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金的资料简介300字
1、武康路99号:往事如烟,随风而逝·周立民/59
2、看来,很多问题还是一个谜。比如最初造这座房子的人的身份,他住了多久?在20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这二十多年中都有谁在这里住过呢?暂时还找不到确切的资料支持,希望更多亲历者和历史研究者能够帮助我们,在今后的岁月中解开这些谜。
3、武康路395号:曾经的科学之家·钱宗灏/218
4、我这个先生的牺牲精神和言行一致的决心,以及他不顾一切毅然实行自己主张的勇气和毅力,在我的生活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我第一次在他的身上看见了信仰所开放的花朵。他使我第一次知道一个人的毅力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母亲教给我“爱”;轿夫老周教给我“忠实”(公道);朋友吴教给我“自己牺牲”。我虽然到现在还不能够做到像他那样地“否定自己”,但是我的行为却始终受着这个影响的支配。
5、张爱玲说有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90年代大陆开始了张爱玲热,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张爱玲的书中有很多很惊艳的句子,让句子控们也是着迷不已。对人性的刻画始终是中国文学里缺少的一环,而这其中走得最远的可能就是张爱玲。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当属《金锁记》(被夏志清誉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和《倾城之恋》。她的作品大多是中篇小说,现在一般以结集的方式出版。不得不提一句,很多出版社都是打着“张爱玲全集”的旗号,其实根本不是,且不提书信不全,张爱玲离开大陆之后写过一些有敌视新政权倾向的小说,比如《赤地之恋》、《秧歌》,这些到今天还是不能正规出版。另外,张爱玲有自传三部曲《小团圆》《雷峰塔》《易经》。张爱玲的一生挺传奇的(她的最早的文集也叫作《传奇》),她的传记很值得读读。
6、武康路378号:贝祖诒、蒋士云夫妇旧居·薛理勇/173
7、涉及这座房子的历史,这座房子的房主是毛特·宝林·海(MaudPaulineHay),后来他回到英国后去世,由其夫人托付给其代理人A.Springborg来代管(据说为丹麦人)。
8、1955年,找房子曾是巴金夫妇反复讨论的话题。1955年7月3日,萧珊致信在北京开人大会的巴金:“靳以说他们那里有一个四间头的公寓,你自然不要。”四天后,巴金的回信中谈了他对房子的要求:“房子暂不搬,我希望能在明年初找到弄堂房子或小洋房搬家。我希望靠土地。公寓房子漂亮而不合我的要求。”两天后,萧珊的信中又涉及找房子的事情:“蒲园的房子已经出租,300单位一月。靳以说如果我们要以后可能有。但那地方地基不好,常常做大水。”(萧珊1955年7月9日致巴金信,《家书:巴金萧珊书信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或许这所房子,他们以前去看过,没有下决心租下。另外,这也可以看出,与巴金亲近的朋友们都在为他留心房子。
9、中国现代文学年表(下):4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
10、在这个家的每个角落、每一处,从家具,到园中的草木,都能追寻到女主人的踪迹。尽管她已经去世多年,但是在巴金先生的书桌上,一直摆着她的照片;她的骨灰也一直放在巴金的床头,直到2005年11月25日,两人的骨灰掺和在一起洒向了大海。
11、 走进巴金故居,首先来到一层的客厅,客厅里把放着书柜、钢琴、沙发等家具。巴金先生以前就是在这里与朋友们进行文学创作的交流,可以想象这里以前高朋满座。一楼还有一个太阳间,这里摆放着有书柜和很多鲜花。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巴金先生的书桌,他曾经在这里写下了《随想录》。从太阳间往外望去,可以看到整个花园。
12、 这里是一个四合院,首先我看到了一个李大钊的雕像,四周摆满了鲜花,更烘托出了他的伟大。接着我们走进了第一间屋子,这是一间二十平米大小的我是,床上叠放着整整齐齐的被子。书桌上摆放着毛笔、宣纸。此时我仿佛看见了李大钊安静地坐在书桌前,紧锁着眉头,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凝神思考,好像正在寻求救过的革命真理,又或是侧坐在椅子上,旁边围坐着几个北大的爱国青年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听着李大钊给他们传授革命的理论。我环顾四周,雪白的墙壁上挂着李大钊的书法,其中我最喜欢“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那幅字,笔力遒劲,只言片语概括了李大钊的生平,也深刻的体现了书写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理想。
13、这是一条两旁栽满梧桐树的路。入秋,有雨的日子,路面上飘零着一片片落叶。深秋时节,风追逐着黄叶从脚边跑过。到淮海路口,人和车都多起来了,仿佛一下子把我从宁静的个人世界推到了滚滚红尘中,眼前的一切在瞬间让我迷失了方向,但常常也让我在恍惚中又有时空错乱的感觉。
14、周奎之子周际华就有诗云:“山村篱落隐斜晖,一径风花扑面飞;婉转歌声牛背隐,牧童身带绛云归。”意境非常美妙。任过清代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的吴振棫也赋诗赞曰:“始觉田园好,村烟带阁斜。”对公园建设有着很大贡献的刘剑魂和李大光这两位县官,也为花溪留有诗作。前者诗云:“柳岸风柔筚路燔,清辉楼上一凭栏。水中华阁连瑶栋,云里清溪绕翠峦。”后者吟道:“园林掩映嵌山坳,亭榭参差立水边。花外平畴千顷浪,树头初日万家烟。”
15、如果稿子可取,又感到有些可以弥补的不足之处,就坦率地提出来跟作者商量,这些是所有的编辑员都能做的。还有一点必须说明,那两年的编辑工作是徐调孚兄跟我一同做的。”
16、中国一百年间有两位白话语言大师,现代的老舍,当代的王小波。老舍最初是以写着玩的心态开始文学创作,就这么“玩票”玩出来个文学大师。老舍的作品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北京,比较书面化的口语,让今天的人读起来也绝对没有阅读障碍,这方面的佳作是《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小说有些时候是可以当历史读得,比如据说美国今天讲授20世纪初的美国,会让学生去读《了不起的盖茨比》,这远比干巴巴的历史书有趣得多。另外中篇《断魂枪》绝对是佳作,其中可见老舍功力之深。本来一定能成为名垂青史的杰作《正红旗下》,遗憾没有写完(小说创作于60年代初,未完成老舍即自沉湖底),完成的部分只有不到10万字,仍然很值得读读。
17、本书辑录了李天纲、钱宗灏、宋浩杰、惜珍、薛理勇、张伟、周立民等多位上海文史专家的精彩文章,以上海市地标性老马路——武康路的老建筑为线索,记述曾经居住和生活在这里的那些实业家、艺术家、学者、政治家等,他们或在这里兴实业,或在这里搞创作,或在这里做学问,等等。同时选配多幅精美图片,有历史资料性的图片,也有今日风貌,古今对比,文图对照,力图使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历史图景是鲜活的。透过细枝末节,感受时代变迁。
18、萧红萧军,连起来是“小小红军”的意思,萧红的光辉,实在是掩盖了萧军的存在,他只能甘当绿叶。不过在当时的东北作家里,萧军的名气实不小于萧红。他的代表作是《八月的乡村》,不过在我看来,对于萧军,不如去了解一下他的一生。萧军是个很有骨气的作家,延安时期他面对毛泽东的邀请,敢于说“很忙,不见”,延安整风文人们纷纷明哲保身,他依然故我,以至于被罚去东北挖了几年煤。萧军不愧于鲁迅学生之名。顺便说一句,萧军一生花边新闻也是不少。
19、 魏帆15日”
20、 您现在又出什么大作了,我可希望得到您和您爱人赠的签名本书呢,别忘了,我也是少数民族呢!不过不用寄,我回京后会向您要的,谢谢了!
21、 我一直认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的交流,而在这一点上,文学艺术的作用是独具的。尤其是文学大师们的作品,既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的烙印,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读者可以窥见和理解一个民族最隐秘、最美好的心灵世界,又有超然于其上的人类文化意义的精神价值,不仅能够温暖人心,沟通心灵,更能够鼓舞人心,给人以感动,给人以激情和力量。因此,古往今来文学翻译都具有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艺术语言转换为另一个民族的艺术语言,体现译者的语言功底、文化修养、艺术心智和翻译风格,更重要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人们,通过文学翻译这座桥梁,可以畅达彼岸心灵世界,并在那里获得理解与沟通、感动和升华。
22、 北京的初春还有些凉意,但当看见大门口桃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顿时暖了起来。人一进大门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幽静的四合院,阳光洒在房檐上,一点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住在里面。青瓦灰墙的四合院很小,院子中间有两颗丁香,听工作人员说这是鲁迅亲手栽培出来的,这棵树已经86岁了,活的可好了,由此我猜想鲁迅先生应该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吧。
23、今收到上海武康路113号房屋1955年7月22日至1955年12月31日止房租计人民币肆佰玖拾元零壹角正,此据。
24、看了巴金的稿件后,分四次发表了。这对于巴金是非常重要的,他曾这样说,“《小说月报》是当时的一种权威杂志,它给我开了路,让我这个不懂文学的人顺利进入了文坛”。后来巴金还说过,“倘使叶圣陶不曾发现我的作品,我可能不会走上文学的道路,做不了作家。
25、武康路391弄1号:周璇旧居·惜珍/187
26、收入散文集《伊犁记忆》,作家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
27、吴先忧本人早期是成都外语专科学校学生,后转入华西协合大学教育系学习,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外语功底扎实,精通英语,深入专研世界语,曾借成都市通俗教育馆开办世界语班,自编《世界语读本》为教材,在四川大学教授过世界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