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手抄报模板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3、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4、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初唐的诗开始盛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随着唐王朝的兴盛,你的降生,使唐诗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天随平野尽,月入大江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有你在国家危难时发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呐喊,在国家收复河南河北时而发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悦。晚唐诗人李商隐,也写出许多的情诗,是“何窗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思念,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悼念。这是唐诗的经典。
6、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经典诵读手抄报模板)。
7、但是,真正把“国学”同诸多“外学”相提并论,即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则是在西学东渐、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
8、 下午,五年级的同学们穿着整齐漂亮的表演服,胸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带着凳子,排着整齐的队伍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操场。(经典诵读手抄报模板)。
9、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我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上学期,孩子们用了一半的时间学习课本,一半的时间在诵读经典,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记诵了接近一百首古诗词,还背下了《笠翁对韵》,因为孩子们背得多了,逐渐从中找到了乐趣,也找到了记诵的一些好的方法。因为记忆速度的提高,对孩子们学习语文课本带来了许多方便,比如以前教学一首古诗,有时二十来个字的诗花一节课居然还有一半孩子背不下来。现在就不一样,每天早上花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孩子们就能记下三首古诗或一百多字左右的古诗文。比如在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我校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和我们孩子比赛,老师们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才勉强记下来,但我们孩子只花了四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而且完成的那么轻松。因为有了一定的记忆方法和速度,孩子们在诵读现代文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孩子们刚刚进入三年级,那天新书一发下来,我随便说说:“看谁能在十分钟之内把课本上的第一课背下来?”那就说明他暑假的背诵任务一定是完成了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放声朗读起来,即使是新的内容,都不需要我范读,他们知道该怎么停顿,该用什么样的语速语调去读,十分钟后,全班五十多个孩子,仅有十个孩子没能完成,而且不能背的内容也就那么一两小段。这充分说明,多诵读国学经典,一定会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1、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倒下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12、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13、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南宋 尤袤
14、爸爸和妈妈的脸不也是常常地变?当我潜心做功课的时候,当我学雷锋叔叔做好事的时候,当我不讲礼貌和淘气的时候……
15、No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6、1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7、No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18、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19、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20、在这点上,我觉得汉代刘邦最为出色。老刘自个儿啥都不行,碰上事只会说:“这怎么办啊?”但人家有优点,不耻下问。他没办法时,他旁边就会有一大群谋士上来说这说那,给他出上来一大堆主意,而他也能择其善者,从善如流,不会由于自己不行就妒忌别人,因此张良啊,陈平啊,萧何啊,韩信啊……那一时期最优秀的人才都乐意聚集在他身边,为他所用。可项羽就不同了,14岁就可举起一口大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武艺超群,够厉害的吧?但到了最后怎么样,还是兵败爱夏,自刎乌江,被“无才”的刘邦夺取了霸业。这其中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刘邦有识人之明,容人之量;项羽却刚愎自用,不能识人容人,最后连唯一的谋士范增也被赶跑了。
21、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22、但是,真正把“国学”同诸多“外学”相提并论,即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则是在西学东渐、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
23、No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24、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25、中秋经典诵读手抄报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作文人网板报
26、1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2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2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9、每个星期四的中午12点,我总要和几个同学去少年宫参加经典诵读。
3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1、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32、No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3、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忍秋节至,炬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臂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革。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师,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4、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35、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起蒙》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比如我班的孩子一年级下学期通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一学期下来即认识近三千个汉字,在我班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一两万汉字,如果仅和学课本相比,相当于超过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自然为孩子阅读其他书籍时扫清了许多字词障碍。
36、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37、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
38、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