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1、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傍。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
2、从语言风格来看,高适诗浑厚,岑参诗奇峭。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简洁明净,朴实有加。岑参的语言风格虽然也很明白晓畅,但是,在炼字上面所费的苦心一点也不输给贾岛。
3、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诗歌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在盛唐时代,岑参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4、高适的诗歌思想深刻、现实意义强烈;岑参的诗歌更多的是描绘奇异的边塞风光、不一样的边塞生活。
5、相同之处是注入了英雄气,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息。
6、“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7、代表作:《燕歌行》系列,《塞上听吹笛》《塞下曲》《营州歌》《别韦参军》《送别》《古大梁行》《别董大》等。
8、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9、四月犹自寒,天山雪濛濛。君有贤主将,何谓泣途穷。
10、试论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在表现内容及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
11、高适往往直抒胸臆,表达现实;而岑参的边塞诗多用夸张手法,表达浪漫主义情感。
12、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13、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14、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己是浑邪王。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银鞍王勤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土,卫青未肯学孙吴。传有沙场干万骑,昨月边庭羽传书。至城头画三四声 ,匣里宝刀昼夜呜。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黄云白掉无前后,朝建旄旄夕刁斗。白心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有杨柳。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15、在众多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的存在是一个例外,他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16、高适二十岁曾到长安,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
17、初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人交游中,深受启迪,又回西域做报国立功之梦。情更切,作诗更多,作品成于此时更多佳品。
18、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19、内容不同:高适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岑参的诗歌更多反映的是对生活的记录;
20、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21、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
22、艺术表现上,他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如《白雪歌》、也有两句换韵等,句式长短不齐。
23、本图文系“惟淮堂”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惟淮堂)
24、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25、希望能用破译红楼与曹植的方法,来破解李商隐之谜。
26、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
27、万鼓雷殷地,千骑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28、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如《采莲曲二首》“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9、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王维《山居秋暝》、《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终南山》、《鹿柴》、《鸟鸣涧》,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王之涣《凉州词》,李颀《古从军行》,崔颢《黄鹤楼》,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的三篇代表作。
31、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七十馀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32、置酒高馆夕,边城月苍苍。军中宰肥牛,堂上罗羽觞。
33、谷坊有哪些重要作用?答案:参考答案:①固定与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②抬高沟床,稳定山坡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及滑坡;③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减轻山洪或泥石流灾害;④使沟道逐渐淤平,形成坝阶地,为发展农林业生产创造条件。--------------------------------
34、()会造成婴幼儿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A.营养不良B.贫血C.脱水D.缺钙答案:C--------------------------------
35、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然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岑参《经火山》)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不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岑参《火山云歌送别》)
36、岑参更是比高适小一轮出生(715一770年)是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从进士投笔从戎进率府兵为参军。两次从军,到西域边塞为战士先在安西节度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时为封宝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后为幕府判官。代宗时为嘉州刺史。他们都在边关生活过,有丰富边关要塞风光,军旅生活亲身体验。对北方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人情,有亲切感受,故其写出很多边塞多佳作品,诗歌风格相近,充满军旅生涯浪漫主义英雄色彩七言歌。被后世并称高岑。是盛唐到衰落时的边塞诗人。
37、平沙向旅馆,匹马随飞鸿。孤城倚大碛,海气迎边空。
38、高适,率援军来了,晚了,许远,张巡没有等到大唐救军到来,城陷了。成为干古传颂的英雄。
39、其诗有题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从题序并结合全诗来看:此诗的写作,是由于开元二十六年(《河岳英灵集》和《文苑英华》是“开元十六年”),有客作《燕歌行》,高适以后“和焉”,因此,不能认为就是“开元二十六年”或“开元十五年”写作此诗;此诗的创作,并非写于边地,而是在一些边塞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想象而创作出来的;由于是这种概括性写作的性质,因此,其诗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主题、结构就比较飘忽,古今以来的笺释者也就意见纷纭。
40、 另外,高适喜在诗歌里间用对偶句,如"校尉羽出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偶句在《燕歌行》中占了不少的比例,高适古诗中的对偶句又多用上下两幅景象相对照,相互烘托,从而渲染了气氛,深化了内容。
41、大唐境内战争创伤累累,百事待举,人口流失,土地荒芜,人吃人惨剧天天发生。天灾人祸饥荒瘟疫肆虐着城市和乡村。河南洛阳周围满目疮疡,人烟断绝,凄凉惨状比比皆是。西域边防因为相继调回军队。导致西北边防削弱。吐蕃,d项军队都打进京城。
42、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雪拂毡墙湿,风摇毳木膻。(岑参《首秋轮台》)
43、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
44、来源于木斋著《唐宋诗文源流史》第k三章,未完待续。
45、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礡,风格峻峭,更有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东》为代表。
46、高适、岑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为他们的边塞诗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的诗歌都洋溢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他们在体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边塞生活中,了解了征人的心理及边塞异样的风土人情,激了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47、必须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的是()A.A.鼠疫、霍乱和炭疽B.B.甲类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病人中的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C.C.对疑得甲类病人D.D.对除了病人、肺炭疽患者以外的乙类E.E.丙类病人答案:D--------------------------------
48、岑参的语言风格虽然也很明白晓畅,但是,在炼字上面所费的苦心一点也不输给贾岛。比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句中的“然、煎”运用丰富想象突出热海的酷热,雄壮奇丽,变幻莫测。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也就是说,岑参的诗歌在语言锤炼方面还是颇费心机的。
49、从施蛰存的论述中,不难看出高适《从军行》的概括性写作性质。总体来看,高适的边塞生活,特别是幽州的经历早于他的诗歌写作。他早年游历过蓟门、卢龙一带,直到天宝十二载(753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这是第二次的边塞生活经历。高适边塞诗的这种概括性创作也许与他的这种情况有关。高适的其他边塞诗作有《塞下曲》《蓟门行五首》《蓟中作》等,都是幽州生活经历的产物,如《塞下曲》:
50、饮酒对春草,弹棋闻夜钟。今且还龟兹,臂上悬角弓。
51、幕下人无事,军中政已成。坐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醉里东楼月,遍能照列卿。(岑参《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寺卿》)
52、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简洁明净,朴实有加。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53、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54、盛唐边塞诗的第二类和第三类,可以分别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高适与岑参在文学史中一向并称,毫无疑问,两者都是盛唐边塞诗人,可以称之为边塞诗派的两位代表诗人。本章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将高、岑两位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解读为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中的两种不同类型。
55、两度皆破胡,朝廷轻战功。十年只一命,万里如飘蓬。
56、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57、西望云似蛇,戎夷知丧亡。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
58、诗人以自己亲密接触艰苦边地的勇气和对现实的强烈感受为依托来作诗。他们诗中的志士本着保边卫国的坚定信念,义无返顾的奔赴边疆,投身边塞,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誓与国家共存亡。是现实需要与理想希求相结合的产物。
59、和乐观的精神,令人读之倍受鼓舞,精神振奋。
60、 又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二句转韵,句句押韵与四句转韵,隔句押韵两种用韵法自由转换,灵活运用。 句式上岑参七言相杂成篇者不少。《登古邺城》前四个五言句写景,后四个七言句发怀古幽情,七言各有自己的任务和作用,随诗意而转换,给了怀古感慨新鲜的形式。
61、不过也不尽然,前晚接到黄先生三页信笺,精美异常、美轮美奂,对《曹植传》给予高度评价,我的感受以及回应,可以作为后期刊载的内容。此一期仍旧接续边塞诗连载,是昨天的版本增加一个小节岑参的边塞诗分析,以报答读者的厚爱。
62、意象从其语源和本义来说,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以具体名物为主体构成的象征符号系统的总体,源于《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二是构思阶段的想象经验,源于《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但意象决不能以名词的形式孤立存在,因为名词本身不带有诗性意义,只能提示类的概念,必须经过陈述,使诗性意义逐渐附着上去,所以,意象的本质就应该是“被诗意关照的事物”(参见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
63、高适到成都后,为谏议大夫,也高升机会来临,永王璘谋反,高适主动请缨,成淮南节度使,管辖扬楚滁和庐寿舒诸州,(相当江苏安徽省的长江以北)团练使的军政长官。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讨伐永王璘。通过一年战斗讨平永王,再又受命参与讨伐叛军,曾救睢阳之围。
64、古体、近体、律诗、绝句,在两人的创作中均有体现。且两人尤其擅长七言古诗。
65、相比起高适诗作广阔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岑诗显得较为单他的作品缺乏高适广阔的视角和关怀黎民百姓的情怀,这与岑参出身官宦世家的背景不无关系.岑参祖上以文墨致位宰相,后虽两遭变故,家道中落,但早年孤贫并未使他接近下层人民,而往日三代为相的富贵显赫在岑参心灵深处亦难以洗刷,故岑参建功立业之心尤为强烈.因此,岑诗中常有一种昂扬的情绪
66、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
67、在盛唐边塞诗人中,岑参是留存作品是最多的,达七十多首,而且在艺术成就上某些方面超过了高适,无愧于“高、岑”并称的荣誉。
68、边地各民族间欢饮醉歌,友好相处,和睦生活的画面折射着诗人一番美好的寄托和一颗博爱之心,这种美好心灵与和谐画面的契合,便形成诗歌和乐安闲的意境。
69、语言质朴,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前两句描绘送别环境,悲凉情调从描写中自然而生,后两句为临别宽慰之语,显得很豪气。语言浑朴自然悲壮之中自有一种厚实。
70、高适和岑参边塞诗风格的不同之处:内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艺术技巧不同等。
71、经过安史叛乱,救睢阳之围,出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72、善于发掘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
73、描写了热海火山的炎热,胡国的白草,苍茫的湖沙,疾驰速度过于天鸟的骏马,边漠上所见奇特的夕阳和明月,以及“如点”的寒驿,互望的边烽,由此构成奇异的边塞画图长卷。《北庭贻宗学士道别》中兼有自我形象,但不是杨炯式的渴望边塞,而是自我与边塞风光的融为一体:
74、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75、概括而言,两者共同主要采用七言歌行体裁来写边塞诗题材,这是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但高适的边塞诗大约类似于当下作家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型边塞诗,其代表作《燕歌行》,多有认为是写张守珪守瓜州之事。事情原是发生在瓜州,诗中地名却在在幽州。瓜州是古西戎地,在今甘肃敦煌,西部题材与东部幽州结合来写,这就更具有广泛意义;而岑参却是如同纪实文学一般写作他在西部地区的真景真情,写出西域大漠军旅生涯之所见所闻。
76、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
77、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78、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简洁明净,朴实有加。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79、从读者打赏所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应该会有读者喜爱。往往是过于颠覆性的研究,如读懂红楼和曹植传,可能反而不会有普遍性的赞赏——
80、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高适《九曲词三首》其二)
81、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
82、早年的高适就是一介布衣,一名普普通通的书生。
上一篇:精选人山人海近义词(43句集锦)
下一篇:没有了