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历史哲学
1、问:我还不太清楚,您为什么要这样仔细核定译文呢?其间到底还有哪些差异?
2、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有过如下的陈述:“密涅瓦的猫头鹰总在黄昏起飞”。通过这句话,黑格尔意在说明,历史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活动,只有人的思想和意识在白天充分展示其自身,意识才能在黄昏时刻反思其自身,到达“自我意识”(“意识的意识”)的哲学境界。(黑格尔历史哲学)。
4、概念是存在与本质的合题。概念是思辨着的存在,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是思辨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存在和本质。
5、精神哲学:说明绝对精神是如何在人类社会和精神领域中运动的。
6、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7、当意识关注于知觉对象,它沉浸在对象之中而忘记自我,这样就进入了知性状态。知性的特点是用抽象的共相来对事物加以思考,知性的共相被认为是无条件地适用于一切知觉的对象。黑格尔指出,知性对事物的思考是被动的反思,因为事物好像是被动地被给予的。知性把事物当作现象,把共相归诸本体,黑格尔巴自然哲学作为与知性阶段相对应的知识形态。
8、它物;自在的存在所指向、所依赖的对象,形成连续不断的系列,这是--
9、关键词:黑格尔历史哲学;思辨方法;理性的狡计;民族国家
10、以这样的方法考察历史,就是要在历史事实中把握天意或理性的脉动及历史在现实中的完善和进步,即把握在其中逐渐成型的概念的进展,它不会仅仅描述历史事件的细节,而是“用‘观念’的坚强的铰钉,来固定那些容易忘怀的意思”。黑格尔也反对那种用先验的框架来剪裁历史事实的做法,而是诚实地面对历史的真实而毫不歪曲,并对它进行概念的把握,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历史事实的本质。
11、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12、逻辑学是关于纯概念的学说,纯概念的功能是评价和联系个体。是辩证的区别。
13、知觉是物我的原初统知性以对物的沉思消解了自我。辩证法的规律是物极必反,知性发展到极点,它就会意识到,一个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的东西自己也必须存在,这就是自我的存在,意识因此而从外物返回到真理的家园,进入自我意识领域。
14、刘家和:黑氏所谓的原始的历史,就是当时之人记录当时所见所闻或所亲历其中之事。在这样的历史书里,作者的精神和所述对象的时代精神或历史事实之精神是一致的。因此,其优点是,生动活现,使读者能够因之而如身历其境;其缺点是,其所述之时空范围必定有限,而且作者本身不需也不具反省的精神。
15、历史哲学是实践哲学的一部分。一种实践哲学的真正价值在它处理历史问题时是看得最清楚的,因为历史是人类已经做出的宏大历史实践及其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即人类的光荣造诣的时空统一体,对此所作出的解释具有巨大的说服力,是一种历史哲学的真正力量之所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他的实践哲学是否具有深刻性和理论价值的试金石。黑格尔运用的思辨的思维方法对人类历史发展和重大历史事件具有巨大的阐释力量,其对历史发展的理念、进程、动力机制、关键节点等的哲学说明令人印象深刻。当然,由于其客观唯心主义立场,他的历史哲学也有其内在的局限。
16、费尔巴哈说,神学的秘密在于人本学。综合了斯特劳斯的”集体无意识“说和布鲁诺.鲍威尔的”主体自我意识“说,提出了自己的“类意识自我完善”说。
17、黑格尔的历史,可以被总结为人超越希腊文明无意识的民主,罗马帝国孤立的、与客观世界分离的主体性,天主教对外在权威的崇拜,最终实现个人主体性的发展和精神自由的过程。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并不仅仅关注主观的精神变化。同样,作为精神的外化的客观世界,亦是精神获得实体性的必要存在。这便是黑格尔称拿破仑为“马背上的世界精神”的含义。精神的发展必然导致人对外部世界的改造,拿破仑和他的民法典则是精神的发展在客观世界的体现。黑格尔将世界精神的关键发展节点称为“世界历史性的瞬间”,如伯罗奔尼撒战争因其标志着雅典的衰落而具有世界历史的重要性。
18、他认为,在东方古国中,有一个总体特征,那就是“‘法律’在那里被看作是当然地、绝对地不错的,而并没有想到其中缺少对这种主观性的认准;东方人在法律中没有认出他们自己的意志,却认见了一种全然陌生的意志”。古代中国把大家长宪法作为原则;在印度,虽然其国家中的阶层分化了,但是却立即固定了,实现了种姓制度,即认为这种人群的区分是由自然产生的,因而天然注定,不可更易;波斯的神权表现为君主政体,它有法律,所有人包括君主都一律必须遵守,但它的原则却有一种天然的对峙,即一方面是纯净的“光明”原则,另一方面又是严酷的强迫性的神权统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那个帝国是彼此怀着敌意的人民和许多大不相同的民族的结合”。在波斯帝国内部,有各种不同的成分:有漂泊不定的游牧民族,有从事活跃的工商业的巴比伦和叙利亚,有犹太人的精神的“上帝”等,波斯对这些异质成分都一概容忍,“用一种生气活泼的形式表现出那种对峙……它使世界历史有了一种真正的转变”;埃及打破了波斯帝国的那些对峙,努力使这些异质因素的对峙达到和解,却没有能力使它们真正结合起来,如何结合成为了一个谜题,这个谜题就是史芬克斯之谜,即“人是什么”,它等着希腊民族去解答。
19、导致黑格尔学派分化的直接原因是围绕宗教性质问题而展开的争论。黑格尔高度评价宗教的地位,把基督教作为宗教发展的最高阶段,把上帝当作绝对理念的化身,这些遭到具有启蒙主义精神的学者的反对。另一方便,他把宗教思辨化,把基督教教义解释为概念的自我显现和具体化,这又遭到了路德派卫教士的反对。
20、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原题为“关于“‘以史为鉴’的对话”。
21、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向公民进行演说https://en.wikipedia.org/wiki/Athenian_democracy
22、知觉的特点是用一般概念来把握个别事物,是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过程。在知觉的过程中,自我是与事物相互联系的对象意识。黑格尔认为,常识哲学(即经验论的观念主义)与知觉阶段相适应。
23、一杯水是清澈的,但海水却是黑色的。就像小的道理可以说明,而真正的.大道理是沉默的。
24、《论死亡与不朽的思想》否定个人灵魂不朽,把上帝等同为生命、爱、意识、精神、自然和时空。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1839年)《基督教的本质》(1841年)《哲学改造的临时提纲》(1842)《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和《宗教的本质》(1849)。
25、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26、康德是从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世界历史的发展,所以,各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特质及其发展是他所不会关注的,这同样是康德的形式性的纯粹理性观所必然导致的空疏观点。黑格尔则要考察世界精神或理性的特殊定在,因为只有在特殊定在中理性才能得到具体的现实化,故黑格尔考察世界历史的发展的一个基本点就是承传了长久传统的民族国家。
27、新黑格尔主义集中反映了黑格尔哲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正面影响。后世哲学家从各方面对黑格尔展开的批判,为哲学发展开辟了各种各样的新的可能性;现代西方哲学开始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28、黑格尔的逻辑是辩证法。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区别在于:形式逻辑不承认矛盾,而辩证逻辑却以矛盾为原则。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是一种普遍而无法抵抗的力量,在这个大力面前,无论表面上如何稳固坚定的事物,没有一个能够坚持不动。
29、对待前人成果的批判性的吸收态度,总结前任,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家成果的基础之上,建立他的哲学体系的。
30、民族不是为了国家而存在的,民族是由国家创造的。
31、作者:詹世友,上饶师范学院教授,南昌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32、实际上,情欲的激荡、对个人志向的追求、对权力的争夺等,就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愿望和行为动因,这是因为我们并不能认识到理性的普遍目的,而只能从最本己的需要、情欲倾向出发作出行动。这样的行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造成秩序的破坏、德性的沦丧、生命的屠戮、智慧的宰割等,这样的结果显然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但是,理性计划的实现却只能诉诸这样的手段,这显然超出了我们个人的理解范围。这是理性的狡计之所在。
33、西方哲学都有这个传统,喜欢用火、光明、太阳来打比喻。火的哲学体现一种自我燃烧,自由的自我否定,同时烧向外部世界,灵魂的自由像燃烧的火焰。这就是能动性的特点,主要就是突出能动性的作用。
34、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的超道德和超政治论,会使人产生疑惑。他批评一般人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却可能会关注他们的私人德性,或者他们达到目的的手段,并用一般的道德眼光把他们评价为“不道德的”,他认为这种评价方式相当于“仆人眼中无英雄”。“世界历史个人”的功业是超越了个人道德的,用各种私德如礼貌、谦让、慈悲和节制等来反对他们的事业,是没有正当性的。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依靠个人的观念、个体的良心、独特意志和善恶的动机而建立起来的,但是,“世界史是在一种更高的基础上运行的”,是神意、绝对理性的自由理念的自我展开,并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史是神意借助人类全体行为这一手段来运行的,包含了理性与激情的相互交织,所以,它超出了个人的道德和伦理对个人的义务要求,“那些在伦理规定中、因而在高贵信念中与精神的理念的进展所必需的东西相抵牾的东西,在道德价值上高于这样一些东西,对这些东西的违犯在一种更高的秩序中可能被转变成使这种秩序的意志开始运作起来的手段”。所以,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些人由于激情而冲破了一些现有的秩序和道德规定,反而可能充当理性的自由理念自我实现的手段;同时,我们常常谈论道德与政治的分离,意指世界史的发展不是靠道德促进的,而是应该把不考虑道德的政治措施和行动作为其手段。他认为,这种看法也是不适当的,因为世界史的运行,不仅超出了道德的范围,也超出了个别的政治操作的范围,“世界史的各个原则以及行动与这些原则的必然关系本身就已经是判断——而且使个体完全退场和不被提及;因为世界史所要记载的是民族精神的业绩”。黑格尔此论会让人产生疑问:既然在世界历史上个人道德、政治操作都没有实质性的意义,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讲道德,还要进行政治治理呢?这是黑格尔的宇宙精神这样一种大全实体、世界历史主宰的理念,在解释历史进程中所造成的对个人道德和具体政治治理的意义的忽略,实际上使个人甚至具体的政治群体沦为纯粹被动的工具性存在,漠视了人类在创造历史时的主动精神;同时,这个观点也与他把人们通过确证自己的主观性和内在性而形成的理性道德观看作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和阶段的学说不相协调。
35、另一部分人因为惧怕失去自然的生命而成为奴隶,奴隶是依赖和惧怕自然的人。奴隶在劳动产品上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他们通过劳动获得主人在战场上得到的东西,不再有奴隶意识的人就是主人。
36、运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是一种“哲学的历史”。它是对历史事实做思维着的考察,也就是考察历史事件中的概念。其主要使命是对在时空中展现、构成历史的人类造诣,由他的思辨逻辑所做的一种研究,可以叫作“哲学的历史”。它同那种记载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变、行动的历史即“原始的历史”,以及那种用作者自己的精神观念来整理历史资料,并想从历史中获得道德教训的“反省的历史”相区别。
37、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从一般的方面说,哲学史上全部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和科学成果,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作了思想理论的准备。
38、3排斥和吸引:一中有多曰排斥,多中有一曰吸引。一与多的关系表现为数量关系,由此过渡到--
39、设计与哲学ID:PhilosophyDesign
40、法国革命则将已经在新教中体现其自身的基督教原则延伸到世俗领域,由此构建政治制度,使得公共利益和一个自觉(自我意识)的文明成为可能。用黑格尔的术语来说,这是现代文明从自在(指潜在)转化到自为(展开,显露)的阶段。主体精神的发展对于这个转变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客观的制度作为主体精神的客体化,其实现的前提是主体精神的自觉,即主体精神必须发展到一个能够意识到其自身的阶段才能够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在基督教的人人平等和自我责任原则下,民主与自由必将成为政治制度的奠基,因为平等意味着无人应当比其他人拥有制度性的崇高地位,亦即人民最终是自己的主人,而自由是自我责任的前提。
41、第一个环节,在这种伦理实体即最初的国家里必然有着直接的伦理生活,其直接性表现在“这个国家在自身一般还是无对立的,在那里,主体性还不是自为的,主体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国家形态与自然紧密相连,并且与自然处于相互和谐的状态,它从自然界的规律中吸取自己的伦理原则(比如实现父权制统治),从而使所有国民都具有相同的精神性格,可以说是一种由风俗、惯例管理的国家,其国民把法律看作是由上天或统治者颁布的,只是非反思地、外在地服从。这样的国家自身同它内部不会发生变化,其变化只会来自于外部的冲击。他认为,“这样(一种)国家的形态存在于亚洲背部,主要是中华帝国的形态”。这当然是黑格尔所考察的从古代到他所处时代的中华帝国的特征。他认为,在那时的中华帝国里,只知道一个人(即皇帝)是自由的。
42、黑格尔哲学头脚倒置特点的人;现实的总和是自然界、人和人的思维是自然的产物。黑格尔的根本错误在于颠倒了自然和思维的关系。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博大精深体系的法宝就是第一性与第二性之分辨。
43、哲学的真理是科学,哲学如果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黑格尔反对两种貌似对立的真理观:一种是独断论,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终极的真理;另一种是怀疑论和折中主义,认为哲学无真理,有的只是纷争的意见或意见的总和。这两种立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持守柏拉图关于真理与意见的区分,只是一个以真理的名义排斥意见,而另一个以意见的多样性为由否认真理。针对独断论的真理观,黑格尔利用哲学史上的事实说明,哲学理论就是“关于上帝、自然和精神的意见。”针对怀疑论的真理观,他又指出:“哲学不包含意见,所谓哲学的意见是没有的。”哲学理论既是意见,又是真理,这两种并不矛盾。因为每一个哲学体系都只是真理的一个环节,所有的哲学体系构成了真理全体。真理只有一个,但这一个真理是全体,而不是任何一个部分。
44、《黑格尔全集》:哲学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圆圈,剩下的工作只是在最后完成者的清楚而明确的指导下补充思想材料。
45、第二个主要特点就是彻底的理性主义和逻辑主义。
46、感行确定性还只停留在指称个别事物的阶段,但如果我们要对个别事物进行判断,那就要把事物知觉为承担多种性质的存在者,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与多、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47、人类从历史里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没有学到任何教训。黑格尔
48、感受永远冷峻幽深与澄明(Lichtung)的
49、所以它又被看作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不只是主观内心的妙悟。黑格尔的哲学不是单纯地去感悟,它有一个固定的对象,你可以不断去考察、琢磨它。
50、 中国的历史是朝代的自我循环
51、黑格尔说,理性在意识到它的自身即是它的世界、它的世界即是它的自身时,理性就成了精神。理性结束了个体意识,还要继续发展为精神。按黑格尔后来的用语,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属于主观精神,当主观精神外在为社会组织和历史进程,就变成了客观精神。最后,道德阶段指拿破仑时期和德国古典哲学。此时的精神达到了绝对知识。
52、1纯有;最普遍,但同时也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抽象的概念。一个孤零零的“是”没有任何内容,等于虚无,由此过渡到-
53、黑格尔把宗教分为自然宗教、艺术宗教、天启宗教三个阶段。自然宗教以自然物为崇拜对象,自然宗教后期把崇拜对象固定在建筑物上,过渡到艺术宗教。艺术宗教以艺术作品创造的形象为崇拜对象,当艺术作品创造的完满的神获得了存在的现实性,这样的神就是天启宗教崇拜的对象。天启宗教崇拜的神是人身化了的惟一的神,即耶稣基督,天启宗教即是基督教。天启宗教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被概念化,最后在黑格尔哲学中变成绝对知识。
54、虚假的无限:一个它物指向另一个它物。没有止境。其反面是---
55、精神达到了绝对理念,标志着它穷尽了自身的所有纯范畴。精神只有在纯范畴的领域之外,才能继续发展。绝对精神必然要出入自身,一出一入,构成了黑格尔体系的另外两部分: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56、物质:空间和时间中的统一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因此过渡到--
57、刘家和:如果是挑战,那么是否可以把它视为不值一驳。从而不予理睬了事?
58、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婚姻是具有法定意义的伦理性的爱。
59、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名言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黑格尔历史哲学名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60、有限机械论: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时空中的物质在力的推动下做机械运动。这些力是:惯性、冲力和自由落体的力。
61、世界历史从东方向西方的转向始于希波战争。希腊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意义上的胜利,更是希腊文明精神的起源。自希腊获胜,波斯不再成为希腊的外界威胁之时,希腊主体精神的发展便实现了世界历史的真正起源。黑格尔认为,在中国所处的东方,主体的自由和精神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中国原始的历史仅仅呈现为朝代的循环更迭,其“哲学思想”体现为儒家式的道德说教,君主是政治和宗教意义上的绝对外在权威,个人主体性和自由没有得到发展。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认为的世界精神并没有在中国得到体现。
62、要求得到普遍承认的欲望是不可能同时满足的,当欲望的冲突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就引起了生死的斗争。黑格尔分析说,主人是那些不顾自然的、现实的生命,为了精神的、理想的目的-被普遍承认的优越性,而冒险的人。主人的自我意识是靠奴隶而实现的。主人意识的实现要考奴隶,并且实现在奴隶意识(奴隶对主人的承认)之中,在此意义上,主人就是奴隶。
63、这种方法实际上是站在历史的旁观者的立场上,从精神自由的角度来考察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节点的意义及其演进的必然性。比如,他认为奴隶制是必然要消失的,这是由于在历史上古老的原始的伦理实体破裂之后,出现了个人的自主性和主观性原则,特别是基督教的普遍的个体主观性原则(出现)之后,每个人都必然是平等、自由的,所以奴隶制必然要消亡。虽然从基督教产生以后,经历了千年之久,奴隶制才彻底消亡;而中世纪的宗教统治长期以教权压制世俗政权,妨碍了世俗国家发展出丰富的、复杂的、合理性的政治组织,而(但后来)世俗政权的反抗使基督教的权威逐渐丧失,而出现了一种世俗化的进程,世俗权力得到彰显,而且肯定感性和物质生活的尊严。新教改革就顺应了这一趋势,在《精神现象学》中所出现的“财富”和“权力”,就是对这个时代的概念把握;启蒙运动把一切传统和宗教的权威都拉下马,而把理性推向了对人类一切事务进行判断的审判者的地位,在政治上的后果是发生了法国大革命,在理论上的成就则是康德的人的理性先天地为自己立法的道德形而上学。人类历史,在黑格尔的考察中,表现为一种不断朝着合理性和精神自由发展的宏观进程。他的信念就是:“精神的世界就是自由的世界。举凡一切维系人类生活的、有价值的、行得通的,都是精神性的。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对真理和正义的意识,通过对理念的掌握,才能取得实际存在”。可以说,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这种思辨的思维方法对重大历史事件、人类造诣及其关键节点,都去发现和把握其概念的基础,故有着某种令人信服的阐释力量。
64、一个恶徒的犯罪思想也比天堂里的奇迹更伟大,更崇高。
65、问:看来并非不值一驳,不理不行。问题在于如何回应。
66、 一个文明“没有历史”是可能的
67、由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聚焦于人的精神发展层面,其不可避免的将客观世界高度抽象化,以至于用强调关键瞬间的方式凸显历史的脉络。然而将黑格尔的观点理解为“历史的发展由单个的英雄推动”,并将其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相对而进行批判,笔者以为是对黑格尔观点的误读。
68、黑格尔形象把逻辑论证的过程比喻为圆圈。当起点经过这样的过程而达到终点时,它不只是简单地返回自身,而是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内容。如果说,传统的形式逻辑的证明是直线式的推理,那么黑格尔的逻辑证明过程就是圆圈。从一点画出一个圆圈不但返回自身,而且把无数的点包含在自身之中。
69、当一个人自称是“我”的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自己与外物的对立,意识到外物的存在是非我。但是,作为人的存在的基础的不是意识,而是欲望。欲望从对象返回自身,欲望把对外物的成思转变为克服它的非我存在的行动,使之转化为我的存在。欲望用毁灭外物存在的方式创造新的存在,是行动的我,否定的我,创造存在的我。
70、自律的理性把普遍规律引入道德领域。自律的理性是理性发展的最后结果,意识和实际、自为和自在、个别与普遍、具体与抽象达到了统一。
71、本质论由反思性的概念组成。反思的概念总是一对对出现的,对子的一方反映另一方,并相互否定,结果双方都被扬弃。“扬弃”的意思是概念的一些因素被吸收和保留在更高级的概念之中,而又被后者所抛弃。本质论的概念由于扬弃的作用而从一个转化为另一个。
72、虽然黑格尔认为历史拥有其一以贯之的世界精神,但世界精神并非来源于一个固定的主体,而是由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演变,以及互相取代所铸造的。在历史哲学层面,文明是历史演变的单位。这个观点在黑格尔对历史时代的划分中可见一二:作为世界精神的载体,世界历史被分为(希腊)、(罗马)、(基督教(天主教,宗教改革和法国革命前))、(现代(新教,宗教改革和法国革命后))四个阶段,每一个文明的兴起都以特定“世界历史性的瞬间”为标记,同时伴随着另一个文明的衰退—历史的舞台更换了它的主人。只有对于世界精神有着实质性贡献,能够实现特定时代的世界精神的文明,才在历史的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73、问:有道理。不过,这才说明英译者的第一个忽略(即对于两个谓语之间关系的忽略),那么,英译者的第二个忽略(即对黑氏此语的上下文关系的忽略)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74、https://www.ancient.eu/Roman_Senate/
75、“Whenphilosophypaintsitsgreyingrey,thenhasashapeoflifegrownold.TheowlofMinervaspreadsitswingsonlywiththecomingofthedusk.”
76、 精神是历史的主体,文明是历史的载体
77、克服异化的途径就是把颠倒的东西再颠倒过来。
78、摘要: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深刻之处在于采取思辨方法对世界历史的事实进行思维着的考察,对人类造诣进行概念把握。要深入把握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精髓,必须理解这种思辨方法展开的理念即理性统治世界;“理性的狡计”彰显理性与激情作为世界历史的经纬线;世界历史进程是在各民族国家中推移的。它对世界历史进程有着巨大的阐释力量,但同时也有其内在局限。
79、第理性是宇宙的实体,也就是说,一切现实的东西都是由于理性或在理性之中才能存在和生存。黑格尔哲学有一个基本立场,即认为现实的东西就是理性概念和实存的统一体。这又相当于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灵魂是身体的本质和主宰,有了灵魂,身体才是现实的生命;而没有了灵魂,身体就是一堆机械的物质,就不是现实的。历史中的现象也是如此,“理性”是其主宰,没有理性渗透在其中,这些历史现象就是一些无意义的事件的堆积。这就意味着,世界历史实际上是理性或天意的现实化,因为理性的概念要借助于历史事件实现,表现为逐渐提升的各个阶段,是理性理念的逐步展开,表现为一种合理的过程。由于世界历史是在时空中展开的无限过程,也是我们人类所经历的一切生活过程,所以,如果说理性是历史的主宰,则我们可以直接地认为理性就是一种绝对精神,或者天意。这样看来,历史可以被看作是理性的产物,理性统辖并渗透于历史过程中,故理性就是一种包含一切的实体。
80、另一种是怀疑论和折中主义,认为哲学无真理,有的只是纷争的意见和意见的总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