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拿破仑名言中国睡狮(36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拿破仑名言中国睡狮 1、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 2、《拿破仑传》中,也记录了阿美士德访问圣赫勒拿岛的全过程。阿美士德与拿破仑的...

拿破仑名言中国睡狮

1、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

2、《拿破仑传》中,也记录了阿美士德访问圣赫勒拿岛的全过程。阿美士德与拿破仑的这次交谈中,也提到了对清朝的看法。拿破仑对阿美士德勋爵说了一句名言:“你们所面对的东方帝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当它醒来的时候全世界都会颤抖。”

3、当时的中国,由于长期闭关锁国、盲目自大,面对英国的船坚炮利确实不堪一击,最终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历史却雄辩地证明了拿破仑的预言。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沉睡的睡狮,她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4、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

5、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情结,或许是因为爱国吧,有些中国人觉得“睡狮”这个比喻可能不是“国产”,而是舶来品,于是就满世界找外国“睡狮”说的老祖宗。汪康年(1860-1911)在《汪穰卿笔记》中写道:“西人言中国为睡狮,狮而云睡,终有一醒之时。”汪先生只是笼统地说是“西人”,并没有明确指出此人的国籍,另有人说是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还有人说是“铁血宰相”俾斯麦,也有人说是法国皇帝拿破仑。

6、但是,拿破仑是否说过这句话,是否有文献记载?许多人都希望了解更多细节,否则难以辨别真伪。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智效民研究员和山东大学施爱东教授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们在各自的文章中不约而同地认为,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证明拿破仑说过这段话。但是,也有人持不同意见,那就是复旦大学著名的朱维铮教授,他认为,拿破仑说过这句话的可能性极大,主要理由有其一是法国著名作家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1768-1848)在他的名著《墓畔回忆录》里,记载拿破仑在被流放的圣赫勒拿岛上,他身边的忠实仆从是几名中国人,因而拿破仑对遥远的中华帝国确有某种了解;其二就是前面提到的曾纪泽关于“睡狮”的言论。

7、拿破仑说道:“如果用武力,你们前期可能会成功,但中国一定会迎头赶上,并最终打败你们。”使臣自然是不服气的,他反驳道:“中国只是一个表面强大,实则软弱的泥足巨人,并不可怕。”拿破仑接着说:“中国并不软弱,他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但他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8、阿美士德讲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才能使中国专制统治者明白打开国门对双方都有好处的道理。

9、这就得请出另一位大神级人物了——梁启超。1899年,这位天才创作了一则寓言,名为《动物谈》。文中说:“其人曰:英语谓之佛兰金仙,昔支那公使曾侯纪泽,译其名之睡狮,又谓先睡后醒之巨物。”或许梁启超只是听说了曾纪泽的那篇文章,并未真正读过,也或许他是有意进行二次创造(个人倾向第二种,因为梁启超是20世纪最伟大的宣传家),总之沉睡的中国摇身一变,成为沉睡的雄狮。

10、  凡是有决心取得胜利的人,从来不说不可能。

11、当然,梁启超的创造是有一定根据的,并非胡乱编造。因为,曾纪泽很喜欢狮子,在伦敦期间,得空就去动物园和狮子交流感情,回国以后也经常画狮子,据说很受欢迎。结果,在梁启超的“帮助”下,曾纪泽就名正言顺地获得“睡狮说”的发明权。其实,大部分人根本没去读曾纪泽的文章,而是根据梁启超文章来下各种断语。历史的真相,就在这细微的转换过程中悄然被隐藏。

12、有一次,拿破仑又碰到了这个华人园丁。然后拿破仑与他的随从就从这个华人园丁的话题出发,聊到了中国。拿破仑对这个东方神秘国度感叹道:“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一旦觉醒将会震惊世界!”随从重记下了他的这句话。

13、一八一四年,俄、奥、普联军兵临巴黎城下,理工学校学生要求参战。面临灭顶之灾的拿破仑却说:“我不愿为取金蛋杀掉我的老母鸡!”后来,这句名言被刻在巴黎理工学校梯型大教室的天花板正中心,一直激励着该校师生奋发好学。

14、笔者查阅过列宁这篇文章的几种语言的文本,其主旨是谈论苏维埃机关工作的改进问题,与“中国睡狮”并无牵涉。前述几部回忆录亦然。

15、  统治者最糟糕的,莫过于不道德。上梁不正下梁歪。统治者要是不道德,就会影响风尚,毒化社会。

16、生于华夏乃自豪,不畏列强逞顽刁。雄狮觉醒-声吼,犯我国威莫能逃。国之重器震世界,护国安民响九霄。国家统一要完整,吾辈岂能安逍遥。

17、我在巴黎去过三个与他有关的重要处所。一是去荣军院看他的灵柩。我觉得,拿破仑这具整体大理石棺材,应该说迄今依然是全世界首屈一指,无论造型、材质和颜色,都令人叹为观止。二是去枫丹白露看他签字画押、宣告退位的那个房间,房间本身没什么特别,但一代枭雄在这里终于低下高傲的头,一生霸业在此画上句号。三是巴黎郊区的马尔梅松,在这座美丽的城堡中,叱咤风云的英雄留下了与爱妻约瑟芬许多动人的故事。

18、  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败屡战。

19、2004年2月2日,《环球时报》发表了史鸿轩的《拿破仑的“中国睡狮论”怎么来的》一文,终于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建构起来。同时,也引来学者的质疑和探究,最终揭示出了历史真相。

20、6月22日,拿破仑被迫退位,不久被英国军队押送到遥远的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监禁起来。在他被监禁的第三个年头,阿美士德垂头丧气地从中国返回。

21、综观拿破仑这一系列表态,可以理出这样三层内容:中国地大物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泱泱大国;这个大国(正如他通过马戛尔尼访华报告所了解的,社会制度腐朽、统治者昏庸、科技远远落后于时代),在西方的进攻下将不堪一击;有侵凌必会导致反抗,西方侵华可以得计于一时,但中国必将觉醒,在屈辱中崛起,变得强大,给侵略者以无情的惩罚。总之,拿破仑肯定和中国通商之重要,但坚持反对对华兴兵动武,担心这只会激使其觉醒和奋起。拿破仑的这一见解,不仅屡见于欧米拉的《拿破仑在圣女海伦岛》,在贝特朗将军的《圣女海伦岛笔记》中也有近似的记载。可以说,拿破仑“中国睡狮”预言的基本要素已经尽在其中,所缺的只是“睡狮”这个用语了。

22、据《拿破仑传》说,圣赫勒拿岛上有一个拖着辫子的华人园丁(也不知道一个华人怎么会跑到一个遥远的小岛上来的),拿破仑散步时见过他好几次。这个华人园丁每次见到拿破仑,总是老远就毕恭毕敬鞠躬,使得拿破仑对他印象不错。

23、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对于拿破仑这一代人来说,对中国的了解,几乎来自于少年时代的耳濡目染。因为之前的十八世纪,正是被称为“中国热”的时代。

24、  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战。

25、其实呢,“睡狮”之说压根儿不是拿破仑说的,而是咱们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一个比喻。时间是在清末民初,那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思想比较激进,写文章,出刊物,反对腐败的清政府,呼吁革命。他们当中就有一些人把中国比作睡狮。比如邹容(1885-1905)在他写的小册子《革命军》中直接把中国比作睡狮,他写道:“嗟夫!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曾经当过十几年北京大学校长的蒋梦麟(1886-1964)在他的《西潮》中提到日本时说过这样的话:“这个蕞尔岛国突然在东海里摇身一变,形成一个硕大的怪物,并且在1894年出其不意地咬东亚睡狮一口。中国继香港之后又丢了台湾。这只东亚睡狮这是可真有点感到疼痛了。……”蒋梦麟在这里说的“东亚睡狮”是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中国。由此可见,中国是一只睡而不醒的狮子,是清末民初中许多中国人的共识。

26、”拿破仑接着说:“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这句话出自拿破仑之口后,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一只睡着的狮子———中国”迅速传遍了欧洲和世界。

27、正是由于这种历史记忆,拿破仑认为如果中国人的水平正常发挥的话,是绝对不会像当时的清朝那样落后、愚昧和不可理喻的,所以他说中国是“雄狮”,只不过当时沉睡了。那么雄狮沉睡的人原因是什么呢?当然是因为落后的封建腐朽统治了,历史上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达到当时的那个程度,文字狱成为常态,而溜须拍马成为政治正确,这是明朝不曾有的,其他朝代也非常少见。

28、你们应该独揽中国的商贸。非但不与中国作战,而且要和想与他们做生意的国家作战。你们应该阻止美国人,不让他们派一艘军舰去那里。

29、那时,胡适还在美国,所以,这一说法尚未传回国内,只在一帮留学生中传诵。而且,与为“黄祸论”张目相较,胡适的版本属于一种正面宣传。目的一样,方式不同,前者是激怒,后者是振奋。

30、中国文化让中国也极具生命力。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经受过很多苦难,但是它每次都是改朝换代,而中华文明一直都在。中国文化从来就讲究保家卫国,先有国再有家。所以,每当在面对什么困难,侵略的时候,总是有些勇敢的中国人会站出来号召所有国民起来战斗,然后一个、两个到最后绝大多数的国民都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样团结的力量也让中国具有其他国家没有的生命力。

31、而二十三年后,当英国国会表决对华战争时,也正是使团副使斯当东现身说法,口水横飞介绍了清王朝真实的实力水平,这才扭转了局面,促成英国国会通过了开战决议——鸦片战争的惨烈,丧权辱国的悲哀,都从这桩丢人事里埋下了种子。

32、唯一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除此之外,拿破仑

33、在近代那段落后挨打到绝望的岁月里,法国英雄拿破仑对中国的一句“点赞”,曾给多少迷茫中的仁人志士打了强心针。嗯,没错,就是那句“中国是熟睡的雄狮”。

34、他们会思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们打败。

35、但英国人毕竟连清朝皇帝的面都没见上,建立通商口岸能合约也未能达成,作为在全球骄横无比,日不落帝国的子民,他们还是非常愤懑的,毕竟在多次的交往中,他们也发现了大清这个封建帝国的衰朽虚弱、外强中干,英国朝野上下,都萌生了对中国动武的念头。

上一篇:精选关于耐心的名人故事(16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