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老马识途典故(39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老马识途典故 1、处理完善后工作,齐桓公又留下一支军马负责守城,然后便领着大军离开孤竹,往令支方向返回了。(老马识途典故)。 2、· 搜索:田妈经典伴读(FM602142) 3、那么鲁国究...

老马识途典故

1、处理完善后工作,齐桓公又留下一支军马负责守城,然后便领着大军离开孤竹,往令支方向返回了。(老马识途典故)。

2、· 搜索:田妈经典伴读(FM602142)

3、那么鲁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齐桓公后来又是如何处理的?

4、这就是“老马识途”的典故,故事中的管仲和隰朋在遭遇困境之后,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利用动物特有的灵性来解决问题,后来人们将隰朋发现的那条水源称为圣泉,伏龙山也改名龙泉山,之后又简称龙山,而在今天的河北滦县仍然保留着这一古井。

5、“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6、意思: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扩展资料近义词:

7、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8、其中故事为: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另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各有一个很有才能的师傅。由于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纠跟着他的师傅管仲到鲁国去避难,公子小白则跟着他的师傅鲍叔牙逃往莒国。 不久,襄公被杀,另立新君。第二年,大臣们又杀了新君,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当齐国国君,鲁庄公亲自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

9、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齐桓公在管仲、鲍叔牙等能臣的辅佐之下强大齐国,又以扶助周天子的名义,把小诸侯们召集在一起,给大家制定了规矩。对于小国来说,能有一个粗壮的大腿抱一下,那是求之不得。稍微大一点的国家,对于强大起来的齐国,也是能不得罪尽量不得罪,齐桓公就此成为春秋时期最早的霸主。(老马识途典故)。

10、将近傍晚之时,管仲回到里岗向齐桓公汇报说:“我看此谷并没有虎将军说的那样险恶,主公只管放心向前,我自有破敌之策,虎将军若有顾虑,也可跟在大军的后方。”

11、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12、等密卢带着残兵败将退回令支时,齐桓公已经率领大军追了上来,密卢自知令支难以坚守,只得再往孤竹方向跑去。

13、齐桓公听了高兴的说:“此计甚好。”于是派隰朋带着大量金帛前往无终,无终国主得知了隰朋的来意后欣然答应,立即派大将虎儿斑率兵两千跟随隰朋回到了齐国。

14、第万物皆有灵性。世间万物皆平等,世间万象也均能给人以思想,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所以应该将其视为人类的良师益友,与其平等相处,敬畏、尊重、善待并珍惜它们。

15、典故: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因为持续时间长,大军归来时景物变化,在树林里迷路了。管仲思索良久后对齐桓公提议,让老马走在前方为军队带路。老马果然没有让人失望,顺着一个方向行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16、齐桓公倒是挺淡定,派出去好多人探路,可还是搞不清楚地形,这时间一长,大家就有点慌了,大军手头的粮草就那么多,要是再这么拖上一段时间,还是出不去的话,恐怕大家就都要饿死在这里了。

17、造句:教授老马识途的经验,正是带领我们探索学术奥秘的最佳指引。

18、出处: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19、齐桓公听完打发走了俘虏,又将管仲等人叫来商议说:“如今山戎已遭遇重创,绝不可再给他喘息的机会,我军应继续追赶,以防再生变故。”众人点头称是。

20、(释义)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21、上回说到,齐桓公正在与管仲商议下一步的战略规划,突然收到来自燕国的告急文书,请求齐桓公立刻出兵相助。

22、(老马知道)唐·杜甫:“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23、等到齐桓公意识到这一点时,赶忙拦住燕庄公并对他说:“按照礼制,诸侯相送不可超出国境,寡人如今身为诸侯表率,更不应该越礼。”

24、《老马识途》故事出自春秋时期《韩非子·说林上》。

25、管仲思索良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让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26、宋·毛谤《寄曹使君》:“请同韶採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27、(押韵词)如手如足、视有如无、应付自如、熔于一炉、乌合之卒、捶胸跌足、支支梧梧、矫世变俗、天赐之福、依样画葫芦、......

28、《韩非子》里记载说,齐桓公的大军出发的时候,还是春天,这场仗打的比较艰苦,等打完了仗准备回去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北方冬天和春天差别还是很大的,别的不说,单单草木就基本是两种形态了,再加上是在不熟悉的地方,地形地势都很陌生,所以在回军的路上,齐军就迷路了,他们在山谷里转来转去,转了很久都没找到出去的路。

29、齐桓公依言,命令士兵牵出几匹老马,解开他们的缰绳,将它们放在队伍前,军队紧随其后,果然顺利地走出险地。

30、2 晋文公: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31、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32、 山戎是我国春秋时期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活动地区在今河

33、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说林上》。该成语意思是指老马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34、燕庄公于是建议说:“既然如此,此去向东八十里有一国名无终,虽然他们和山戎同属蛮夷,但彼此却有着很深的仇恨,而我国与无终近年来又多有来往,无终国人熟悉地形,君侯若能争取到他们的相助,则可事半功倍。”

35、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于春天出征,到凯旋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出现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36、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

37、(解释)老马能辨认道路。比喻经验丰富的年长者熟悉情况,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38、对于这次人道主义援助事件,《史记》里记载的比较简单,说齐国大军赶到燕国之后,讨伐了山戎军队,大获全胜,一直打到北方比较远的孤竹国,这才得胜班师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