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徐志摩简介100字(37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徐志摩简介100字 1、泰戈尔的诗风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启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谢婉莹等一代文豪。他的《飞鸟集》影响冰心,使她写出了《繁星·春水》。 2、天津大学档...

徐志摩简介100字

1、泰戈尔的诗风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启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谢婉莹等一代文豪。他的《飞鸟集》影响冰心,使她写出了《繁星·春水》。

2、天津大学档案馆珍藏的学籍册里记录着徐志摩的入学情况。1916年,20岁的徐志摩放弃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入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法律预科学习,选修《逻辑学》《心理学》《中国文学》《英国文学》等课程,虽然课程都是英文授课,但是他的成绩很优异。他一年后因为北洋法科并入北京大学而入北大。

3、每一天,我们都在和自己分别,和这个世界说着再见,(并期待着下一次真的再见)。可有时候真的就是和一些人和事别后再也不见,任一份固执的情感留在最初诞生的地方,成为苦涩成为想念成为拿不起更放不下的执着成为一天又一天绝望的时间。

4、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夜莺,是中国的济慈。他出生的那年,1897年,我的曾祖父还没有出生(我的曾祖父生于1911年);他逝世的那一年是1931年,我的曾祖父才20岁。我生于志摩先生逝世43年之后的1974年。从辈分上讲,徐志摩是我的高祖的同龄人。但是,诗歌却让诗人和读者成为旷世之交,成为彼此并无年龄隔阂的灵魂之交。我相信,即使再过一百年,吟诵着《再别康桥》的未来的孩子们,也不会与志摩先生有代际和年龄的彼此隔膜之感。这从一个侧面其实很好地反映了一个事实,徐志摩的诗歌中流淌的人文精神、自然气息和情感质地,是可以历久弥新的,是不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黯然失色的。志摩先生飞扬的神采,高雅的气质和迷人的魅力,使他永远活在历代读者的心中。说起来,既幸运也残酷,徐志摩与生前身后文学史上最才华横溢的才子们一样,他们的天才引发了天妒,因此过早地回归了天国。这样的名字,可以罗列一个谱系,诸如王勃、李贺、夏完淳、纳兰性德、顾城、海子等等。他们没有晚年,甚至没有中年,他们的少年意气飞扬凌厉,他们奉献给历史和读者的文字,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发出的光澄澈、清新、通透而明亮。

5、“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全诗的意境在一开始便已经写尽,而诗人却铺衍了六个小节,却依然闹得读者一头雾水。诗人到底想说些什么,有一千个评论家,便有一千个徐志摩。但也许该说的已说,不明白却仍旧不明白。徐志摩的一段话,倒颇可作为这首诗的脚注:“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那一天。……生命从它的核心里供给我们信仰,供给我们忍耐与勇敢。为此我们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生命是一切理想的根源,它那无限而有规律的创造性给我们在心灵的活动上一个强大的灵感。它不仅暗示我们,逼迫我们,永远望创造的、生命的方向上走,它并且启示我们的想象。……我们最高的努力目标是与生命本体相绵延的,是超越死线的,是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的。……”(《“新月”的态度》)

6、从1922年10月19日到1931年11月19日,这9年是志摩的诗歌、散文创作和文学翻译的鼎盛时期。这期间,他办了两件十分得意的大事:一件是1924年4月,他发起并组织接待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另一件是1925年3月,志摩离开北京开始了第二次欧洲之旅。这次他访问了5个国家,回见老友,认识了罗曼•罗兰、哈代和丹农雪乌。他拜谒了自己崇拜偶像的古墓。在伦敦,他在剑桥消闲数日,造访了久负盛名的达廷顿庄和恩厚之夫妇,在罗素家中度过了难忘的时刻,他还实现了盼望已久的与著名作家、诗人哈代相见的愿望。

7、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平,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陆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徐父执意请梁启超证婚,徐志摩求助于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8、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留学不等于不爱国,只要根在祖国,走到哪都是中国人。

9、“诗歌创作艺术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应该尊重诗人的这种创造性劳动”的“大家”,是徐志摩最早宣告的。他作为期刊编辑和诗人,认为文学是“精神革命的巨大潜力”,并不断推动中国文学事业向前发展。

10、“徐章垿(徐志摩原名),浙江第一中学毕业,沪江大学正科修业。民国六年七月补习半年期满,经入校试念,及格。”

11、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甚至是日韩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12、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张煐。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3、围绕纪念、研究、传播徐志摩以及相关文化人物的各类诗文;

14、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15、1924年5月,泰戈尔、徐志摩携手游历了东瀛岛国。这次日本之行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回国后撰写的《落叶》一文中,他盛赞日本人民在经历了毁灭性大地震后,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勇毅精神,并呼吁中国青年“Everlastingyea!”——要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16、1917年,因北洋大学法科与北大法科合并,志摩便转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志摩得以拜梁启超为师,开启了文学之路。

17、注:该诗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18、编后记:中国新诗百年|经典诗选、先锋诗选。中国新诗百年以来,诗坛英豪辈出。特别是新世纪二十年来,得益于交流工具的快捷发展,诗歌领域碰撞日益宽广,比如诸多新人一出手就有很高的起点,令人一时之间颇有“网上一年、网下十年”之慨。突围诗社作为新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诗歌社团之见证着新世纪的诗歌发展。值此100年庆典之际,拟梳理出100年以来出现的先锋诗人及其经典诗篇供读者、诗友点评、打赏,促进读、写往来,普及新诗成就,作为新诗百年献礼。(本栏目由突围诗社推出,具有权威性与可读性,是读者接触与了解中国新诗发展状况的一扇窗口。接受作者自荐,同时由突围诗社邀请实力派诗人、诗作展示)

19、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

20、主播简介:新华阳光,本名魏新华,甘肃省朗诵专业委员会理事。“边城之声”语言艺术文化交流平台编委;爱上经典文学艺术特邀朗诵主播。曾获首届“甘肃银行杯”中国兰州诗词大会朗诵大赛一等奖。

21、音频部主任:芷蕊   张桐嘉   贝西  

22、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著名的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等。泰戈尔一贯痛恨法西斯,却十分同情被欺压的弱小民族,对中国,他更是始终抱有好感与希望。

23、2015年6月,我校举办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切尔卡斯基所著压卷之作《徐志摩:在梦幻与现实中飞行》新书发布会及徐志摩作品朗诵会、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报告会上的部分发言及作品,来追踪徐志摩的生平轨迹,缅怀我校杰出校友,纪念他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24、 后来,我读初中三年级时的寒假里,也就是1988年春节期间,在一位同学家里见到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的《徐志摩诗集》,这本书是同学的哥哥在济宁师专中文系图书馆借的。我告诉同学的哥哥我曾经在《读者文摘》上读到过徐志摩的《偶然》并且会背诵,他非常惊讶并大加赞赏。随后,我向同学的哥哥表示了想借看几天的意思,他竟欣然同意,我如获至宝。这本书,是我初中三年级的寒假中最心爱的读物,因为考虑到过不了几天就要归还,我夜晚在灯下把最喜欢的十几首作了抄录。至今还记得当时手抄的几首徐志摩诗歌的题目《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望月》《黄鹂》《我有一个恋爱》《去罢》等等。一个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徐志摩的诗歌情彩,迥异于我整个小学和初中阶段其他作家的风格。应该说,八十年代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上,选文还是相对封闭和传统的,还没有留给徐志摩这种风格的诗人以闪亮登场的机会。后来慢慢知道,徐志摩的诗歌体现出浪漫主义、人文主义和唯美主义的特点。他的诗以对人生的觉悟为前提,以生命意识来鸟瞰一切,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度思考与探索。他的诗歌闪耀着生命的惊喜与欢愉、憧憬与理想、体验与顿悟。他讲究艺术作品中审美境界、审美印象的水乳交融,注重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天衣无缝的深度融合,形式与神韵的结合则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他关注有生机的世界整体和生命本体,诗歌作品呈现出立体感、浑然感、通透感的生气勃勃、淋漓尽致的美学意蕴。他的诗把生活、爱、自由、美当作理想来热烈追求,通过艺术体验关注生活,揭示生活的本义,使艺术实现了对生活的超越和凝练,使人获得一种诗意和远方的生活之境和艺术之境。他企望运用文艺改造生活,参与社会,实现理想,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主义者,浪漫主义者,还是果断有力的行动主义者。

25、注:这首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诗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沉的一片。”如果把徐诗中《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以下简称《雪花》、《康桥》、《风》)放在一起,它们正好从这样的角度展示了诗人写作的连续、希望与理想追寻的深入。这是一个有趣的比较,因为这三首名篇风格之一致,内在韵脉之清晰,很容易令人想到茅盾的一句话:“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茅盾《徐志摩论》)徐诗中表现理想和希望感情最为激烈、思想最为激进的诗篇当推《婴儿》。然而,最真实传达“一个曾经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猛虎集》徐志摩自序)诗人心路历程的诗作,却是上述三首。在现代主义阶段,象征不仅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诗人朝向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繁的文学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追随及终点方恍然大悟。胡适之在《追忆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新月》四卷一期《志摩纪念号》)徐志摩用了许多文字来抵抗现实世界的重荷、复杂,在现实世界的摧毁面前,他最终保持的却是“雪花的快乐”、“康桥的梦”及“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的无限惆怅。如果说现代诗的本质就是诗人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清白、坚守理想高贵(传统诗是建筑于理想尚未破裂的古典主义时代的`),那么,读者不难理解人们对于《雪花》、《康桥》和《风》的偏爱。

26、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曾被荣称为:“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民主战士”。

27、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28、胡适,原名嗣穈,笔名胡适,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胡适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29、泗水人,拍家乡景,啦家乡呱,叙家乡事,赞家乡人。

30、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23年成立新月诗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

31、鉴于民国时期诗人历史久远,视情况会附上诗歌创作背景,以供读者阅读。

32、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34岁。

33、 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鲁中南的泗水小城度过的,阅读的第一首徐志摩的诗歌居然不是《再别康桥》,而是《偶然》。如同这首诗歌的题目一样,我读到这首诗是在1985年一个深秋的夜晚,电影院散场后人流熙熙攘攘的街边书报亭边,我翻阅浏览最新的一期《读者文摘》(那一年《读者文摘》尚未改名为《读者》),该诗短小清新而意蕴隽永。《偶然》是徐志摩于1926年5月创作的一首现代短诗。此诗氤氲流露了诗人对人生、情感、邂逅、因缘的深切感悟和哲思,他于其中表达了对爱情、自由、青春与诗意的稍纵即逝的由衷感叹,也展露出对这些美好情愫和诗意人生的眷顾、怀念、惋惜之情。此诗立足于男女之情,却能超越于简单的爱情诗,它更是一首对人生的感叹曲和回想曲,充满情趣、哲理、深意和风致。全诗两段十行,尺水兴波,上下节格律珠联璧合,不但珠润玉圆字字珠玑朗朗上口而且余音袅袅,怅惘与开阔相得益彰,风神委婉,溢于言外。当时正处于少男朦胧懵懂的十一岁的我,一下子被该诗击中了青春之心。因为此诗篇幅短小,我读了几遍,竟然当场背了下来。多年后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才慢慢知道,此诗乃是诗人徐志摩偶遇林徽因时于伦敦时所写,昔时徐志摩邂逅林徽因,燃起爱情火焰,诗作之灵感如天籁之音,一气呵成,堪称佳作。该诗初载于1926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也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的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目盲的老者唱出来,更具苍凉、沧桑之美。

34、1919年9月,志摩从克拉克大学转到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知识领域大大丰富。那时,他认为,罗素的哲学思想就是其生活与创作的方向盘。他决心像伟人罗素那样,揭露伪善和谎言、庸俗和陋习,捍卫和平与文化。于是,志摩决心到英国拜见罗素,亲自聆听他的谆谆教诲。

35、志摩五岁启蒙。他很聪明,悟性又好,老师称他"初学聪明超齐辈"。但是志摩不受管束,好发问。在当时社会,长辈比较喜欢乖巧,恬静的孩子,所以志摩常常挨骂。

36、溥仪:我是羡慕你的,如果我再勇敢一点,或许一切就会不一样

上一篇:精选高效工作的励志名言(77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