是分不清大小轻重所导致的。
13、为什么要这样?就是基督教的启示,原罪啊,人是没有一个好东西的。
14、不瞒大家说,我一直是人性本善论的忠实拥护者。
15、然而反复几次,电影都还没有开始滚动制作人员名单。
16、二是从逻辑上看,孟子认为:“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圣人与我同类者。”
17、是的,传统经典我读得确实不多,因为往往读到一半就实在是读不下去了,就好像你第一次吃到了屎,非要把它吃完才能证明那是一坨屎吗?
18、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繁荣发展;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19、你不要觉得你是什么君子?对不起,在基督教这里,任何一个人天生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20、“性恶论”是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他认为,人生来性就是恶的,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他认为由于人人都有欲望追求,这是性中自有,这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决定了人的性恶。
21、我们的制度,也就是这些规矩并不是制约权力的,反而都是服务于权力,去制约老百姓的,这就是“法制”。
22、“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说起来真的很好听,但是,这种思想就像是一坨屎,除了变成化肥就再也没有任何的作用。
23、人们不禁会想,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中国古代哲学家早有讨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举了一个“孺子将入于井”的典故,任何一个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想要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想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同情心理,而仅仅是出自内心的恻隐之心。
24、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25、胡小蝶咬着吸管停下脚步,问她唯一视作朋友的陈念,「她们一直在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26、“任何”就是不以你的社会地位的改变而改变。
27、意思是说,人在幼小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养成不良习惯后才远离善良,形成恶。换言之,恶是后天养成的,善才是先天本能的,即“人性本善”。
28、但是孟子的“性善论”就靠谱吗?人性本善到底能不能找到事实的依据?恐怕也没有。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四五岁的时候,脑海里酝酿过何等可怕的想法,我们真的“性善”吗?
29、或许先贤们所说的人性,是指天性吧?即人在成为细胞之前,还是分子,原子,原子核乃至夸克等等之前的什么克便携带而来的(或者这就是"道"所说的无中生有~它看不见,摸不着,若无!但其实却早已存在!也就是佛说的空!同时也就是前世今生的因果之缘…薛定谔的猫理论也只是据"道"学说,和佛学的出相入相而来而已)
30、孟子在《孟子·告子上》中提出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31、甚至于,霸凌的最初动机,常常是某种不恰当的正义感——遭受霸凌并不需要犯什么出格的错误,胖、长得丑、成绩差、脏、不合群都可以是理由。
32、简言之,善即为利他,恶即为害人。但利己中性,无善无恶,属于自我之本性,既不害人,也不舍己助人。
33、这里面首先明确“人性本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狼、人和蚊子之间无法谈善恶的问题,否则就是一个悖论,比如人善待蚊子,就伤害自己的朋友和周围其他人,这不能叫“善”。“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维护同类或者同类整体的利益。
34、后来《三字经》又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和荀子的人性本恶论,荀子的无所谓善恶论一直争论至今。
35、我们总在强调“以德治国”,我们总认为人性本善,通过“道德自律”去建设一个完美的社会。
36、孟子为鼓励滕文公,表达了自己“人性本善”的思想:人与生俱来的就是善良的本性,只是有些人被环境所诱惑,被私欲遮盖了双眼,不能守护自己的本心,由此才生了恶习。
37、老师选择辞职,警察帮不上她,同学们只在转发逼债的照片时起哄。
38、而人性之恶,是人性的月之暗面。欲望本无拘束,利己之心也无束缚,损人如能利己,也当不亦乐乎。但后天的教化,文明的发展,个体之进步,让人类脱离丛林弱肉强食之规则,于是互不侵犯,互助共赢,而不是互害互伤,零和博弈。
39、偶像剧男主的台词被放到了小混混身上造成了这种违和感。
40、孩提时代的人类,是不能用“善恶”这样的两元判断去定义他们的。那个时候,我们心中对于道德,好坏的意识都很模糊,是一种“童稚”状态。
41、我们人总说自己更高级,也说自己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不愿意说自己坏,总说自己是善良的,伟大的,了不起的!
42、仅仅是无法摆脱当下的困境,还不足以被称作黑暗,真正的黑暗,是在哪怕可见的未来,也寻不到一点曙光。
43、而被我们称之为是蜡烛无私奉献的老师,也并非是100%的善良。有一些老师,他们用殴打学生,释放自己内心的怒气,而且还有一些老师,他们利用自己的职业之便去猥亵学生。所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不管是谁,内心当中都是有善良和恶。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说法都太过于绝对,人并非全都是恶,也并非全都是善良。
44、这句话的意思: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45、实际上,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先天向善好德的潜能。我们只要注意保存自己的良心,把这种放逸的良心或者说丢失的良心找回来,就可以达到高尚的境界了。
46、于是,孟荀二人开始打架,但是,很可惜的是,荀子没有打赢孟子,所以,孟子被人捧成圣人,才有后来的孔孟之说。
47、霸凌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因为缺少同情心与智慧,以对待不平等对象的方式对待事实上与自己平等的同学,犯下恶果。
48、“任何”不仅是不以你的社会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同时还不以你财富的改变而改变。
49、富人固然贪婪,但这不能证明穷人就不贪婪吧?这个逻辑怎么也说不通啊。
50、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
51、电影也是讲究留白的,凡事只说七分,留下三分让观众自己去反复咀嚼不好吗?
52、这个是标准的检讨模板了,简直就是黑白颠倒,首先西方资产阶级没有咱们这多的贪腐,怎么是受别人的影响呢?
53、“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荀子荣辱》
54、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人皆有之,都不是由外在因素强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的,正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天生资质的缘故”
55、人和动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区别,仅仅是人类获得了语言密码,自我认知,学习和思维的更高能力。
56、他说“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也”。连至亲骨肉,夫妻父子彼此之间都充满了算计,所以人生于世,谁也不能信任。恐怕在座的诸位,也没有能苟同这样的观点吧。
57、 意思是说:“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大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的实质,因此能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为了显得仁义而施行仁义”。
58、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59、墨子兼爱,要舍小我为大我,博爱世人;杨朱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所以连书都不写,一字不传。两都均是理念上的极致。
60、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61、纵观全片,陈念是最幸运的那一个,在她身陷旋涡之时,还有母亲可以依偎取暖,还有小北愿意全身心地爱她,还有富有正义感的警察在旁保护。
62、实际上,同在一个屋檐下,即便是大家彼此看不对眼,总要在明面上维系一个良好的关系。但是,法家之所以宣扬性恶论,是因为,他追求的是,是君王统治万民的“大共同体”社会。
63、性恶论在名声上自然没有性善论那么入耳。其实,就如同性善论并不能使人自动行善一样,性恶论的含义也并非准许人随意作恶。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是指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
64、,如果“善”表达了和D同样的性质,并且这两个表达式意味着同样的东西,那么语句(2)“诚然x是D,但是x是善的吗?”和语句(3)“诚然x是D,但是x是D吗?”这两个语句表达了同一个琐碎而且自我回答(self-answering)的问题。
65、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66、当时拿下罗马的是一群强盗,你也是强盗,我也是强盗,他也是强盗,怎么办?
67、中华传统文化有三座大山:儒家、道家、禅宗。
68、而秩序的基础,本质上是一种力量的平衡,而非单靠美好的愿望和幻想能达成的。秩序是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博弈之后形成力量的均衡,正所谓,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想要得到的,都要靠自己的力量来争取。在各方利益主体对利益的追逐斗争中,形成了现代文明社会。
69、善恶往往与自私或无私的概念相关。因为人本性自我,在与他人发生联系之时,自我再前进一步,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他人,自我就变成了自私,中性的自我就成了恶性的自私。如果自我扩大范围,为了他人的利益放弃自身利益,自我就变成了无私,中性的自我就成了善性的无私。
70、平心而论,最终使用的「这里曾经是我们的乐园」结局,首尾呼应,也隐含了对校园是否是「乐园」的反问,非要说有问题的话,就是正确的结局出现在了不正确的时机。
71、然而,在这段话里,孟子首先就提出“善恶之心,人皆有之”,并将“恻隐之心”“恭敬之心”“善恶之心”并列陈述,紧接着就说四种心“我固有之”。这显然只是提出观念,而不是论证,或说,是用其余三种心与“善恶之心”进行类比。如果这也算类比论证的话,那么,同样的类比同样可以放在狼群雁阵之中,母狼对幼崽也有恻隐之心,对头狼也有恭敬之心,相互打闹中也体现出是非之心。如果这样,又将人性兽性混为一谈,“狼子野心”就更没法解释了。显然荒谬。
72、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73、什么是事实判断?就是性善比性恶更好,但是人性本恶是事实不能否认;什么是价值判断?就是人性本恶,而且性恶比性善更好。《韩非子》,就是这么一个逻辑。我是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性恶论”的。
74、而且,儒家和法家在诸多领域的观点,都是泾渭分明,针锋相对的。比如说儒家,他们一直宣扬“人性本善”,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之所以后来走了歪路,是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