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52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1、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1、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3、试译: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4、但“怨”并不局限于“刺上政”这一类不满情绪。如《采薇》表达的是人民遭受战争痛苦后的不满《氓》表达的是弃妇的不满……我们应该借鉴《诗经》这种社会作用,将自身的不满情绪用诗歌发泄出来,不仅缓解了自己的积郁,还诞生了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

5、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6、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7、为啥说君子要做事时勤劳敏捷,言语上小心谨慎呢?

8、孔子说:“君子只知道大义,小人只知道利益。"

9、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10、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1、(评析) 这里讲的第一层意见是言行一致的问题。听从那些符合礼法的话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而真正依照礼法的规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问题的实质。第二层的意思是忠言逆耳,而顺耳之言的是非真伪,则应加以仔细辨别。对于孔子所讲的这两点,我们今天还应借鉴它,按照这样的原则去办事。

12、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13、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以为:把……当做。而后:然后。已:停止。

1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5、试译: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信,学问就不扎实。主要靠忠信处世,也没有哪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6、唯求则非邦也与:唯,难道。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17、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18、(赏析)喻,明白,通晓,这里可译为“懂得”。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重义,小人重利;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19、试译: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恭恭敬敬、忠诚老实而又努力工作,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自己待人接物能庄重自持,老百姓就恭敬了;你自己能孝顺长辈、慈爱晚辈,老百姓就忠实了;你自己提拔好人、开导弱者,老百姓就卖力了。”

20、未成一篑:只差一筐土而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平地:平,形容词作动词,填平。

21、(译文)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22、A.“有道”,字面的意思是有学问有道德,在文中活用作名词,指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23、(2)答案:孔子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直理,以求道,行道为己任,即使为此牺牲也在所不辞。

24、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5、试译:孟懿子问怎么行孝。孔子说:“不要违背。”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在车上告诉樊迟说:“孟孙问我怎么行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如礼服侍;父母过世,如礼安葬,如礼祭祀。”

26、翻译: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27、   就: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28、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           。

29、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30、天道酬勤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上天会公平地回报付出辛劳的人。那么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只要辛勤地劳作,就会有所收获。所以,真正的君子做事也要勤劳敏捷,这样才会有收获。

31、试译:孔子进周公庙,对每件事都要提问。有人就奇怪:“谁说鄹人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啊?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人请教。”孔子听后说:“那些做法是礼吗?”

32、试译:孔子谈到季氏,说:“在自家庭院里办天子的八佾舞会,这种事情都能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心做出来呢?”

33、(2)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34、解释: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35、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6、在国家政治上,如果没有礼制约束,就会发生职责不清、政出多门、执行不力、推诿扯皮等种种现象,严重阻碍政治秩序正常运行,使政府和社会陷入混乱。而且,上级的越礼行为,很容易被下级模仿,这会使秩序更加混乱,乃至崩溃。

37、①笼统的术语,指道德(本立而道生)学术(吾道一以贯之)或方法(不以其道行之):

38、D.自古为朋之多且大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9、语言简约而含义深远,是《论语》的一大语言特点。《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语行事的辑录,重在记言,一般只说自己的观点,不会充分展开与论证。鲁迅也曾评价“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

40、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饮食与居处。他工作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上,从而成就自己的高尚主体人格。

41、D.“亲戚”,通常用于称呼与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亲属,在文中指的是“内亲外威”。

4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3、(1)答案:因孔子说“人而不仁”则不能用礼乐,可见“仁”是根本,礼乐是外在表现,有了仁德,礼乐才有意义。反之没有仁德,即使行礼奉乐,其中也无法体现仁德,无法起到教化作用,也就没有实质意义。

44、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解读)

45、《论语》全书共20章,492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46、《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认为“均”“和”“安”才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标准,这是因为他认为              ,               ,                   。

47、(2)答案:本章要求践行仁德就要按照礼规定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使视、听、言、行都符合礼的要求。

48、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49、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称得上好学了。

50、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51、孔子称赞泰伯的道德,高到了极处。他曾经以天下三度让给季历,人民不知道如何称颂他的至德。泰伯与仲雍托辞要到南方时,古公,季历,心里都明白,他们父子兄弟均以国事为重,彼此在心照不宣中完成让国大事。我们读这一章书,当学太王的眼力、泰伯、仲雍让国的道德。最难得的是泰伯,让得那样和平,而且处置得合情合理,所以孔子称许他至德。

上一篇:精选叶良辰名言(35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