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晚年陈独秀(60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晚年陈独秀 1、     许多年后,陈松年回忆起当时和潘兰珍在江津的生活时,无不感慨地说道: 2、    陈独秀最后一封信写于1942年4月5日。陈独秀对杨鹏升多年的资助“内心极度不...

晚年陈独秀

1、     许多年后,陈松年回忆起当时和潘兰珍在江津的生活时,无不感慨地说道:

2、    陈独秀最后一封信写于1942年4月5日。陈独秀对杨鹏升多年的资助“内心极度不安,却之不恭而受之有愧”,信封的背后,留有杨先生的字迹:“此为陈独秀先生最后之函,先生五月二十七日逝世于江津,四月五日书我也。哲人其萎,怆悼何极”。(晚年陈独秀)。

3、邓仲纯来了。他是陈独秀的安庆老乡,早年曾一起留学东瀛。他来石墙院,是专门给陈先生瞧病,当然,也陪先生刮刮白。

4、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不能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

5、后来笔者深究他为《小学识字教本》一书与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发生的争执,似乎才找到致他于穷困的真正原因。

6、两人又是多么的不同:秋白柔弱,被排挤出d的领导核心后,抱着病体默默隐忍迫害,承受对他“最无情的斗争”,甚至对妻子这“最亲爱的人”都不肯吐露内心的痛苦;独秀刚烈,一巴掌被打翻在地后,拍案而起,奋起反击强加于他的种种罪名。

7、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d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d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8、        当然,陈独秀晚年最主要的一件工作,就是写文章卖钱度日。他曾在《宇宙风》、亚东图书馆等杂志、出版社发表文字学、自传等文稿,同时,着手撰写《小学识字课本》,拟交国民政府教育部国立编译馆付印。

9、但同样能够有力证明陈独秀“穷困潦倒”的证据也比比皆是。

10、     最终在各方压力下,蒋介石考虑他早已离开中共领导层,是一位无d无派人士,便在1933年的4月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罪,判处陈独秀有期徒刑13年。

11、     不过,这样悠闲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1942年5月27日的晚上,陈独秀因食物中毒再加上长期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引起的多病并发,生命垂危。

12、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d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原属四川)江津。

13、当然,陈独秀晚年最主要的一件工作,就是写文章卖钱度日。他曾在《宇宙风》、亚东图书馆等杂志、出版社发表文字学、自传等文稿,同时,着手撰写《小学识字课本》,拟交国民政府教育部国立编译馆付印。这件事,曾见于陈独秀和台静农的往来书信之中。这些书信,现已公开出版,我曾全部阅之。台静农是现代著名作家,字伯简,安徽霍邱人,早年系“未名社”成员,与鲁迅有过交往,其曾先后在辅仁大学、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台湾大学任教,1990年去世。台静农先生,当时正在国立编译馆任职,他是陈独秀先生的学生辈,也算是忘年之交了。《小学识字课本》的出版印刷事宜,有不少是经台静农先生转手的。台静农先生后来亦有《酒旗风暖少年狂——忆陈独秀先生》一文,以纪念陈独秀。(晚年陈独秀)。

14、笔者的忘年交、北大学生、后任国民d江津县d部书记长,与陈独秀多有交往的龚灿滨老先生就谈到:“陈独秀辞世后,我在城关镇和龙门滩、油溪镇、白沙镇见到陈独秀为他人新建房屋写的小篆横匾,字体遒劲有力。听朋友说,他们原本仰慕陈独秀的大名,请他题匾,既能为家中增光添彩,也藉此给陈独秀送去一些润笔。”

15、     陈独秀的身体不好,却喜欢熬夜读书,潘兰珍总会耐着性子加以劝阻,为了能让丈夫尽快休息,潘兰珍不管多晚都会等到陈独秀睡下了,她要守护一阵子才离开,第二天还要继续打工。

16、  陈独秀的老母逝世时,罗汉也正好来江津看望陈独秀,见到陈独秀因丧母而悲痛,身体又虚弱,他便在江津住了一个多月,才赶回重庆。然后,这却成了他们的永诀。罗汉刚刚回到重庆,就在1939年5月3日和4日的日军对重庆的大轰炸中被炸身亡。   关于何之瑜(何资深)。   由王效挺、黄文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战斗在北大的共产d人》一书是这样介绍何资深的:

17、     潘兰珍年轻漂亮,勤快能干,朴素大方,深得李老先生喜爱,而李老先生年龄虽大,但有文人风采,与他接近,潘兰珍能感受到“安全感”。随着相处时间增加,潘兰珍与老先生渐渐互生情愫。22岁的潘兰珍和51岁的李老先生,相差29岁的爱情,自然遭到了潘兰珍父母的反对。但是在爱情面前,潘兰珍不顾世俗的偏见和父母的竭力反对,毅然嫁给了大自己29岁的李老先生。

18、     船过老家安庆,陈独秀独自一人站在船头,深情地望着这片熟悉的故土,心中感慨良多。

19、陈独秀是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他仇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他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李大钊则反对复古尊孔,要求思想自由,号召青年不要留恋将死的社会,要努力创造青春的中国。

20、陈独秀则坚持己见,不同意改名,复信拒绝,两人闹翻。该书出版之事,亦陷僵局。可见,陈独秀也是十分固执的人。依我之见,陈立夫建议改个书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该书的高深程度,恐不是当今意义上的“小学”可以承载的。当然,陈独秀的坚持也有依据。陈独秀只好厚着脸皮,给国立编译馆副馆长陈可忠先生写信,托其油印50份,以分送学者和文化机构。可惜的是,陈独秀连油印本也未见到就死了。直到1995年,四川巴蜀书社才以《小学识字教本》原书名正式出版,这已是50年之后的事情了。

21、戴笠和胡宗南来了。他们提着茅台,带着礼品,一再申明是受“校长”之托来看望。其实,是来讨要陈先生对中共的不满,策划一曲反延安的宣传。面对来者的“小九九”,陈独秀淡淡一笑,明确表示,自己逃难入川,虽国事萦怀,但不问政治,也不曾有任何政治活动。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二位务必转告中正先生,要好自为之。

22、年版《中国共产d历史》又改为“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004年4月30 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则改为“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23、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d最重要的创始人。

24、        但是,这预付的2万元稿酬,不知作何了结。单从陈独秀致台静农先生书信之中可以看出,这笔钱他可能是设法还清了,比如:“此书迟迟不能付印,其症结究何在耶?若教育部有意不令吾书出版,只有设法退还稿费,另谋印行耳!” 

25、  何资深何年加入共产d,他没有说。总是在他进入北京大学读书以后。他何年去北京读书,也未说,只说他是带着他的父亲给李大钊的介绍信到北京去的。他的父亲也是清末的留日学生,在日本与李大钊相识。我们可以想见,此时共产d已经成立,北京正在发展d员,他就在这个时候入d。进北大以前,他在长沙湘雅大学学习,后来又在南京读书。据他说,五四运动中他是长沙学生会第三个头头。那时毛泽东正在物色进步青年,曾经同他谈过几次话。当时的青年人称他为prince,因为他的父亲是湘西一个很有势力的人物。大家认为他还能够参加反政府的学生运动,还能够提倡新思想,是很难得的。   ……   何资深何时从北京回湖南工作,我不清楚。1926年“三一八”事件之后北京反动,那时有一批干部南下,但大部分是去广州的。何资深似乎是这年秋天北伐胜利时才回湖南的。李维汉派他在长沙办d校。……以后,何资深调回长沙去,做湖南省委的工作。   ……后来中央派毛泽东做湖南省委书记。何资深做省委组织部长。……   何资深和毛泽东合作得很好。……   秋收暴动后,毛泽冻离开长沙,省委书记就交给何资深做了。   ……   1928年春末,何资深是以湖南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去莫斯科参加第六次大会的。……陈独秀派虽然不把何资深看作完全是自己方面的人,但六大选出的中央还是视他为陈独秀派。……   李维汉此时正在江苏省委工作,但中央仍歧视何资深的,加以他同我们接触了几个月,在政治上就完全站在我们方面,正式参加了反对派,夫妇二人都在《我们的政治主张》上签了名,因此被中央明令开除。   在左派反对派组织中,1930年间为“统一”问题发生争论时,陈独秀任命何资深为秘书长,从此他积极参加了托派运动,同陈独秀合作得很好。内部斗争,统一行动,大会筹备,人事安排,等等方面,何资深出了好多好的主意,使得运动能够顺利进行。可是,他自己并不想在未来的领导机关中占据一个什么位置。无产者集团出席统一大会的代表,其名单就是陈独秀和何资深拟定的。   ……   何资深由绩溪县回湖南后,仍旧住在安乡老家。他的前妻生的一女一男已经长大,尊敬他这个父亲。他对儿女似乎没有感情。不久,他就从安乡来到长沙,同旧日的老朋友往来,又同在汉口的陈独秀通信。《新华日报》诬蔑陈独秀为汉奸后,他就从长沙来到武汉,照顾陈独秀,以后又去四川照顾陈独秀,一直到陈独秀死后料理后事,搜集遗稿,同商务印书馆订立出版合同,到上海后又集资出版陈独秀晚年的论文和书信。这些事情费了他不少心血。这是何资深做的好事,他有北大同学会委托他照顾陈独秀的名义。换一个人,陈独秀身后的事情不会做得这样好,虽然有许多人为此对他很不满意。

26、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不能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

27、     后来她就在监狱附近租了一间房子,自力更生,一边打工赚钱,一边照顾丈夫的生活。除了每日前往监狱送饭外,潘兰珍还帮丈夫洗刷缝补,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在精神上给予陈独秀极大的慰藉。

28、     谁能想到,曾经在中国政界、教育界、文学界举足轻重的陈独秀,晚年竟沦落到隐居山林,潜心学问呢?

29、     作为一位旧时代的女人,潘兰珍虽不懂政治,但是对于陈独秀的大名和事迹,却早有耳闻。

30、    匆匆二十年前事,燕子矶边忆旧游。 

31、延年被捕后、妹妹筱秀(陈玉莹)赶到上海,因营救无望,筱秀也在悲痛中不幸病逝。

32、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d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原属四川)江津。

33、   自从他被捕后,蔡元培、柳亚子、胡适、杨杏佛等众多社会名流纷纷致电国民政府向蒋介石求情,希望能对他从轻发落,大律师章士钊亲自出面为其辩护,“国母”宋庆龄更是亲自前往南京,当面给蒋介石施压。

34、     生活的压迫,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使得潘兰珍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于1949年10月31日因子宫癌去世,年仅43岁。

35、     事后,心有余悸的陈独秀劝潘兰珍离开:“南京是日军轰炸的重点城市,你赶紧回南通老家去。”潘兰珍看着陈独秀,想都没想直接拒绝道:“我是你身边唯一的亲人,我怎么能走啊,要死就死一块吧。”

36、带着患难妻子潘兰珍,陈独秀出南京、奔武汉,颠沛长沙、流落重庆,在江津的鹤山坪安顿下来,清苦自持四载,最终在穷困和孤寂中客死在这异乡的土地。

37、又有“倘陈馆长真拟刻弟书而又筹款不得,不妨将续寄之稿费五千元全部分或一部分收回应用,最近寄来之三千元,弟尚未付收据,收回手续尤为简单也,可否以此意告之陈馆长,请兄酌之。”

38、但是,这预付的2万元稿酬,不知作何了结。单从陈独秀致台静农先生书信之中可以看出,这笔钱他可能是设法还清了,比如:“此书迟迟不能付印,其症结究何在耶?若教育部有意不令吾书出版,只有设法退还稿费,另谋印行耳!”又有“倘陈馆长真拟刻弟书而又筹款不得,不妨将续寄之稿费五千元全部分或一部分收回应用,最近寄来之三千元,弟尚未付收据,收回手续尤为简单也,可否以此意告之陈馆长,请兄酌之。”以陈独秀的个性,他即使贫困,也是坚持以稿抵酬的,十分讲诚信,“不至骗钱也”。因此,有人推测,晚年陈独秀,临死之时更加潦倒,估计同还这笔钱有关。这一点,我信。

39、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与孙中山共事。

40、对于陈独秀的死,个人倾向是精神上的冲击诱发加快了身体的弊病。

41、        何之瑜,亦名何资深,北大毕业生,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后转为托派。他后来主持了陈独秀的葬礼,并整理出版了陈独秀的全部作品,即《独秀丛著总目》和《陈独秀最后论文和书信》。

42、此前,有人曾诚邀陈独秀当劳动部长,有人劝他再组织一个共产d,也有人想请他寓美写自传,都遭到一一拒绝。还有人想拉他当议员,独秀先生怒发冲冠,说:“蒋介石杀了我许多同志,还杀了我两个儿子,我和他不共戴天!”

43、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三伏盛夏,总能看到潘兰珍手挎竹篮出入监狱的身影。

44、如果说,一个国家在走向文明和富强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前人惨痛的人生作“药引”,至少这受难的普罗米修斯能铸成一座永恒的雕像,指引我们在他毕生提倡的民主和科学大道上更快地驶向理想国。

45、    资助陈独秀的人中间,还有一位“晋先生”,先后资助2200元。“晋先生”何许人,不得而知。陈独秀直到去世,也不知道其人其事,他在致杨鹏升的最后一封信中说,“与晋公素无一面之缘,前两承厚赐,于心已感不安,今又寄千元,更觉惭惑无状,以后务乞勿再如此也!”

46、     潘兰珍在娘家得知了陈独秀的事情后,慌忙赶回上海家中,踏入家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屋的狼藉,而那个心心念的人儿,早已不见踪影。此时的潘兰珍内心慌乱不堪,生怕丈夫出了什么事,带着对丈夫的担心,潘兰珍独自一人在人海茫茫的大上海四处打听陈独秀的去处。

47、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48、陈独秀(1879—1942年),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中国共产d的创始人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曾任中共第一任总书记。后因政见不同,被中共开除d籍。陈独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徽安庆)人。“独秀”是其主要的笔名,首用于1914年,据说是取之家乡独秀山之意。

49、  诗中透露了他清贫生活的情状。朱蕴山看见这首诗后,买了几只鸭子去看望他,见他正胃病发作,在床上呻吟。   陈独秀晚年的生活状况已如上述,那么,他的经济来源究竟有哪些呢?   从陈独秀的来往信件和他的家人、朋友、学生的回忆中,我们可知来自这样几个方面:   朋友们的馈赠、接济。   陈独秀出狱后才结识的新朋友杨鹏升是时常接济他的一个人。这在陈独秀致杨鹏升的信中皆有记述,而杨鹏升也是靠薪俸过活的人,因而陈独秀在接受他的馈赠时,总是表现出既感激又不忍收受的复杂心情。如:   1939年10月19日,陈独秀致杨鹏升信:“承转寄某先生所赠陆百圆,如数收到,即希代为道谢。”(此款是否为杨鹏升所贈,又假托代别人而寄?可存疑。——作者按)   1940年4月7日给杨鹏升的信中说:“前由行严转来赐款,即复呈一函,谅已收览。顷又得三月二十日手教,并信笺信封,屡承厚赐,何以报之!”(此时,陈独秀印有“独秀用笺”“仲甫手缄”的信笺信封,全由杨鹏升包赠。——作者按)   1941年3月23日致杨鹏升云:“前寄二月二十六号挂号信,内附千元汇票一纸,信中未云此款作何用,即今已逾半月,尚未见来示说明,何耶?”8月6日又函云:“前奉七月八日惠书,尚未作复,兹又接读七月二十四日来示,内附有省行千元兑票一纸,妥收勿念。屡承吾兄垂念鄙况,既感且惭,无以答雅意,如何可安!弟生活一向简单,月有北大寄来三百元,差可支持,乞吾兄万勿挂怀!”   1941年10月4日致杨鹏升函云:“承转某先生赐款六百元,已由省行寄到,既经兄代为接收,何敢言辞,即希代向某先生致谢。某先生为谁?尚希示知!前在汉口,刘辅丞先生闻弟将入蜀,曾托弟之友人送弟川资五百元,存之笥箧中入蜀时始用之,今后亦将于赴蓉时动用某先生所赐也。”   1942年4月5日致杨鹏升云:“承赐信纸二百、信封谢谢!以吾兄经济艰难,竟为谋及此,且感且愧!……与晋公素无一面之缘,前两承厚赐,于心已感不安,今又寄千元,且出于吾兄之请求,更觉惭?无状,以后务乞勿再如此也。”   上面信中提到的这位晋先生,先后资助陈独秀2200元,包惠僧、段锡朋等原北大学生也在1942年5月陈独秀病重时送来300元。   稿费和演讲课酬金。这是很少的一点,只有预支《小学识字教本》的稿酬二万元是个大数,但又因书未出版而未敢动用。   北大(一说“北大同学会”)固定的每月三百元。这是他的主要收入,也是维持他们全家生活的基本经济保障。   这在陈独秀给杨鹏升的信中已经提及(1941年3月23日信),陈独秀之子陈松年在《回忆父亲陈独秀》一文中也说:“他在江津时想发表文章,拿稿费生活,但重庆不登他的,他就靠老北大的人以同学会名义给他生活费。”   这里,事情的疑点和人们争论的焦点便是:按月寄给陈独秀三百元生活费的到底是北大校方还是北大同学会?   近年来,对于这个问题有过一些公开的争论,基本上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是北大而不是北大同学会每月给陈独秀三百元。   北大校长蒋梦麟于上世纪60年代在他的《新潮》一书中就谈到,陈独秀“抗战期间住在重庆江津,生活一直由北京大学维持,政府也要我们维持他……”   舒芜在《炎黄春秋》2001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他以蒋梦麟《新潮》所讲的那几句话为依据,认为,是“北大”而不是“北京大学同学会”每月给陈独秀三百元。接着,他又在2001年11月21日《中华读书报》著文,以陈独秀1941年8月6日给杨鹏升的信和何之瑜1948年1月7日给胡适的信中都是说“北大”而不是说“北大同学会”作为旁例,来阐述他的观点说:“我也不能相信陈独秀和何之瑜会把‘北京大学同学会’简称为‘北大’。”   第二种看法:是“北大同学会”而不是“北大”每月资助陈独秀三百元。   舒芜在《炎黄春秋》发表文章后,吴孟明便在《炎黄春秋》2001年第10期发表了《也谈陈独秀晚年的生活来源》一文,他不同意舒芜的意见,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他是根据陈松年给南京《周末》报的亲笔信和他自己的了解,说明资助陈独秀每月300元的不是“北大”而是“北大同学会”。   第三种看法:北大出钱,而由“北大同学会”出面经办,每月资助陈独秀300元。   朱洪在2001年12月19日《中华读书报》发表的《陈独秀晚年的生活来源》一文中说:“我以为,资助陈独秀的月三百元,是北大出钱,而由‘北大同学会’出面经办。具体经办人,则先是罗汉,后是何之瑜(1939年下半年罗汉去世后)。为了照顾陈,北大同学会委托在江津九中教书的何之瑜就近照顾他。”   他持此说的理由和根据是:

50、  经两昼之搜捕而破获   陈等十一人均解公安局   共产d内有所谓托辣司基派者,在沪组织青年团委员会,举有委员五人,处理d务。陈独秀实为此派领袖,废纵指使,该dd员,咸维马首是瞻,其委员会规定每星期开常委会一次。迩来陈以体弱多病,每值会议及指导工作,则由谢少珊代理。当局以该d专事宣传赤化,且陈独秀早经政府通缉有案,爰严令警务人员密查拿办,以遏乱萌。最近始由市公安局侦悉陈及该d重要分子藏匿公共租界与法租界各处,经公安局长文鸿恩咨由第一特区地方法院掣发搜查票、拘票,派总巡捕房政治部探员会同嘉兴路捕房中西探员,于十五日(上星期六)午后二时半,开始活动,费两昼夜之时间,至十六日午夜止,凡该d著名人物,大都弋获,搜出之宣传共产文件书籍,尤为汗牛充栋,诚可谓自清共以来第一起巨案也。兹述破获各处机关及审讯情况如次:   春阳里获五人……   陈独秀之形状 春阳里搜查后,即赴岳州路永兴里十一号搜查时,陈独秀正在室内,该探等立予逮捕,并在其室内抄出中、日、俄三国文字之共产文件甚伙,连陈一并带入捕房。陈为皖人,现年五十四岁,迩以多病,貌甚清癯,唇蓄微髭,发已微斑,衣淡蓝色哔叽长衬,戴淡黄色呢帽。被拘入捕房后,捕头诘悉其有病,当派探送往工部局医院,旋经医生诊察得厥疾并不甚剧,认为尚可受鞫。   ……

51、     陈独秀去世后,潘兰珍遵照丈夫的遗愿,在四川的一个农场中工作了四年,依靠微薄的工资勉强度日。

52、坚决地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代表了社会良心,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

53、        陈独秀去世之时,他亦在身边,为其送终。这样的学生,无论其政治倾向如何,我都是敬佩的。毕竟,这是一位有品的人。 

54、     随后他创办《新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是当时很有声望的中国革命运动的先驱者。后来,他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d,给黑暗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

55、用了别人的钱,连馈赠者的名字也不知道,这让陈独秀十分过意不去。

56、1928年2月,乔年也在江苏被捕,然后被关进龙华监狱,于5月6日壮烈牺牲。

57、陈独秀住的地方离潘兰珍家非常的近,所以两人在路上的时候经常会见到,他们两也就这样认识了。潘兰珍觉得这个先生很有气质,一看就是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不禁对陈独秀有了很大的好感。在相处中,潘兰珍还发现,陈独秀是一个人住的,并且身体非常的不好。有一次陈独秀的胃病突然发作了晕在路上,还是潘兰珍送他去的医院,等陈独秀出院之后,潘兰珍经常给他送吃的照顾他。

58、        陈独秀拒绝政治馈赠,但是朋友的资助,他还是以感激之心收纳的。比如,章士钊、蔡元培、胡适、傅斯年、罗家伦、薜农山、包惠僧、赵元任、段锡鹏、杨鹏升、邓仲纯等众多新老朋友。其中,最有意思的人叫杨鹏升。此人前后曾资助陈独秀4500元。

59、住进石墙院,陈独秀就想一门心思埋头做自己的学问,撰述文字语言音韵学专著《小学识字教本》,同时帮助房东老杨家整理祖上遗留的几部书稿。然而,他入住石墙院不久,一拨一拨有头有脸的人就接踵而至,有来自江津县城,有来自陪都重庆,还有更遥远的地方。他们不是骑马,就是坐轿而来——

上一篇:精选小学生歇后语大全(142条)(23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