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4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人生之路漫漫兮,共勉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5、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7、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

8、筑墙时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其坚实。版:筑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木槌。

9、  开始连续排比六位古圣先贤从贫贱起家的成功事迹,暗示出成功和忧患之间的内在关系,接着在大肆铺陈“大任”前的磨难中自然地得出结论,突出成功的来之不易。接着再将这一道理推广到治国,最后画龙点睛:“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托出一篇主旨。作者论证思路清晰,层层推进,最后作结,真有水到渠成之妙。而整篇文章也是“尺幅有万里之势”,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都堪称鬼斧神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1、曾经光照古人的明月依旧高挂穹窿,依旧照亮今人黑夜的道路;曾经指引古人的至理名言两千多年后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12、商纣王,后主刘禅,整天花天酒地,不理朝政,就是死于安乐例子 。

13、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分)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17、shùn舜fā发yú于quǎn畎mǔ亩zhī之zhōnɡ中,

18、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发,显露,流露。

19、答:  “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 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②仲尼厄而作《春秋》 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④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⑤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⑦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⑧《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2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确语序为“于忧患生,于安乐死”)

21、由人及国,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及缺少磨炼的危害,并提出中心论点。

22、(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25、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26、能。(乙)文通过写苏秦出游失败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一观点,符合(甲)文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可以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

27、脸上表现出抑郁的神色。征:察验,表现。色:脸色。

28、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29、忧患中,使人时时戒慎恐惧,潜移默化中,大我激扬,迎接挑战,希望就在点滴中孕育。

30、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31、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弗信。

3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34、                            

35、  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36、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37、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横)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8、 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39、(5)唐太宗和孟子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40、(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A,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B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C。(3分)

4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

42、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4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练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44、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于”: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

45、(20昆明中考)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12分)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7、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48、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49、生活中你可能也有搬不走的石头,那何不利用石头来锻炼自己的肌肉,学习与问题共存呢!

50、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1、答:      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事迹、思想各占1分     。

52、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53、尼克胡哲,那个先天没有四肢的海豹儿。如果父母放弃了对他的教育,如果十岁的时候他把自己溺死在浴缸里,我们就看不到《人生不设限》、《永不止步》、《坚强站立:你能战胜欺凌》、《谁都不敢欺负你》、《爱情不设限》,也可能不会有可爱的小胡哲。如果你觉得上天对你不公平,那你怎么看待上苍对胡哲身体的创造?

5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55、人经常会有过错。恒:经常。过,过错、过失。

56、指做事不能如意。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乱:扰乱。

57、有作为的生存产生于忧患。意思是,忧患使人振作、勤奋,因而得生。

58、(乙)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59、然而道理在此还没有说完,上面只谈到,在人与客观环境这一对矛盾中,客观环境对人的触动,反过来,针对人的主观世界对此又是怎样做出反应,孟子接着指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0、译文:一个国家,国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忧愁患难的处境可以使人发奋而得以生存,安逸快乐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导致灭亡。

61、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

62、客观环境的困难和自身判断的失误,造成人在改造客观的过程中的错误,而他也就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教训,从而达到“能改”的境界——这个“能”,从语义上讲,不仅体现了人的愿望、决心,也体现了人的能力。他因为自身所遭遇的困难而忧虑、痛苦、困惑,造成内心的压抑,而他也就在不断冲破这些心理压抑的尝试中,活跃了自己的思维,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

63、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要求翻译准确,语言流畅。

64、                                        

65、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

66、 C、于  曹操比于袁绍                D、而  择其善者而从之

67、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68、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69、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读者原创投稿,由“古诗词文苑”(ID:songciba)原创首发,转载请留言。

70、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71、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72、(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生于忧患  ,  而死于安乐也  。

73、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上一篇:精选激励性名言(37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