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生学
1、“表情包”批作业方式,给学生和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哪些影响?(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生学)。
2、陶行知先生说“老师教学生的不是知识,而是学知识的方法”,你怎么看?
3、我再问:在这样一个爱做梦的年龄,爱问为什么的年龄,爱叛逆的年龄,假如学生都乖乖地坐在你面前,不问会变什么样?也不问为什么,更不问凭什么。你说什么就什么,你说怎样就怎样,一切都无所谓,那岂不可怕?岂不悲哀?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希望?
4、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陶行知
5、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低估,但要正确理解。陶行知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
6、总之: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是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第一种和第二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学生的学联络;第三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先生的学联络。有了这样的联络,然后先生学生教能自得自动,教有机会方法找那无价的新理了。
7、“通力合作” “同心协力”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在l941年拟定的《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里,陶行知明确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重要的师德规范。 陶行知坚决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将教师‘‘不能放弃争斗’’而不能‘‘谋充分之合作”视为“最可耻的行为",他真诚希望在教师间创造出“精诚团结” “同心协力”的境界。
8、“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9、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10、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二理由。
11、“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12、这些都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对教与学的关系已有深刻研究。如今深化改革仍要正本清源,从明确教学的基本观念抓起,明确“教”是引导“学”的。
13、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知是第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师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5我读了《陶行知》一书,说实话,我对陶行知先生了解的甚少而感到惭愧。对他的教育思想,依然有很大的感受,还依然能够从中得到关于做人,关于教人的深刻的哲理思想。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14、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现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从前所学的抄袭过来,传给学生。看他书房里书架上所摆设的,无非是从前读过的几本旧教科书;就是这几本书,也还未必去温习的,何况乎研究新的学问,求新的进步呢?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1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6、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美,富兰克林
17、每次发作业孩子们都非常“期待”,赶紧翻开来看,很多以前做的差的同学,在受到了老师的鼓励以后,更加勤奋了,因为不想看到老师难过的表情包,所以大家更仔细的去完成作业。
18、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范文2读完了《陶行知教育学》,感觉获益良多。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学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生,也爱学校,他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发人深思,给我很大的启示。
19、如今我的课堂,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了,讨论质疑的时间多了,黑板演示的时间多了。我注意发挥每一个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探究上,也常常会体会到教学带给我的快乐,从中收获着一个个成功和惊喜。我常在课后反思:这节课学生除学习了新知识外,还学会了哪些方法,提高了哪些能力?我已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希望给学生“点石成金”的金手指。虽然我现在还不是完全的第三种“教学生学”的老师,但我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不仅教学生知识,还教学生学,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真正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20、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21、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2、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
23、(1)解释名言含义。这句话是在说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24、 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5、其中陶爷爷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26、有的人,故意制造假象,混淆视听,混水摸鱼。
27、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28、“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在批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旧教育的过程中概括的一个教育命题,其涵义包括三个方面:其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其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法、学法、做法应当合一。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一个活动对事来说是做;对己来说是学;对人来说是教。其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做事,对师范生来说,是教学生做先生。无论那方面,“做”便成了“学”的中心, 也就成了“教”的中心。
29、先生究竟应该怎样子才好?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
30、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每天几乎都只看到后进生:今天早上迟到了2分钟,昨天晚自习总是要讲话,值日工作做的不到位,作业没完成,忘记订正了……所以,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有气。每天脸都拉的老长,时不时发一顿火,训斥学生,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结果学生也产生了逆反心里,做什么都觉的没劲,一副上课死气沉沉,下课生龙活虎的反常现象。
31、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32、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想成为一个能“教育好学生”的好老师,自己就要做到要“终生学习”的准备,一名教师只有对教育充满无限的热情,才会让学生热爱学习,这也正是人们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3、如果当你被重视,你会不会极力表现的更好?一定会,你会不遗余力的去完成老师交代好的任务,这点非常关键,受到老师的重视、表扬对于孩子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孩子会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更努力,这非常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4、陶行知先生说教学生知识不如教学生学知识。通过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们教育领域另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叫作“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两句话都共同表达了一个观点,就是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强调了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有以下几点重要的价值。其学生受益良多,学生能学会方法,就能够让他在校期间做到举一反减少日常学习的压力,并且无论是在各种规模的考试中,又或是在将来社会当中,都能够因此受益,取得更好的成绩。
35、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总是带有问题性的。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要从学会提问与质疑开始。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是“问号”。
36、从这本书,我渐渐懂得了作为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能把教学生书本知识作为自己唯一要做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都在进步,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在实际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达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的。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落后观念。树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
37、第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38、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39、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体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40、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多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并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上,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中。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9寒假我仔细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越读,我越觉得先生教育理念之先进;越读,越觉得先生对教育的挚爱先生为了所热爱的教育毕生在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与研究中,为后人留下600万字的著作。他的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他不是纸上谈兵,他用他所经历的实例来阐述他的一些思想,尽管先生离去半个多世纪,然而,他的思想依然鲜活,他不愧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个无保留追随d的d外布尔什维克,万世师表的崇高评价。
41、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42、所以为了让孩子对写作业更感兴趣,也为了让孩子写作业更加的认真仔细,于是她就在批作业的时候加入了一些“表情包”,把自己看到孩子们作业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43、陶行知主张教师要有儿童的思想、情感、爱好,要善于变个小孩子。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他提倡: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44、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幸运的儿童,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过儿童节。我们不但要为儿童争取一日之快乐,而且要为儿童争取长期之幸福。——陶行知
45、“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一一一雅斯贝尔斯
46、(2)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47、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陶行知
48、95后教师用“表情包”批作业,深受学生喜欢,家长:成绩都提高了
49、 愚蒙者我得而智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这,目视后进日上皆我所造就者,其乐为何如耶?故办教育者之快乐当在手续上而不在其结果之代价。
50、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现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从前所学的抄袭过来,传给学生。看他书房里书架上所摆设的,无非是从前读过的几本旧教科书;就是这几本书,也还未必去温习的,何况乎研究新的学问,求新的进步呢?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51、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52、于是孩子们的作业上就出现了生动的“表情包”,字迹不工整的作业,学生收到的就是老师扎心的表情,字迹工整没有错误的,学生收到的就是老师赞扬的表情,孩子写作业非常主动,写作业也不再是难事。
53、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54、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55、布点法关于人类教育成长的演进历程观点更验证的陶行知的教育观点正确。布点法认为:婴幼儿与儿童世界认识世界,必须依赖养育者的教育,学习的最基本目标应当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受教者向养育者学习语言与认识周围世界是交织在一起的。布点法的这种对人类教育的演进历程分析和陶行知的观点尤其是“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想和。
56、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57、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5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9、.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60、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61、 我们自从跳进实际生活中去工作,便觉得真正的教育,必须使学者和人民万分亲近。
62、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63、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64、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中,陶行知整理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这种理念依旧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
65、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
66、现在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特点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习过程以问题为主线,强调的是探索研究,自主建构,着力培养的是创新思维。
67、第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68、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陶行知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他的“六大解放”观点对我们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69、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性学习,特点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学习过程以知识为主线,强调的是理解记忆,复习巩固,着力培养的是顺势思维。
70、.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71、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依我看来,教学要合有三个理由:
7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73、第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教师都要同样负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74、有些教师习惯于满堂灌,误认为上课讲得越多越细越好,误认为教师多讲,学生就能多得;教师少讲,学生就少得;教师不讲,学生就不得。好像是要把按劳分配当中的话语,搬到教学论中来。问过许多老师,您是如何讲课的?似乎谁都能谈出几条经验来,但如果要问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有的老师就说不太清楚了。
75、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76、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77、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陶行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