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萨特存在主义三个原则(82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萨特存在主义三个原则 1、一位从现象学角度来看待这一境况的存在主义者,不会提出简单的处理原则,而会专注于描述生活经验本身的样子。 2、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为他并没...

萨特存在主义三个原则

1、一位从现象学角度来看待这一境况的存在主义者,不会提出简单的处理原则,而会专注于描述生活经验本身的样子。

2、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为他并没有创造自己,但却是自由的。因为一旦被扔进这个世界里来,他就必须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

3、对艺术作品来说,萨特主张创作者不应诉诸自由以外的东西,比如诉诸情感。这就产生了艺术品的“纯粹提供”的性质;从读者来看,有必要驱除疏远自身自由的东西,从中解脱出来。因此为了欣赏美,“读者应该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

4、(2)杜小真.存在与自由的重负——解读萨特《存在与虚无》(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

5、“不过,如果存在真是先于本质的话,人就要对自己是怎样的人负责。”接下来萨特就讲到自由选择并承担责任的问题。“存在主义的第一个后果是使人人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且把自己存在的责任完全由自己担负起来。”

6、当我们讲到舍弃(abandonment)的时候——海德格所喜欢用的一个名词——我们只是说上帝不存在,我们必须去对它的一切后果。存在主义是极端反对以最低的代价去废弃上帝的俗世道德论的。约在一八八○年时,一些法国的哲学教授们企图建立一种俗世道德论,他们这样地说:“上帝是一个无用而浪费的假设,所以,我们废弃他。”然而,假如我们要有道德、一个社会以及法治的世界,那么最基本的是要严肃地承认某些价值。它们必须要有一种属于它们的先验的存在。例如,诚实,不说谎,不打妻子,抚育子女等被视为先验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在这个题目上略为研讨,以证明纵然上帝不存在,一切道德价值仍然同样地存在着,仍然是附属于一个睿智的天国上。换言之——这就是我们在法国所称的急进主义的旨趣——假如上帝不存在,一切都不会改变;我们将重新发现同样的诚实,进步和仁爱,同时,我们将认为上帝是一种过时的假设,它本身会默然而逝的。相反地,存在主义者发现假如上帝不存在,则情形将是很难堪的,因为一切从睿智的天国发现价值的可能性将随之消逝。既然没有无限完美的意识加以思考,那么先验的事物将不再有什么用处。没有地方写着:“善良”存在,我们必须诚实,或者不得说谎,因为我们身处于只有人生存着的土地上。陀斯妥也夫斯基曾写道:“如果上帝不曾存在,任何事情都可被允许的。”而这正是存在主义的出发点。

7、(存在主义关注的是个人的本质属性,不关注全人类的本质属性,这样一来就把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推翻了。)

8、萨特的思想,在二战期间就发生第一次重大的改变,几乎完全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影响下走了出来。这很可能与他经历的二战有关,纳粹的残暴罪行和普罗大众的痛苦促使他发生了这一改变。

9、显然,这里所谈论的烦恼,是不会导致清净无为的。这是一种很单纯的烦恼,是任何有责任感的人都会熟悉的。例如,一位军官负责组织一场进攻,并使若干士兵送命。他选定这样做,而且大概只是由他一人做出的选择。毫无疑问,命令是来自于上级,但是,它们太宽泛了,需要由这一军官来领会,而且十条、十四条或二十条人的生命就维系在他的领会上。在做出一项决定时,他必定会具有烦恼。所有领导人都会知道这种烦恼,但是这种烦恼不会阻止他们的行动,相反却正是他们行动的条件。因为这说明他们设想到了许多可能性。当他们选定了一种可能性时他们明白这种可能性之所以有价值仅仅是因为它被选中了。存在主义所陈述的烦恼就是这种烦恼。而且通过被涉及其他人而负有直接责任这件事,这种烦恼就更加明确了。它不是一道将我们与行动隔离开来的屏障,反而是行动本身的一部分。

10、尽管存在各种限制,我总是想要更多:我热忱地参与着各种个人计划。

11、在不受任何规定的意义上说,人是完全自由的。人除了是自我创造出来的以外什么也不是。他只能通过一系列的选择实现其本质。如果一个人现在的风貌与过去的风貌相一致的话,那么他就被他自己的过去所规定而失去了自由:

12、在萨特这里,人是被抛弃在一个环境中的,如果上帝存在,那么我们被留在某个环境中可能是有其意义和期许的,但是尼采说了“上帝已死”,这条路是断的,没有人或者说是存在来决定人存在的意义。

13、如果人们研究一件工业制品——譬如说一本书或者切纸刀——人们就可以了解,制造它的工匠必定先有关于它的概念存乎心中。同样地,他曾对切纸刀的概念以及先于存在的制作技巧加以注意过。这种制作的技巧是那概念的一部分,实际上,也就是定则。因此,切纸刀就成了在某种一定方法之下所制成的东西。而在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有某种特定的用途,因为我们不能想像一个人会制造一把切纸刀而不知道它的用途的。所以,对于这把切纸刀,我们可以说它的本质——也就是使它可能被制作出来以及具有意义的这种定则与性质之总和——先于它的存在。这类的切纸刀或书本就这样注定了地呈现于我们的眼前。在这里,我们是以一种技术的观点来观察这个世界,所以,我们可以说制作先于存在(productionpreceddesexistence)。

14、来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07 

15、但另一方面,我只有在境遇中才是自由的,这个境遇包括了我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也包括了我被抛入的世界中那些物质、历史和社会变量。

16、另一方面,假如上帝不存在,也就没有任何价值或命令给予我们以规范我们的行为。因此,在我们的前后都没有一个光辉的价值领域,都没有任何理由或借口。我们孑然孤立,没有任何理由可寻。这就是我所谓的人是被注定为自由的意义。说是被注定,乃由于人并不会创造自己,然而又是自由的,自从人被抛进这个世界,他就要对他所做的任何事情负责。存在主义者不相信热情的力量。他不同意一往向前的热情是决定性的引导人们于行动的一道急流,因而就可以把它作为人的一种托词。他认为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热情也应该负责。存在主义者不认为一个人可以借发现什么预兆,去帮助他决定未来行动的方向。因为他认为一个人在选择的时候,就自行解释了这预兆。所以他认为每一个人,无须任何的支持或援助,人,是时时刻刻都注定要去创造自己的。庞其(ponge)在一篇非常精僻的论文中说过:“人就是人的未来。”(Manisthefutureofman)这话对极了。只是如果有人以为这就是说未来乃取决于上天,上帝会知道它是什么,那就错了。因为假使这样,那就没有未来可言了。然而,假使它的意义是:无论人现在怎么样,永远有一个未来等待着他去塑造,一个等待着他而未经开辟的未来——那么,那就对了。但是现在,人们是被舍弃的。

17、每个社会、每个时代,总有一些接受菁英教育的人,会产生反抗菁英教育价值的态度,提出质疑菁英教育意义的主张。正因为自身是菁英教育的受惠者,他们提出的批判、质疑格外引人注目。萨特是毫无疑问的哲学菁英,而他却起而带头批判、反对法国学院里所教的哲学内容。

18、那为什么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呢?他在此书的第二部分作了解答。

19、在另一方面,我们被指责为偏重了人类处境中黯淡的一面,只看到下贱,卑鄙和低劣,而忽略了人性光明面中某些仁慈而美好的事物。例如根据天主教的批评者默契尔小姐所说,我们忘记了婴儿是怎样微笑的。从这两方面,我们又被指责为无见于人类的协和一致,而认为人是处于孤立之中。共产主义者说我们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学说纯粹建筑在主观性上——建筑在笛卡尔所谓“我思”这个观念之上:这是孤立的人面对他们的时刻,这是一个无法和其他存在于自我之外的人取得协和一致的地位。自我不能透过思维而与他们相通。

20、在意识存在特性的问题上,萨特继承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观点,即一切意识都是对于某物的意识,胡塞尔将意识的这个存在特性称为“意向性”(intentionality)。意识的意向性意味着意识总是超越自身的,意识总是被某个不是它本身的东西支撑着。

21、对大多数正在使用这个名词的人,如果请他说明一下它的意义,一定总会感到极其含混不清。因为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字眼,人们常兴之所至地称呼这个音乐家或者那个画家是“存在主义者”。一位《光明报》的专栏作家竟自己签名为“存在主义者”,然而,事实上,这个名词现在被广泛地使用在众多的事实上,以致它已不再具有任何意义了。这好象是由于象超现实主义这种思想一样缺乏新的学说,于是,一班渴望诋毁和捣乱的人,都找到我们的哲学上来,实际上,在我们的学说里,他们找不出有什么能满足于他们的目标的。因为事实上这在所有的学说中是最少诽谤和最为严谨的:它是将为专家和哲学家而建的一种学说。同样的,它是易于界说的。

22、战争及战争带来的巨大阴影,突出了“无常”,更让所有的“日常”、“正常”看起来如此苍白无力。人要如何梦想未来,当死亡随时会降临?甚至连思考、安排明年、下个月都会在心中刺激出荒唐之感。

23、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1943年萨特完成并出版了他的哲学专著《存在与虚无》,这本书也成为存在主义的代表著作。

24、卡夫卡|对罪愆、苦难、希望和真正的道路的观察

25、萨特强调,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世界给人只能是苦闷、失望、消极和悲观。

26、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部书中,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来解答人们的疑问。其实,这部书一共就三部分。

27、乔治·巴塔耶|布莱克:诗的自主权和恶的光辉

28、(萨特写自传《文字生涯》,其实就是一位存在主义者在描述生活经验本身的样子。)

29、最大的问题在:不读萨特哲学,不弄清楚萨特的哲学系统,那么存在主义的反叛就来得太容易了。存在主义不是空想出来的,不是先有了一个推翻旧哲学的虚荣冲动,就很气魄地提出自己一套不一样的想法。不管是萨特或加缪,或他们溯源纳入存在主义系谱中的前代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叔本华、齐克果、胡赛尔、柏格森(法国哲学家)……都是经历过存在上的痛苦,乞灵于既有的神学或哲学的解脱而不可得,才不得不离开旧道路,在荒辟没有人的地方,独自辛苦地披荆斩棘。

30、当我们想到上帝是造物主时,我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把他想象为一个超凡的工匠。我们考虑哲学问题时,不管是笛卡儿那样的学说,或者莱布尼茨的学说,多少总含有这样的意思,就是意志跟在理性后面,至多是随理性一同出现,所以当上帝创造时,他完全明白自己在创造什么。由于这个缘故,人的概念在上帝的脑子里就和裁纸刀的概念在工匠的脑子里相似:上帝按照一定程序和一种概念造人,完全像工匠按照定义和公式制造裁纸刀一样。所以每一个人都是藏在神圣理性中的某种概念的体现。

31、50年代,萨特积极参加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由此和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成为挚友。1953年,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32、1936年起,萨特发表了哲学著作《想象力》。

33、其次,海德格尔在胡塞尔的影响下,创立了存在主义哲学。然而有两个问题,第海德格尔过于强调自我,这很容易被外界看作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哲学;第海德格尔曾经很有影响,当上了大学校长,可是在希特勒纳粹掌权以后,他很快臣服于纳粹政权的淫威下,还率领一些大学教授向希特勒宣誓效忠。这不仅令人们对海德格尔侧目,也对存在主义哲学颇有微词。

34、“另一方面,如果上帝不存在,也就没有人能够提供价值或者命令,使我们的行为合法化。”上帝不再是人为自己辩解或者推卸责任的借口,人“从他被投进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35、所谓“存在是自在的”是指,首先,它不像意识那样可以通过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返回自身,它就是它自身(itisthisself)。它是自身充实的(itisfilledwithitself)、坚固的(itissolid)和对自己不透明的(itisopaquetoitself)。其次,自在存在是孤立的(beingisisolatedinitsbeing),不与其他的东西发生任何关系。

36、 忍让是我对每个人的意愿,结果,我的行动也就成为全人类的一种行为。或者,举一个较为私人性的例子,我决定结婚生子,纵然这个决定只是从我的情境,情爱,欲望中发展而出的,但在实行一夫一妻制上面,我就涉及到全人类,而不只我自己。所以,我对自己固然有责任,对别人也有责任。同时,我也塑造了某种我所希望的人的形象,我塑造我自己,我也塑造了别人。

37、一个人要对自己的存在负责,并不“仅仅对自己的个性负责,而是对所有的人负责。”“对所有的人负责”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这也回应了法国共产d人的指责。

38、首先,存在主义曾被指责为诱导人们安于一种绝望的无为主义(quietism)。因为如果每一条解决事物之道被阻断了,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视在这世界上的任何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我们最后就会走到一种瞑想的哲学里去。而更甚的是,由于瞑想是一种奢侈,因此我们的学说就不过是另一种布尔乔亚的哲学而已。在这方面,是特别受到共产主义者的指责。

39、烦恼,即使在他将自己隐藏起来的时候,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烦恼就是克尔凯郭尔所谓的“亚伯拉罕的烦恼”。你们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天使曾命令亚伯拉罕牺牲他的儿子。假如那真是一位天使来说道:“你是亚伯拉罕,你应当牺牲你的儿子”,那么事情便毫无疑问。但是任何人首先不免疑惑道:“它真是一位天使,我真是亚伯拉罕?我有什么证据?”

40、这道作文题很考验审题能力。“意义”一词是这段材料中的高频词汇,必然是关键词。首先抓住这一关键词;其次还要注意每一个“意义”的涵义差别,给它们作界定,这是训练同学们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一环。整体来说,这是我近几年出过的作文题中最令自己得意的一道。

41、萨特认为作者向读者的自由复出召唤,把读者的自由作为他作品存在的条件;同时,作品又不应把读者拽入某种情感,产生与读者的自由疏远的梦幻般的世界。情感最终应出自读者的自由,并“以自由为永恒的根据。”

42、主观主义这一词具有双重含义,而我们的论敌只是在一种含义上做文章。一方面,主观主义是指个人自己选择自己、自己创造自己;另一方面主观主义是指,人不可能超越人类的主观性。后一层含义是存在主义的根本意义。当我们说人选择他自身的自我时,我们的意思是指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这样做;不过我们的意思同时又指人在做出这样的选择的时候,他为所有的人做出了选择。实际上在造就一个我们想成为的那一种人时,我们没有一项行动不是在同时造就一个自己认为应该如此的人的形象。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选择同时就表明了我们所选择的东西的价值。因为我们决不会选择邪恶,我们总是选择善。同时,决没有一种东西,对我们来说是善的,而对于全体而言是不善的。

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本书从结构上划分大体包括三个章节。第一节就是阐述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存在先于本质」。

44、到这里,萨特的存在主义已经显示出与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区别。

45、萨特只是按照团体来讨论“我们”的,巴恩斯通过对萨特我们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处于爱情中的两个人之间产生的“我们”。

46、最主要的一点,是在西方,普遍接受从柏拉图开始的决定论思想——“人”是什么,从人类诞生就已经被确定了。所以,历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都忙于对“人的本质”进行解读。但解读的结果,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背后的各种“神”决定了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人,而不是被规定好了的东西。萨特始终宣称,他是一个无神论者。而这样的观点,是很难被不少思想受决定论浸淫两千年的人们所接受的。

47、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决定的,而完全是由自己的行动造成的,是自己设计选择的结果。

48、萨特所说的自由,就是人的存在本身,“人即自由”;只有在自由选择的行动中,人才能变成自己所要成为的,才能够显示出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本质。人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他是自由的。

49、萨特的出发点,是要为个人自由和人类尊严而辩护。在此基础上,他充分论述了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几乎所有萨特研究者赞成,在他身上,“一直表现出对穷人的关心以及对各种被剥夺权力者的同情”。

50、“意识是这样一种存在,它的存在设定(posit)它的本质。与此相反,意识的对象的本质设定对象的存在……我们可以把海德格尔对于此在的定义应用于意识,即,意识是这样一种存在,它在它的存在中操心它的存在。不过,有必要这样来完善这个定义:意识是这样的存在,在它的存在涉及一种不同于它自身的存在的范围内,它操心自己的存在。”(萨特《存在与虚无》,三联书店,p21)

51、比如,一个小偷在大街上正在偷钱包,我们要阻止他,首先就会喊到:不准你偷东西或类似揭露他“偷东西”这一行为的话语,如此,他就会意识到人们都会知道他在“偷东西”而不得不终止这一行为。

52、▎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木心《素履之往》

53、1 存在先于本质 | 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

54、“自为作为一种虚无化,是通过自在而被存在的(asanihilationthefor-itselfismade-to-bebythein-itself);作为一种内在的否定,自为通过自在使得它自己知道它不是什么以及它必须是什么。”(萨特《存在与虚无》,p(中)7p(英)618)

55、萨特说,人被无情的扔到这世间,如一张空无一物的白纸,没有任何尺度可以参照,也没有任何价值必须遵循,因此,人是决然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带来的却是荒诞和虚无的痛苦。

56、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1936);《存在与虚无》(1943);《辩证理性批判》(1960);《论自我的超越性》(1934);《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

57、“作家向读者的自由发出召唤,让它来协同产生作品。”

58、第三条反对理由如下:“你从这个口袋内驱除一件东西,而又将其放入另一个口袋当中。这意思是说从根本上讲来,价值是不严格的,因为都是你自己选择的。”对此,我的回答是:我很遗憾,实际过程就是如此。假如我们除掉了上帝、天父,那么,总得有一个人来发明价值。你不得不实事求是。而且说我们发明价值,其意义无非是:生活没有先天的意义。在你出生之前,是不存在生活的,生活的意义是由你来赋予的。价值无非是你选择的意义。这样,你会看到创造——人类共同体是可能的。

59、因此,尽管道德规范的内容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其中有一种形式却是普遍的。康德说,自由要求自身以及他人都自由,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认为形式性和普遍性足以构成一种道德规范。与之相反,我们认为,过于抽象的原理不能够用以决定行动。让我们再以那个学生为例。试想在什么名义下,在什么伟大道德教条名义下,能使得他心安理得地决定抛弃他的母亲或决定同她待在一起呢?这是无法决定的。内容是具体的,因而也是无法预料的。但是总有一些可以发现的因素。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弄清楚已经得到的发现是否是在自由的名义下进行的。

60、其次,“爱是反对绝对的思想要求我们在爱情中要处理各种自由的关系。只有当我们以某种方式介入自由时,自由才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自由的介入本身过于密切,我们也将否定作为自由的我们自身,故而我们不应该忘却了意识在它自身与其对象之间所安置的精神虚无,而应该看到在个人完善与对他人的责任之间有时存在着的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有时是一种善与善的冲突,对此,我们应该面对并且要以真诚的态度来处理它。

61、所谓“自在存在存在”(Being-in-itselfis)意指,自在存在既非出自可能性也不是一种必然的东西。首先,可能性属于另一个存在领域,即自为存在的领域,它是自为存在的结构。自在存在既不是可能的存在,也不是不可能的存在,它就是存在(itis)。其次,必然性是命题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存在之间的关系。一个存在不可能从另一个存在派生出来,这就是所谓“自在存在的偶然性(thecontingency)”。正因为自在存在的偶性性,我们(即意识)永远无法从存在、从可能性、从必然法则推论出存在——存在是多余的(beingissuperfluous)。“自在存在是非创造的,没有存在理由的,没有与任何其它存在的关联的,永远是一种多余。”

62、存在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个人的主观性”,也就是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真理。在萨特看来,这一真理是“意识本身找到的绝对真理”,任何从人出发的理论,脱离了这一真理,“就会垮得无影无踪”。“我思”的内容在存在主义这里是对未来生活内容的自觉设计。

63、(很多人写回忆录或忏悔录,就是通过描述自己过去生活本身的样子来理解自己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64、对于我们最基本的攻击,当然是说我们过份强调了人生的罪恶面。最近有人告诉我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太太,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她神经过敏地说了一句粗俗的话,就自我解嘲地叫道:“我想我要变成一个存在主义者了。”由此可以看出,丑恶被视为存在主义的同义词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说我们是“自然主义的”,假使我们是的话,这倒奇怪了,因为今天我们却比名符其实的自然主义者更使他们感到震惊和畏惧。那些可以安然读完一本象左拉的《大地》那样的小说的人,却无法忍受存在主义者的小说。那些诉诸于大众智慧的人——那是一种悲哀的智慧——发现我们的更为悲哀。然而,又有什么话比说“仁爱始于家庭”或者“升擢歹徒,他会反咬;将他击倒,他则崇拜”更会使人感到嗒然若丧呢?我们都很熟习许多可以这样引用的老话,它们的意义大抵相同——你不可反抗现存努力,你不可违反权威,你不可逾越本份,干涉他人。或者说,任何不依从一些传统的行为都只是浪漫主义;或者说不根据过去经验的行为,都注定要失败的;并且由于经验显示出人总是不变地倾向于罪恶,所以必须有严厉的规则来约束,否则我们就要陷入无政府状态了。然而,直到现在仍然有人咀嚼着这些丧气的老话,每当他们听到一些讨厌的行为时,就会说:“多么象人性呀!”——就是这些重弹写实主义老调的人,在抱怨存在主义对事物的看法太过于阴郁。的确,他们那些过度的抗议倒使我怀疑触怒他们的不是我们的悲观,而是我们的乐观。因为追根究底,在我正要向你们解释的学说之中有警告作用的是——人有选择的可能性。——难道不是吗?为证实这点,我们必须在纯哲学的水准上,把它重新研究一番。那就是我们称为存在主义的这个名词,到底是什么?

65、他说:“人是靠追求超越的目的才得以存在”,“必须始终在自身之外寻求一个解放的或者体现某种特殊的目标。”

66、总而言之,在《什么是文学》中,萨特提出了不少关于文艺创作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说比他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更为重要,它启迪着读者的思路,给文艺开辟出一片自由想象和积极创造的广阔领域。

67、波伏娃的《第二性》是一本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哲学著作,了解存在主义哲学,对于理解《第二性》中的重要哲学观点大有裨益。因此,慧新社特推出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以让诸位读者更好地理解存在主义思想,理解《第二性》。

68、《存在与虚无》是萨特对我们的“挑战之书”,但他的挑战不在于你读得懂读不懂,而在于敢不敢认真读到生命里去,敢不敢接受这样意图消灭所有让我们活得舒服的借口、骗局的哲学思辨,敢不敢跟他走一趟从虚无的灰烬中再生重生的旅程。

69、最后,萨特又辨析了两种人道主义,或者说人道主义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意义。一种是,“人们可以把人道主义理解为一种学说,主张人本身就是目的而且是最高价值。”存在主义认为“这种人道主义是荒谬的”,“存在主义从来不作这样的判断”,因为“一个存在主义者永远不会把人当作目的,因为人仍旧在形成中。”

70、萨特讲了一句名言:“人命定是自由的”。里面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人是被无缘无故抛到世界上来的,是空无所有的;第人一旦进入尘世,他就享有绝对的自由,就要对所做的一切负责 ,就是自己行动的主人。

71、因此,作家为了写出有价值的作品必须参加变革现实的活动。作品的深度、浓度取决于作者变革这个世界的行动,同时也要求欣赏者积极参预。

72、通过充分地描述经验,他或她希望能够理解这种存在,唤醒我们去过更真实的生活。

73、萨特及其同代的哲学菁英,从胡塞尔(德国哲学家)那里得来翻转哲学对象的自信,否定哲学应该探讨现象背后的通则,进而否定多变、不定现象背后必有不变、贯通本体规则的假设,直接以现象,在时间之中,具备个体差异性的现象做为思考的起点。他们还从克尔凯郭尔(丹麦哲学家)那里借来了一套悖论:

74、存在主义有三原则:(1)存在先于本质;(2)世界是荒诞的,人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3)他者即地狱。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萨特修改了早期受黑格尔影响的“他者即地狱”的观点。

75、当我们讲到舍弃(abandonment)的时候——海德格所喜欢用的一个名词——我们只是说上帝不存在,我们必须去对它的一切后果。存在主义是极端反对以最低的代价去废弃上帝的俗世道德论的。约在一八八〇年时,一些法国的哲学教授们企图建立一种俗世道德论,他们这样地说:“上帝是一个无用而浪费的假设,所以,我们废弃他。”然而,假如我们要有道德、一个社会以及法治的世界,那么最基本的是要严肃地承认某些价值。它们必须要有一种属于它们的先验的存在。例如,诚实,不说谎,不打妻子,抚育子女等被视为先验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在这个题目上略为研讨,以证明纵然上帝不存在,一切道德价值仍然同样地存在着,仍然是附属于一个睿智的天国上。换言之——这就是我们在法国所称的急进主义的旨趣——假如上帝不存在,一切都不会改变;我们将重新发现同样的诚实,进步和仁爱,同时,我们将认为上帝是一种过时的假设,它本身会默然而逝的。相反地,存在主义者发现假如上帝不存在,则情形将是很难堪的,因为一切从睿智的天国发现价值的可能性将随之消逝。既然没有无限完美的意识加以思考,那么先验的事物将不再有什么用处。没有地方写着:“善良”存在,我们必须诚实,或者不得说谎,因为我们身处于只有人生存着的土地上。陀斯妥也夫斯基曾写道:“如果上帝不曾存在,任何事情都可被允许的。”而这正是存在主义的出发点。

76、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八个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要点。通过这几个要点,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对存在主义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实际上,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以研究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哲学,并不是很难理解。

77、这个时期正好是萨特与法国共产d人思想对立的时期,尽管在1951年后萨特与共产d人的关系因种种原因又多次在靠拢与疏远、赞同与批判之间转变。针对法国共产d的指责,萨特在这本书里专门讲了「绝望」这个词,也就是讲存在主义哲学里「绝望」的涵义,它所隐含的“悲观的乐观主义”。

78、“自为与自在被一种综合的联系重新统一起来,这种综合的联系就是自为本身(尼采)。事实上,自为本身就是对于自在的纯粹虚无化(nihilation)。自为就像处于自在存在中心的一个空洞……它就像从存在的中心发出的一个微小虚无化,这个虚无化足以引起自在的整体动荡。这个动荡就是世界。自为的实在性不过是把自在存在虚无化的那个存在的实在性(realityofbeingthenihilationofbeing)。它的唯一特质来自这样的事实,即它是对于个别和特殊自在的虚无化,而不是对于一般存在的虚无化。自为并不是一般的无(nothingnessingeneral),而是一种特殊的缺失(aparticularprivation)。它把自身建构为‘缺少这个存在’。因此,我们无须追问自为怎么能够与自在统一起来,因为自为根本就不是一个自主的实体(anautonomoussubstance)。”(萨特《存在与虚无》,p(中)7p(英)618)  

79、存在先于本质萨特即是把纯粹的主观性,即自为,当作人的基本存在;把它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并由此推导出外部客观世界的存在。因此“人的存在”或者说“纯粹主观性”被当作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础和本原。人的存在被认为是第一性的。基于此,对于人的存在及本质问题,萨特一反“本质先于存在”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

80、然而,萨特毕竟无法去过热内那样的窃贼生活,加缪(法国文学家)也不可能化身为《异乡人》小说中的穆尔索,他们能做的,他们擅长于做的,是解释这种生活的来历,赋予这种生活意义——源自一套完整哲学思辨而来的意义。

81、(人每天都在为未来做计划,这些计划就决定了未来的你是什么人。)

上一篇:精选萨特关于选择的名言(27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