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全诗的意思
1、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3、《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4、*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担心的是儿子很迟很迟才能顺到自己的身旁。
6、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7、古诗词学习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习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
8、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9、“知诗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10、家长: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郊,孟郊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考取功名一展抱负,不得不拜别慈母,漂泊他乡,直到50岁那年,他才当上了溧阳县的一个小官,温饱才得以解决,做官后,他马上把母亲接到任上,回报母亲恩情。这首诗就是写在母亲来溧阳前。
11、孟郊死后,韩愈与樊宗师为之经营后事,张籍提议私谥为贞曜先生,但不知为什么,却没有把他的作品编辑成集。宋代《崇文总目》著录《孟郊诗》五卷,不是完书;后经宋敏求搜集编缀,才成《盂东野诗集》十卷行世。
12、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13、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14、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15、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16、 (评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 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 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 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 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 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17、择取每个诗人一生的关键时刻,激情洋溢、纵横融汇的讲法,让你体会文学、美学与历史交织的魅力。
18、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19、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20、▲本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购买成功后概不退款,请您理解。
21、看到了房间北堂中的萱草,想到我的孩子正行走在天涯,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我的孩子。
22、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23、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它把人类伟大的母爱置于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加以弘扬和歌颂,使之脍炙人口。
24、同时也道尽了天下的子女们,特别是那些孝顺的子女们,对于母亲的那样一份感恩之心。的确是天下第一等的表达母爱的好诗。
25、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儿子要出远门,母亲为他做的准备一定很多,绝不限于缝制衣服这一件事。诗人只不过是选取了这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从而让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
26、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
27、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28、世间美好,其实都藏在古诗词里。从今天开始,让我们随康震教授一起,找个安静的角落,面朝大海,诗暖花开!
29、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30、290多年的历史,真正考中的进士还不到一万人。所以孟郊46岁考中进士,那真是欣喜若狂。他当时就写了《登科后》来形容那种激动到了极点,内心都沸腾的一种心情。
31、元和九年(814年),郑馀庆为兴元尹,奏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孟郊闻命自洛阳往,八月二十五日(公元814年9月12日),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县,终年六十四岁。
32、贞元二十年(804年),孟郊辞去溧阳尉一职。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郑馀庆任盂郊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阳立德坊。他的生活是到这时候才富裕一点,可以免于冻饿了。然而不久他又遭到丧子之痛。·
33、宝贝:“慈母”是指慈爱的母亲,“游子”是指远离家乡的人。这句话是说慈爱的母亲千针百线缝制游子身上的衣衫。家长:宝贝再看看画面,夜黑沉沉的,屋外伸手不见五指,屋内一星油灯闪闪烁烁如此昏暗,而这位母亲满脸皱纹,想必也是老眼昏花,她此时一定很艰难,为何不等到天明再缝呢?宝贝:不行。家长:为什么?宝贝:因为天亮了,儿子就要远行了。家长:噢,好聪明,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宝贝:我是从“临行密密缝”知道的,“临行”就是将要出发。
34、首联,“游子”,本谓远游的客子。《史记》“游子悲故乡”。也许慈母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劳,风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诗一开头,就似笼着一层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诗看,“游子”也可指离乡远游的举子。有唐以来,开科取士,游子不绝于途,辗转流徙,饥寒相侵,倍受艰辛,“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
35、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36、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37、苏轼评价它为「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意思是孟郊从肺腑心肝里写出来的,流出来的。写出来之后,让读到它的每一个孩子都肝肠寸断。
38、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39、《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说的就是这个萱草吃了之后让人感觉到很快乐,能忘掉忧愁。所以古时候游子要远行,就会在房间的北堂种萱草,以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
40、由康震主讲的《康震品读古诗词》温情上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邀名家作画,给你山水花鸟的古典视觉享受。
41、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42、“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
43、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44、康震,《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点评嘉宾,《百家讲坛》讲师,师从当代诗词大家霍松林,仙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45、今天,我们就摘取了康震老师对《游子吟》的讲解送给大家,让大家对这首千古名篇背后的母爱,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希望大家喜欢这一课。
46、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贞元八年(792年),下第。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旧唐书》本传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的性格都异乎流俗,是他们订交的基石。
47、你可能会想,人到中年才考中,想必很笨吧?其实不然。在唐代考取进士是相当难的。难到什么程度?
48、编者按:今天是母亲节,“可怜天下父母心”,谨以此文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们。
4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50、孟郊固然比韩愈年长写诗笔力也足与韩为敌,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jiǎn),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
51、「诗言情,亦言志」,是发自诗人内心的真情。
52、家长:今天给宝贝带来了一幅感人的画,请宝贝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呢?宝贝:图上画的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妈妈在油灯下认真的缝衣服。家长:是啊,这位母亲是如此专注,如此真切,实在是让人感动,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与其说这是一幅画,不如说这是一首诗。唐代诗人孟郊就撷取了生活中这感人的一幕,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游子吟》。
53、30位传奇诗人的青春史,浓缩600年家国事。
54、(796年),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贞元十五年,在苏州与友人李翱相遇,嗣后又历游越中山水。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55、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56、▲ 本课程为音频教程购买后即可永久收听该课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