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白话全译
1、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白话全译)。
2、这段内容是从网上摘抄的,如果硬要往黑洞上去靠,那么最主要的就是开头一句,翻译成白话意思就是:
3、黑洞,白洞。即是夜与昼的论流转换,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我理解为太阳的运动规道,也为天道,于识地球围绕太阳之转动,为之地道。是水孕养了万物生命,产生了人类之人道。天道,和地道同人道并和为即天地人的合一。自然赋予人类山川,河流,树木,以及鸟语花香,龙凤呈祥,月在西天落,日出东方霞,和好景盛。不正是老子《道德经》中所描绘的,天人合社会和谐国家富强的,今日之中国与未来之中国和平之气象。那是黑洞么?我幻想,不,不是黑洞,那是什么图画?
4、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翻译):人民吃不饱,是因为统治者吃税太多,所以吃不饱。人民不好管,是因为统治者人为造事,所以不好管。人民不在乎死,是以为他们追求今生太过份,以致不在乎死。所以,唯有不执著于今生享乐的,比那些过份看重今生的人更高明。
6、(翻译):万物都是由道所生,又有恩德去蓄养,化育为物形,得势而成长。所以万物没有不敬畏大道、不珍惜恩德的。大道的可敬和恩德的可贵,在于他不是情动一时、令出一时,乃是自然而然、永恒如此。所以说,道生出万物,又以恩德去蓄养,使它们成长发育,给它们平安稳定,对它们抚爱保护。然而他这样创造养育却不强行占有,他这样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己功,他是万物之主却不任意宰制,这可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
7、所谓人的先见之明,不过采摘了大道的一点虚华,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立身于丰满的大道中,而不站在浅薄的礼法上;立身于大道的朴实中,而不站在智慧的虚华上。据此而取舍。
8、最正直的好像弯曲,最聪明的好像愚拙,最善辩的好象口讷。
9、古时善于行道的人,不是使世人越来越聪明,而是使世人越来越愚朴。
10、看起来,从婴儿到成人,似乎是越来越强大了,但是,万事万物都是一旦强壮了就开始衰老了,追求强壮是不符合大道的,不符合大道就会提前导致死亡。也就是说,失去了自然之道而追求强壮,反而会加速死亡,不如复归于婴儿。
11、古人所得的,是一(唯一者,原初者,化一者,即道)。天空得一而清虚,大地得一而安稳,神只得一而显灵,江河得一而流水,万物得一而生长,王侯得一而天下归正。
1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经白话全译)。
13、上天的道,总是在不争不竞中得胜有余,在无言无语中应答自如,在不期然时而至,在悠悠然中成全。上天的道,如同浩瀚飘渺的大网,稀疏得似乎看不见,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
14、在这个当口上,萧何的一个门客对他说:“用不了多久您就有被灭族的危险,您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可能再向上升了。可自从进入关中以来,您一直深得百姓爱戴;皇上数次派人来刺探,显然是害怕您得到关中百姓的拥护而生异心。您现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对百姓不再体恤,以自损名声呢?这样圣上一定会消除疑心的。”
15、萧何从来就没有想到这一层,不由得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忙按这个建议去做。
16、若有人想在万民之上,先得自谦为下;要为万民之先,先得自卑为后。圣人正是这样,他在上,人民没有重担;他在前,人民不会受害。所以普天下都热心拥戴而不厌倦。他不争不竞,谦卑虚己,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17、(翻译):追求知识会越来越膨胀自负,追求真道会越来越谦卑虚己。一直谦卑虚己下去,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在无为的境界里,便可以无所不为了。得天下常常是靠无事,倘若极尽其能事,便不能得天下了。
18、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19、道先于万物而自在,这是他的实在,称为一。道被言说为道,这是他的名份,称为二。道的实在,能被言说为道的名份,是因为他有表象,称为三。三而一的道生养了万物。
20、所以若两军对峙,旗鼓相当,那悲伤哀恸的一方必胜无疑。
21、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 以其不自生(因为它不为自己而生), 故能长生(所以能长生)。 是以圣人(因此圣人), 后其身而身先(因为谦让反而获得人民的拥戴), 外其身而身存(置之身外反而让人民依赖他的存在), 非以其无私邪(难道不是这种无私的精神)? 故能成其私(反而成全了圣人的理想吗)。
22、(解释) 上士听了道的道理,就努力去实践;中士听了道的道理,觉得好象是有道理又好象没道理;下士听了道的道理,就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古人说过:明显的“道”好象暗昧,前进的“道”好象后退,平坦的“道”好像高低不平,崇高的“德”好像低洼的川谷,洁白好象污垢,广大的“德”好像有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是怠惰,质地纯净好像是浑浊。最大的方形反而没有边角,重大的器具往往制成得很晚,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无声,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道”幽隐而无名,只有“道”,才善于使万物得以完成。
2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4、(4)水成冰老子方圆智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5、冥冥永恒中,已有一位主宰生杀予夺的。企图取而代之去主宰生杀予夺的人,就好象外行人代替木匠砍削木头。代替木匠砍削木头的人,少有不伤著自己手的。
26、(翻译):世界有一个开始,那开始的,就是世界的母亲。既晓得有一位母亲,就知道我们是儿子。既知道我们是儿子,就应当回归守候母亲。若能这样,纵然身体消失,依旧安然无恙。塞住通达的感官,关闭认识的门户,你就终身不会有劳苦愁烦。敞开你的通达感官,极尽你的聪明能事,你便终生不能得救了。能见著精微才叫明亮,能持守柔顺才叫强壮。藉著大道洒下的光亮,复归其光明之中,就不会留下身后的祸殃了。这就是承袭永恒、得著永生的意思。
27、实际上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纠结这些事情,然而总是有人喜欢将这些古人的想法强行向现代科学靠拢,说实在的,这和那推背图有什么区别,非要把近现代发生的事情强行往推背图上靠,以示预言之准?以示老祖宗“智慧”?
28、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29、看见而不晓得,叫做"夷";听到而不明白,叫做"希";摸索而不可得,叫做"微"。"夷希微"三者,不可思议,难究其竟,所以它们混而为一。在他之上不再有光明,在他之下不再有黑暗。难以言说的无限延绵啊,又复归于空虚无物。他是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形象的形象,叫做恍惚。迎面看不见他的先头,追踪抓不著他的尾迹。
30、知道自己无知,最好。无知却自以为知道,有病。只有把病当成病来看,才会不病。圣人不病,就是因为他知道这是病,所以不病。
31、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刀可斫金,砍水无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上,一个人对名声不可看得太重,在不违背自己做人大原则的前提下,很需要掌握一点“自污”之法。
3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33、(解释) 谁要掌握了道,天下人都要向他投靠。都来投靠也不会互相伤害,大家都和平安泰。音乐与美食,能使行人停步。道要说出来,却淡的无味。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用它用不完。
34、当是时,处处崇尚贤才,许多学派都提出“尚贤”的主张,然而,在尚贤的旗帜下,一些富有野心的人,竟相争权夺位,抢占钱财,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一时间,民心紊乱,盗贼四起,社会处动荡不安。针对社会上被人们推崇的“尚贤”主张的带来的负面消极影响,老子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35、天下万物中,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了。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
36、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7、甘愿做天下的范式,永恒的德就不会出差错,而回复到真朴的状态。
38、(翻译):用道来行使主权的人,不靠武力而称强天下。用武力总是有报应的。军队进驻之地,荆棘便长出来;每逢大战之后,凶年接著来到。良善自会结果,无须强夺硬取。成了而不矜持,成了而不炫耀,成了而不骄傲,成了像是不得已,成了而不逞强。任何事物一逞强示壮就会老朽,这不是出于道。不是出于道的,是早已注定要死亡了。
39、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
40、所以说,道生出万物,又以恩德去蓄养,使它们成长发育,给它们平安稳定,对它们抚爱保护。然而他这样创造养育却不强行占有,他这样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己功,他是万物之主却不任意宰制,这可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
41、我们由衷地希望,这本《道德经白话全译》可以助您提高处世能力与职场智慧,并能助您改进经营之法与管理之道。按老子的教导去做人做事,相信您一定会觉得内心充实,精神舒畅,心胸坦荡,与自然、天地相和谐。
42、那黑洞到底是什么?宇宙世界万物都逃不出成、住、坏、灭四个阶段,又往、复、归、去而生生不息。所以,黑洞就是“冬至阳生”。它是顺其自然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子《道德经》通篇都是讲的“黑洞”。
43、所以,一切事物都是二元对立下的产物,或者说,事物A成立时,一定同时出现“非A”。而左右、高下、贵贱、善恶、美丑这类相待而成的概念,更是二元对立。
44、世人都说我的道太大,简直难以想像为何物。正因为他大,才不具体像什么。若具体像什么,他早就藐小了。
4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6、受屈辱的,可得成全;受冤枉的,可得伸直;低洼的得充满,将残的得新生,缺乏的便获得,富有的便迷惑。
47、道德高尚的人,不必以道德诫命来自律,因为他内心自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需要恪守道德诫命,因为他内心没有道德。
48、堵塞自己的口耳,关闭自己的眼鼻,不去受道听途说的干扰;解除自己的棱角,排除纷杂的头绪,让自己的心灵与自然之光相和谐,与大地尘土同在,也就是说物我合一而不强调自我的存在,这可以叫做与玄妙的的天道同一。
49、当黑洞的首张照片面世之后,这个通过爱因斯坦方程式中求得的“球对称外引力场的史瓦西解”得出的神秘天体,让我们更加确定了它的真实存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奇妙的事情,当我们对黑洞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然后转过头来看老子《道德经》中第二十五章中的内容时候。
50、(翻译):受屈辱的,可得成全;受冤枉的,可得伸直;低洼的得充满,将残的得新生,缺乏的便获得,富有的便迷惑。 所以,圣人与道合做天下人认识上天的器具。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 正因为不争不竞,天下没有能与之争竞的。古人说"受屈辱必得成全"的话,岂是虚构的吗?那确实得成全者,天下便归属他。
51、相去几何(相差多少)? 美之与恶(真善美与假恶丑), 相去何若(相差又在那里)? 人之所畏(人们所畏惧的东西), 不可不畏(也畏惧人吗)? 荒兮(浩瀚的荒漠啊), 其未央哉(又有多少悬而未决的道理)。 众人熙熙(众人都喜欢熙熙攘攘凑热闹), 如享太牢(比如去参加盛大的祭祀活动), 如春登台(比如春天登临楼台远眺美景)。 我独泊兮其未兆(我们确淡泊恬静好象未开窍), 如婴儿之未孩(如婴儿刚出世还没有学会笑)。 乘乘兮(随风漂泊啊), 若无所归(仿佛找不到归宿)。 众人皆有余(众人都希望自己富贵有余), 而我独若遗(而我们却希望自己扔掉包袱)。 我愚人之心也哉(我们这种愚人的心灵啊), 沌沌兮(多么象混沌无知啊)。 俗人昭昭(世俗之人看上去都能明明白白的事情), 我独昏昏(惟独我们得道之士仿佛昏昏沉沉)。 俗人察察(世俗之人看上去都能清清楚楚的事情), 我独闷闷(惟独我们得道之士仿佛蒙在鼓里)。 众人皆有以(众人皆有远大的志向), 而我独顽且鄙(惟独我们冥顽不化而且鄙陋寡闻)。 泽兮其若海(沉静啊就像地平线上的大海), 飂兮若无止(却有着无法遏止的生命动力)。 我独欲异于人(我们与众人不同的理由), 而贵食母(是因为推崇从道中得到养份)。
52、为什么说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呢?我有大祸患之忧虑,是因为我有肉身性命要保全;及至我把肉身性命置之度外,我还有什么祸患可忧虑呢?
53、“道”是什么?绝非天地未分之前的浑然一物,绝不是这样的。“道”是指“非二元对立”。这种“非二元对立”不仅是一种哲学概念,更是宇宙的本来面目,所以老子反复从各个角度阐述“道”、强调“道”。
54、朴虽小(淳朴的本源虽然微小), 天下不敢臣(天下却没有力量能臣服它)。 侯王若能守之(统治者若能坚持这个真理), 万物将自宾(天下万物必将自然归顺他)。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天地之气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不可能顺从于谁的命令), 而自均(而它自己确能分布均匀)。 始制有名(万物开始时就有了秩序和名分), 名亦既有(名分既然以有), 夫亦将知之(就应该知道它的自然规律), 知之所以不殆(知道它的自然规律所以不会有危险)。 譬道之在天下(譬如道在天下的自然规律), 犹川谷之与江海(好象溪流之水汇集与江海)。
55、萧何杀韩信西汉初创,汉高祖刘邦一方面仍马不停蹄地带兵东征西讨,另一面他又十分担心后院起火。后来,萧何出谋划策帮助吕后除掉了韩信,解除了刘邦一个很大的心腹之患。刘邦大喜,便封萧何为相国,加赐食邑五千户。
56、原文:百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7、大道的可敬和恩德的可贵,在于他不是情动一时、令出一时,乃是自然而然、永恒如此。
58、(翻译):大江大海能汇聚容纳百川流水,是因为它所处低下,便为百川之王。若有人想在万民之上,先得自谦为下;要为万民之先,先得自卑为后。圣人正是这样,他在上,人民没有重担;他在前,人民不会受害。所以普天下都热心拥戴而不厌倦。他不争不竞,谦卑虚己,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5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0、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
61、道,引导天下万民归向自己,就好像河川疏导诸水流向大海。
62、世俗的人个个斤斤计较,唯独我一个马虎不清。
63、知道其光明所在,却甘守暗昧,而成为世人认识上天的工具。作为世人认识上天的工具,永恒的恩德至诚不移,(使人)复归于无限的境界。
64、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65、然而人要以地为法度,地以天为法度,天以道为法度,道以他自身为法度。
66、圣人在天下,以其气息使人心浑然纯朴。百姓们全神贯注,凝视凝听,圣人则把他们当婴孩看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