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尊严死(114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尊严死 1、从养老院回来后的一天夜里,幸子再一次反复睡去又醒来,每次醒来都对木村发脾气。反复几次后,木村在恍惚中抓紧了幸子脖子上用来冰敷的毛巾... 2、节省医疗资源、减轻...

尊严死

1、从养老院回来后的一天夜里,幸子再一次反复睡去又醒来,每次醒来都对木村发脾气。反复几次后,木村在恍惚中抓紧了幸子脖子上用来冰敷的毛巾...

2、节省医疗资源、减轻患者家属负担、让患者少受“折腾”……但一切“好处”都应该给患者的选择权让道。

3、在医疗上,我希望有更多的医护人员了解预先关怀计划或者预先医疗照护计划,并且引导患者和家属讨论这个问题,从而让家属或医疗决策代理人更好地从患者本人意愿出发来做决定。还有一点,希望法律能明确医护人员必须将严重疾病的诊断如癌症第一时间告诉病人,而不是先告诉家属,再由家属来决定是否告诉患者。

4、要完成上述任务不仅需要培养大量安宁疗护专业医护人员,还要建设包括社工、志愿者、各种治疗师等在内的多学科团队,才能提供优质的安宁疗护服务,满足患者和家属身、心、社、灵的需求。所以,“尊严死”立法有助于增加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但只谈立法还远远不够,不仅政府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还需要社会民众、志愿者和各种公益组织、慈善组织的积极参与,让人们安宁地度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5、“尊严死”的执行面临太多干扰:院方、家属都可能出于利益考虑而作出违背患者意愿的决定,甚至伪造生前预嘱;即便患者本人曾立过预嘱,患者的意愿也可能随时间和情况的改变而改变。(尊严死)。

6、从此,木村每一夜都要开车带幸子去兜风,就这样度过漫长的一夜。坐在副驾上的幸子神清气爽,但是70多岁的木村却必须全神贯注的开车,还要兼顾妻子的安全,回家后则要继续干别的家务活。

7、通过本人事先签署的“生前预嘱”,在生命末期按照尽量自然的方式,有尊严地离世,不仅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也能让医务人员和家属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产生心理上的崇高感和强烈的道德伦理要求。(尊严死)。

8、回到北京后,宁晓红决定推广缓和医疗。在老年医学科门诊接诊有缓和医疗需求的患者,院内发起有关会诊,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开设《舒缓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立“舒缓医学基金”,支持志愿者开展关怀活动。前段时间,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听了宁晓红的演讲,表示非常认同她的理念,并提出“末期疼痛患者对吗啡不会成瘾,可以用在缓和医疗”的观点。宁晓红说:“这项工作能得到业内权威的认可和支持,特别不容易。”

9、赵可式用故事做了回答。几年前,“安宁疗护病房里的婚礼”是台湾媒体们的最爱,“未婚妻快不行了,未婚夫说我还要娶你,大家都来拍。其实这不是缓和医疗真正要传递的信息”。

10、在今后的岁月里,无论是在社会的舆论层面,还是在实际的家庭生活层面,对于“尊严死”的争论会持续,而我们将要见证的改变还会有很多很多。

11、  福克斯电台说谷爱凌“背叛国家”时,我笑着笑着就哭了

12、2018年10月13日,在“缓和医疗(安宁疗护)国际高峰论坛暨艺术行动”上,顾晋分享了这则故事,“无论是外科还是内科医生,都应该关注患者尊严,关注舒缓医疗。”

13、是拐卖!是囚禁!徐州通报丰县囚禁妇女生育8子女案明确是非法囚禁和拐卖妇女!

14、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在全球,看看西方世界对于“尊严死”的态度和做法,就会明白这个事情的推进的确是充满着争论和不确定因素的。

15、所谓的“尊严死”,是指处于疾病终末期的患者(不包括重度精神病患者和高度残疾新生儿,因为他们不具备订立生前遗嘱的行为能力)为减轻其身体痛苦和保持生命尊严,遵循其健康时所预订的生前遗嘱内容,中止延命治疗(不包括营养和水的补给)并实施缓和疗法以使死亡自然来临的过程。

16、以上两个表述,前者着眼于“不采取过分延命治疗,免除患者痛苦和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后者强调“患者本人的意愿、舒适和有尊严”,在这一前提下“以不提前结束生命,更自然的方式离世”。后者才是“尊严死”的准确概念和内涵。

17、当然,“安乐死”合法化不是简单地举手通过,公布实施那么简单,他需要细化每个实施环节,不能让某些动机不纯的人钻了法律空子。它的最终实施必须有主治医师的检查认定,病人、家属的签名同意,最后由三甲医院的权威专设机构(由多名专家或公安法医组成)出具实施决定书。病人无意识的由二至三名直系亲属签字方可最终实施。

18、有人请他讲讲自己对生死的理解。“我在你们的年龄从来没想到死,偶然想到觉得很可怕,但人生阅历丰富了以后,对人生的意义就会有更多了解。”望着台下的年轻人,韩启德为生前预嘱“站台”。

19、而对生命本身而言,死亡是所有生命的归宿,在生命尽头选择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以保持尊严,也是一种基本权利。

20、要确保“尊严死”不会步入歧途,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来监督、管理。

21、缓和医疗包括三条原则: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

22、上海去年财政收入778亿领先山东500亿排全国省级第4!

23、不知作为读者的你,对于这个充斥着争议的提案,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24、整夜不能休息、白天又要做家务,这样的生活木村的身体承受不了,他终于决定接受看护援助的建议,把幸子送到护理保健机构。

25、  疫情这两年,连朋友圈里的一些“高质量人群”都开始干微商了

26、因此,在此种历史背景之下,尊严死被定义为罹患不治之症、且属于末期的情况,为免招致患者的人格崩溃,而终止使用生命维持装置。

27、2018年3月1日上午,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在海南三亚301医院抢救无效,辞世。据了解,陈小鲁昨日白天一切正常,晚间约21:20突然感觉不适呼叫妻子粟裕之女粟惠宁。随后,陈小鲁在被急救车送往海棠湾301医院的路上,停止心跳、呼吸。没有继续痛苦的生命维持,实现了他生前一直倡导的“尊严死”。

28、在NICU(神经重症监护室)中的病人大多是在痛苦中靠各种仪器维持生命

29、在中国,非肿瘤患者的缓和医疗,目前还在摸索阶段。

30、现实中,我们宣传的太多是医生的职责:“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手到病除”;而事实上许多病人,我们延长他们的生命是给他最大的痛苦。

31、而在这条新闻的评论区当中,大多人对“尊严死”持清一色的支持态度。

32、三甲医院一般都不愿意收治生命期有限的病人。一些医院原本设立的缓和医疗病房,往往运行几年后就被迫关闭

33、其原因,除各国之文化、社会、宗教等国情不同之复杂问题外主要应在于“承认尊严死,不仅将导致因保护生命的堤坊溃决而跨出对于轻视生命之易滑坡道的第一步”等伦理上的问题。

34、美国一项为期2年的研究发现,接受缓和医疗服务的患者住院和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比例下降2/3以上,总体支出降低了1/胰腺癌、肺癌等患者甚至平均多活了3—6周,满意度大大提升。这些患者去世半年后,家属患持久严重抑郁的概率也变得非常小。

35、丧心病狂!实施新冠传播行为的郑州某检验中心负责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36、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37、病人不甘心,“我才32岁,还想看着女儿长大。但现在,我甚至无法拥抱她。”

38、  多伦多大学给留学生发“冥币红包”之后,你对“出国念书”动摇了吗?

39、“生前预嘱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权利,也是对人、对生命和对科学的最大尊重。”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主任刘晓红说。

40、或许今天的话题有些沉重了,但在这样一个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独生子女占社会主流群体的现实社会,在未来,我们真的很有可能面对父母一代人的终极请求,“能否让我体面的离开?”

41、安乐死即病人在危重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家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许可,通过对病人注入致死量的药物,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全过程。

42、写了一辈子爱情故事的琼瑶阿姨柔情似水,连死的方式也要预约…

43、“医生到底是干什么的,难道就是这样无休止地维持病人根本没有意义和质量的生命吗?”这些疑问时时萦绕在医生们的脑海里,包括罗点点。因此,选择与尊严网站上最重要的一项便是“生前预嘱”协议(LivingWill)的推广,在这份文本中,签署者需要写下“我的五个愿望”: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我想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我希望谁帮助我。

44、2018年是现代安宁疗护运动创始人西西里·桑德斯诞辰100周年,本届活动的主题“缓和医疗,我最重要”(PalliativeCare-BecauseIMatter )正是出自她的经典名言——“因为你就是你,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你都最重要”(Youmatterbecauseyouareyouandyoumatteruntiltheendofyourlife)。

45、“我当时就问了一句,能不能不抢救了?但医生问,你说了算吗?你们敢吗?”陈小鲁无言。

46、所以说尊严死就是自然死,尊严死叫自然死就是基于这种理由,它和安乐死完全不一样。

47、然而每当问到老人们死亡是否令他们害怕,几乎所有人都作出了否定的回答,他们都认为,活得太久是让他们真正害怕的事情,而死亡可以解决活得太久的问题。

48、但鼻子里从此插上了胃管。“进食通过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里。”胃管至少两个月就得换一次,“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每次换管子时他都被呛得满脸通红。”

49、几个月之后,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妻子已经认不出木村,“你这家伙真讨厌啊。”原本温柔的妻子反反复复向木村发脾气,木村只能不断安抚她,而这个过程往往要持续几十分钟。

50、这样的死使病人摆脱了凄惨状态,亲属也摆脱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人们认为这样的死是高尚而尊严的。

51、 亲历留学行业十年后,认真谈谈什么样的孩子和家庭适合出国念书

52、有时候真看不到头绝望的时候,安乐死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而又轻松的办法。总比让疾病不断折磨自己身体或心灵好吧!无论生理或心理上都会大大地提高人在临终前的幸福感!看到的纪录片说是用30倍的麻醉药物令人体心脏功能停止跳动,不会感到痛苦,像睡觉一样地消失掉!Si是人始终都要面临的事情!避免不了,当感到绝望时,只是换一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而已。希望能够合法化,像瑞士荷兰这些国家一样!让人们在临终前得到最后的尊严。

53、上海没全民核酸检测的背后:3000人的流调队伍熬2个通宵跑赢奥密克戎 

54、安乐死是提早结束人的生命——在他意识很清楚的时候就结束他的生命。

55、刘谦在日本表演直接穿墙,当场观众完全看傻眼!

56、接近“尊严死”的“缓和医疗”(PalliativeCare,也翻译为舒缓医疗、安宁疗护、姑息医学),其实亦为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

57、对于晚期癌症病人,我们面临的大多数情况是家属不放弃,而我们是医生,我们要按照医疗常规去行事,保障医疗安全,我们要让病人少受痛苦,我们尊重生命,愿意帮助他们度过最后的时光。

58、罗点点说:“缓和医疗不是安乐死,不是放弃治疗,比临终关怀更有专业性。”

59、“我看冬奥” 丨 突围2021 丨 疫情时代的求索 丨 病毒重构的世界 丨 “时代的那双眼”新年策划 丨 关注阿富汗“变天”  丨 解局“少年自杀”  丨 观潮:我和我的5年 丨 红星“两会三人评”   

60、第一个例子。我有一年已八旬的同事,一天夜间突然脑卒中被送往医院。经过各项检查之后,医生很负责任地告诉亲属,根据病人情况,要么顺其自然,要么手术。但手术的结果一是或许下不了手术台,二是人救过来后可能成为植物人。在众人都犹豫不决地情况下,病人的儿子当即立断回答医生:手术后如能保证老人生活自理,无论花多大代价都治;如一切努力都白费,最终还是植物人,那就放弃手术。最终这位老人没作手术,没过几天便谢世了。事后,她的儿子告诉我,他是狠着心作出这一决定的。因为老人一辈子文静、漂亮、有气质,他不想让他母亲最后留下一个赤身裸体、全身插着管子的毫无尊严形象离开这个世界。

61、“我准备好了,我会死得很好!”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再次一语惊人。

62、2006年,开国大将罗瑞卿之女罗点点等人创办了“选择与尊严”网站,提倡生前预嘱和尊严死。之后,又成立了北京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

63、墨尔本圣文森特医院缓和医疗中心医生JenniferPhili给出的答案是:将缓和医疗纳入非肿瘤患者照护体系。她参与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门诊为晚期的呼吸困难患者提供综合呼吸服务,能够很好地控制呼吸困难并改善生存。

64、而且出于对患者选择的尊重,最起码它不应该被禁止。虽然我国法律已涉及对生前预嘱的监管,但对“尊严死”的执行还缺乏监督。“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在“尊严死”监管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贸然推广,恐怕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引出一些道德法律问题。

65、一家四口全部患癌,他们决定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奇迹,就此发生……

66、最近五年,肿瘤心理学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国内相继成立了多个专业委员会,编写了《肿瘤心理治疗指南》,该领域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唐丽丽感叹,国内肿瘤心理学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你比较一下,从业人员占了多大比例?”后备人员的短缺,造成缓和医疗中的心理干预不足,这也成了阻碍缓和医疗发展的一个原因。

67、1999年,巴金先生病重入院。一番抢救后,终于保住生命。

68、我们希望病人康复,希望病人活的有质量、有尊严、有品质、没有痛苦。医学不是万能的,对于癌症更是如此。

69、当务之急是针对“尊严死”的执行出台相关监管制度、法规,落实患者的选择权,确保患者真正被尊重。

70、这是尊严死立法最为关注的一点,既然是尊严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病人真实意愿的尊重。如果某些人或者院方基于自己的利益违背病人的意愿,那尊严死无异于谋杀。

71、“我就怕领导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抢救……”陈小鲁说,他一直在后悔没有帮父亲(陈毅元帅)有尊严地离开。他回忆,父亲病重到了最后时间,已经基本没有知觉了,气管切开没法说话,全身都是插的管子,就是靠呼吸机输液强心针来维持。“只是在维持生命,他本人很痛苦,我们也很痛苦。”

72、作为一名医学大家,吴蔚然的选择令人震撼,也引发了人们对缓和医疗的深思。北京医院院长曾益新告诉记者,他非常理解和尊重吴院长的选择,并积极支持把罗点点推广的缓和医疗写入《基本卫生法》草案。

73、罗点点也有类似经历,是她做出最后停止婆婆生命支持系统的决定。

74、北京教授怒赞上海防控:你们不怕掉乌纱帽吗胆子敢这么大?

75、所以,我们还是得先勒紧裤腰带好好干活,要不然,以后就连选择尊严死的资本都没有。

76、因为这句话,从医30年的顾晋最终拍板,做!他解释,这是一场关乎患者“尊严”的手术。

77、而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多都采用“转化治疗”,“对晚期肿瘤患者一般不采取切除手术,而是尽量把病灶控制好,让其缩小或慢扩散。因为动手术不但会让患者死得更快,而且其余下日子都将在病床上度过,几乎没有任何生活质量可言。”

78、开展缓和医疗需要一个团队,包括医生、护士、社工、音乐师、心理科医师、营养师等。“医疗行为有三个伦理原则,即有益不伤害、尊严、公平。相比安乐死,缓和医疗从伦理上、法律上被更多国家和地区接受。而生前预嘱可以帮病人事先把愿望写下来,确保缓和医疗按照病人意愿开展,让病人实现体面的‘尊严死’。”罗点点说。

79、华东六省一市等待“不笑子”台湾归队一“鸽”都不能少

80、罗点点和陈小鲁成立了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建立“选择与尊严”网站,推动缓和医疗。3年多时间已有3万人在网上签署“生前预嘱”,交代自己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等“五个愿望”。“我们试图用另一套办法关注生命末期病人,不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治好’,而是缓解生理、心理、社会等层面的痛苦,不仅仅是针对即将离世的病人,也包括病人的家属。”罗点点说。

81、日本在报道“凯伦案件”时,首次采用为“deathwithdignity”的译名。

82、缓和医疗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冲突。罗点点说:“传统观念认为,能多活一天是一天。因此想尽办法治疗,能延长一天是一天。但缓和医疗并不能解决人们想长寿的愿望,只是提高生命质量,让人们有准备、有安排地迎接死亡。”

83、在众多关于老人和尊严的故事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一个叫木村茂的人。

84、网友“莲子清如许”对此深有感受,她是全国首屈一指的重点科室——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最危重病人住的NICU(神经重症监护室)里,医生每天都是在讨论用多少营养液,用什么抗生素,怎么对症治疗,延长这些昏迷患者的生存期限。一些亲属盲目追求延长患者毫无质量的生存时间,其实只是为了世俗的所谓“尽孝”。

85、从表现形式来看,“尊严死”仅允许医生为绝症患者提供死亡的“手段”,而不允许医生像“安乐死”那样“亲自”加入直接导致病人死亡的过程,否则就会被控犯下杀人罪。

86、按照患者本人意愿,以尽量自然和有尊严的方式离世,缓和医疗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理念推广之外,缓和医疗覆盖的范围更广了,手段也日益多元化,但挑战仍在。

87、尊严死与让病人无痛苦死去的安乐死并不相同,是一种在病人弥留之际,不做过分的治疗,而是用安宁缓和的方式给病人以临终关怀,最大程度地减轻他们的痛苦,让他们自然而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88、“还有这么从容的死法!”2012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宁晓红在台湾被震撼了——临终患者不是浑身插满管子,不再处于“战斗”状态,而是心境平和;医生护士有临床缓和疗护指南,可以使用吗啡减轻疼痛,芳香疗法、音乐疗法等参与其中;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

89、在国内,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日费用2000-10000元不等,普通的维持治疗一般在3000-5000元。罗点点说,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三线城市因利益驱使对ICU病房扩张的倾向。

90、而对于这部分疾病,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延缓患者死亡时,花费在其临终阶段所实施的气管插管、心脏电击等抢救措施上的医疗费用不容小觑,且这类抢救措施也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临终前承受各种折腾,不能以平静而有尊严的状态离开人世。因此,有人提出了“尊严死”的理念。

91、作为一个医生,我觉得应该尊重生命,我们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竭尽全力去抢救”,“不惜代价去救治”,对有些晚期癌症病人,脑死亡的病人,我们做了我们能做的一切,做了医学可以做的一切,我们习惯了逝者“抢救无效”;但是,我们真的少有时间去考虑有些疾病的“适度的治疗”、“合理的治疗”、“有限的治疗”和“心理治疗”。

92、  2亿“灵活就业”人口的背后,有人欠了655块钱的贷款都还不上

93、上世纪70年代,缓和医学在英国成为一门医学专科。1990年,世卫组织明确定义,缓和医疗是一种提供给患有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和家庭、旨在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及面对危机能力的系统方法。通过对痛苦和疼痛的早期识别,以严谨的评估和有效管理,满足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94、木村的悲剧,只是日本老人看护难题的一个缩影。

95、尊严死也叫自然死,是指在治疗无望的情况下,放弃人工维持生命的手段,让患者自然有尊严地离开人世,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

96、生前预嘱(Livingwill)是指人们事先,也就是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

97、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家属和领导都不同意。“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哪怕是昏迷着,哪怕是靠呼吸机,但只要机器上显示还有心跳就好。

98、就这样,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他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99、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陈慧平(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和四川省安宁疗护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

100、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是尊重患者的意愿,落实患者的选择权。

101、“尊严死”最让人担心的问题是患者是否真正得到尊重,是否真的有“尊严”。

102、“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原上海瑞金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朱正纲,

103、他进的那种养老院 ,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 ,看了以后真让人崩溃 ,有的老人就不停的拿着勺子敲着碗喊吃饭 ,《刚吃过饭 也这样 》,有的老人就不停的叫 喊着回家 ,根本就没人理睬你 ,四个人住一个房间 ,阿姨统一的洗澡 ,根本不管男女性别 ,生殖器套一个塑料袋 ,人到了那个份儿上 还提什么尊严 。

104、这正恰恰证明了琼瑶阿姨的心思缜密,用心良苦。真是为人母者,处处为孩子着想。

105、顾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106、社会热议“尊严死”立法,至少让我们不再忌讳谈论死亡,开始关注死亡质量,也就是生命最后一程的生活质量。普通人理解的“尊严死”可能不像学者们那样专业,他们可能认为就是能够有尊严地、舒服地死去。但什么是尊严,什么是临终尊严,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07、不过,既然“尊严死”已有先例,对其监管和推行也就成为必然。

108、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也一直在推动“尊严死”立法。她指出,我国用在临终支持系统上的医疗费用占了全部医疗费用的绝大部分,有人说中国人八成的医疗支出用在了最后一个月上,“如果把这些钱用于能治愈却没钱治疗的病人身上是多大的福音。”

109、“生前预嘱想要生效,靠的是医患沟通所达成的共识。能否提高生前预嘱的法律效力?”韩启德说。

110、中国有句老话,百日床前无孝子。无论“尊严死”在将来会不会合法化,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在深度老龄化的趋势之下,我们这一代人在未来养老和被赡养的过程中,将面对越来越现实的,两难的,细思极恐的问题。

111、世事难料 ,我家有个亲戚就是这样 ,是个孤寡老人 ,性格倔强 ,八十岁之前身体还挺好 ,平时穿着整洁 ,没事就习惯一个人读书 。

112、4年前,小尹得知父亲患病后,一直让父亲与疾病“战斗”,先手术,然后不断化疗。几个月前,父亲化疗后出现败血症,医生说不能再化疗了,小尹开始恐慌。她哭着说:“他躺在床上能呼吸,我就不孤单。他在,家就在。”对于失去母亲的小尹来说,为父亲选择缓和医疗非常艰难,她觉得就像把亲人扔下悬崖一样,很无力、很害怕,难以接受“等死”这个事实。宁晓红团队的陪伴与帮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症状,让小尹得到了缓和医疗真实的帮助。

113、守一 丨 易之 丨 伍里川 丨 王石川丨佘宗明丨 韩浩月 丨 赵志疆 丨 赵清源 丨 刘远举 丨 杨三喜 丨 舒圣祥 丨 龙之朱 丨 朱昌俊 丨 白晶晶 丨 李一凡 丨 熊志

上一篇:精选每天一句励志小短语(40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