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和岑参
1、鹏鸣(英文名:彼特peter)1956年生,陕西白水人。新疆大学、延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等海内外十余所高等学府客座教授。已出版有选集、文集及文艺理论、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文学专著八十多部,总计六千余万字,其中大型爱情组诗《致情人365首》《鹏鸣情诗选》《鹏鸣情诗经典》《秋夜听风》《绝妙诗语》《娘在我的心上》《因为我爱你》《首都情诗》《流泪的故乡》《别了焦河湖畔》《鹏鸣抒情诗选》《鹏鸣长诗选》《鹏鸣纪实文学选》《向贫困宣战》《鹏鸣文集32卷》《中国诗歌史略》《世界文学简论》《帝国的诅咒》等代表性作品被翻译成多语种版本行销海内外。他的创作活动也很受文学界瞩目,有关他的研究资料结集有《鹏鸣研究资料汇编》十二卷本,传略被收入美、英《世界名人录》等典籍。自2000年起,曾以自己的稿费购买了价值310余万元的各类书籍,无偿捐赠给国内各大学图书馆,还为故乡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2、晚年做上了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人生达到巅峰,去世后还追授礼部尚书,高适生前身后取得的地位和荣耀在古代文人中也是比较罕见的。
3、此外,对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施蛰存先生也引述清人陈沆的《诗比兴笺》,认为此两句是写张守珪的“空城计”。至于此诗所感“征戍之事”,是由于《燕歌行》为乐府古题,这个曲调要表现“行役不归,佳人怨旷,无所诉也”的内容,这样,此诗前半篇十六句是“有感于张守珪瓜州战功而作”,“其后半篇十二句是表现了他对‘征戍之事’的复杂的,或说是矛盾的‘感’。”
4、希望能用破译红楼与曹植的方法,来破解李商隐之谜。
5、在天宝十四载这两年中,杜甫还在《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赠田九判官梁丘》等诗中表示了他对高适的思念之情。就在十三载,岑参也再出塞垣。但现存杜诗中,既无赠别之作,也无寄远之诗。比较起来,这时杜、岑的交谊似不及杜、高深厚。(高适和岑参)。
6、岑参以壮丽的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形式上用自由的七言歌行体,表达更丰富思想感情,描写边塞瑰丽的风光,采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全诗笔力矫健,既有大意挥洒,又有细节勾勒,既有真实摹写,又有浪漫想象,意象鲜明,意境独特,再现了边塞瑰丽的自然风光。
7、往下看,小鸟在脚下飞翔,俯身听,呼啸的山风擦塔而过。
8、高适晚年任职四川而发达,虽有失职责任好在皇帝没有追究,后来还进封官职,足见朝廷对高适还是嘉奖的。虽对朋友有些亏欠,晚年内心自感不平静,但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杰出的边塞诗人被后世铭记。
9、杜甫不赞成哥舒翰穷兵黩武,以邀边功。(例如天宝八载大举攻伐石堡城,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士卒死者数万。)至于收复九曲,却是一次自卫行动。因为自从吐蕃由唐朝骗得九曲以后,“其地肥良,堪顿兵畜牧,与唐境接近,自是复叛,始率兵入寇。”(《旧唐书·吐蕃传》)哥舒翰收复九曲,虽有个人邀功的目的,大肆杀戮的缺点,但总的说来,却保卫了唐边境的安宁。收复九曲以后,“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通鉴》卷二一六)今天看来,这对于加强唐与西方各国经济、文化的联系,维护东西方的交通是有益的。杜甫对于收复九曲的态度,写在《投赠哥舒开府三十韵》中:“每惜河湟弃,新兼节制通。”可见他也是支持的。这首诗是天宝十三载杜甫意图投入哥舒幕府时写,其中不免有谀美之处,但“每惜”却是讲的真心话,反映了他的真实思想。所以他和高适虽然人居两地,对哥舒翰收复九曲却是所见略同。
10、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惟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11、“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12、七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13、实际上高适之所以有名,在于他的边塞诗,是从一名默默无闻的草根,最后做到了位极人臣。海瑞听胡宗宪拿高适来形容自己,不仅仅身份相当,更是同种心态的体现,所以才说过奖了。
14、第三件事,胡宗宪看得很淡,你所救的几个人现在就在军营呢,还有必要平反吗?再说了,你海瑞不是在给他们平反吗,还需要我做什么呢?
15、诗在祝贺高适“朱绂”的同时,突出赞扬了他的“新诗”,足见杜甫是读到高适“日又多”的“新诗”的。这些诗,无论是高适寄给的,还是别人传来的,杜甫的话却都显示出他对高适创作的关心和赞许。诗中提到的“凯歌”,《钱注杜诗》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认为是指《九曲词三首》,甚是。从杜甫对《九曲词三首》的赞许,也可见他与高适的看法相近。
16、施蛰存先生引《旧唐书·张守珪传》的一段记载:“开元十五年,吐蕃寇陷瓜州,王君蕃死,河西汹惧。以守珪为瓜州刺史,……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贼疑城中有备,竟不敢攻城而退。守珪纵兵击败之。”施蛰存因此解释此诗创作的缘起:开元十六年,张守珪的幕客从瓜州来,写作了一首《燕歌行》叙述张守珪的军功,高适读了,印象很深,过了几年,就采取这个题材,也作了一首。但施先生同时还说高适“年过才学作诗”,所以,《燕歌行》的写作时间也许会更晚些。
17、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18、内容不同:高适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岑参的诗歌更多反映的是对生活的记录;
19、 叹息高生老,新诗日又多。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主将收才子,空明足凯歌。闻君已朱绂,且得慰蹉跎。
20、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
21、饮酒对春草,弹棋闻夜钟。今且还龟兹,臂上悬角弓。
22、这几天兴奋点在对李商隐的研究,异常沉迷而投入。
23、 天宝十一载或十二载夏,杜甫跟岑参兄弟一道游览了渼陂。杜甫写了《渼陂行》等诗;岑参的《与鄂县群官泛渼陂》等诗,显然也是与此游有关的。《渼陂行》开头就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所谓“好奇”,固然是指岑参的性格,但也指出了岑参的诗歌特色。天宝十二载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里也指出了“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可见杜甫对岑参“好奇”的评论是很贴切的,他不愧是岑参的好朋友。
24、小学古诗:李商隐|苏轼上|苏轼下|贺知章|王之涣
25、相同之处是注入了英雄气,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息。
26、岑参 (715-770),荆州江陵人,早岁孤贫,博览经史。岑参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
27、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这是一首壮行诗,全诗意境雄壮,想象神奇,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28、 天宝十三载三月,名位尚低的高适,得到赏(或借)绯的特殊待遇,杜甫写了《寄高三十五书记》:
29、唐朝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岑参。前者代表诗作有《别韦参军》《别董大》《燕歌行》等。后者代表诗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30、这一年,杜甫在长安,由于进献了《三大礼赋》,奉命待诏集贤院。同年初秋,岑参在高仙芝兵败回朝以后,也抵达长安。当时岑参约三十七岁,比杜甫约年轻三岁。杜甫集中有《九日寄岑参》,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系于这年九月:
31、由此,海瑞第一次见胡宗宪,谈话结束了,可以看出胡宗宪比海瑞要老道的多,有些事他更在意的是结果,并不是过程。
32、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33、柱嫂就是这样,齐大柱嘴巴上再怎么强调自己不在乎,都打不动柱嫂的心,唯有用行动表示,这才是正确的解释方式。
34、实际上后半段透露的是高适想隐退的意思,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胡宗宪有意为之,后来因为办案受阻,海瑞愤而递交辞呈……
35、杜甫与岑参的相识,郭沫若《李白与杜甫》等书系于天宝五载,当是根据《杜诗详注》对《壮游》中“许与必词伯”的注,但《少陵先生年谱会笺》指出:“仇注以为(词伯)指岑参、郑虔辈。……其(指岑)曾否与公同游,则于二公集中悉无征,未可以臆断也。若郑虔,则此际万无与公相值之理。”并详细考证了天宝五载杜与郑交游的不可能,是有说服力的。岑参被称为“诗伯”是后来的事。戎昱《赠岑郎中》:“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更寻谁?”诗作于764或765年。)天宝五载岑参还不怎么知名于世。天宝三载芮挺章编《国秀集》,就没有选他的诗。杜甫《壮游》即使写于岑参成名之后,用语恐怕也未必如此不恰。因此,“天宝五载说”是值得商榷的。杜、岑的相途,在诗集里确然有据的则是天宝十载的事情。
36、大约四年以后,天宝三载(744),杜甫与高适在宋中再次相逢。这年年初,李白遵到高力士等人的谗害,被“赐金放还”以后,来到洛阳,跟“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赠李白》)的杜甫相识。杜甫“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同上),两人结伴,东游梁宋。李白是为了到陈留去投奔从祖——陈留采访大使李彦允,请北海郡高天师授道箓;杜甫则是准备拜访王屋山的道士华盖君。在宋中,他们遇到了也很不得意的高适,三人开始了有名的宋中之游。关于这次游历,杜后来追忆说:“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遣怀》)“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桑柘叶如雨,飞藿去徘徊。清霜大泽冻,禽兽有余哀。”(《昔游》)在《同群公秋登琴台》诗中,高适也叙写了他们登单父台(琴台)的情况:
37、万鼓雷殷地,千骑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38、✦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了:了然。✦悟:觉悟。✦胜因:善缘,佛教因果报应中的极好的善因。✦夙:素来。✦宗:信仰。
39、古体、近体、律诗、绝句,在两人的创作中均有体现。且两人尤其擅长七言古诗。
40、关于《燕歌行》的写作时间,从其诗题序来看,此诗的写作,是由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有客作《燕歌行》,高适“和焉”而作。《河岳英灵集》和《文苑英华》是“开元十六年”(728年),则写作时间更早一些;再根据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卷上)有所提及:说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骨气。……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则此诗的创作,应在开元二十六年(或十五年)到天宝十二年之间,在盛唐边塞诗人之中,在三王和岑参之间。
41、有人就吕芳是瞒着嘉靖帝转卖沈一石家产的,这种推论不靠谱,吕芳得以幸存,唯一的原因就是忠诚,在某种程度上讲,他就是代表嘉靖帝发号施令,这件事必然代表嘉靖帝的意志。
42、高适二十岁曾到长安,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
43、历史拓展:人类极简史|中华文明极简史|服装极简史|货币极简史
44、胡部堂也没有理会他这句话,估计心里也在纳闷,这海瑞咋这么不害臊,说他胖,还喘上了?随后问了一句:
45、胡宗宪也有点搞笑的,《全唐诗》是康熙四十四年由江宁织造曹寅奉旨编录。没错,就是写《红楼梦》的那小子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后来他们曹家在雍正帝即位后被抄了。
46、杜甫《昔游》写登单父台所见是晚秋景象,而高诗所写的是初秋气象,可见他们不止一次地登过琴台。他们在宋中的交游,时间还是比较长的。《昔游》中“清霜”两句,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认为是登台所见,其实这是指他们的孟诸夜猎,“大泽”即孟诸泽。李白《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写的是他们狩猎夜归后的情况,从“归来献所获,炮炙宜霜川,出舞两美人,飘飖若神仙。留欢不知疲,清晓方来旋”的句子,可以想见他们兴高采烈,放浪不羁的情景。高适《同群公出猎海上》也是写的这件事:
47、高适到达陇右时,哥舒翰的幕下正因其收复河西九曲之地而对之歌功颂德,高适也写了颂诗《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诗中虽然赞颂了哥舒翰“威稜慑沙漠,忠义感乾坤”,但末尾又说:“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唯有关河渺,苍茫空树墩。”哥舒翰收复九曲是“泉喷诸戎血”,高适却提出“止杀报君恩”。大家在歌颂,高适诗的末尾却发出深沉的感慨。这说明他对哥舒翰的大肆杀戮并不赞成,还委婉地提出了批评,这与杜甫的思想是有相近之处的。
48、“你的事谭子理都跟我说过了,套一句俗话,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啊!”
49、这里有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一般都认为杜、李、高的梁宋之游是由汴州到单父,但高适《同群公秋登琴台》却说“临眺自兹始,群贤久相邀”,显示李、杜与高适首先是在宋中的单父聚会。根据高适的《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等诗,高适天宝三载夏天是在睢阳一带,无西去的迹象;从高诗“犹是对夏伏”看出登琴台的时间是入秋不久,而杜甫《遣怀》中“雁鹜空相呼”却显示登吹台时至少已入仲秋。象这样的情况如何能得到妥当的解释?如果不拘泥于旧说,不妨认为:李、杜东游梁宋时,与高适同登单父琴台,时在初秋;后来杜甫因祖母之柩由陈留归葬于偃师,遂与李、高同至陈留,时间已在八月(参杜甫《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此时三人始同登吹台。然后,三人又同至睢阳一带,再登琴台,狩猎孟诸,时间是深秋。这样的解释似乎比较妥当。
50、 物理拓展:宇宙极简史|地球极简史|地球年龄极简史|能源极简史|沟渠与星空
51、上一期我们讲了齐大柱跟柱嫂的爱情故事,爱情就那么回事,说得再多,不如做。
52、高适、岑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为他们的边塞诗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的诗歌都洋溢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他们在体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边塞生活中,了解了征人的心理及边塞异样的风土人情,激了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53、编辑:唐艳玉,文化艺术工作者,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创作,自媒体「唐韵音画」出品人,「唐韵音画」品牌创始人。
54、还应指出的是,夏承焘《杜甫与高适》一文曾经将杜、高的一些作品加以比较,得出了“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却是距离那样远”(《月轮山词论集》),即高适作品思想性远不如杜甫的结论。这种提法,如果从总体来说,是有道理的;但从他俩天宝五载前(即杜甫“困守长安”前)的诗篇来看,杜甫诗的思想性却是不如高适的。例如,同是写黄河泛滥的诗,杜甫的《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薄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中,对人民的苦难非但没有描写和表示同情,反而说出了“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却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这样漠视民生的大话。但高适的《东平路中遇大水》中,不但真切地描写了人民的痛苦,而且表示了深挚的同情,提出了减轻民生疾苦的措施。两首诗思想性的高低是很清楚的。不但这一首诗如此,从当时总的情况看也是如此。天宝五载以后,高适诗也不是完全没有比杜甫诗思想性高的。例如,高适敢于在《登百丈峰二首》中以“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指出“安史之乱”的祸根是唐玄宗的信用外戚杨国忠(此诗或说作于宝应二年,但从其内容看,当以作于至德元载为是)。而杜甫在《哀江头》诗中只是“半露半含,若悲若讽”(《杜诗详注》引黄生语)地把祸源推向杨玉环等,而不敢触及唐玄宗。在这件事上,杜甫的识见毕竟是不及高适的。
55、此诗写作,从出战写到战中,再到战后的荣光,同时,多用铺排,多用对偶,类似初唐写法。“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一联,更是显示了时空的跳跃,显示了概括性写作的基本特征。
56、 开元,天宝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久居尊位的唐玄宗倚恃强大国力,好大喜功,推行扩边政策,并每每给立有边功的将官以升迁的嘉奖,赴边立功成为报国和仕进的有效途径。 在此背景下,文人投笔从戎或秉笔入幕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57、高适的诗歌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现实意义比岑参诗更强烈。其诗作常常是直抒胸臆、强烈铺陈,含蓄委婉的描写较少,显得更凝重深沉、浑厚苍老。体裁更习惯乐府旧题和整齐的五七言体。
58、除高适和岑参外,王昌龄、王之涣、卢纶、王翰、崔颢、李颀也比较有代表性。
59、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
60、从汶上相逢到宋中漫游,可说是杜、高友谊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他们建立并发展了友谊,但彼此之间尚无唱和之作,甚至当高适写了《同群公秋登琴台》等诗时,杜甫似乎也没有和篇。原因可能是,作为诗坛新秀的杜甫,还不敢在名家面前班门弄斧吧;他只是谦恭地倾听着,学习着,而这种追随名家之后的学习,对于他今后创作的发展,又何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因素呢!如果把高适《燕歌行》中含有的沉郁深至的风格与杜甫此后逐步建立的沉郁顿挫的诗风联系起来看,如果将《燕歌行》等篇中对唐的边塞战争的揭露、批评的内容与杜甫《兵车行》等联系起来看,如果再将高适当时已形成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与后来杜甫逐步形成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联系起来看,可以说,他们之间是有着承先启后的关系的。另一方面,从“两公壮藻思”来看,高、李之间可能是有唱和之作的。高适《同群公秋登琴台》《同群公出猎海上》可能都是和李白的,但由于李白“当时著作,十丧其九”(李阳冰《草堂集序》),他的原作,今天已无法见到了。高、李之间的唱和,实际上将他们的交游变成了一次有益的文学上的交流活动,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61、王昌龄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他的七绝与李白的并称“双璧”。边塞诗有《从军行》《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句出自《芙蓉楼送别辛渐》,为传诵名句。
62、高适往往直抒胸臆,表达现实;而岑参的边塞诗多用夸张手法,表达浪漫主义情感。
63、(主创简介)知名科普作家。科普畅销书《鬼脸物理课》《文盲正侃时间史》《爱因斯坦:想象颠覆世界》作者。
64、关于此诗的写作背景,多有认为是写张守珪守瓜州之事。事情原是发生在瓜州,时张守珪已经转官幽州长史兼御史中丞,因此,他的诗序中称“御史张公”,而诗中地名也就在幽州。瓜州是古西戎地,在今甘肃敦煌,西部题材与东部幽州结合来写,这就更具有广泛意义;高适此诗写成东部背景,更与高适早年曾有蓟门、卢龙一带的游历经验有关。高适写有《蓟门行五首》,《蓟中作》等,此诗篇中也出现“碣石”“蓟北”等地名,正是这一生活经历的痕迹。诗人有一定的边塞生活经验,加以想象写作,可以高适的名篇《燕歌行》为代表。
65、高适、岑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为他们的边塞诗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的诗歌都洋溢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他们在体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边塞生活中,了解了征人的心理及边塞异样的风土人情,激了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66、在众多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的存在是一个例外,他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67、海瑞一下子就明白了胡宗宪的意思,态度也变得缓和起来:
68、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高适诗超过岑参;在题材丰富新奇方面,岑参超过高适。
69、这一次慈恩唱和,应当说是盛唐诗坛的一次盛会。“诗圣”杜甫、边塞诗派的主将高适和岑参、田园诗派的主将储光羲以及名诗人薛据,纷纷参加了唱和。他们的诗,各呈异彩。慈恩唱和,是盛唐各种诗派一次有益的交流,也是盛唐诗人之间一种有力的促进,其意义是不能低估的。
70、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71、高适诗将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表现出慷慨悲壮的美;岑参诗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奇伟壮丽之美。
上一篇:精选听课心得怎么写(56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