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指什么
1、我还不能在你的名字前面加“亲爱的”这个词,我们还没熟到可以用“亲爱的”这个词。如果我突然用这个形容词,你可能会受到惊吓。(卡夫卡指什么)。
2、卡夫卡笔下的白描艺术特征是运用冷漠、客观、简洁并暗含着讽刺意味的语言表现作者的焦灼而忧虑的心灵。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作者外冷内热的性格不无关系。有两个卡夫卡,一个是写小说的寓言的卡夫卡,另一个是写格言、日记的卡夫卡。
3、因为你,我心中衡量万物的尺度,自己并不遵守为我立的许多戒律。所以,世界在我眼里一分为一个是我这个奴隶的生活世界,其中布满了条条框框,这些法规是专为我制定的,可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无法完全符合这些法规,然后是第二个世界,它与我的世界有天渊之别,这就是你的生活世界,你一刻不停地统治着,发号施令,因命令不被遵循而动怒,最后是第三个世界,你我之外的所有人都幸福地生活在其中,不受任何命令和戒律约束的世界。
4、然而,荒誕主義卻從未在美國紮穩根基。盡管我們在美國戲劇舞台上總能看到許多憤怒的表達。美國劇作家沿襲著亨裏克·易蔔生的筆迹,嚴厲地斥責資本主義下中産階級生活的虛僞內核。諸如亞瑟·米勒(ArthurMiller),就在他的戲劇《推銷員之死》(DeathofaSalesman,1949)中闡述了這樣的觀點。除此之外,田納西·威廉斯和愛德華·阿爾比分別以自己的作品《欲望號街車》(AStreetcarNamedDesire,1947)和《誰害怕弗吉尼亞·伍爾夫?》(Who’sAfraidofVirginiaWoolf?,1962)表達了自己對于婚姻的看法。他們認爲婚姻是具有破壞性的動物本能以及薩特式的地獄。偉大的“表現主義”美國劇作家尤金·奧尼爾的作品《長夜漫漫路迢迢》(LongDay’sJourneyintoNight,首演于1956年)則是在其去世後方才被搬上舞台,這部戲劇將家庭描述爲另一種地獄。或許,我們可以說,美國戲劇界找到了一種屬于自己的闡釋“無意義”的方式。
5、我们相识于十年前,认识你是从那只甲虫开始,我也曾想象自己是它会怎样,隔着纸猜你如何想出这个故事,从那天起便期盼遇见你。
6、他以不寻常的热情投入工作,只为让家人尽快忘掉父亲事业崩溃带来的绝望。
7、 把一部小说置于这样一个服从的、机械的和抽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的惟一冒险是从一间办公室搬到另一间办公室,似乎与史诗的本质南辕北辙。因此,问题来了:卡夫卡是如何设法把这样灰暗的、反诗歌的材料转变成了引人入胜的小说?
8、卡夫卡的作品尤为如此,因此不如欣然接受他的种种规则,由外而内地走近他的戏剧,由表及里地理解他的小说。
9、△1917年7月初,第二次订婚时的卡夫卡与菲利斯
10、多年以后,我有机会再次遇见你,偶然穿过时空的缝隙,我得以接近你。你走在布拉格的街头,在人群边缘停下了脚步,看向中央的表演。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站到你的身旁,我摆摆手发现你看不见我,我松了口气,窥探欲却急速上升。
11、 当我还生活在布拉格时,我经常听到人们把d的总部(一幢丑陋的、有点现代的建筑)称作“城堡”。同样频繁的是,我会听到d的二把手(门德里奇同志)称之为“Klamm”(捷克语中的klam更加漂亮,意思是“海市蜃楼”或“骗局”)。
12、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昂放的步伐,一起去看一看卡夫卡的城市布拉格,看一看在布拉格的卡夫卡。
13、在卡夫卡的两部长篇小说《城堡》和《审判》中,都有对国家机构和统治制度进行讽刺与批判。其实《变形记》和《判决》里的家庭也相当于一个机构,儿子与父亲的关系就如同下级和上级的关系。在这样的上下级关系中,《变形记》和《判决》里的两位父亲都既是起诉人又是法官,都亲自“审判”了自己儿子的罪行,并直接导致了儿子的死亡。“审判”始终是卡夫卡想要表达的主题之既是家庭对两位男主人公的审判,又是作者对当时那个社会状况的审判。
14、在圣尼古拉斯教堂旁的公寓住了两年后,从1885年到1888年,卡夫卡一家先后搬过三次,现在那些房子都不复存在了。
15、我只有委托房东格鲁巴赫太太去了一趟银行,慌称我被马车撞伤了腿。医生让我卧床休息。哪也去不了。行长开恩地允了我的假。我躺在床上,两眼呆呆地望着那被雨水洇渍了的天花板。怎么想也想不出,我究竟干了什么犯法的勾当,以至于法院要逮捕我!我相当肯定:我守法交税,没有做违法勾当。法院肯定是搞错了。只要我亲自向他们说明。他们会承认错误的:他们搞错了!
16、《耶魯文學小曆史》由耶魯大學權威出版,全書共分40章,附精美木刻版畫插圖。約翰·薩瑟蘭用一種獨有的、讓人無法抗拒的方式介紹偉大的文學經典,並使他的指引輕松活發而又極富啓發。
17、翻开英语辞典对「卡夫卡式」具体的定义,通常会得到超现实与噩梦般的荒谬、怪奇和超展开的意思。牛津辞典将它解释为「压迫或噩梦般的性质」,而韦氏辞典则建议:「如噩梦般的复杂、荒谬,或不合逻辑的性质。」
18、他用餐具柜上水果盘子里的苹果装满了自己的衣袋,也不好好瞄准,便将苹果一只一只地扔出来。这些小红苹果像带了电似的在地板上到处滚动,互相磕碰。一只扔得不太用力的苹果轻轻触着格里高尔的后背,但是没有伤着他便滑了下去。紧接着又砸来的一只简直陷进他的后背去了。格里高尔想挣扎着往前爬,仿佛一换地方这突如其来的、难以置信的疼痛便会消失似的。然而他却觉得自己好像被钉住在原地,便六神无主地瘫倒在地上。
19、JohnVarley|HolyIslandCastle(1810)
20、在永恒的概念问题上令人烦难的是:那种我们无法理解的解释必须在永恒中经历时间并从中得出我们自己的合理解释,就像我们这样。
21、我写的书都与你有关,我在书里无非是倾诉了我当着你的面无法倾诉的话。
22、一天,阿玛莉亚收到来自一位城堡官员的下流信件。盛怒之下,她把信撕得粉碎。城堡甚至不需要批评阿玛莉亚的鲁莽之举。恐惧(我们那位工程师在他的秘书的眼睛里看到的是同样的恐惧)自己实施了一切行动。没有命令,没有来自城堡的明显信号,每个人都像躲避瘟疫一样对阿玛莉亚一家避之唯恐不及。阿玛莉亚试图为自己的家庭辩护。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不仅不可能找到裁决的来源,而且裁决本身根本就不存在!上诉,求饶,你必须首先被宣判有罪!父亲恳求城堡宣布他的女儿的罪行。因此,说罚求其罪是不够的。在这个伪神学的世界,被罚者恳求认可他们的罪!今天的布拉格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某人名誉扫地,甚至找不到最卑贱的工作。他徒劳地寻求对下面这个事实的证明:他犯下了一宗罪,禁止人们雇佣他。裁决无处可寻。由于在布拉格,工作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他最终被指控不劳而获;这意味着他犯有逃避工作之罪。罚求其罪。第四:布拉格工程师的故事有点像滑稽故事,一个笑话:它令人捧腹。有两位先生,都是十分普通的家伙(不是“检查员”,像法国传统中那样),一天早晨让躺在床上的约瑟夫·K大吃一惊,他们告诉他,他被逮捕了,接下来吃光了他的早餐。K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公务员:他没有把这两个人从他的房间里赶出去,相反,他穿着睡衣站在那里,开始啰哩吧嗦的自我辩护。当卡夫卡向他的朋友们朗读《审判》的第一章时,每个人都笑了起来,包括作者本人。菲利普·罗斯想象过《城堡》的电影版:格劳乔·马克思扮演土地测量员K,奇科和哈勃演两个助手。是的,罗斯完全正确:喜剧与卡夫卡式故事的实质密不可分。但是,知道自己的故事是喜剧,对那位工程师来说并不会带来多大的安慰。他被困在他自己的生活笑话的陷阱里,就像碗里的一条鱼;他发现这并不好笑。事实上,只有当你在碗的外面时,一个笑话才是笑话;相反,卡夫卡式的故事把我们带进了碗的里面,进入了一个笑话的内部,进入了喜剧的恐怖中。在卡夫卡式的世界里,喜剧不是悲剧的对应物(悲喜剧),这一点不像莎士比亚;在这个世界里,更轻松的笔调并没有让悲剧变得更可以忍受;它没有伴随着悲剧,根本没有,它把它摧毁在萌芽状态中,因此剥夺了受害人有希望得到的惟一慰藉,在悲剧的庄严崇高(真实的或假想的)中得到的慰藉。工程师去国离乡,每个人都哈哈大笑。
23、卡夫卡的命运就是把各种各样的处境和挣扎化为寓言。
24、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亲艰苦创业成功,却形成粗暴刚愎性格,从小对卡夫卡实行“专横有如暴君”的家长式管教。卡夫卡一方面自幼十分崇拜、敬畏父亲,另一方面,一生都生活在强大的“父亲的阴影中”。
25、一图丨61%的民众反对征收拥堵费是因为在乎20元吗?
26、卡夫卡的名字,在希伯来语中是“穴鸟”的意思。在他的短篇小说《地洞》里,第一人称“我”像是一个打地洞的小老鼠。吴晓东老师在《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一书中认为他是地洞中的穴鸟,这个地洞的处境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现代人处境的象征性写照,意味着在生存世界中,每个人都可能在劫难逃。
27、卡夫卡的原意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他文章的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无谓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8、生不逢時,時不與我,落在卡夫卡身上絕對是寫照。他從來不屬於捷克這土地:他操捷克本土語,用流利的德語學習德國文學和寫作,卻流着猶太流亡者的血統,終其一生渴望返猶太重新立國卻又從未踏足以色列。
29、后世的批评家,往往过分强调卡夫卡作品阴暗的一面,忽视其明朗、风趣的地方,米兰·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中试图纠正这一点。其实据布劳德的回忆,卡夫卡喜欢在朋友面前朗读自己的作品,读到得意的段落时会忍俊不禁,自己大笑起来。
30、《变形记》写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正值一战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的本质让人们对理性产生了质疑,一战的灾难又让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力量产生了怀疑。格里高尔的异化是那个时代里人们萧条动荡、绝望无助的现实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一心只有工作,拼命挣钱养活家人的他完全没有个人的生活和追求,生活的压迫使他失去了自我和自由。文中多次详细描写了他看到自己那许多只腿无可奈何地舞动的画面,还有为了翻身下床拼命挪动甚至撞伤自己的场景,其实就象征着当时的人们面对残酷的现实所做的徒劳挣扎,无可奈何却又无法逃脱。
31、 卡夫卡小说中的意象、情境,甚至还有个别句子,都是布拉格生活的组成部分。
32、仔细观察他的手,我们会发现他的手指靠近菲莉斯的腰部,点在了椅子上,似乎想要拥抱菲莉斯,却又把掌心朝向了自己。他仿佛在小心翼翼地寻求亲近,却又不敢太过于依赖,已经做好了随时撤离的准备。对爱情的不确定,使他拥有了这样的眼神和肢体语言,也只有这样的卡夫卡才能创作出诸多充满荒诞感和不安全感的作品。
33、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如何?最新官方文件发布
34、1985年,匈牙利作曲家库塔格•捷尔吉以卡夫卡日记和信件为背景创作了《卡夫卡——片段之24号作品》。
35、来源:TheWilsonQuarterly,Vol.12,No.5
36、如信中所写的,“审判”这个词与主题,之后多次出现在了他的作品中。同时,在《致父亲的信》中,卡夫卡几次提到了“虫子”。他认为在父亲的眼中,自己就像是又肮脏又可怜的虫子,心安理得地躺着,在身体和精神上都让父亲拖着自己过日子。这个脑海中的虫子形象激发他创作出了名篇《变形记》。
37、在这个房间里,卡夫卡写了《饥饿艺术家》和未完成的《城堡》。从公寓的窗子,卡夫卡可以看到他生活过的几乎所有地方。
38、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爱读卡夫卡,他的一本小说就叫《海边的卡夫卡》。此外,受到卡夫卡影响的中国作家甚多,有残雪、格非、余华等。
39、1924年,卡夫卡的结核病恶化。4月10日,他在迪亚曼特的陪同下前往奥地利的克罗斯特新堡,在霍夫曼医生的疗养院进行疗养。由于喉头结核,进食变得异常痛苦。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让卡夫卡吃下东西。他几乎是饿死的。
40、可是格里高尔不得不暗暗对自己说,甚至连这种奔走他也坚持不了多久;因为父亲跨出一步,他就得完成大量的动作。他已经开始感到气喘了,从前他那只肺也不太强。他正这样跌跌撞撞往前冲,为了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奔走上,几乎眼睛也不睁开。他愣愣怔怔除了奔跑根本就想不到还有什么别的法子可以拯救自己,几乎已经忘记自己是可以随便上墙的,这里的墙壁当然都让精雕细镂、布满尖角和花边的家具挡住了──这时,有什么东西轻轻抛出,飞落在紧挨着他身边的地方,在他前面滚动起来。那是一只苹果,立刻又有第二只向他飞来,格里高尔惊吓得站住了,继续奔走是没有用的,因为父亲已下定决心要轰炸他。
41、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终于有一天早上起床后,不知什么时候,门缝下被塞进来一张开庭通知单。让我今天早上十点必须准时到法院接受问审。而这家法院的地址我从来就都没有听说过。我向挂在墙上的挂钟望去,指针已指向九点半了。我边大声咒骂着,边匆匆穿上衣服,蹬上皮鞋。甩上门,边向街口跑去边四处打听那个所谓的法院地址。
42、事實上英語詞典早已列入「Kafkaesque」(卡夫卡式)這專有名詞。所謂卡夫卡式的,從躁動不安中一夜醒來,驚心動魄地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在抗拒上班的磨磨蹭蹭發現身體變異的可怕,家人與自己殘酷的距離,隱喻城市異化,自身存在的荒蕪。
43、我知道您其实也是这样,渴望离开机器的束缚,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您不会,这是我们画地为牢的属性决定的。很想隔空与您握手。真的再没有人会懂得这样的痛苦了。其实有些后悔读《变形计》。让痛苦和遭成痛苦的原因,都这样清晰地浮现出来实在是在残忍了。不过我也很高兴读了《变形计》,让我知道自己的痛苦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有历史厚重感的痛苦。而您是从很早以前就了解此种痛苦的人。此刻,我感到了安全和温暖。长久以来的烦躁和孤独感都得到了缓解。非常感谢您!
44、作家弗兰茨·卡夫卡于1883年生于布拉格,他的父亲名叫赫尔曼·卡夫卡,下文我们会用老卡夫卡来讲述他。
45、 后来,我的眼睛适应了“诗歌”之光,我开始在那曾经让我头晕目眩的东西中看到了我自己的生活经历;然而,光依然在那儿。
46、然而,单用一个形容词来囊括作家的所有理念,似乎过於草率和困难;而欧威尔型或卡夫卡式等形容词的真正意义,则完全取决於对原作的理解。
47、有一次,他和他的希伯来语老师站在那窗前,看着窗外的广场,卡夫卡指着说:“那是我的中学,后面你可以看到大学,再远点的左手边是我的办公室。”他以手指画着圆环:“这个狭小的圈子里囊括了我的全部生活。”
48、而丈夫对她却是完完全全的颐指气使,老卡夫卡保持着大男子主义的气概,他是一家之主,是这个家庭的“暴君”。
49、 撇开神秘化和传说不谈,没有任何显著的痕迹可以追踪到弗朗茨·卡夫卡的政治兴趣;在这个意义上,他不同于他在布拉格的所有朋友,不同于马克斯·布罗德、弗朗茨·韦尔弗、埃贡·艾尔温·基希,也不同于所有的先锋派作家,他们声称了解历史的方向,沉湎于召唤未来的面孔。
50、于卡夫卡而言,布拉格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布拉格是他的出生地,是他的家乡,也是他住得最久的城市;在这里,他遇到了很多人,经历了一些事,也写下了许多故事。
51、此外,短篇小说集《变形记》中还有无数经典名篇,如《乡村医生》、《在流放地》、《饥饿艺术家》、《骑桶人》等等。
52、 是儿子替母亲回答了我的问题:“不,母亲做得并不过分。我母亲是一个非常棒的勇敢女人。在每一个人都垮掉的时候她坚持住了。她希望我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是真的,我确实睡过了头,但母亲为之而责备我的比这深刻得多。这是我的态度。我自私的态度。我想成为我母亲希望我成为的那种人。你可以作证,我答应她我会的。”
53、 首先:这位工程师所面对的权力,有着一个无穷迷宫的特征。他决不可能到达它那些无穷无尽的走廊的尽头,决不可能成功地找出谁发布了那份生死攸关的裁决。他的处境因此和卡夫卡笔下的约瑟夫·K在法院门前或土地测量员K在城堡面前的处境是一样的。这三个人全都身处这样一个世界:它只不过是一个单一的、巨大的迷宫一般的机构,他们不可能逃离,也无法理解。
54、他写:“我除了向你写那些仅仅属于我们的、属于夹在这拥挤世界中的我们的事情之外什么也不能写了。一切陌生的终究是陌生的。”
55、卡夫卡在这封信中,是这么描述与父亲的关系的:
56、我是萨宾娜,一个画家,不断选择背叛的女人。虽然人们认为你一生三次订婚,三次解除婚约,也是背叛,但我不那么认为,尽管我们都害怕媚俗的家族生活,常人视为理所当然的婚姻其实毫无价值可言,因为它将毁掉你的写作、我的画画,以及我们所赖以存在的孤独感,对此,我和你一样感到恐惧。
57、其实想想看吧,我们每天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只为了万家灯火的夜晚,城市中有一点亮光属于自己,却发现工资的增长远远赶不上房价的增长;我们为了省下微不足道的一点钱,在市场上与人磨烂嘴皮,心力交瘁;我们为了提升自己,花了一大笔钱参加各种培训班,却发现自己仍然一无所有,花的钱都打了水漂……
58、 那位布拉格的工程师所受到的惩罚是强有力的警察监视。这一惩罚所需要的罪行并没有犯下,工程师被指控移民,最后以事实上的移民而告终。罚终于找到了罪。
59、 d对这位母亲从未做到的事情,母亲却对她的儿子做到了。她强迫他认可一项荒唐的指控,“罚求其罪”,强迫他公开供认。我目瞪口呆,看着这一幕微型的斯大林主义审判,我立刻理解了,在一些重大的(显然也是难以置信的和非人的)历史事件中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和那些控制私人性的(十分正常的和非常人性化的)情境的心理机制,其实是一样的。
60、1717年,在老城广场北段圣尼古拉斯教堂边上,卡布洛瓦和梅瑟洛瓦两条街的转角处,建造了一栋房子,作为神甫的居所。1787年,修道院解散,神甫走了,搬来了市民。那时,这座建筑名叫“塔楼”。
61、197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在1962年写作了短篇小说《卡夫卡的一个朋友》。
62、1913年,卡夫卡一家又搬到了老城广场的“奥佩尔特屋”。这是一幢临近巴黎街的四层新巴洛克风格的高级公寓,有六个房间,大而舒适。卡夫卡的房间在四层的一角。
63、 卡夫卡那封写给父亲的、却从未寄出的著名信件证明,正是从家庭中,从孩子与父母被神化的权力之间的关系中,卡夫卡获得了“有罪化技巧(techniqueofculpabilization)”的知识,这成了其小说的一个最重要的主题。在《判决》(一个和作者的家庭经验密切相关的短篇小说)中,父亲指控儿子,并命令他投河淹死。儿子认可了子虚乌有的罪行,并顺从地跳进了河里,就像在后来的一部作品中一样,他的后继者约瑟夫·K被一个神秘组织控告,顺从地任人杀戮。这两次指控、两次有罪化和两次处决之间的类似之处揭示了,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家庭里私人性的“极权主义”和他更大的社会视野中的极权主义之间的关联。
64、可是格里高尔根本不想吓唬什么人,更不想吓唬妹妹。他只是开始转身,想走回自己的房间去,不过这动作显得很引人注目,因为身上有伤残,在做艰难的转身动作时他不得不用脑袋来帮忙,他多次抬起头来并用头撞击地面。他停下来,环顾四周。他的良好意图似乎让人给看出来了,这只是一种瞬间的惊恐。如今大家都默默而忧伤地望着他。
65、我又一次竭尽全力冲着世界大叫;然后他们塞住了我的嘴,捆住了我的手和脚,在我的眼前蒙了一块布。我被好几次翻过来又折过去,我被拽着坐直了,又被放倒,这又有好几回,他们一下一下狠狠地揪着我的腿,疼得我挺直了身子,他们让我在地上静挣地躺了一会儿,然后用什么尖的东西深深地扎在我身上,一会儿扎这儿,一会扎那儿,他们随心所欲,叫你一点防备都没有。多年来我一直坐在这个大十字街口,但是明天新登基的皇帝要来了,我得离开我的位置。我对我周围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插手,这既是我的原则,也是出于反感。我已经很久不乞讨了;那些长期以来总是从这儿走过的人还是赐我一些钱,出自习惯,出自忠诚,出自熟人关系;那些新来到的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我身边放着一个小筐,每个人都随自己的美意向里面扔钱。正因为我对谁都不关心,对街上的喧嚣和胡闹都投以平静的目光,并保持平静的心灵,所以我对一切同我、同我的地位、同我的合理要求有关的事比任何人都理解。对这些问题是无须争论的,它只能适合于我的意见。因此,今天早晨一个警察走了过来,他当然很熟悉我,我当然也从来没有察觉过他,他在我面前站住了,说道:“明天皇帝要经过这儿;谅你明天也不敢到这里来了。”我用这个问题回答他:“你多大岁数?”
66、K在深夜抵達。整個村莊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在濃霧和黑暗的籠罩下,絲毫看不見城堡山的影子。即便是城堡所發出的最微弱的燈光也看不見。K在這座連接主路和村莊的木橋上伫立良久,仰望著這場表面的空洞。
67、你应该不认识我,我也不希望你认识我。你不需要知道我长什么样,不需要知道我是什么性格,不需要知道我喜欢吃什么,什么都不需要。你只需要知道,有一个女孩,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默默地喜欢着你就够了。
68、前者把灰暗的现实和梦魔般的主观意识,孤独、恐惧、悲苦的情绪表现在创作中;后者将锐利的斧头击碎心中的冰海,向人们倾诉他的心声和希望,言辞间闪烁着理想的火花。这矛盾对立的两方面构成了卡夫卡这个复杂的统一体。因而,在叙事艺术上也是矛盾统一的。
69、6月3日下午,卡夫卡去世,死后遗体被运回布拉格,被埋葬在布拉格东郊的新犹太公墓。
70、②卡夫卡属于犹太民族,1883年7月3日出生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由于布拉格当年属于“奥匈帝国”的版图,卡夫卡接受的是日尔曼文字和文化,故与同时代的同乡诗人里尔克一样,均属于奥地利作家。
上一篇:精选卡夫卡式爱情(94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