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谚语有哪些并简单解释
1、天气变坏:水沟臭臭的、海水起大浪(起风)。
2、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霜降晴,风雪少,霜降雨,风雪多。霜降有雨,开春雨水多,霜降无雨,冬春旱。
3、“蚂蚁垒窝要下雨”“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些从古流传至今的民间气象谚语,对小记者们而言并不陌生。观云识天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那么气象发展至今又有哪些变化?
4、陈永启老师说:“周老师进步很大,也很自信,不过拓展部分可以再探讨,再深究一下,提升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探讨问题,想不出来老师再公布答案。”周老师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表示以后会继续努力,精益求精,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期望。
5、下雨的时候,一般来说总是漫天乌云。但奇怪的是,在立秋前后一段时间,天空中往往只有一小块云或一长条云,也并不怎么黑,却能下起一阵不小的雨来。这种云,农民们称它为“造桥云”。这时候的雨,因为一会儿阵雨哗哗,一会儿太阳高照,甚至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于是就有了“秋啦啦”的说法。
6、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大雾不过过三阴雨天。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7、解释:下雨之前高空风大,空气相对潮湿,飞虫的翅膀受潮变软不能高飞,燕子们可以借这个机会饱餐一顿;同样的,因为下雨前气压下降,温度升高,地面非常闷热,躲在阴暗处或草丛里的小动物到处乱窜,蛇也会借这个机会出洞捕食。所以如果看到这两个现象,多半是要下雨了。
8、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9、(本文根据杨立艺、施仲君编写的崇明民间文化乡土教材改写,经秦卫堂老师审阅)
10、红薯半年粮,好好来保藏。红薯本是庄稼宝,就看收存好不好。
11、说明:晴转阴雨以前,空中水汽、尘埃显著增多,阳光中除红色光外,几乎全部散射,所以太阳光盘呈现"胭脂红",预兆将有风雨。
12、解释:清晨日出前后出现早霞,预示着未来天气很快阴雨;阴雨天气现晚霞,预示着天气转睛。
13、《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谚语”这个词的:“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某种经验和道理,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14、傍晚,由于一天的阳光加热,温度较高,低空大气中水分通常不多,但尘埃因对流变弱而可能大量集中到低层。如出现鲜艳晚霞,则主要由尘埃等干粒子对阳光散射所致,说明西方的天气比较干燥。按照气流由西向东移动的规律,未来本地的天气不会转坏,所以有“晚霞行千里”的说法。
15、“白露日的雨,到一处坏一处”,这句谚语在崇明的流传也极广,因此,每到白露节之前,人们便非常关心天气变化,只怕当天下雨。在农村还有一条农谚,叫做“白露东风,十个铃子九个脓;白露西风,十个铃子九个空”。劳动人们在长期来的观测中,通过对白露这个关键日子的天气情况来推测下阶段的天气趋势。归结为:白露日吹了偏东风,下阶段雨水就要多,造成棉花烂铃,所以说“十个铃子九个脓”;吹了偏西风,下阶段雨水将会减少,晴天较多,对棉花生长有利,所以说“十个铃子九个空”。
16、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早看东南,晚看西北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乌龙打坝,不阴就下。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云交云雨淋淋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屏山出云,不用问神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鱼鳞云,不雨也风颠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云结亲,雨更猛
17、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人们对它们的认识是深刻的。韭菜很好吃,但“过了五月节,韭菜硬似铁。”老了的韭菜就别吃了吧。南瓜、苦瓜等都是餐中常菜,但各有各的特点:“南瓜糜糜(miemie)烂,冬瓜不下饭,苦瓜苦泠泠,辣椒辣痛心,豆角又有筋。”菜园里的茄子、豆角开花了,它们每一朵花都会结出果实,人们夸奖它们:“茄里豆角不开空花”,下面还有一句:“细人子不打白话”,用茄子和豆角不开空花来比喻小孩不说假话,后面还要谈到。荞麦是一种很好的粮食,据说可防高血糖,但栽种它可不容易,因为“荞麦有三娇:怕风、怕雨、怕日头。”但收获了荞麦要吃它还是很简单方便的:“荞麦粉哩序序梭(sisiso,均为阳平,是荞麦粉从石磨中磨出来的样子),一边烧水一边磨。”芝麻和豆子同是大家熟知的作物,但侍弄芝麻的人工要多,选头(把多余的拔掉)、锄草,要反复多次,而豆子种下去只要锄一次草且不用下肥,豆子有根瘤菌自己制养料,因此农民说“勤麻懒豆”。还有种棉花,也是要花很多人工的,因为“棉花草,锄到老。”人们对许多草药都有认识,知道它的治病功能,因而说:“认得半边莲,可以与蛇眠。”当然这是夸张形象的说法。树木也是人类的朋友,如对油桐树的生长过程有精炼形象的记载:“一年土里困,两年一根棍,三年一把伞,四年油老板。”而对于松树更是“三年看不见,三年看不厌。”
18、我们古人记日子,每天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表明它们的特性,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从前先人采取干支记时法,年、月、日、时都附有许多东西,一般有天干、地支、五行、二十八宿和十二日建等,这一套东西流传很久很广,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何人所发明,也不知有没有科学根据,但人们很相信。干支就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由此产生了十二生肖)相配,60次一转轮;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个字;十二日建有十二个字: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二八宿是用二十个星宿的名字来轮值日(恕不详细介绍)。俗话说:“十年难碰金满斗。”“金满斗”不是说黄金装满了斗(容器,十升为一斗。)而是说这一天刚好是五行中的“金日”,十二日建中的“满日”,又是二十八宿中的“斗日”,这三个字很难碰到都在一天上。以前人们也根据干支和十二日建来预报天气,如说“壬壬要雨,甲甲要晴”,“久晴逢破雨,久雨逢破晴”,是说轮到“壬”的日子会下雨,轮到“甲”的日子会晴;天晴久了遇上破日会下雨;雨下久了遇上破日天会晴。这样的天气预报,很难说有多大的准确性,我也只是告诉大家有这样一种天气预报的方法,不必去较真。民间根据每日属什么日子来决定不该做什么事,如说“逢丁莫打灶,逢丙莫剃头”。根据十二日建,分出六个“黄道吉日”和六个“黑道凶日”,“吉日”可干什么,“凶日”不可干什么,这里就不赘述了。
19、“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进入霜降节气后,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昼夜温差迅速增大。尤其在江南、华南地区,气温的起伏愈发明显;而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早已呈现出一派“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
2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21、以农历日期来固定的暴,如田鸡暴、重阳暴、端阳暴、正月二十落灯暴、八月初三潮神暴等,每年的日期都不一样。如三月初三田鸡暴,不管哪一年在或前或后的一二天,总会有一次风雨过程。因为农历三月初三前后正是冷暖空气交汇频繁的时候,蛰伏在土穴中的动物已苏醒出洞,若正好遇上闷热雷雨天气,田野中就会蛙声四起,所以农民称之为“田鸡暴”。
22、1983年4月份偏东风达20天,当年的梅雨量达到270mm,梅雨期出现7次大暴雨。
23、冬至是一年中要进入最寒冷的时候了,隆冬就从这时开始。古时候,劳动人民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根据气温的变化,从冬至日开始,每隔九天作为一个转换,从12月22日到12月30日为头12月31日到第二年的1月8日为二以下类推,共定十个“九”。这样,12月22日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21日,共三个月。这三个月的气温变化是从寒冷开始,渐渐降至一年的最低温度。继而又由冰天雪地渐渐转向草长莺飞,春回大地。为了便于记忆,崇明祖先把这个“九”,编成了“九九歌”,十分顺口好记。其内容是:头九二犟汉不出手;三九廿梧桐山吹得笔直;四九中心腊,河里冻煞老绵鸭;五九家家吃点冻豆腐;六九泥里出芦刺;七九补袜两头搭;八九黄狗讨荫地;九个抖个抖;九九加一麦苗绿油油,耕牛遍地走。
24、春天是个多雨的季节,“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由于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雨多晴少,“春天孩儿脸”,说变就变。每年阳历三月五日左右是惊蛰节气,但若在此之前响了雷,则预示这个春天会久雨少晴,“冒到惊蛰先响雷,七七四十九天云不开”,就是说阴雨天很多。“三月九月无事莫到江边守。”这里的三月和九月都是指阴历,这两天天气多变,无风会起浪,告诫人们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江边守“是指是在江边用罾拗鱼之类的活动。关于“三月三”,在民间流传着两个哀婉动人的故事,即江猪(豚)同白qi相会和冒尾(maomi)龙子寻娘的故事(恕不详述)。春天还有霜雪吗?在我们高安是“清明断霜社断雪”,清明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这时就没有霜了;到了春社时就不会下雪了,春社大约在3月中旬。“光清明,暗谷雨。”是指清明时候会天晴(但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谷雨时会落雨。到了夏天,气温逐渐升高,阴雨的天数减少了,但一下雨雨量特别大,“立夏立夏,浮(pao)犁浮(pao)耙。”这雨够大的,连铁制的农具也会在水中漂浮起来(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禾。”是说芒种时节晴天气温高,夏至时会下雨。“吃了五月粽,寒衣方可送”,端午节前还会有低温天气。“六月六日阴,早秆贵似金;六月六日里晴,早秆满街yang。”这是说六月六日这天下雨或阴天,那么接着会有一段阴雨天气,这不利于早稻收割,收不了它就会在田里沤烂,稻谷和早秆都会很金贵;“早秆满街yang”是说晴天对收割早稻有利,早秆可以挑到街上去卖,而且数量相当多。“六月晒红绿。”六月六日的太阳最厉害,可以把自己的好衣被放在太阳底下晒,衣被晒得干干的不会受潮。夏天进入伏天后,下雨对早稻生长关系密切,人们盼望“头伏漏,二伏了(读如“料”的音),”为什么?“漏”是下雨的意思,头伏天下雨对早禾没有什么影响,“了”是雨停的意思。“过节不用扇,早禾冒一半。”是说端午前气温高对早禾生长有利,否则早禾的收成就不好。夏季的风也影响庄稼的成长,到了小暑时节,若是刮起了季风,那么,“小暑南风十八天,干得虾公鱼仔冒鱼煎。”这是说这时的南风要吹一段时间,南风导致天干,池塘沟渠里没有水,可以随时捉到许多鱼虾。小暑南风的特点是上午八时左右起风,到傍晚时就停歇了,这种风把人吹得软绵绵的,所以又说“小暑南风十八天,天天吹到点心边,后生走路老人牵。”在春夏两个季节,下雨的时间有个特点:“饭前落雨饭后晴,饭后落雨无路行。”这是说早晨下雨了,上午会停歇;假若早饭后下雨,那么这天下雨的时间会长,出门行走就不方便了。
25、周老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教材,采用生动的情境启发诱导,循循善诱,使同学们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思考解答相关问题。周老师的课件逻辑严密,知识点环环相扣,流程清晰明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周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课堂气氛热烈。
上一篇:精选外甥打灯笼歇后语的下一句哪个是谐音(36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