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经典名句翻译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3、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荀子·儒效》(荀子经典名句翻译)。
4、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劝学》
5、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6、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荀子的语言极富哲理,儒法并重。他的经典名言在今天也有着现实意义。
8、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10、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11、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1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译文)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性。
14、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大众的力量是决定性的。唐朝时,魏征用此观点来劝谏唐太宗,荀子的这句话是身居高位的人应该时刻铭记的。
15、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16、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
17、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18、不被荣誉所诱惑,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说明不求虚荣、不做亏德之事,自然可以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
19、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
20、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21、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22、学习不可以停止,青从蓼蓝中提取出却比蓼蓝更青。
23、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24、本文精选书中名言2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2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6、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27、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28、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心愿。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0、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31、说明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人才是治国安邦的有益人才。
32、与孟子不同,荀子主张“性恶”,认为人性本恶。因而更强调人为的作用,通过后天的人为的努力才能达到“善”。没有本性那么人为的努力就不能对症下药,没有人为的努力,本性就不能改善。所以主张“性伪合”,天生的本性和后天的努力对人都有重要影响,而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它是我们能够自己掌控的,“学不可以已”的意义就更大。
33、知道了却不去实际践行,就是知识再多,也必然困惑。
3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5、意思: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
36、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37、这句话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字词具体释义分析如下:
38、战国·荀况《荀子·富国》。下:指百姓。上:指政府、国家。这两句大意是:百姓贫穷,那么国家也贫穷;百姓富裕,那么国家也富裕。国库的财富由百姓供给,要使国库充裕,必须先使百姓富裕,没有百姓贫而国家富的。所以采取措施,鼓励生产,使百姓富裕,是国家富裕的基础。这两句可用于阐述民富与国富的辩证关系。
39、(感悟)实践出真知。在自强不息的行动和探索中,才能获得真知。
40、《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41、原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2、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4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44、原文为《劝学》先秦 荀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47、参考译文: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48、点评:荀子认为,君子立下志向,就不会随意改变。即使遭遇穷困,也不会放弃德行和信仰。
49、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智,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50、用心才能明白道理,而用心要保持虚空、专一而安静。荀子认为,人们在以前已经学到了一些知识的情况下,再学新东西的时候,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在遇到一件事时,总是容易按以往的经验去判断,这样可能是错的。最好能保持虚空的状态,专心地看待这件事,然后可以想想是否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
51、战国·荀况《荀子·非相》。以:用。言:指善言。黼黻(fǔfú甫伏):花纹。文章:华美的色采。听人:使人听。这几句大意是:用善言赠送人,比金石珠玉还宝贵;用善言劝导人,比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还美好;使人听取善言,比听取钟鼓琴瑟之音还快乐。赠人,不必皆是钱财宝物,美好的言语能激励人,鼓舞人,使人得到教育,受益终身,这比金石珠玉还要宝贵;劝导人,不必声色俱厉,威畏相逼,若以诚挚真纯的言语谆谆相劝,将比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还美好;即使是一般的言谈,言语美好,也会使人听起来比钟鼓琴器之乐还要愉悦。这几句可用来说明赠言、箴言甚至一般言谈,言语美好,都会使人觉得宝贵而乐于听取,可见语言美之重要。
52、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5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
54、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55、 译文:选用贤良之人,提拔忠厚恭谨之人,提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收养孤儿寡母,资助贫穷的人,像这样,百姓就服从统治了。百姓服从统治,然后君王的统治地位才能稳固。古书上说:“君王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浮起船,也能掀翻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6、时节不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柏挺拔且郁郁葱葱的;
57、木材经过绳墨测量加工后就变得笔直,金属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后就变得更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上没有什么过失了。
58、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荀子经典语录
59、 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荀子·乐论篇》
60、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61、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62、(原文):战国 荀子《荀子·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无它道焉。”(译文):圣人一样的人,以仁义为本,是非分明,说到做到,不差一毫一厘米,没有其他的窍门。
6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64、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65、战国·荀况《荀子·修身》。不为:不因。水早:指水灾,旱灾。本句大意是:好的农夫不因为出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这句原义是单指农业生产的,但现在可广用其义,用于论述人们在从事各种工作时,不能因为出现困难就停止不前。
66、战国·荀况《荀子·天论》。望时:期望时令。待:指坐待恩赐。孰与:何如。应时:适应时令。使之:使用它。这几句大意是:期望时令而坐待它给人类以恩赐,还不如适应时令的变化而使用它为人类造福。荀子的反天命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它激励人们不要被动地受制于自然,而应该能动地顺应自然变化,掌握自然规律,进而改造自然,达到使自然造福于人类的目的。现代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成就,与先哲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是分不开的。
67、战国·荀况《荀子·乐论》。入人:进入人们心中,指动人。化人:感化人们。这两句大意是:声乐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迅速地感化着人们。激昂慷慨的乐声,能使人精神振奋,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缠绵悱侧的乐声,能使人精神郁结,徘徊不前;淫荡颓摩的歌声,能使人精神颓废,玩物丧志。所以古人认为~,并认为从一国的音乐可以推知其政治,可见音乐的导向不能忽视。强调音乐的艺术功能时可以引用。
68、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