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全诗
1、(7)竦峙(sǒngzhì):高高耸立。竦,通耸,高。
2、以下六句实写观海之所见,此时的曹操看到的一切景象都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样美好。“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何:何其,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高高耸立。竦,同“耸”,高。峙:立。萧瑟: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洪:大。意思是“海水荡漾多么辽阔,山岛耸立于水的中间。树木葱葱遍地生,百草繁密又茂盛。阵阵秋风瑟瑟响,激起大海滔天浪。”沧海之景,在曹操看来,是多么的辽阔、壮丽啊!
3、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观沧海全诗)。
4、(2)临:来到。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现已沉入大海。
5、赏析此诗,笔者认为,可按照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的赏析思路进行赏析。
6、(解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7、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8、(1)沧(cāng)海:大海。沧,水青绿色。大海因为水深而呈青绿色,所以也叫沧海。
9、(2)秋风飒飒,令人凄神寒骨;海波涌荡,令人心胸开阔。《观沧海》中描写此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11)幸:庆幸,幸运。至:极。哉:感叹词。“幸甚”两句,本是合乐时所加,与正文无关。不过,在这首诗中却与正文有一种和谐的联系。
11、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1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13、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14、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15、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16、“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17、 东征登上了碣石山,正好来观赏茫茫渤海的景象。大海被微风吹拂,海水是那样的动荡不定;海边山岛挺拔竦立。树林密密层层地生长着,遍山的野草长得丰满茂盛。清冷的秋风多有力,滔天的巨浪涌起。日月升沉,如同从大海的怀抱中出入;银河灿烂的光辉,好像从大海的心窝里放射出来。庆幸得很,好极了,于是作歌来歌咏我的志向。
18、写了观沧海的地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领全篇。
19、“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而这种情感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时实景和虚景相结合,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象,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20、这四句诗借景物描写进一步申足了诗意。“丛生”、“丰茂”形容岛上草木生机勃郁,暗示诗人心怀斗志,意气风发。“秋风萧瑟”处,“洪波涌起”,白浪滔天,表现了大海的万千气象。
21、从诗歌题材说,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从所写的内容来讲,这又是一个写秋天的诗。登高望远,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且往往一般壮怀激烈。比如登香山时有个特点,大家都喜叫唤,会作诗的人说几句诗,不会作诗的人叫一叫、抒抒情,那也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中国古代文献里有话说道“登高而赋,可以为大夫”,就是说作为一个搞政治的,登高望远的时候能抒抒情、能用有格调的文字抒抒情,这是本领之一。所谓士大夫九能,这就是九能之所以登高诗在中国并不鲜见,而是有着很悠久的传统,也有着千姿百态的作品。但是,登高看什么,登高以后的情绪表现如何,这就不同了。我们要说的这首诗,实际就是具有曹操文学特点的登高诗。我们要看的就是他所展现的人生自我,是他面对着一个伟大光景的时候的反应,以及在这种反应之下,他写的这种文学。
22、《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23、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24、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25、(5)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26、✦幸:庆幸。✦甚:极点。✦至:非常,✦幸甚至哉:真是庆幸。✦咏:歌吟咏志:即表达心志。✦志:理想✦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27、(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8、《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29、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30、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31、(解析)B项中“描写了大海的近景”理解错误,应为“描写了大海的远景”。
32、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33、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3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
35、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36、写了观沧海的地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领全篇。
37、曹操一生跃马扬鞭、南征北战,但手不释卷,雅爱文学。他的诗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优良的现实主义传统,以乐府古题写时事、抒怀抱,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思想情怀。
38、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39、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40、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41、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42、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43、《观沧海》是建安时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古典四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4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歌结束用语,不影响全诗内容与感情。意为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45、(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6、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县)人,是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47、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4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指银河。这四句的意思是“匆匆远行的日月,就好像出自大海之中,灿烂无比的满天繁星,就好像出自大海间。”这四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象。
49、(4)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50、再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大海如斯的包容精神,这个地方就见出曹孟德的心胸了。故而他遇到大海,和大海遇到他,是相得益彰的。他遇到大海这种伟大的光景,大海在风吹下的这种壮阔,好像找到了可表达自己心胸的光景。而大海要没有他曹孟德,也难以显现出那么好的、那么大的气象。
51、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52、(1)《观沧海》中,诗人突发奇想,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大海包容万物的壮阔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
54、竦峙(sǒngzhì):高高地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