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52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 1、然而他早早地受到父母和舅舅的文学熏陶,1947年进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因内战加剧进入厦门大学求学。 1950年随家人入台。同年入台大外文系。 2、尽管在...

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

1、然而他早早地受到父母和舅舅的文学熏陶,1947年进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因内战加剧进入厦门大学求学。 1950年随家人入台。同年入台大外文系。

2、尽管在大陆普通读者的接受视野中,余光中一直有一个“乡愁诗人”的身份,但是这种乡愁,毋宁说更多出于一种传统与文化的乡愁。有人问起他大学时的专业选择时,余光中曾经说:“我虽然读的外文系,我不过是从西洋文学中学习,作为一种手段,目的还是把西方‘冶金术’拿来,发掘东方的宝藏。”对于自由酷爱古典文学的余光中来说,对西方现代文学的学习,更多是一种“浪子回头”式的借鉴。

3、(19)《乐府指迷》,唐圭璋辑《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11月版,第278页。

4、臧克家、卞之琳诗歌语言是凝练甚至雕琢的,尤其是臧克家、卞之琳早期的新格律体诗歌,几乎到了字琢句炼的程度。卞氏写诗“喜爱淘洗,喜爱提炼”,追求“字少意多”的“精炼”,自谓“前期诗作里冒出过姜白石词的形迹”有“苦吟诗人”之称的臧克家,更是反复强调“写诗必须下苦功夫去锤炼字句,不能顺手牵来,要千锤百炼,择一而用。在锤炼字句方面,古典诗歌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比之于宋代词人,他们在语言风格上接近姜夔。由于他们基本不在诗中言情,所以他们那琢炼的诗句更觉雅致清洁。余光中说:“对于当代的中国作家,所谓传统应有两个层次:长而大的一个是从《诗经》、《楚辞》起源,短而小的一个则始于五四……一位当代诗人如能继承古典的大传统与五四的新传统,同时又能旁采域外的诗艺诗观,他的自我诗教当较完整”来自古典大传统的姜夔,和来自五四新传统的臧克家、卞之琳,在琢炼清雅的语言风格上共同影响了余光中,余氏是通过臧、卞这座桥上通姜夔的。

5、1971年创作《乡愁》。自1974 年起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 11 年(期间返台客座 1 年)。再此期间也是他「探索历史」的时期。

6、P4:当代诗人流沙河的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是一篇内蕴深刻、组合高妙的佳作。本诗的诗题来自与余光中的交往。1982年,余给流沙河去信:“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四年后,余写的《蟋蟀吟》中两行:“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触动灵感,流沙河写了这首诗,刊登在香港的《文汇报》上。掌声有请徐叶子、王一婵两位联袂精彩演绎。(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

7、P6:当灵感来临,如有神助,来无影去无踪,却又惊起无尽欢喜。

8、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9、  余光中的文字贵而不浮,绚丽而不虚幻,温婉而不俗媚,他的文字大气磅礴,不愧称之为文化大家。正如杨克所说:“余光中是中国最好的散文家之他的散文浸淫着一种诗意和古典神韵,有一种中国的文化底蕴,比较华美。”

10、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会老去。

11、《他们在岛屿写作》是介绍台湾文学大家的系列纪录片,最初2011年制作的有6部。分别是:以林海音为主题的《两地》;以周梦蝶为主题的《化城再来人》;以余光中为主题的《逍遥游》;以郑愁予为主题的《如雾起时》;以王文兴为主题的《寻找背海的人》;以杨牧为主题的《朝向一首诗的完成》。

12、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

13、评论、翻译,他也通通在行。除了翻译十四行诗、现代诗等诗歌,《梵谷传》(梵谷=梵高)是他最有名的翻译作品

14、对待传统,余光中的认识清醒,态度明确:“反叛传统不如利用传统”。他看清了“狭窄的现代诗人但见传统与现代之异,不见两者之同,但见两者之分,不见两者之合”的弊端。在传统面前,他是一位“知道如何入而复出,出而复入,以至自由出入”的“真正的现代诗人”余光中自谓“艺术的多妻主义者”“多妻”者,“转益多师”、全面借鉴之意也。他说:“‘转益多师是汝师’,善师者当如是。许多人自以为反尽了传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事实上他正在做着的恐怕在传统中早已有过了”余光中就是一个免除了盲目自大的“善师者”。屈原、李白、姜夔之外,余光中博采旁骛,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营养加以充分吸收,他的《月光光》、《摇摇民谣》、《乡愁四韵》、《民歌》、《乡愁》、《民歌手》、《踢踢踏》、《公无度河》等诗,采用的是《诗经》、乐府、民歌的语言形式,复沓回环,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他的《招魂的短笛》,用的是楚辞体。他中年时期的大量忧国伤时之作,表现出忧患黎元的入世精神,和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分明有“少陵遗意”流露,儒家关怀现实、忧国忧民的思想,正是通过屈赋、杜诗下及余光中的。苏轼调和儒释道三家的圆融、豁达,和他豪放、清旷而又冲淡、谐趣的诗艺词风,也让余光中神往,“一卷东坡集”得他时时挑灯“细味”(《夜读东坡》),感悟良多。余光中有“情诗圣手”之誉,他写有情诗集《莲的联想》,还有《吐鲁番》、《双人床》、《雪崩》、《小褐斑》、《大度山》等大量言情并时涉性事的作品,缠绵、香艳、佻达乃至色欲,与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柳永言情诗词大有干系,甚至散发出六朝宫体的气息。他的《孤独国》、《圆通寺》、《蠾梦蝶》、《听瓶记》、《漂水花》、《松下有人》、《松下无人》等诗中还恍惚可见玄言、禅诗的影子。乡愁、咏史、怀古,是他常常处理的题材,他认为“用现代手法处理传统题材的作品也是现代诗,且更广阔而有前途”(35);题咏、赠答、记游、写景,也是他喜欢的诗歌品类。篇幅所限,以上数端不便展开论述,下面仅就李贺对余光中的影响再略谈一二。

15、后来想想,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同今日对诗人的纪念,拥挤热闹之中,有人真正关注他的诗歌就好。对于这一点,余光中向来自信,1983年,在诗集《白玉苦瓜》10版的自序中他写道:“安迪·沃霍说:在大众传播的现代社会,每人轮流出名五分钟。流行的东西有一个共同的致命伤,就是既快又高的折旧率。诗,从来不是什么流行的东西,所以也没有什么折旧率的问题。对于屈原或杜甫,折旧率似乎毫无作用。”

16、当人的情感借由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再被人们所感知,就形成了二度创作。余光中的“乡愁诗”是诗化了的乡愁,当人们读他的诗,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其中时,所产生的情感又是不同的。正是因为“乡愁诗”内容和情感的丰富性,使得人们从中自觉或不自觉抽取的内涵富有了弹性。从古典到现代,又回归古典,从地理到历史,再到文化,从个人到国家,又上升到生命感受,余光中“乡愁诗”的生命力一直在延续。

17、著名诗人余光中于今日逝世,得知这一消息,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遗憾。提起余光中,大家总会想到那首著名的《乡愁》。走过近一个世纪岁月的余老,在《乡愁》之外,更是以一枝笔去诠释他理解的生活。闲暇时,或看戏,或写文,为的是一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执念。但作为一名艺术家,余老的艺术造诣不单单在文字方面,余老认为艺术都是相通了,他对音乐也有自己的看法,甚至在余老一生中创作的众多文学作品都被拿来作为音乐素材。你知道多少呢?

18、余光中无疑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一位标志性的诗人。在现代和传统之间,在古今诗歌的时间纵轴和中西诗歌的空间横轴交叉构成的纵横坐标上,他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立足点。他追求受过现代意识洗礼的“古典”,和有着深厚古典背景的“现代”他说“汨罗江在蓝墨水的上游”指出了新诗与以屈原为代表的古典诗歌传统一脉相承的联系。陶醉于传统诗词的他,曾忘情地说:“在古典悠悠的清芬里,我是一只低回的蜻蜓。”(3)他对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念念不忘,写了《漂给屈原》、《寻李白》、《湘逝》、《夜读东坡》等许多题咏诗;他“自信半个姜白石还做得成”从余光中与古典诗歌传承关系的角度,可以清楚地看到:他那永不释然的祖国情结主要来自屈原赋,他那天马行空般的纵逸才气主要来自李白诗,而他的雅致琢炼的语言风格则主要来自姜夔词。余光中置身现代生活,横接西方,沐欧风美雨;纵承诗骚,浸唐风宋韵。广泛地吸纳熔铸、冶多元传统于一炉的余光中,终于成就了杰出的新诗艺术。

19、余光中先以诗名。他的诗歌的确很有特色,在那里似乎没有古典与现代之分,你读的是新诗,感受的却是古典情怀。余光中的诗吸取了唐诗宋词的全部神韵,在现代生活与当世情怀的冶炼中,更是翻出了别一番风味。看上去剑走偏锋,实则直指命门,要说的东西,七弯八拐,九曲回肠,但总能说得那么妥帖自在,说得那么赏心悦目。

20、16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写给未来的孩子》

21、余光中的《乡愁》诗用衬托的方式,从远到近,从小到大,由浅入深,一层又一层铺叙出乡愁之浓。而席慕容的《乡愁》则为大家描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女诗人用超凡的想象力,新奇的比喻,缠绵的情思,细腻的表现了乡愁的主题。

22、想起故乡,我就静静地思念故乡。故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尝。

23、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24、余光中以自身的人生经历、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以及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酝酿写就“乡愁诗”,其“乡愁诗”富有弹性的内容与形式,成就了他与众不同的诗歌风格。而“乡愁诗”的广泛流传,又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事实上,“永恒的乡愁”,不仅仅是于诗人而言,“乡愁诗”更让我们看到了诸多炎黄子孙绵长难消的乡思。

25、这首词运用典型化手法,把词人游赏过的武陵、吴兴、杭州三地的荷花概括起来加以表现,亦花亦人,寄托词人高洁幽独的情怀品格。“嫣然摇动”二句,咏荷最为出色,词人对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情有独钟,荷花对品格高洁的词人同样意有所属。在这互为主客的审美交感中,词人竟觉得不是他吟出了荷花之美,而是荷花飞来化为芬芳的诗句。这二句极见琢炼之工,又极有韵味。可谓幽韵冷香,健笔柔情。试看余光中《莲的联想》里的《等你,在雨中》一诗:

26、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27、在台湾文坛,余光中先生或许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作家之一。虽然他自称“右手为诗,左手为文”,但大部分人心目中的余光中,还是一位吟着《乡愁》的诗人。

28、“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耳坠子一般地悬着/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典故里你走来”(《等你,在雨中》)

29、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正如你要欣赏一首歌,或者交响曲、古筝,比如《平沙落雁》,你不能从中间听起,或者倒过来听,它是有一定的时间顺序。那么诗也是这样。我们听音乐的时候不是全部听的,是循序而进,第一章、第二章,诗也是如此。所以诗跟绘画一样有空间艺术,又跟音乐一样有一种时间艺术,是有顺序的。

30、(29)《谈新诗的语言》,《余光中散文选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176页。

31、另外,这首诗被收录的诗集便是以《白玉苦瓜》为名。“书以《白玉苦瓜》为名,也许是因为这一首诗比较接近前面所悬‘三度空间’的期望吧。”余光中所谓的“三度空间”,指的是“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而这三点都在这首诗中很好地体现了出来:白玉苦瓜的身上齐聚了历史感和地域感,这件艺术品既留下了时间的痕迹,本身又远渡海峡,见证了历史与地域的发展变化;而诗人站在现实里,成为了历史和地域的守望者。

32、(27)汪森《词综序》,施蛰存编《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748页。

33、质朴无华的人、事,文白义深又朗朗上口,应该就是《乡愁》广为流传的首要原因。

34、“在中国人行路难的时代/我竟何幸/作异域的逍遥之游”

35、余光中是台湾著名诗人,但他的诗早已越过了“浅浅的海峡”,在海内外华人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部分诗歌由作曲家引入歌中,被广为传唱。余光中对诗与歌的结合有自觉的意识,他说“诗是一个蛋,歌是一只鸟,孵出来的新雏,鲜羽夺目,妙韵悦耳,使听的人感到兴奋而年轻。”余光中的许多诗歌朗朗上口,有的诗歌甚至是刻意为歌之作,他诗歌的入乐正呼应了“歌诗”的传统,由余光中拓展的现代“歌诗”创作现象对当下诗歌界和音乐界都有启发作用,值得深入关注和研究。

36、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小时候,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

37、余光中是“狂”的,傲而顽固地不肯放下创作的笔头。就在今年还再版了两本书,《英美现代诗选》和《守夜人》。

38、“一个秋晴的黄昏,一少年坐在敞向紫金山的窗口,写下他的第一首诗,那时候他没料到,这一生他注定要写很多作品,更不会料到,他未来的读者,不在大陆,却在海外,他注定要做南方的诗人,他的诗,注定要在亚热带的风雨里成长。”

3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40、一方面,余光中对故乡、祖国的风景民俗、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倾心喜爱,由衷赞美,悠然神往,陶醉其中,深感骄傲和自豪,这也是导致他的诗中乡愁国爱无处不在的根本原因,他的《五陵少年》、《春天,遂想起》、《中秋月》、《北望》、《乡愁》、《乡愁四韵》、《民歌》、《寻李白》、《白玉苦瓜》、《中国结》等大量诗篇,都是乡愁国爱的出色表现;他这样看待自己创作中的咏史怀古、古今互证:“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心境,一种情不自禁的文化孺慕,一种历史归属感”这种打在“肚里”的“中国结”(《中国结》),“并不是回大陆就解得了的”另一方面,余光中对故乡、祖国历史文化的衰老,现实的封闭与贫弱,对毁灭文化的文革动乱,也深致忧思、怨望和讽刺、批判,据诗人自言,他的《哀龙》,“所哀者乃中国文化之老化,与当时极端保守人士之泥古、崇古”(8);1966年6月写于美国卡拉马如的《敲打乐》,由于出现诸如“中国中国你是条辫子”、“他们说你已经丧失贞操/服过量的安眠药说你不名誉/被人遗弃被人出卖侮辱”、“中国啊中国你逼我发疯”、“中国中国你令我早衰”、“每一次国耻留一块掌印我的颜面无完肤/中国中国你是一场惭愧的病”等一类诗句,“引起的误解甚至曲解最多……颇有一些只就字面读诗的人说它是在侮辱中国”,其实,这首诗不过是“作者有感于异国的富强与民主,本国的封闭与贫弱,而在漫游的背景上发为忧国兼而自伤的狂吟,但是在基本情操上,却完全和中国认同,合为一体,所以一切国难等于自身受难,一切国耻等于自身蒙羞。这一切,出发点当然还是爱国”他的《闻梁实秋被骂》、《凡有翅的》写文革动乱:“天鹅无歌无歌的天鹅/天使无颜无颜的天使/凡有翅的/皆被诅咒/……/凡驴皆鸣,凡枭皆啼/凡狼皆嗥,凡鬼皆哭/……/况且驴,以及枭,以及其他/以及厉笑的狼以及惨哭的鬼/以及红卫兵之外还有越南/以及死亡的名单好几英里以及其他/以及李白的脸上帖满标语/杀尽九缪斯为了祭旗/中国啊中国你要我说些什么?”置身局外并不会被“殃及池鱼”的余光中,对发生在祖国大陆的文革浩劫忧愤不已,这不正是他的爱国感情的不可遏止的流露吗?“患了梅毒依旧是母亲”(《忘川》),子不嫌母丑,余光中与祖国之间的母子血缘关系是永远割不断的。

41、5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6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7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就是那一只蟋蟀钢翅响拍着金风一跳跳过了海峡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落在你的院子里夜夜唱歌就是那一只蟋蟀在《幽风·七月》里唱过在《唐风·蟋蟀》里唱过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在姜夔的词里唱过劳人听过思妇听过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孤客听过伤兵听过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唱童年的惊喜唱中年的寂寞想起雕竹做笼想起呼灯篱落想起月饼想起桂花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想起故园飞黄叶想起雁南飞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峡那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莹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悉者的心窝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窗外唱歌在我的窗外唱歌你在倾听你在想念我在倾听我在吟哦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关于”乡愁”的诗句(有关乡愁的诗句)

42、与1949年涉海而渡的许多台湾人一样,余光中也属于“大江大海”的一代人。祖籍福建永春的余光中,1928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8年,当他还在金陵大学外文系读书时便开始写诗,由于受到梁实秋的赏识,还出版了诗集处女作《舟子的悲歌》。1950年,随父母赴台后,余光中继续就读于台大外文系,1953年,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成为台湾五六十年代异常活跃的现代诗人。

43、这首《白玉苦瓜》被认为是余光中“乡愁诗”的代表作之“白玉苦瓜”是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一件精美艺术品。整首诗借咏物——白玉苦瓜,来抒诗人之情。诗的开头,首先描述赞美了白玉苦瓜的外表、色泽、造型之美,表现了艺术的永恒;接着由苦瓜之美进一步深入到苦瓜之苦,“皮靴”“马蹄”“履带”象征中华民族所受的苦难,体现出中国意识;最后将白玉苦瓜与诗人自况融合,表明诗人经受苦难的洗礼,生命意识和诗艺的永恒流转于心。一件白玉苦瓜,引出了多层的内涵和象征,颇有中国古典诗歌和文字弹性之美的影子。

44、余光中被称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乡愁”是其众多诗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题。《乡愁》对一个抽象的、很难作出描绘却被大量描绘所覆盖的主题作出了新的诠释。

45、而余秋雨则对自己身上的才气有着足够的认识,他生怕单凭这一点才气还不能叩开永恒之门。于是,他采取了强行推门而入的办法,对着空洞洞的里面大声喊道:“永恒在吗?我是余秋雨!”他不断地在电视上亮相,到处发表演讲,总是处在新闻和热点的中心……他企图在热闹中引起永恒的注意,而永恒听到了他的声音,却掩住了自己的耳朵。

46、全诗采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亲情、乡情、爱国之情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向。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

47、  余光中“歌诗”中流淌着古今中外诗乐的传统,他说:“诗和音乐结婚,歌乃生。”他兼具学者和诗人双重身份,对中西诗乐传统既有学术上的研究,更有诗歌创作上的继承。余光中创作的是现代新诗,但部分诗歌又回溯了古典“歌诗”的传统,入乐、入舞流传。余光中说:“中国文学传统常称诗为‘诗歌’,足见诗与音乐有多深的渊源。从诗经、楚辞到乐府、宋词、元曲,一整部中国的诗史可谓弦歌之声不绝于耳。有时候倒过来,会把诗歌叫做‘歌诗’”。屈原、李贺、李白、苏轼、李清照是余光中热爱的诗(词)人,他们创作了大量可称为“歌诗”的作品,余光中也以个人创作汇入了前人的“歌诗”源流。

48、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49、本文选自罗振亚,侯平《余光中“歌诗”现象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4年02期

50、第三章,音韵和谐,一唱三叹。诗人选取了“雪花白”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是诗人的反思,一种新的追求。

51、  余光中诗歌和音乐的“相恋”实际上还要早。1951年他创作的《昨夜你对我一笑》,作曲家周蓝萍为之谱曲,风格近于老上海“时代曲”。这首歌曲首见于1962年黄淑芬的《昨夜你对我一笑》专辑,后被蔡琴、费玉清等十多位歌手翻唱,成为余光中“歌诗”中谱曲最早、翻唱率最高的歌曲,但“余光中并不喜欢那首歌”。1974年,余光中与史惟亮合作了“无字天书”主题曲;同年,他的诗歌《当我死时》被中文大学音乐系学生曾叶发谱成四部混声曲,这两首歌曲演唱难度都较高。杨弦的谱曲避免了之前余光中诗歌谱曲偏于雅俗一端的不足,与余光中之诗珠联璧合,得到了余光中的认可。这些“歌诗”影响极大,它们集中亮相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被后人追溯为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起点,杨弦因这场演唱会也被誉为台湾“现代民歌之父”。1977年,杨弦推出《西出阳关》专辑,收入谱自余光中诗歌《西出阳关》的同名歌曲。2008年杨弦《因雨成歌》专辑收入前作,也推出谱自余光中诗歌的新作《车过枋寮》、《隔水观音》。2004年“民歌三十年美诗歌”演唱会上他带来新曲《两相惜》,并由舞蹈家卓庭竹编舞伴舞;他谱曲的《让春天从高雄出发》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演唱。

上一篇:精选余光中唯美短句(41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