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个性网

精选曾国藩家书全文(69句集锦)

李花花
导读 曾国藩家书全文 1、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谨慎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

曾国藩家书全文

1、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谨慎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傲耳。

2、盖人不读书则已,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做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身切要之事明矣。其条目有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

3、点评:这里曾国藩又引用朱子的话:“做学问好比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无独有偶,近代学者梁启超在家书中也告诫儿子梁思成:(曾国藩家书全文)。

4、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汉族人。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双峰县),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候。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二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谥号“文正”。

5、 “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i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白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6、11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7、我的朋友吴竹如格物工夫很深,一事一物,都要求它的道理。倭艮峰先生诚意工夫很严,每天有日课册子。一天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都写载下来。字都是正楷。三个月订一本,从乙未年起,已订了三十本。因他慎独严格,虽出现妄念偶动,必定马上克服,写在书上。所以他读的书,句句都是切合自身的良药,现将艮峰先生日课,抄三页寄回,给弟弟们看。

8、    在战斗中,他屡败屡战;在书法上,他写了又写。所以,最后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不是最能干的,而是最能坚持的。世上任何事情,恐怕都是如此。

9、在学习方面,曾国藩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首先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曾国藩“只求读书明理,不求升官发财”的教子理念在当今确实有规劝世俗化的作用。读书是为了让孩子明白道理,分辨是非,掌握技能和改变命运,具备完善的人格,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所以不要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否则一方面会让孩子不免世俗化气息过于浓厚,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在求学的道路上背负太大的压力。其次要懂得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子女注意掌握学习的方法。曾国藩的读书指导中“有志、有识、有恒”三原则是很好的方法,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不妨沿着这样的三条原则加以引导,让孩子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这将成为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10、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了状元,是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怕的世兄,同乡六个,得了四个庶常、两个知县。复试单已经在闰三月十六日寄回,现又寄呈殿试朝考的全单。

11、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或者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12、同乡的京官还是那些。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城。梅霖生病势严重,很是可虑。黎樾乔老前辈那里,父亲没有去辞行,儿子已代为致意。广东的事,四月十八日得捷报,现将抄报寄回。

13、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郑伴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又为祖母买皮袄,极好极好。可以补吾之过矣。

14、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

15、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6、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17、根好株好而后枝叶有所托;柱好梁好而后椽瓦有所丽   

18、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

19、此事给我们这批从事中国文化工作的人以振奋,它使我们增加了信心,看到了未来的前途。

20、ISBN978-7-5126-7054-9

21、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

22、《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23、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24、甲三在三月下旬已能行走,不要别人扶持,还不能说话,没有乳吃,每天一顿粥两顿饭,家妇身体也好,已有生男的喜兆,婢女仆从都与原来一样。

25、不懂得投机取巧,遇到问题只能硬钻过去,做事不留死角。

26、“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 ——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

27、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28、  [作者系中共中央d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

29、  而“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句话,让我突然想起王熙凤的那句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太锋芒毕露、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反倒不如那些看似笨拙的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而走到最后的往往也是那些聪明人眼中的“笨人”。

30、讲了持家教子,要“勤俭谦”,与邻和睦,认为子孙应当自强,努力治学,主张子孙创造自己的财富。

31、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32、03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33、不妨用《曾国藩家书》中的一篇《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作为例子来看看。

34、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因而石达开说“曾国藩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华蘅芳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35、十月二十一日,接到九弟在长沙所发的信里面有路上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二十二日接到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一切聊以自我慰。

36、①负薪:背柴,相传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时还刻苦读书。牧豕:放猪。

37、    曾国藩在家书和日记中,无数次提到自己写字的用功。

38、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39、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

40、点评:曾国藩很清醒,他意识到自己门第太甚,怕孩子们骄奢淫逸,所以用勤俭谦三个字教育孩子。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说:“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

41、所以他所忧虑的,是因自己不如舜皇帝,不如周公而忧虑,以德行没有修整、学问没有大成而忧虑。所以,顽固的刁民难以感化,则忧;野蛮的夷、狡滑的夏不能征服,则忧;小人在位,贤人远循,则忧;匹夫匹妇没有得到自己的恩泽,则忧。这就是通常所兑的悲天命而怜悯百姓穷苦,这是君子的忧虑。如果是一个人的委屈和伸张,一家人的饥和饱,世俗所说的荣与辱,得与失,贵与贱,毁与誉,君子还没有功夫为这些去忧虑呢。

42、    其实越是这样的人,越容易成为榜样,因为天才的成功可遇不可求,而笨人的成功是能够求来的。

43、九弟劝我治家之法,甚有道理,喜甚慰甚!自荆七遗去之后,家中亦甚整齐,待率五归家便知。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九弟所言之理,亦我所深知者,但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耳。自此后当以九弟言书诸绅,而刻刻警醒。季弟天性笃厚,诚如四弟所云,乐何如之!求我示读书之法,及进德之道。另纸开示。

44、假如有人不读书便罢了,只要自称为读书人,就一定从事于《大学》。《大学的纲要有三点:明德、新民、止至善,都是我们的份内事情。如果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说这三点,与我毫不相干,那读书又有什么用?虽说能写文能做诗,博学雅闻自己吹嘘自己,也只算得一个识字的牧童而已,岂可叫明白事理阶个有用的人。朝廷以制艺来录取士人,也是说他能代替圣人贤人立言,必须明白圣贤的道理,行圣贤的行为,可以为官管理民众,整躬率物。如果以为明德、新民为份外事,那虽能文能诗,而对于修身治人的道理,茫茫然不懂,朝廷用这种人作官;和用牧童做官,又有何区别呢?

45、点评:曾国藩很重视立志。他说,一个人假若自己能立志,那么,圣贤豪杰,什么事情不可为?如果自己不立志,那丢虽说天天与尧、舜、禹、汤同住,也是他是他,我是我,又与我有何关系?

46、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豁达光明大略相同  

47、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

48、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亦无完全无隙之交情  

49、老是蒙着自己,不正视现实,不正视自己的病根,而拖泥带水,不晴不雨地糊下去,只有给你精神上更大的害处。该拿出勇气来,彻底清算一下。

50、对祖父母,曾先是报平安,其次是询问家中事情。再次是汇报同乡好友事情。最后是汇报自己的事情。

51、    曾国藩的四女儿嫁给了郭嵩焘的长子,所以他称呼郭昆焘为“意城仁弟亲家阁下”,是从郭嵩焘这边论的关系。

52、十月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二十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53、他去世后,同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左宗棠给他挽联是:“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54、    但是书法里有乾坤,却不止乾坤。因此曾国藩写得辛苦,写得漂亮,可他留给人们的印象,也只是漂亮罢了。

55、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句话听起来极端,实则是曾国藩对自己严格的要求,要求自己建立好的品格。同王阳明一样,曾国藩立志作圣贤,容不得一点点苟且。

56、金竺虔报满用知县,现在小珊家,喉痛月余,现已全好。李碧峰在汤家如故。易莲舫要出门就馆,现亦甚用功,亦学倭艮峰者也。同乡李石梧已升陕西巡抚。

57、《文白对照曾国藩家书全编》(全4册),共收录了曾国藩从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至同治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写给父母、兄弟、子女等人的一千二百五十余封家书。

58、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59、  儿子等在京城,自己知道谨慎从事。堂上各位老人,不必挂念。家里的事,兰姐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的事怎样成全?儿子希望大人告诉一下。儿子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60、患不能达,不患不能立;患不稳适,不患不峥嵘  

61、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了状元,是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怕的世兄,同乡六个,得了四个庶常、两个知县。复试单已经在闰三月十六日寄回,现又寄呈殿试朝考的全单。

62、主要讲述了曾国藩家族后裔人才辈出,尽管与曾国藩本人独特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为数众多的有关曾国藩及其家族研究的出版物中,尚未见有曾国藩家族家训的专辑供读者品评、探析。

63、身、心、惫、知、家、国、天下,都是物,天地万物,都是物。日常用的、做的,都是物。格,是考究物及穷追他的方面理如侍奉父母,定期探亲,是物。何应当定期探亲的理由,就是格物。研究为何应当跟随兄长的理由,就是格物。我的心,是物。研究自己存心的道理,广泛研究心的省悟、观察、涵养的道理,就是格物。我的身体,是物。研究如何敬惜身体的道理,广泛研究立齐坐尸以敬身的道理,就是格物。每天所看的书,句句都是物。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就是格物,这是致知的事。所滑诚意,就是知道了的东西就努力去做,诚实不欺。知一句,行一句,这是力行的事。两者并进,下学在这里,上达也在这里。

64、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何?即格物而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齐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

65、    我看《曾国藩家书》,感觉他翻来覆去只说了两件事,一是读书,一是写字。真像在教育今天的书法家。

66、对父母,与对祖父母略同,只是家务事汇报得更为具体详细一些。

67、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处之完满乎?

68、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求其协助,当量其力量所能为  

上一篇:精选青春流逝的唯美句子(105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