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难一
1、该成语揭露了儒家文士“以文乱法”的思维矛盾。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讲求实际,恰如其份,切不可有市侩习气,言过其实,自吹自擂。这个商人乱吹一气,说话自相矛盾,结果闹出笑话,失信于人。这种不老实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2、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喻老》
3、⊙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4、⊙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
5、⊙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6、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韩非子·初见秦》
7、历史上的确不乏“犯颜直谏”的例子,更有魏征这样以敢言著称的“诤臣”,但是“诤臣”的结局大多不好,不信你可以尝试一下看能否说出五个“完美收官”的诤臣的名字。君主一生气,后果很严重,杀你没商量。即使事后后悔了,大不了“慷慨”给一笔抚恤金(有些还不给),然后追赠个“某某尚书”“某某侍郎”“某某公(侯)”之类的荣誉称号,最后史官们再来美化一番,后世之人在史书上看到的就会是“某某帝(主要是皇帝)虽然如何如何,但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明君”的光辉形象。臣子是没错的,君主自然也是没错的,只不过死人是无论如何不能复活的。(韩非子难一)。
8、 韩非子的文章即写得思想深刻又文采蜚然,出手不凡。当时不仅韩国将他的文章传开了,就连秦国也传去了。“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9、(解析)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俗话说:“勿多言,言多必失。”
10、译文:晋文公将要与楚国人打仗,就召来咎犯询问这件事,说:“我将要与楚国人打仗,他们人多,我们人少,对此该怎么办?”咎犯说:“我听说:讲究礼仪的君子,不厌倦追求忠诚和信用;作战时,不厌倦欺骗和诈伪。您就用欺诈的手段好了。”文公辞退了咎犯,于是召唤雍季来询问,说:“我将要与楚国人打仗,他们人多我们人少,对此该怎么办?”雍季回答:“烧毁树林来打猎,暂时可以获得较多的野兽,但以后就没有野兽了;用欺诈的手段来对待民众,可以骗得一时,但以后就再难重复了。”晋文公说:“说得好。”于是辞退雍季,用咎犯的计谋和楚国人交战而打败了他们。回来后按功行赏,首先奖赏雍季而后才奖赏咎犯。群臣说:“城濮的战事,是咎犯的计谋。采用了他的建议而最后才奖赏他,合适吗?”晋文公说:“这不是你们能懂得的。那咎犯的建议,是暂时的权宜之计;而雍季的建议,是有利于长期发展的。”孔子听说了,说:“晋文公称霸天下,是理所当然的!既懂得暂时的权变,也懂得长远利益。”
1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2、侈而堕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
13、 (1)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14、⊙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强者)
15、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韩非子·观行》
16、⊙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17、保守机密,慎之又慎。无论是政治决策、经济情报还是军事机密、科技成就,一切应该保守机密的事情都应该严守机密,谨防泄露,一旦泄密,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方面的重大泄密,将给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因此,今天仍有教育意义,每个人都要引为鉴戒。
18、⊙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19、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20、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韩非子·主道》
21、 令秦王感叹佩服的韩非子的文章,其内容是什么呢?在《孤愤》一篇中,韩非子将国君身边的一些大臣比作“当涂之士”,他们与远见而明察的“智术之士”势不两立。“当涂之士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法术之士操五不胜之势,以岁数而又不得见;当涂之人乘五胜之资,而且暮独说于前。故法术之士奚道得进,而人主奚时得悟乎?”“大臣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朋d比周,相与一口,惑主败法,以乱士民,使国家危削,主上劳辱,此大罪也。臣有大罪而主弗禁,此大失也。使其主有大失于上。臣有大罪于下,索国之不亡者,不可得也。”
22、 B.“不当文公之问”与“当窗理云鬓”(《木兰诗》)两句中的“当”字含义相同。
23、难怪刘文典曾经奚落沈从文。西南联大时期,日军飞机出动轰炸时,师生都要急忙躲飞机。某次,刘文典看见沈从文也在跑,就不屑地嗔怪道:炸死我刘文典,华夏之大再没有人讲庄子了。你沈从文一个弄现代文学的也急着瞎跑啥?!
24、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韩非子·饰邪》
25、虫有虺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龁遂相杀也,人臣之争事而亡其国者,皆虺类也。——《韩非子·说林下》
26、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27、说服,还要谨记,不要去触碰说服对象的逆鳞。
28、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韩非子·解老》
29、《韩非子·难一》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
30、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韩非子·扬权》
31、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32、 B.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
33、(感悟)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大意是: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
34、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35、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36、根深蒂固——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37、 韩非子的法治与权术思想十分适合君主统治的需要,但他还担虑自己的学说主张不易说服君主,所以又处心积虑写下了《说难》这篇著名文章。韩非子认为游说中的困难是很多的,因为君心难测。选择好恰当的言辞十分不易,弄得不好,触犯了“龙鳞”就会有杀头危险,所以游说要格外慎重。他还认为,大凡游说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懂得使被说的对象所崇敬的能锦上添花,而使他们憎恶的销声匿迹。君王自认为其计谋十分明智,就不要指出他的失误使他感到窘迫;君王自认为他的决裁十分果断,就不要指出他的对手使他愤愤不平;君王自认为他的力量十分强大,就不要列举他的困难对他横加阻拦。规划别的事情却与君王的考虑相同,表彰别的人物却与君王的行为一致的,就加以美化而不要中伤。有与君王的过失相同的,就公开进行掩饰,表明这不是失误。对君王一片忠心,没有丝毫违碍,言辞没有任何触犯,然后才发挥自己的口辩才智。这正是能使君王亲近不疑,能使自己竭近才智的困难所在啊。“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韩非子·说难》)
38、(解析)中国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巧妙而狡诈的“机智”,往往会适得其反;拙朴的诚,才能最终赢得人们的信赖。
39、“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
40、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韩非子·饰邪》
41、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韩非子·解老》
42、他说:“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自夸其贤)而灭其所耻。”意思就是,你要先迎合说服对象,知道投其所好,取得得信任。他举例子说,如果说服对象,有私欲,你就要表明这一做法是符合公共利益的,并鼓励他去干。
43、⊙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
44、手足胼胝——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而君后之。
45、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46、 B(“认为优厚的赏赐是能够称霸的关键”曲解文意)
47、⊙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订下心愿,志向是难的,不在胜别人,而在战胜自己的懒怯疑。)
48、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韩非子·观行》
49、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且烛重人之阴情;能法之直到劲直,听用,矫重人之奸行。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50、要多说那些丫引以为傲的事儿,别提那些丫拼命要藏着掖着的事儿,要让丫从容真切地感觉那些事儿都不算事儿。
51、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52、负薪救火——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53、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韩非子·主道》
54、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怎么办)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礼仪繁杂)之君,不足(不满足)于文(规定、仪式。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焚烧草木茂盛的湖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不再有),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通“返”返回)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在他身后),或者(恐怕)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打退;击退。《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又)使……后退。《信陵君窃符救赵》:“北救赵而西却秦。”推却;推辞;拒绝。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却众庶。”回头。《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报答恩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文公处其知胜之所成(取得的原因)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
55、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56、⊙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考虑成本与实际功效)
57、⊙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58、说服,只有当取得说服对象的完全信任之后,才能“明割利害以致其功”。
59、韩非子这篇被奉为游说经典之作《说难》,到底讲了哪些东东?
60、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韩非子·六反》
61、 B.晋文公认为雍季的话有利百世,而咎犯的话只能应一时之急,因此给予雍季上等赏赐,孔子赞赏晋文公的做法,认为优厚的赏赐是能够称霸的关键。
62、 C.韩非子认为雍季的回答没有抓住问题要点,文公也并非那么英明,他不懂得权宜之计,又不懂得长远利益,不免除眼前灾难就没时间去等待长远利益。
63、一个字儿,manipulation!操纵,欺诈,玩弄。
64、⊙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65、B(A.前者是“重复、再一次”,后者是“重叠”。B.前者是“适应、适合”,后者是“对着”。C.前者是“根据”,后者是“通过、经由”。D.两者都是“满足”。)
66、韩非是韩国的王公贵族,但是他的学说不被当时的韩王所采纳。在悲愤之下,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
6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68、⊙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韩非子》
69、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韩非子·备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